对开颅术后血肿的一些感悟

来源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xf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颅术后血肿是最为严重的手术合并症之一.几十年的手术生涯使我对此深有感悟,可以说每个手术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医生能说:“我从未发生过术后血肿”,但这并不表示术后血肿的出现是“合理”或“应该”的,只能说明止血的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术后血肿的危害1.增加手术病死率、致残率.2.增加了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其他文献
由Nurick于1972年提出,根据患者行走障碍的程度将脊髓功能进行分级评估。该方法共设6个级别:0级,指有神经根症状或体征,但没有脊髓损伤证据;Ⅰ级,指有脊髓损伤体征,但没有步态异常;Ⅱ级,指轻度步态异常,但不影响日常工作;Ⅲ级,指步态不稳,但不需要辅助,影响日常工作或日常家务劳动;Ⅳ级,指在帮助下能行走;Ⅴ级,指不能离开轮椅或卧床。级别越高,功能损伤越严重。
期刊
期刊
在大鼠脊髓损伤模型中,通常用BBB评分法(Basso,Beattie,BresnahanScale)来评价脊髓功能的恢复,并广泛应用于小鼠的动物模型,实践证明,BBB法不能准确地反映出小鼠脊髓功能改善的特殊规律。
期刊
目的 探讨磁共振静脉成像(MRV)在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前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对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患者行MRV及DSA检查.分别记录两种影像资料中肿瘤侵犯静脉窦的部位、静脉窦通畅程度及矢状窦旁脑膜瘤相关侧枝静脉吻合的显示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9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中,MRV对矢状窦受侵部位的显示与DSA和术中所见一致;对上矢状窦受侵犯通畅程度的显示上,MRV诊断矢状窦通
患者 男,64岁.2010年12月6日急诊行“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夹闭术+去骨瓣减压术”.2011年1月18日因脑积水、脑室指数34.4%(脑室体部宽度与同一部位脑宽的比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美敦力可调压分流管,Strata(R)Ⅱ),术后分压阀压力调整为1.0[平卧35 ~55 mm H2O(1 mmH2O=0.0098 kPa),站立50~ 70 mm H2O],CT示脑积水明显改善(脑室指数21
期刊
目的 界定硬膜下磨除岩骨的安全范围,探索岩骨切除方法.方法 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湿标本10例(20侧).模拟颞下经岩骨手术入路,观察岩骨磨除前后的显露范围及周围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观察结果测量拍照.结果 颞下经岩骨入路可先根据面听神经的位置结合内听道和岩骨嵴所成的角度判断出内听道在岩骨前表面的投影.以内听道为标志,可以将岩骨分为内听道周围部分和内侧岩尖部分共两部分来磨除岩骨.结论 采用颞下经岩骨入
目的 报告3例椎管内硬膜下副神经节瘤病例并文献回顾.方法 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平均年龄49.3岁,均以腰部及下肢疼痛就诊,均行后正中椎板切开入路肿瘤切除术.结果 3例患者手术切除满意,术后疼痛症状缓解,病理证实均为副神经节瘤.结论 对于腰骶部椎管内边界较清、强化较明显的肿瘤,应该考虑到副神经节瘤存在的可能.肿瘤全切除是本病的最佳治疗方法,术后应该长期随访。
目的 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数字化鞍区肿瘤模型,并探讨其在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MRI诊断为鞍区肿瘤的病例,术前行薄层CT、MRI扫描,以DICOM格式导入Dextroscope图像工作站,进行模型构建,观测入路相关解剖标志及肿瘤的毗邻关系,模拟手术进程,并与术中图像对照分析.结果 所有数字化模型均清晰显示了肿瘤、瘤周血管、骨质、视神经、脑组织等结构的形态及其毗邻关系,可随意观测手术径
奴卡菌感染引起的脑脓肿非常罕见,大约占所有脑脓肿的2%.在系统性奴卡菌感染中,并发脑脓肿的发生率为15% ~ 40%.奴卡菌可从植物和土壤中分离,通过呼吸道和皮肤侵入人体并通过血行播散感染脑、肾、关节和眼等.奴卡菌脑脓肿的影像学表现并不特异,诊断困难,我院2007 - 2010年收治3例脑奴卡菌感染患者,现结合近10年来文献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从病理形态学角度研究垂体腺瘤对鞍底硬膜的影响.方法 选取侵袭性垂体腺瘤患者20例,均行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术中取“膜+瘤”标本,常规染色,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肿瘤均一期满意切除,临床症状改善或保持稳定者18例.术后影像学复查受肿瘤压迫的瘤周结构明确复位的有1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无脑脊液漏,脑膜炎或视力恶化发生.18例取材标本符合实验要求,通过倒置显微镜下阅片发现,18例均能见到垂体囊,但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