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祥穿行古村落30年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yt17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玉祥的家里,放着许多塑料箱子,里面放满了几十年来拍摄的胶片和资料,这便是他这一生最大的财富了。他喜欢国外的古代音乐,碟片塞满了书架,他的房间时常萦绕那种让人会回到记忆回到从前的旋律。也许,这和他从事的工作有关,他喜欢古旧文化,正因如此,在北京生活十多年来,他给人的感觉,还不是一个能和现代都市水乳交融的人。
  这个出生在南京的中年男人,用了整整30年的时间用相机记录下了散落在民间的古老村落,许多古老遗迹因为他的记录而成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他将自己人生中最精华的岁月都献给了这份事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份事业是枯燥而寂寞的,多年来,他总是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辗转在每一个乡间小道;因为不被理解,他常常遭遇白眼。但是,他仍然执着地走在这条保护古村落遗迹的路上。每当那些古村落因为他的行动而最终得到保护时,他总会欣喜异常;而每当某个古村落被拆毁,他就会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为此,他总是希望自己抢在古村落倒塌或拆除前,赶去为这些遗迹拍一张“遗照”。
  2006年6月,李玉祥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评为首届“中国民间文化守望者奖”。
  
  几十年如一日独行在偏僻的乡村里
  李玉祥出名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江苏美术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老房子》系列画册,画册共计14卷,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首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三等奖。
  1991年,《老房子》系列图书正值策划之时,需要一位既懂美术又擅长摄影之人。那时的李玉祥还是一个喜欢绘画的青年,他常去安徽皖南、江浙水乡写生, 顺带也拍摄一些图片,因为美术的专长,他拍出的照片在构图上很特别,这些照片让《老房子》的策划人很满意,李玉祥被认为是画册拍摄工作者的不二人选。“从那以后我就走上一条寂寞不归之路, 这个系列画册一做就是近十年。”李玉祥的工作全部是野外作业,去的都是荒僻遥远之地,昔日这些地方大多靠水运发达起来,如今水上文明衰落了,昔日靠水运繁华起来的小镇、小村便渐渐沉寂、闭塞了,李玉祥翻山越岭,吃不上睡不好是常有的事,他也常常遭遇不理解的乡民的抵触和拒绝。面临危险也是常有的事,他不止一次在荒郊野岭遇见歹徒,好在他们不知道李玉祥是拍摄师,因为他的那身外出常穿的迷彩军服帮助了他,最终没有当成他们的“猎物”。
  《老房子》系列画册拍摄期间,他的人生观也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当我面对那些历经沧桑岁月凝聚昔日先人智慧、才能建造起来的家园——老房子,时常眼睛是湿润的,祖先们竭尽全力将自己的住房营建得那样讲究, 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如果我做不好, 我就太对不住这些先人。我明白自己所肩负的使命感,我正做着一件具有文化积累的工作。”
  虽然只是一个摄影师,但他却想用自己的一己之力来保护这些渐行渐远的遗迹。
  在拍摄过程中,李玉祥是无奈的。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村落正濒临消失。有时第一次去时,古村落还是好好地在那里,一年之后去,这些古建筑就成了一堆垃圾了,所以他总是让自己尽量赶在老房子拆除前和游人前去旅游时拍摄。
  1999年,《乡土中国》系列图文书之一的《楠溪江中游古村落》出版,这是由李玉祥自《老房子》后拍摄的第二个古村落系列图片。在拍摄楠溪江时,李玉祥就有太多的感叹,因为这时各地农村的发展进程较拍摄《老房子》时更快了,很多古村落面临消失的状况更加严重。
