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列城记

来源 :海峡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gil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想起来,我们在拉达克首府列城的日子是金黄艳红的,即使刚刚迎来了第一场雪,从谷地的任何一座寺庙望下去,仍会见到一阵眩晕的秋色,灿烂如霞,好像一万年都是这样子。多么好的季节,所有的人都应该这个时候来克什米尔的拉达克,不是吗?
  很多列城的旅行从业者可不这么认为。因为他们之中的很多人,家里是在遥远的、与列城只有小路相连的深谷里。此时再不回去,等雪落之时就来不及了。旱獭们赖在洞里,羚羊们下到谷地,整个山脉成了雪豹的主人。所有的人,都应该呆在谷地里,与家人一同喝茶、饮酒、做馍馍、过年。直到第二年春暖花开,帮家人耕种一阵,雪化之后才出来。


  九月下旬的时候,我们从克什米尔包车来到拉达克。周遭的建筑,从克什米尔谷地里尼泊尔风格的木构清真寺,在翻过近4000米的垭口后,变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佛寺,每一个都耸立在荒岩上,像空投了几十个布达拉宫来到这干旱的北地,气势并不亚于后藏高原上,那座高高在上的江孜宗山塔。从克什米尔出发,离列城还有125公里的Lamayuru是最古老的寺院之一,建于11至12世纪。Lamayuru前方的砂岩地层被称为“月球土地”,除了寺庙本身,两个巨大的如转经筒样式的佛塔树立两边。下面的寺庙是一个典型的拉达克房子,上面的寺庙是几间给当地僧侣静心使用的山丘房。在山上的寺庙坐下来,遥望山下的谷地,听经幡随风飘动的声音,风中可以读到诵经声,那是最美妙的时刻。这样的寺院在拉达克如星辰散落在峡谷和高山中,走也走不完,但秋已尽,不能不告别。
  这金秋简直比莫名其妙的恋爱还短暂。现在是10月6日,眼见繁荣小城列城的人员一天天冷清,民宿的漂亮老板娘主动将我们的房费从600卢比降为400卢比,提醒我们淡季已至。列城每天都有店铺在关门。尤其那些甜言蜜语兜售羊绒围巾的克什米尔人,要么回家,要么去尼泊尔继续兜售。我们的旅程便是开始于他们的家乡斯利那加。他们都要走的话,我们也该告别了。
  这一天,我两次前往街市中的喜玛偕尔邦公路客运局,试图想买列城—马纳利的长途巴士票,都吃了闭门羹。最后,卖纪念品的大爷告诉我,10月3日后,这趟巴士就停止营业了。我不想搭飞机离开。毕竟,要寻找印度喜马拉雅地区的佛光圣地,汽车还是最好的选择。从列城出发到马纳利,我们起得非常早,以期能赶上最早的那辆吉普。成群的司机尚在洗漱,找到一个看起来靠谱的,乘着他的车向西南方向开去,一路风景早已熟悉。湿地上红红黄黄依旧,白塔群是第三次见到,依然觉得震撼,数百佛塔掩映在灌木和拉达克常见的干涸沙石中,有一种肃穆的美艳。旁边高地上是废弃的宫殿,我前几天来参观时,实在讶异旧时君王,是如何肯爬上这天然却孤寂的石堆屋去。
  如果你曾看过印度喜马拉雅地区的地形图,就会明白古代拉达克与古印度交往贸易的艰辛。从北到南,几道东西向的崇山峻岭,把雪域分成一个个的小王国。从北到南,有列城谷地、玛尔卡谷地、赞斯卡谷地等等。谷地之间相隔的山脉常超过五六千米。尤其是赞斯卡谷地,我依然记得在玛尔卡谷地徒步的时候,依雪指着印度河对我们说:从这里徒步到赞斯卡,需要12天。于是,在修筑这条世界最高的公路时,跨越赞斯卡地区的崇山峻岭就成了一个大难题。最后修出来的结果,最高的三个垭口,全部在赞斯卡地区,也就是拉达克和喜马谐尔邦的交界地。
