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交易中心落户上海有深意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ng_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

  日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交易中心设在上海。从“上海金”到“上海油”,“上海价格”的新成员——“上海碳”正式亮相。
  中国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一经启动,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起步就是规模最大,亮相便引全球瞩目,这个冠之以“上海碳”之名的价格,就像是卷轴的绳结,一经解开,一幅绿色低碳的画卷从上海开始徐徐铺展……

上线首日开门红


  首日开盘价48元/吨,最高价52.80元/吨。首日成交量410.40万吨,成交额逾2.1亿元,成交均价51.23元/噸——从价格走势看,全国碳市场上线首日实现了开门红。
  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政府通过相应机制发放给企业碳排放配额,一旦企业的实际排放超过其拥有的配额,为了完成履约,企业就需要在碳交易市场购买其他市场主体的配额。

  2020年上海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12.1万辆,累计推广42.4万辆,总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全球前列。

  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华能集团、华电集团、申能集团等多家企业的交易员参与了全国碳市场首日交易。来自申能集团的凌璟就是其中之一,“碳排放配额作为全国碳市场的交易标的物,交易操作和股票比较接近,有企业挂单卖配额,我们就去摘单买配额。”
  “从首日交易情况看,全国碳市场整体成交较为活跃。”来自华电集团碳资产运营公司的交易员张壮说,随着碳定价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碳市场有望成长为年交易额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大市场,为全社会的减碳行动提供价格信号以及资金支持。
  从增强人民币在黄金定价中话语权的“上海金”,到中国参与国际原油定价体系重要一步的“上海油”,再到全新亮相的“上海碳”。让人不禁想问:为何又双叒落户在上海?
  “土壤深厚!”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程鹏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上海金融要素齐全,金融业务创新活跃,金融基础设施完备,金融人才资源聚集,金融监管体系成熟。“把全国碳交易中心设在上海,不仅可以借力上海成熟的金融环境和丰富的金融资源,更能够借助自贸区先行先试的优势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相契合,大力提升上海的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桂平表示,过去十多年来上海已经构建了一套制度清晰、管理有序、减排有效的碳交易体系,碳基金、碳质押、碳配额远期等创新产品有序发展。全国碳市场交易中心落户上海,将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形成良性互动,增强碳市场价格发现能力,提高上海在全球碳市场定价中的地位。

绿色转型“可见”


  交易大厅里跳动的数字,用纯理性的方式告诉企业:看,节能减排、绿色转型刻不容缓。若把视角拉到一座城市的高度,就会发现,相比理性,衡量绿色转型“获得感”的标尺往往都是感性的。
  “可见”一块水晶般的天空。上海目前已经进行了第八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这一与居民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计划成效几何?一大块水晶般的天空或许是最好的回答。上海在2017年底全面取消分散燃煤基础上,全面完成中小燃气(油)锅炉的提标改造,燃煤电厂全面实现超低排放。
  身在上海,极目往东,中国首个海上风电项目——上海东海大桥两侧的海上风电场正在为城市吹来“绿电之风”;离长江入海口不远,被海外媒体称作是“世界上最清洁的电厂”——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不断降低发电能耗;城市西翼,国网上海电力1000千伏特高压练塘变电站,西部地区清洁的光电与风电正沿着这条“大动脉”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上海……“清洁电的比例一年比一年高”,是上海交出的答卷。
  “可闻”一片清新的空气。在今年初上海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有一组数据格外亮眼:上海2020年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32微克,比2017年下降11.1%,比“十三五”规划国家下达给上海的目标任务低了10微克。
  不仅满分答题,甚至还做对了附加题的背后,是上海看得见的努力:这些年来一直在坚持实施钢铁石化等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工业领域推进绿色制造,建筑领域提升节能标准,交通领域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据了解,2020年上海新增推广新能源汽车12.1万辆,累计推广42.4万辆,总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全球前列。
  “可感”一抹生机盎然的绿意。家门口转转,便能发现一个令人惊喜的小花园,四时之花皆不同。驱车城市郊野,一座座充满野性美的郊野公园,为上海串起一条绿色环廊。若要悠闲漫步,“一江一河”正是好去处,曾经的“工业锈带”变成了如今的“生活秀带”。
  以前人均绿地面积只有一张报纸那么大,到现在是每人一间房那么大。上海正逐渐让绿色成为城市发展最动人的底色、成为人民城市最温暖的亮色。

