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细节里感受传统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最近是在追“大陆播完台湾播”的架空剧《琅琊榜》,还是被朋友圈里各种“琅粉”的安利刷屏?
  中国拥有数千年文明史,于是,中国人更爱回顾过去,而非展望未来,这体现在我们的古装影视剧远远多于科幻类的——然并卵,其实咱们的古装剧都是科幻的,跟历史没关系。因为,在这个不再以坐拥百城为荣的时代,谁还有心情给你认真考据?于是,我们这些电视儿童,在被业界瞎编的各种伪历史剧荼毒了多年之后,都不得不在个别尚属“业界良心”的架空剧中找“传统文化”了。
  譬如,《琅琊榜》催红了一把用生命抢镜的金属“壶”——这货学名叫“盉”,台北故宫便典藏着著名的“伯定盉”。盉是一种用来调和酒、水的青铜器,形制一般为圆口、深腹、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连接,其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和西周,一直流行到春秋战国——不过以上不是它受观众关注的原因,它爆红,是因它的“肢体语言”恰如“走你”,显得既傲娇又呆萌,人们用它脑补了各种小剧场,然而,对于它到底是啥,并没有多少人在意。
  传统器物要通过电视剧才能被关注,但也仅止于被关注,这跟很多人来去匆匆的“文化之旅”何其相似。不知从何时开始,台北故宫开始靠肉(肉形石)、菜(翠玉白菜)、锅(毛公鼎)招徕陆客,很多陆客就冲着这三样东西去,看完了就闪人,至于其他陶器、瓷器、书画等,也就“不约”了。事实上,比这三样更值得一看的 宝贝何其多,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多只停留在猎奇、从众或敬而远之的状态,撷取一些不成体系但足够“自拍”的知识碎片,就算接受过文化熏陶了。
  为什么不能比走马观花更深入一点?我们经常思索“何所来兮何所终”的大事,因此到处溜达“上下求索”,却常常沦为“到此一游”,忽视了细节里的传统,错过了豁然开朗的关键。其实,有时不必远行,带着一颗深究的心,在“很中国”的某处邂逅一些随缘而来的风物,大概也就有人生答案了。
  在这点上,台湾人是很会关照“有缘人”的。无论什么东西,包括吃的盐、喝的茶、上的香、阿嬷用过的工具……他们都能弄成“文化”馆藏起来,供你来寻宝和解惑,当然,最大的馆藏仍是一直被怀疑比北京故宫还要“壕”的台北故宫。这几年,两岸各种博物院(馆)没少卖萌,但也通过多次“合璧”展出做了一些“正经事”:譬如2009年两岸故宫第一次合璧展出,选择的对象是“雍正”,这是两岸故宫一甲子后的首度联手合展,话题感十足,但雍正大展的成功,恐怕要归因于群众对雍正这个“最熟悉的陌生人”的好奇;2011年台北故宫从浙江借来《剩山图》,与馆藏的《无用师卷》合璧,这场“山水合璧——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特展”同样引发轰动,两幅残卷颠沛流离300多年后终于“再相会”,成为两岸民众感情的纽带和寄托;接下来,据说山西收藏的北魏千佛石塔(由塔刹、塔身和基座组成,塔身在台湾)有望赴台展出,成为两岸合璧的又一国宝;此外,台北故宫南院区年底有望开放,而两岸故宫也计划通过数字馆等模式实现“双宫合璧”,进行文物联展——上个网便可了解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再也不用接受电视剧的不靠谱“科普”了,想想都有点小激动呢。
  其实,在台北故宫,既可爱,又能让人“涨姿势”的重器还有很多。譬如白陶鬶,这是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艺家用泥土塑造的盛酒容器,很像一只引颈鸣啼的鸟儿,呆萌指数破表。台北故宫还有世界唯一无纹路的汝瓷“青瓷无纹水仙盆”,那种温润素雅、雨过天青的色泽,真正诠释了什么叫低调奢华有内涵——据称宋瓷天下第一、汝窑为魁,没开片的汝瓷则为极品,正因汝瓷传世极少,有“一件汝瓷可建一座故宫”的说法。不过,水仙盆在清代皇宫里,变成了猫的食器,后来被乾隆当成宝贝爱了一辈子——虽然整个故事有点“牛嚼牡丹”的意思,但莫名添了几分萌感。
