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生命价值取向的实现途径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mesee_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生命价值取向指的是在整个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树立生命意识的学科价值取向,追求精神生命的成长和成熟,通过对学生有意识的培养和无意识的熏陶,促进生命质量和意义的不断提高和升华。
  一、课内挖掘文本,进行生命教育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过程,既是生命潜能的开发过程,又是生命中活力、情意、智能等发展生成的过程。语文学科是有情感性的,语文学习是富有弹性的,它与生活的外延几乎相等。通过语文教学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享受语文、感受世界、感受生命,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释放个人生命力的码头。
  如分析《我与地坛》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感受生命,感受生活,启发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设想,在课堂内进行讨论。这样的课堂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让学生享受了在学习中探索和寻求答案的乐趣。
  再如,教授文天祥的《〈指南录〉后序》,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第四段用抒情的方式历数作者所受到的死亡威胁,领悟作者坚强不屈的斗志、视死如归的精神和炽热的爱国热情;感受一个民族义士为了国家中兴虽蹈死而不悔的决心和毅力。学生课堂上时而高昂铿锵、时而低沉悲愤的语调,传达出了他们对这位伟大民族英雄的赞扬和敬佩。
  又如分析《老人与海》时,利用老人桑迪亚哥的内心独白:“可是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它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和学生谈生命价值和意义;同时,在课后,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
  再如教授《陈情表》时,抓住课文的主题“忠孝”,让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并拓展思考:当代中学生如何去孝敬父母,报效祖国?让学生在思考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让学生感悟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屈;感受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爱;感受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这样有的放矢地挖掘文本的课堂活动能真正成为他们人生中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这正是叶澜教授所提出的将课堂教学“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
  二、课外点滴环节,渗透生命教育
  1.拓展阅读,唱起生命的赞歌
  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文学家对生命的价值都有独特的体验,语文教师结合自己所教的教材内容在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指导时,可以适当地渗透生命教育,有意识地进行生命教育的课外延伸。比如,《我与地坛》教学后,让学生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阅读海伦·凯勒的作品,更好地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讲授巴金的《小狗包弟》,让学生阅读巴金的《随想录》,告诫学生珍爱生命,反思责任等。
  2.课后写作,流露生命的真情
  作文是面镜子,既能照出一个人的文采,也能折射出一个人的思想。课后写作中引入生命问题的题材,将生命教育的内容自然渗透进去,可以促使学生思考生命问题,从中体会生命的伟大、可贵、可敬,以期得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如在学习了《归去来兮》之后,让学生以《真实的路》为题作文,思索选择什么样的路,才能拼搏一回,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无怨无悔;学了《我有一个梦想》,让学生也写一篇以“梦想”为主题的作文,思考自己的人生,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3.师生交往,感受生命的快乐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和学生间的交往是促进师生生命成长的共同平台,也会为师生彼此生命的成长带来由衷的快乐。师生交往机会存在于教学的每一个过程,包括课堂上的,也包括课下和语文学习不甚紧密的。教师要成为一个有心人,抓住每一次可能的师生生命交往与对话的良机。
  例如,在母亲节,提醒学生送祝福给自己的妈妈。学生祝福了妈妈,同时也写了篇文章,祝福老师天天快乐。母亲节的祝福是交往的共同点,是一个重新建构生活态度和生命情感的过程。
  再如,班内有个男学生,喜欢穿比较时尚的服装,这本无可厚非,但该学生的另类受到同学的排斥,他在作文中流露出迷茫、困惑和无助,甚至有辍学的想法。语文课后,笔者与他深入交谈。此事他感触很大,随后写了一篇文章《感动》。笔者从他的身上也汲取了前进的力量,而他,也在和老师交往的过程中学会思索人生与社会,思索生命的价值。
  三、多媒体架起辅助的桥梁
  1.观赏电影
  教师可以在课余选择适合学生欣赏的影片播放。影片既要符合高中生年龄段的理解能力,又要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相关。比如让学生看《唐山大地震》、《活着》、《中国合伙人》、《辛德勒的名单》等。看过之后,写作是最重要的,欣赏完影片后及时让学生写作,谈谈对影片的看法或者对生命的思考。有时,我们会从学生的随笔看到年轻而真诚的心在跳动,一种属于个体的生命意识的流动,学生对影片人物的生命历程的思考,也触动着学生自身生命的需要。学生经过如此的思考,就可能完成自己心灵的旅程,并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信任和感恩,同时也学会珍惜生命,
  2.播放歌曲
  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选一些文段材料,借助多媒体来帮助学生了解生命,感悟生命。例如研讨《我与地坛》第二部分(我与母亲)时,引导学生从文本中体会母亲对作者的关爱,以及母亲去世后,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在课堂研讨的高潮时播放满文军的歌曲《懂你》,文本——学生——歌曲,三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不少学生潸然泪下。
  四、终身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良好的素质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终身学习是教育变革对教师提出的时代要求,教师必须认清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而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渗透生命价值取向的教育,就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与时俱进,寻找与学生交流的话题和契机。
  教师对生命的理解与热爱和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会通过自身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教师要学会用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去烛照生命,从而赋予生命教育以丰富内涵,才能让生命的价值在学生的心灵中绽放得更加灿烂。
  作者单位:安徽省临泉县第二中学(236400)
其他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
面具,又称“假面”,是-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大量的史料文献表明,逼真、大小各异,又有着不同功能的面具.关于面具的起源和产生,笔者认为,与原始社会的狩猎活动和巫术仪式有着密
我国历史上的商周时期,属于考古学上的“青铜时代”.青铜鼎,是中国青铜礼器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文化的载体,更是社会等级和国家政权的象征.
1953年生,河南禹州神垕镇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974年进入禹县神垕镇东风工艺美术瓷厂工作,1977年任该
目前鉴定机构新修订的检测数据,只要属镁质大理岩与中酸性岩浆岩接触交代而形成的变质岩,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统称为和田玉;和田玉、俄料、青海料等在宝玉石学的鉴定指标上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让消费者无所适从。根据多年经验,谈谈如何区别和田玉、俄料、青海料。  和田玉,顾名思义是产自新疆和田。和田玉历史悠久,从商周就开始流人中原,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分籽料、山流水料、山料与戈壁料等,颜色多达
在新课程理念和“人文素养观”的引领下,“强调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已成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语和流行色,并且日益呈现出一种无可逆转的强劲发展态势。所谓“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相对的概念,就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和谐环境,妥善处理情感与认知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正强化作用,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健全其个性特征与人
河南博物院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件玉雕人头,青玉,沁为土褐色.高3.8厘米,最厚处1.8厘米,宽2.5厘米.头像圆雕,呈正面形,顶部戴两侧沿下垂的冠帽,臣子眼,高鼻梁,厚唇,口微张,长颈,
西周作为商代和春秋战国时期两大玉器发展高峰的承上启下阶段,注重礼仪、制度和政治化的周人对玉的需求有更高的文化内涵,旧玉改制是玉文化的-个组成部分,也反映了人们对玉料
<正> 解决能源问题,搞好节能工作,是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国家能源技术政策要点》中指出:要大力降低能源消耗,切实加强节能技术改造,积极研制和推广节能新工艺、新
<正> 近年来,我国塔吊行业发展迅猛。其主要表现为:塔吊产量逐年上升,目前全国塔吊总拥有量比80年代初期翻了一番;积极引进国外技术(包括购买许可证和从法国、联邦德国、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