低碳科技探索


  全国碳市场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但从全球发展趋势来看,绿色低碳科技是推动碳中和的最重要的动力。
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暨中国碳交易市场论坛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举行(程思琪/摄)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用能越来越多似乎是个“不可逆”的过程,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发更多的电吗?   “把每一度电都用在刀刃上”,应对城市用能不断扩张的现实问题,这是上海给出的“绿色”解题思路。前不久闭幕的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展示了一座“虚拟电厂”,它利用人工智能大脑发出指令,以数据为“燃料”、用商业楼宇当“机组”、靠物联网当“机房”,在无形中产出了实实在在的绿色电能。
  想象一下,当城市用电出现高峰的时候,其实还有不少商业楼宇内有暂时不用的空调主机、无人搭乘的电梯、暂时停运的车库照明等,把电网中许多分散的电力负荷整合起来,聚沙成塔,变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可控制的负荷资源,通过这座“看不见的电厂”,既能“削峰填谷”调配电力资源,又能助力节能减碳。
  国网上海电力工作人员介绍,这座“虚拟电厂”背后依靠的就是人工智能大脑对用户数据的计算,在此前的一次行动中,不到两天时间,“虚拟电厂”就累计调节56.2万千瓦的电网负荷,减少碳排放约336吨。
  除了供应端的“黑科技”,在用户端,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选择上海作为其绿色低碳转型的探索实践地。
  施耐德电气在中国建立了12个“零碳工厂”,其中有6个都在上海:工厂通过光伏发电等方式,增加清洁能源发电占比;通过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与灵活性,减少浪费;使用可生物降解的绿色环保材料,践行循环经济……企业还定下自己的“双碳”目标,公司运营层面要在2025年实现碳中和,2030年实现净零碳排放。
  前不久,上海市科委发布了一份2021年度“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申报指南,其中一个专项主题就是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这也是全国范圍内率先启动科技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低碳科技攻关布局。未来,期待有更多的“黑科技”涌现,助力“双碳”步伐跨步向前。