  1997年,李玉祥兴致勃勃地赶赴楠溪江摄影,可高兴之余,却又不断地夹杂一声声长长叹息:某个建筑物没有了,某处又被白瓷砖贴面的楼房挤满了。1998年他第三次再去楠溪江,回来以后,叹息就更多了。浙江温州永嘉县楠溪江流域的花坦宋宅和岩头水亭祠的厄运就是很沉重的两声叹息。花坦村宋宅的主人,一位80多岁的老翁,拄着拐杖,一脸无可奈何的愁苦,站在废墟前,这是李玉祥给楠溪江乡土建筑拍下的叫人心肝俱裂的讣告式照片。在岩头镇,一座建于明代的书院水亭祠。李玉祥第一次拍摄这里时,这栋建筑就已年久失修。第二次带着德国《明星》杂志记者到这里时,面对的已是一片倒塌的废墟,那一刻,李玉祥既无奈又复杂的表情,竟被手疾眼快的德国同伴用镜头记录住。在更多的地方,乡土建筑面临着火顶之灾。“很多人已经懂得,要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一个物种的灭绝是一宗巨大的损失,但还没有几个人懂得,要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一种文化的灭绝是更巨大的损失。人们已经广泛行动起来保护熊猫、金丝猴和白鳍豚,甚至举起了法律的武器,但还没有几个人行动起来保护乡土建筑。”每当说起这些时,李玉祥总是很激动。
  
  很多古村落因为他的宣传而得到保护
  很多人都会困惑,难道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永远是悖论?李玉祥却不这样认为,这些年自己下去跑,他发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不一定矛盾,文化遗产也可以为现代生活服务。“我举一个例子,就是茅盾先生的故乡——浙江嘉兴的乌镇。乌镇政府在古城保护上是花了力气的。他们修旧如旧,修缮老房子全部用旧材料,而且家家用抽水马桶,电缆全部走地下,花了不少钱,但他们是有眼光的。乌镇人享受着现代生活的便利,古镇也没有破坏,还成了著名的旅游胜地。”
  李玉祥说,自己干的这项工作不可能直接起到保护作用,而是让世人慢慢了解传统文化遗产的价值,不去破坏它们。“比如,通过我们的宣传,已经促进了一些古镇古村落旅游事业的开展,当地人认识到它们的经济价值,就不会去拆它们了。徽州就是这样,我曾经拍摄了当地大量古建筑的图片,后来这个地方被统一规划成了旅游之地,其中西递村与宏村古村落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现在人们的观念已经发生变化,喜欢到民间看些本色的东西,而不去繁华都市旅游。因为古村落正在消逝,我想人们会欣赏它们、珍惜它们。”
  因为李玉祥的宣传,很多古村落确实得到了有效的保护。
  在李玉祥那里,记者看到一本书,整本书都是介绍广东开平县碉楼古村落的。李玉祥说,这是他这么多年参与出版关于古村落的书中,唯一一本专门为一个地方做的。2008年,开平碉楼成功申报为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20世纪90年代,李玉祥在拍各地的老房子时,就有一个想法:选一个不同于中国风格的西洋式的古村落。当时他就想过要去拍上海的石库门。后来又决定选择位于广东开平的碉楼,这个地方在珠江三角洲的五邑地区,很有岭南文化的特色。其实李玉祥对碉楼的历史渊源是有所了解的。开平是著名的侨乡,民末清初时,当地百姓在海外挣到钱后回到家乡,为防御土匪的袭击,建成了这种固若金汤的堡垒,每一个村子的后面都有三至四个碉楼,开平县共有两千多个碉楼。至今,这个中西合璧的古村已成为开平县一道古色古香的风景。
  拍摄前,李玉祥和一些建筑专家认为碉楼的价值并不高,其一是这里的建筑历史不到一百年,还没有福建的土楼年代久远;其二是碉楼建筑用的是钢筋混凝土。当然也因为这样的建筑拆起来不易,所以就算在文革期间也没遭到任何毁坏,碉楼基本上完好无损。尽管如此,李玉祥还是认为在《老房子》系列里选取这样一个有特色的古村落,作为中西文化的碰撞,还是很有意义的。
  2000年,李玉祥再次来到开平县,这次他联系上了当地的学者、五邑大学教授张国雄,张是研究华侨历史的,之前对建筑没兴趣,李玉祥就约他写本书,让他以碉楼为依托,从历史地理的角度来阐述这个古村落的意义。落实好文字的撰写人之后,他就和当地政府讲起了碉楼古村落的保护意义,当地领导是一个文化人,一听这事就立即重视起来,并很快成立了“碉楼普查办公室”,开始调查开平的所有碉楼,并邀请李玉祥为碉楼拍了很多照片。原来对建筑不感兴趣的张国雄教授也参与其中,并亲自参与起草了向联合国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李玉祥拍摄的那些大量的照片就成了申报的重要依据。
  像开平这样的古村落因为李玉祥的宣传而得到保护的事例还有很多。
  
  拍摄北京四合院的艰难
  作为民间文化的保护者,李玉祥经历的困难和尴尬太多了。
  《老房子》系列画册里,《北京四合院》是李玉祥拍摄时间最长也是最艰难的一本画册。李玉祥为了拍摄这本画册,历经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完成。