  假如我们面对宝藏时,曾细细品味、追究其背后的故事,大概就能悟透很多道理,理解台湾人民行为举止中透出来的传统意蕴(行动涉及政治时除外)从何而来。
  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敬字亭。大概大陆已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敬字亭”了,其实“敬惜字纸”(写过字的纸不能乱丢,必须集中焚化)是各地都有的传统,现在闽南地区还有“敬字亭”残存,只是已没有几个人熟悉它罢了。据说台湾曾有百余座敬字亭,有不少损毁的,但也有十余座完整保存的,以士林、美浓的敬字亭为代表。如今的台湾敬字亭已变成了古迹和景点,每年还要隆重举办“迎圣迹”祭典什么的,甚至其样貌还曾登上纪念币。所以说,士林、美浓文风大盛,绝不是偶然的。
  想想也是。往远了说,台湾刚开放陆客赴台游后不久,“常州赵根大”在野柳地质公园以涂鸦“一战成名”,成为最早的反面教材;往近了说,北京故宫具有300年历史的水缸被不懂事的小情侣刻字,遭网友集体诅咒“早点分手”。说白了,这些都是对文化和文字毫无敬畏之心的恶果。而假如“敬字”的传统仍在我们的基因里,我们根本干不出这种蠢事。
  第二个,祭孔。在台湾,祭孔是一件既官方又民间的事。孔子的生日也是台湾的教师节,这是一个存在感颇高的节日,在这一天,各地孔庙(譬如“全台首学”台南孔庙和台北孔庙)都会认真祭孔,小孩一定会参加,因为他们要担纲礼生、乐生,而跳佾舞的佾生也往往来自固定的小学,切智慧糕、拔智慧毛等活动更是小孩的最爱。可见台湾祭孔,十分注重传承,既隆重又热闹,既有趣又生动。值得一提的是,孔庙还是一个让孩子读经或给年轻人举行成年礼的好地方——它并非仅供祭祀追怀,而是从未远离普通人的生活。或许正是因此,我们很少在新闻中看到台湾的成年礼活动中有什么令人发指的“奇思妙想”——我们之所以是拥有傲人文明的礼仪之邦,便是因为仪式感会内化成行为规范,想要传承这种基因,大抵要先从尊重和复兴这些仍然鲜活的“礼”开始。
  我相信,凡是愿意来一趟传统文化之旅的朋友,通常都想通过关照内心来三省吾身,我们参观一些文物、景点、文化遗产,常有方寸乾坤、一笔千年之叹,这是书籍无法给予的震撼感。假如我们能在“有意思”的同时兼顾“有意义”,为什么不呢?
其他文献
为什么要玩滑翔伞?  董兵说:上一个高度,看不一样的世界。玩滑翔伞的人总是要比脚踏大地的人的眼界要高一些,哪怕只是高一毫米。  滑翔伞怎么分类?  根据滑翔伞使用目的和飞行员的技巧,滑翔伞大致分成初级、中级、高级3大类,各类所用的伞的结构和伞面大小会有所差别。有时会更细致地分为训练(school)、中级(imtermediate)、运动(sports)、表演(performance)和竞赛(com
期刊
2015 年11 月19 日,瑞士国家旅游局在Audi City Beijing 举行冬季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2015-2016 冬季推广主题:爱上瑞士——全“+”冬季假期。本季力推八大冬季经典度假目的地:阿莱奇地区、达沃斯-克洛斯特斯、圣莫里茨地区、英格堡-铁力士山、格施塔德、少女峰地区、维拉尔-格里永-莱迪亚布勒雷、采尔马特。届时,遍布瑞士的30 名中瑞滑雪教练和志愿者将随时待命,用中文服务中
期刊
《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  导演: 陈传兴、陈怀恩、杨力州、林靖杰、温知仪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3-05-25(中国大陆)  片长: 90分钟  当网络充斥着这个社会,文学阅读日益消逝的年代,我们开始感慨,开始怀念,开始反思:文学这个行业,该如何传承?庆幸的是,《他们在岛屿写作》创造了文学纪录片的一个奇迹,让人唏嘘之余,颇感欣慰—
