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智慧林业门户 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shangdenglu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四化”同步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
  进程中,在以生态文明托起美丽中国的复兴之路上,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正在为实现中国梦铸就坚实的基础。
  2013年8月,第三届全国林业信息化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发布了《中国智慧林业发展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林业信息化由数字林业跨入了智慧林业的新阶段。在智慧林业的新形势下,我们着力建造中国林业智慧门户六大体系。
  智慧建设网站,打造集群式管理模式
  智慧化建站理念。中国林业网秉承“信息化引领、一体化集成、智慧化创新”的建站理念,全面整合各领域、各渠道的服务资源,扩充功能,完善系统,着力构建智慧林业网站群,实现数据集中存储和智能化调用,实现网站服务对象由内部向外部、由部门向社会的重大转变。
  一体化发展体系。按照主动化服务的应用要求,以网站用户行为数据沉淀、分析挖掘为基础,所有网站使用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核心功能统一开发和设定,以统一的方式控制网站的整体形象,保证中国林业门户网站功能丰富易用、信息内容保障有力、绩效评估科学有效,全面促进中国林业网站群向智慧门户转变。
  集群式管理模式。中国林业网站群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全国林业系统网站建设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集约、从分散到整合,目前已形成了数千个由国家、省、市、县级子站组成的纵向到底的四级林业政府网站体系,由森林公园、国有林场、种苗基地、自然保护区、主要树种、珍稀动物等子站组成的横向到边的林业专业网站体系,并将努力实现由10000个子站组成的纵横分布的网站集群,打造中国林业网上航空母舰。
  及时公开信息,提升政务管理水平
  政务信息公开高效发布。中国林业网不断丰富信息表现形式、加大信息发布广度,具有简体、繁体、英文三大版本,提供了文字、图片、视频三种内容形式,加载了100多个国家专题信息。网站及时发布全国林业政务信息,平均每日发布信息100万字、日访问量100万人次,总访问量突破12亿人次,平均每月信息被新浪网、光明网、人民网等主流媒体转载约4500次。中国林业网影响力不断增强,到2013年9月份,中国林业网资源被百度收录量达62.8万条,高于部委平均水平,获政务信息公开第二名。
  特色防火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在中国森林防火网中设立了森林防火信息专栏,第一时间发布全国森林火灾信息,追踪最新防火动态,每天发布全国森林火险预报,全年发布火灾信息2232条,发布火险预报712条,为加强森林防火宣传、森林火灾防控和及时采取防护措施提供了支撑。
  热点专题信息聚集发布。围绕时事热点、社会热点、林业热点,网站上设置了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重要活动和重大事件四类信息,面向广大公众,及时集中发布各类重要事项发生发展全过程,做到一个热点、一个专题、全程追踪、集中发布、一站浏览,在提高访问效率的同时,更好地服务林业大局、服务生态文明。
  整合服务资源,满足社会民生需求
  重点资源服务。中国林业网围绕建设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的要求,着力解决林企、林农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整合公众关注度高、办理量大的80多项重点服务资源。按照国家和地方两大体系整合了37项林业行政审批事项,积极开展网上办事,实行网上受理、网下办理和审批结果网上查询。
  便民资源服务。网站提升了在线服务质量,拉近了服务公众距离,将国家、地方办事服务资源整合,从办事指南、审批流程、结果查询到相关法律为公众提供全周期、场景式服务;开设了公众留言、征求意见、在线调查、局长信箱等栏目;完善了在线直播、在线访谈、网络电视等功能。组织林业政策解读、技术解答,使林业大政方针和相关知识深入人心。
  专业资源服务。网站建设了网络森林医院、野生动物保护救助呼叫等系统,成为网络服务林农的生动实践;林地测土配方平台使林农轻点鼠标,就知道自己的林地适合种什么树、应该施什么肥,享受到网络时代带来的实惠和便利;建设了现代林业产业网,为企业提供了展示交流平台。
  集成数据信息,建设网站应用平台
  站群建设云平台。在“中国林业云”基础平台上,网站对现有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进行调整和优化,提供了支撑网站集群建设的站群云服务平台。站群云服务平台具有自助建站功能、模板管理功能,各站点可以独立运行、独立管理,分级授权,支持多服务器站点的静态发布。管理员通过简单的设置,不需编写代码即可实现功能强大的网站群建设。
  网站智能感知平台。国家林业局被列为全国首批物联网示范单位之一。2013年5月,首片引入物联网技术,通过土壤环境因子、微型气象站、电子摄像头、二维码,实现树木自身状况、林木环境、养护管理等生命全周期监控与管理的“中国信息林”落户于北京园博园;8月,中国信息林网站正式上线。
  网站数据服务平台。对数据资源和数据库资源进行整合,网站建设了林业基础数据服务平台、专业数据服务平台、遥感数据应用平台、中国林业数据库、中国林业数字图书馆,形成覆盖林业领域的综合性信息资源库,构建了集森林、湿地、沙地和生物多样性资源于一体的全国林业一张图。通过林业管理数据的多平台建设,中国林业数据量已经从TB级跃升到PB级。
  网站互动服务平台。网上植树系统,为义务植树、碳汇造林提供了一个新的参与途径。林中漫步系统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将森林资源等现实景观在计算机上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中国林业网络博览会和中国林业网络博物馆,使实体展品在网上永久保留,并可随时在线浏览,形成7×24小时打破时空界限、永不落幕的林业展示盛宴。
  创新技术应用,引领互联新时代
  移动客户端。中国林业网移动客户端扩大了中国林业网服务范围和对象,使公众可以更方便地获取林业政务的应用服务,成为移动电子政务时代推行政府信息公开、服务社会公众、展示林业形象的新渠道。用户可以利用移动客户端5个板块获取最新图片信息,定制个性化页面。林业移动超市整合了全国林业系统的移动应用,使用户多渠道了解林业发展情况。