  但另一方面,正因为河谷是东西向的,拉达克的历史渊源,也就更趋向于东西方向的交流。列城谷地一直是联系拉萨与喀什、拉萨与克什米尔的中转站,尤其它与阿里地区的古王国们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层层关系,至今仍与藏北共享着相当接近的宗教与文化。千百年来,商人和异士都在印度河谷上来来去去,这使得列城到斯利纳加的公路充满了历史的惊喜:11世纪的佛教壁画、12世纪的大佛像乃至锡克教的神殿都出现在这条道上,后者代表了拉达克并入印度的一段历史,正是锡克教徒在旁遮普建立的王国攻占兼并了克什米尔和拉达克,才使得这两个喜马拉雅的王国被英国纳入势力范围,最终成为现代国家印度的一部分。
  和通往克什米尔的传统商道不同,通往马纳利的公路,完全是突破古代道路法则的现代设计,穿越了大量的无人区,这使得列城开出的两条大道,忽然就具有了一文一武的审美品格来。当我们回头也见不到列城的金黄谷地后,吉普车开始奔向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路,以超乎想象的迅速,于下午3点不到,就翻过了最高的5328米的塘朗拉垭口。
  列城原本已经极其干涸了,除了河谷地带。没想到车上了4000米海拔的路面后,更是一片荒芜的高原景象。茫茫天地间,只有蓝天和尘灰。偶尔经过冰雪融化的水流地段,破败的残桥基本不能称之为桥,吉普车通过的时候,我们只好下车步行。可想而知,能踏上这条道的印度人,要么胆子大,要么钞票多到能支付好车。
  和西藏的公路比起来,印度的这条雪路差距其实算不得太差。唯一的不同可能在路边食店,从拉萨驾车到阿里,一路上都可以找到正经饭店,而从列城到两邦交界处,基本都是无人区,只有在两三个帐篷点,有不少临时帐篷卖家在这里提供简单的餐食。
  下午进入喜马谐尔邦之后,开始从高原地貌进入高深的峡谷,原来的荒原逐步被山坡上的丛林取代,可是这时也开始天黑,在一片不可见的谷与河中,我看见一串串的灯火,仿佛散发着玛萨拉茶的香料味。从天上到了人间,我又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印度了。
其他文献
福州、厦门将于11月底、12月初分别开通直航悉尼航线。对于福建客人来说,如何安排澳洲行程,厦航国旅副总经理洪永晋有建议。  第一次去澳洲怎么选行程?  以厦航国旅的旅行产品而言,澳洲双城9天和澳洲大堡礁全景9天适合初次去澳洲的旅行者。尤其推荐“双城”,该行程包含悉尼及周边景点,墨尔本及周边景点,适合假期短且偏向度假休闲的人士,配合首航,双城游优惠价格为9999元。如果对海有兴趣,则可以加上大堡礁,
期刊
为什么要玩滑翔伞?  董兵说:上一个高度,看不一样的世界。玩滑翔伞的人总是要比脚踏大地的人的眼界要高一些,哪怕只是高一毫米。  滑翔伞怎么分类?  根据滑翔伞使用目的和飞行员的技巧,滑翔伞大致分成初级、中级、高级3大类,各类所用的伞的结构和伞面大小会有所差别。有时会更细致地分为训练(school)、中级(imtermediate)、运动(sports)、表演(performance)和竞赛(com
期刊
2015 年11 月19 日,瑞士国家旅游局在Audi City Beijing 举行冬季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2015-2016 冬季推广主题:爱上瑞士——全“+”冬季假期。本季力推八大冬季经典度假目的地:阿莱奇地区、达沃斯-克洛斯特斯、圣莫里茨地区、英格堡-铁力士山、格施塔德、少女峰地区、维拉尔-格里永-莱迪亚布勒雷、采尔马特。届时,遍布瑞士的30 名中瑞滑雪教练和志愿者将随时待命,用中文服务中
期刊