期刊
高品质的闺蜜旅行,要浪漫,还得带点挑拨肾上腺素的刺激,才称得上协调完美。和闺蜜旅行澳洲,应该去墨尔本,这个澳洲第二大城市,一边是维多利亚时期复古华丽的城市建筑与淘金热时代的工业建筑比肩而立,一边坐拥南大洋最美的海岸奇景,再加上亚拉河谷平缓开阔的低地和丹顿农岭深幽苍郁的山脉,俯仰皆是明信片般的风景。闺蜜们找对路数,就能巧妙『激活』美景,让旅行体验也轻巧升级。  乘坐复古电车穿越维多利亚时代  在现代
期刊
安全帽  在起飞和着陆时保护头部的必需装备,选用质轻坚固的安全帽即可。  手套  能保护手部,夏季选用薄且耐用的手套,冬天可用滑雪手套,手套避免出现任何挂钩。  GPS导航  功能强大,可以提供地图坐标、对地速度、前进方向、飞行高度等相关资料,同时亦可以记录飞行路线及相关数据。  雨衣飞行服  必须要穿滑翔伞运动专用的飞行服,飞行时可以保护身体。  座袋  飞行员在空中飞行的座椅。  各种仪表  
期刊
逛过游人如织的三坊七巷,品尝过街头巷尾里的福州小吃,不妨再从福州老市区转身游赏螺洲古镇,镇中的名人故居与文教古建,同样也散发出浓厚的闽味,难怪有人会称螺洲为“小福州”。  巷弄里的人文聚落  螺洲镇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端,南临乌龙江,北、西分别与城门镇、盖山镇相连,古称“百花仙洲”。此地因其形如青螺,又有东晋时洲人谢端遇田螺仙女并结为夫妇的美丽传说,故名“螺洲”。明清时期螺洲主要由店前、吴厝
期刊
曾经为了发展经济,中国上下城镇都在大拆大建,将古老的建筑换成水泥瓷砖房子,眼睛都不带眨,视为好生活的前进步伐。随后,大家发现,很多城镇都变得类似,没有规划的建筑布局,对历史文化不够尊重,本地人越来越多离开家乡,一切为经济让步。不论这里曾经是多么繁荣的商贸重镇,不论这里留存了多少精彩的建筑遗产和传统工艺、文艺遗产,都不能让人们真正地骄傲起来,兜里有钱,才是唯一的自信来源。  当一切发展到,城市因失去
期刊
身处旅游开发前夜的嵩口,对于福建乃至中国的很多古镇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这里都在发生什么?谁在主导、谁在参与古镇的保护式开发与旅游规划?外来的“和尚”与本地人如何合作又如何博弈?困难在哪儿?解决困难的思路又是如何一点点从现实中摸索出来并被检验……  这恰恰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了在此刻——一个古镇变身与重生的过程之中,来关注嵩口。我们在嵩口所见到的,所交谈过的,都让我们对于一年后、两年后、五年后
期刊
“问路”是旅行必不可少的环节。怎么问、怎么答,都是一门学问。看不同地方的人怎么指路,更是一种趣味。“东、南、西、北”明明是基本方位,但是相信大部分人听到这样的回答都要犯难。不常开车打车的人,听到“大拐、小拐”,常常也要一头雾水。什么?说“左、右”就保险了?不不,分不清“左、右”的人也不少,不信,放下杂志一秒向左转试试。  但“左”和“右”,确实已经是跨越不同地域、文化的最优解了,毕竟我们都有左手和
期刊
回想起来,我们在拉达克首府列城的日子是金黄艳红的,即使刚刚迎来了第一场雪,从谷地的任何一座寺庙望下去,仍会见到一阵眩晕的秋色,灿烂如霞,好像一万年都是这样子。多么好的季节,所有的人都应该这个时候来克什米尔的拉达克,不是吗?  很多列城的旅行从业者可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家里是在遥远的、与列城只有小路相连的深谷里。此时再不回去,等雪落之时就来不及了。旱獭们赖在洞里,羚羊们下到谷地,整个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