全民减碳进行时


  政府引导、市场激励、企业响应,除此之外,公众参与也是关键一环。
  “让每个居民成为减碳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在近期上海浦东新区举行的环保大讲堂上,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发出呼吁。
  以自己的骑行故事为例,贾峰认为应该大力倡导全民绿色出行。在活动现场,他算了一笔账:过去一年,他骑行300余天、累计骑行6000多公里,成功减碳约1吨。
  贾峰表示,这种绿色、便利、低投入、见效快的出行方式,应有相应的政策激励,可参考欧洲国家推行的自行车政策,对购车、骑车行为给予补贴、奖励。同时,建议各大城市建设、完善和管理好自行车道路,提高骑行者的安全感和便利性。
  据了解,为了在全社会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提升公众碳减排的意识,上海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上海“碳普惠”工作,把包括绿色出行、简约包装、垃圾分类等在内的各种低碳行为,所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核算出来,变成每个人账户里的“碳积分”,再通过对接上海碳交易市场、各个商业消费平台,让公众通过低碳行为实实在在获得实惠。
  “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大目标提供巨大的推动力量。”程鹏说,“‘双碳’工作的这‘最后一公里’恐怕还需要每一个人的低碳足迹来填满。”
其他文献
进入6月,上海居民开始迎来一项日常生活的重大改变:垃圾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扔了之了。  根据《关于贯彻〈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相关工作推进流程,6月1日起,上海开始实施全市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和定时定点投放,全市所有居民小区和居住点都实施了“撤桶并点”。  可以说,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为7月1日正式迈进生活垃圾全面分類投放的新阶段做好了准备,也为今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2月19日,上海,黄浦区教育学院教师杨鸣华在教授高三物理课程  “黄浦区准备就绪!”“徐汇区准备就绪!”“东方明珠、百视通准备就绪!”“东方有线准备就绪!”“上海电信准备就绪!”“上海移动准备就绪!”“上海联通准备就绪!”……  2月25日,这一天是上海市中小学在线教育首节试播课《中小学生防疫公开课》开播日。早上8点不到,设在上海市教委的中小学在线教学课程试播市级指挥部已经紧张忙碌起来,上海市副市
2006年11月10日,杨澜应2007上海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委会和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的邀请,在联合国总部主持了有关特奥的论坛。到会的有安南秘书长、王光亚大使、冰岛总统格林姆森、特奥创始人尤尼斯·肯尼迪·史赖夫女士、上海副市长冯国勤、中残联理事长汤小全等贵宾,章子怡作为特奥全球大使也出席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有一位叫弗洛伦斯的智障女孩,给杨澜、也给所有的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智障女孩
北京:    ▲7月2日,北京市SOS儿童村举行开村仪式,正式面向社会招收孤儿及低保家庭的适龄子女。市慈善协会常务副会长朱蓉先发言并代表协会向儿童村捐款10万元。  ▲由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慈善协会联合发起的“共产党员献爱心”捐献活动得到了全市广大党员和群众的积极响应。截至7月31日,北京市慈善协会及区、县慈善协会共接收69万名党员、13.3万名群众捐款4770余万元。捐款群众人数较
应香港慈善组织之邀,今年3月中华慈善总会率团到香港参观学习。其间,参加了香港社会服务联会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商界展关怀”颁奖礼。这项评选活动旨在通过表彰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上表现突出的企业,从而增强企业对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认识,使更多企业更好地履行其社会责任。从2002年开展活动时只有200多家企业参加此项活动,到今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2000多家。  在几天的活动中,我们探访了慈善机构、社会企业及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中国人的消费习惯被“快进”了,呈现出很多新的动向,将对未来产生深刻影响。  趋势之一,是数字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疫情爆發前,中国已经是消费领域数字化的全球领导者——电子商务交易额约占到全世界总额的45%,移动支付渗透率比美国高出三倍。疫情之后,中国企业和消费者的数字技术采用率都进一步加深了。  体育健身品牌耐克在App上推出居家健身功能后,今年一季度在中国的数字化销售额同比增长
我今年66岁,碌碌无为。最后八年参加慈善工作,却似乎学懂了一个道理:人啊。不论男女老少。都有着向美趋善的兼爱之心。只是环境磨劫,使爱心逐步演化为心灵与物欲、崇高与世俗、公爱与私爱之分。慈善工作,实际就是坚忍不拔地传播慈善文化,引导人们向善,克制利欲,弘扬大爱,共同追寻一种文明的高境界,从而达到广袤城乡如沐春风,社会日趋和谐。尽管这是一个极漫长的进程!  瑞安慈善总会6位退休干部,加上6位年轻同志,
游客们在位于四川省泸定縣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游玩(王颂/摄)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比,一字之改,目标感升级。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入倒计时,紧迫感升级。  站在2020年这一关键节点,回望过去,我们取得了哪些成绩?展望未来,还有怎样的硬骨头要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
四川省大英县慈善会于2007年12月正式成立以来,不断加强慈善组织自身建设,多渠道募集慈善资金和物资,有计划地开展慈善救助工作。  慈善行动结硕果  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灾情发生后,县慈善会设立接收捐赠窗口2个,在繁华地带和商业场所设立募捐箱4个,在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村、社区广泛开展了“地震无情人有情,我为灾区献爱心”的抗震救灾募捐活动。还在县城新区广场两次联合举办大型义卖活动
我叫赵星一,14岁,是中学生,我很关心聋哑人这个群体,喜欢和聋哑朋友在一起.想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帮助他们。 这是因为感觉他们很真实,想法很单纯,没有闲言碎语,我喜欢他们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  我接触过许多聋哑人,和我很熟悉的只有乔菲菲姐姐,我和她的关系很好,彼此是好朋友。我很快乐,因为我们比聋哑朋友实在是幸运许多。我无法想象如果我的世界缺少了声音我该怎么和他人沟通,怎么忍受孤独,怎么在社会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