  《北京四合院》画册中,其中有一幅画是众多的四合院连成一片,上面还堆积着没有融化的白雪,白雪和古色古乡的建筑,在李玉祥的构图中沉淀出一种深厚的老北京文化。李玉祥面露遗憾地说:“你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是现在的崇文01门新世纪商场所在位置,这里曾经就是一大片美丽的四合院,但如今都从我们的视线里消失了。北京之所以被称为北京,就是因为她有四合院和胡同,想象一下,北京如果没有了四合院与胡同,那还是北京吗?罗马与巴黎之所以能称为罗马和巴黎,就是因为她有着古老的建筑与悠久的文化。”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李玉祥就非常痴迷北京的四合院和胡同,在没有为《老房子》系列画册拍摄前,他就常常带着相机抽空来到北京拍摄,那时,他住在大学的地下室,租一辆自行车,白天就拿上地图到处跑,晚上回到宿舍就做记录。后来有了《老房子》画册拍摄项目后,有了一点经费、一个身份,不再像以前那样窘迫了。因为拍摄,他对北京的每一条街每一条胡同都非常熟悉。事前,李玉祥通过大量的资料了解到北京四合院的情况,四合院不仅仅是普通老百姓居住的地方,也包括曾经住过历史名人、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并在四合院中有着举足轻重意义的建筑。可当他前往这些重要的四合院拍摄时,他却傻眼了,四合院里住着不少级别很高的领导人,他直接就被站岗的武警堵在了院门外。尽管他三番五次前去商谈,最后的答案却还是拒绝。不让拍倒也可以理解,因为那是领导人的驻地,不让拍是很正常的。不过,李玉祥也很幸运地能遇到一些能理解他的人,比如有一个带园林的四合院,在建筑史上很有研究价值,建国后,先后住过的主人都是在重要岗位的领导人。20多年前,电视剧《红楼梦》拍摄时就非常想拍这个四合院,没让拍。李玉祥自然也会碰钉子,但他太执着了,在几年的时间里,不断去谈自己想拍摄的想法,最后终于得到了他拍摄的机会。
  为了拍到重要的四合院,李玉祥可谓是绞尽脑汁。一个冬天的早晨,天空刮着刺骨的大风,李玉祥赶到什刹海附近的一个王府去拍摄,这里曾经是醇清王居住之地,当时是卫生部的办公场地。可是李玉祥和门卫交涉了半天就是进不去,这样的挫折对李玉祥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这样的事他遇到无数次了。想好了对策,第二天一大早他又去了,这回他直接混在上班的人群中得以顺利进入。进去之后,李玉祥赶紧找好拍摄角度,把藏在大衣里的相机拿了出来。
  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李玉祥总算把有代表性的北京四合院、王府和胡同都拍齐了,尽管仍有个别重要的四合院没有拍到,是个遗憾,但李玉祥还是很知足,因为他干了一件很多人想干却未必能干成的大事。正是因为有了李玉祥这份执着的精神,才能让我们在今天能看到许多四合院的风采。
  如今,关注古村落的人也多了起来,但李玉祥感到这还不够,他希望在自己孤独的路上,多一些像他这样为中国传统文化出力的热心人。
  责任编辑 刘荣
其他文献
在实验室通过化学成分检测和软熔性能试验分析了提高块矿配比对高炉炉况及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影响。生产实践表明,将柳钢2000m3高炉块矿配比由5%左右逐步提高至15%,经过采取一
2010年11月9日,北京,中国工程院底楼大厅。在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IVA)9月23日大会选举产生新的院士一个半月以后,外籍院士的颁证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
芜湖新兴铸管炼铁部针对中小高炉的特点,克服条件的不足,通过提高炉况顺行度、推进低硅冶炼、稳定中心气流、改善筛分质量、强化外围管理、改进高炉操作等多项技术和管理进步措
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小猫罗恩曾是只普通的流浪猫,在被当地一家兽医院收留后,它显露出了不同于普通猫的过人天赋.rn初到兽医院时的罗恩还很胆怯,四处躲藏,但很快就适应了
期刊
昆钢2000m3高炉的入炉品位一直都保持在55%左右,周内同类型尚炉入炉品位基本上在56%以上,面对低品位入炉的小利情况,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狠抓原燃料筛分管理、细化炉内操作、加强
新钢有两座1050 m3板壁结合型高炉(6号炉、8号炉),两座炉设计大致相同,有细微区别。但因操作制度不同,8号炉过早炉衬脱落,大部分冷却板烧坏,数次喷涂造衬,指标相对比较差,而6号炉在
马钢(合肥)3号高炉停炉项修更换大小钟及上升管后,通过制定详尽周密的开炉方案以及合理准确的操作方针,炉况调剂准确得当,实现高炉顺利开炉并快速高效达产。
近年来昆钢炼铁厂紧紧抓住“提煤降焦、节能降耗”这条主线,在原燃料质量逐年下滑的不利情况下,通过一系列措施的有效落实,采用提高富氧率、高压操作、低硅冶炼、焦丁与正常料混
酒钢本部高炉2008年10月份以来风口破损加剧,另外风口二套破损2个,风口和二套均为上部烧坏。本文对产生原因和今后防止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不少在广告中声称可在南方各省推广的甜油桃品种,在南方许多地方均不能正常开花结果。主要原因有四:一是南方冷积温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果树冬季休眠的需冷量;二是花芽、幼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