《他们在岛屿写作》系列  导演: 陈传兴、陈怀恩、杨力州、林靖杰、温知仪  类型: 纪录片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台湾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3-05-25(中国大陆)  片长: 90分钟  当网络充斥着这个社会,文学阅读日益消逝的年代,我们开始感慨,开始怀念,开始反思:文学这个行业,该如何传承?庆幸的是,《他们在岛屿写作》创造了文学纪录片的一个奇迹,让人唏嘘之余,颇感欣慰—
期刊
高品质的闺蜜旅行,要浪漫,还得带点挑拨肾上腺素的刺激,才称得上协调完美。和闺蜜旅行澳洲,应该去墨尔本,这个澳洲第二大城市,一边是维多利亚时期复古华丽的城市建筑与淘金热时代的工业建筑比肩而立,一边坐拥南大洋最美的海岸奇景,再加上亚拉河谷平缓开阔的低地和丹顿农岭深幽苍郁的山脉,俯仰皆是明信片般的风景。闺蜜们找对路数,就能巧妙『激活』美景,让旅行体验也轻巧升级。  乘坐复古电车穿越维多利亚时代  在现代
期刊
安全帽  在起飞和着陆时保护头部的必需装备,选用质轻坚固的安全帽即可。  手套  能保护手部,夏季选用薄且耐用的手套,冬天可用滑雪手套,手套避免出现任何挂钩。  GPS导航  功能强大,可以提供地图坐标、对地速度、前进方向、飞行高度等相关资料,同时亦可以记录飞行路线及相关数据。  雨衣飞行服  必须要穿滑翔伞运动专用的飞行服,飞行时可以保护身体。  座袋  飞行员在空中飞行的座椅。  各种仪表  
期刊
逛过游人如织的三坊七巷,品尝过街头巷尾里的福州小吃,不妨再从福州老市区转身游赏螺洲古镇,镇中的名人故居与文教古建,同样也散发出浓厚的闽味,难怪有人会称螺洲为“小福州”。  巷弄里的人文聚落  螺洲镇位于福州市仓山区南台岛东南端,南临乌龙江,北、西分别与城门镇、盖山镇相连,古称“百花仙洲”。此地因其形如青螺,又有东晋时洲人谢端遇田螺仙女并结为夫妇的美丽传说,故名“螺洲”。明清时期螺洲主要由店前、吴厝
期刊
曾经为了发展经济,中国上下城镇都在大拆大建,将古老的建筑换成水泥瓷砖房子,眼睛都不带眨,视为好生活的前进步伐。随后,大家发现,很多城镇都变得类似,没有规划的建筑布局,对历史文化不够尊重,本地人越来越多离开家乡,一切为经济让步。不论这里曾经是多么繁荣的商贸重镇,不论这里留存了多少精彩的建筑遗产和传统工艺、文艺遗产,都不能让人们真正地骄傲起来,兜里有钱,才是唯一的自信来源。  当一切发展到,城市因失去
期刊
身处旅游开发前夜的嵩口,对于福建乃至中国的很多古镇来说,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案例:这里都在发生什么?谁在主导、谁在参与古镇的保护式开发与旅游规划?外来的“和尚”与本地人如何合作又如何博弈?困难在哪儿?解决困难的思路又是如何一点点从现实中摸索出来并被检验……  这恰恰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了在此刻——一个古镇变身与重生的过程之中,来关注嵩口。我们在嵩口所见到的,所交谈过的,都让我们对于一年后、两年后、五年后
期刊
“问路”是旅行必不可少的环节。怎么问、怎么答,都是一门学问。看不同地方的人怎么指路,更是一种趣味。“东、南、西、北”明明是基本方位,但是相信大部分人听到这样的回答都要犯难。不常开车打车的人,听到“大拐、小拐”,常常也要一头雾水。什么?说“左、右”就保险了?不不,分不清“左、右”的人也不少,不信,放下杂志一秒向左转试试。  但“左”和“右”,确实已经是跨越不同地域、文化的最优解了,毕竟我们都有左手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