  即时社交平台。秉持“及时性、真实性、权威性”的原则,中国林业微博发布厅通过微博集群等栏目,广泛倾听民声民意。网站建立了微信账号,与林业智能服务平台无缝连接,用户通过微信随时随地进行自助提问,并将门户网站重要信息通过平台推送到微信。
  智能服务平台。林业智能服务平台开展自动化的咨询互动服务,利用即时咨询系统,与用户开展在线实时交流,提供语音播报、网站向导、接入微博和热线咨询等多种交流途径,解答林业相关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实用知识等问题,方便用户更加及时了解相关问题,极大地提高了网站与社会公众的交流互动效率。
  营造文化氛围,构建多元化网络生态
  搭建生态文化展示平台。中国林业网开展的全国生态作品大赛、信息改变林业征文大赛、美丽中国征文大赛,以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生态文明为主旋律。首届生态作品大赛征稿数量近8000份,首届美丽中国征文大赛不到半年的时间征集作品1500多件,参赛人数之多、参赛作品质量之高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林业网的社会影响力。
  创建美丽中国网。美丽中国网以“弘扬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宗旨,展示祖国浩瀚林海、秀美湿地、雄浑大漠等壮美自然风光,引人入胜的人文景观,悠扬深邃的文化遗产,种类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画卷,也构成了一幅“美丽中国”的精彩画卷。
  开展热点追踪活动。网站集群中建设了具有12个频道的中国林业网络电视台(CFTV),专设了绿色摄影栏目。每月开展2-3期在线访谈,建设60多个热点专题。开展了鹦哥岭青年团队网络追踪报道,“两转变两服务”专题登载到紫光阁网站。开展年度全国林业和林业信息化十件大事、十大关键词以及网络新词、网络事件的整合推出等活动,深度挖掘网络生态文化内涵,体现网络文化的多样性,实现网络的精神创造。
  智慧林业时代已经来临,智慧林业门户网站建设已经开启,融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国林业网致力于打造管理协同高效、资源统一共享、民生价值凸显的感知化、物联化、智能化、生态化的新型政府门户,为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发展,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梦的实现作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国家林业局信息中心)
其他文献
范、高效、服务是全面深化改  革,政府行政提质增效的目标。信息化一贯作为实现该目标的工具和方式,电子政务便是这种方式的抓手和载体。近年来,各级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真正效果如何,尚待实践来检验。  存在问题 把建设当成政治任务,缺乏系统目标业务需求调研,致使建设和应用脱节  重建设,轻应用。各级政府在上级政策文件要求下,层层签定责任书,落实任务时不能深入了解本地实际需求,借
如果说设计师一直有着改变世界的野心,那么有了大数据的助力,他们也许能够更容易地接近这个目标。未来的许多产品都会是基于对大数据的掌握、挖掘,以及对它的呈现。  大数据让设计更懂用户  当下的中国,消费者的个人意识日益觉醒,被服务的需求空前强烈。而所谓“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对这种个体崛起的迎合,以“用户至上”为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最贴心的服务,首先得要有最懂用户的设计,而这取决于是
建设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们的战略方针。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与发展信息化同等重要。如果对信息安全问题熟视无睹,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将很难得到有效发挥。因此,信息安全是两化融合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想两化融合能够较好较快地稳定发展,必须注重信息安全的建设。  建立完善管控体系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管理者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如何加快信息化
产业融合足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所形成的一种产业新范式,足社会生产力进步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结果。“两化”互动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推动了关联产业的彼此交
电子政务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规划管理阶段、建  设管理阶段和运维管理阶段。相关研究表明,电子政务生命周期符合“二八”现象,规划、建设阶段约占20%时间,运维阶段约占80%时间。  可是,当前对这80%的运维工作却有待进一步清晰其职责。我们狭义上解释“运维”似乎就是纯粹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范围仅负责到设备故障维修、系统能够运行的层面,不涉及对信息的内容管理,更不涉及信息技术与业务工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活认识的加深,对城市管理提出了“个性化、智能化”的新要求。如何突破数字城市管理的发展瓶颈,引领现代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杭州市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对此做出了深入的探索——“智慧城管”。  杭州智慧城管,是“智慧杭州”建设的组成要素,同时也是浙江省首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是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
台湾,土地面积35.801平方公里,人口2300万人,年龄超过65岁以上的占11%;生产总值人均20336美元,人均国民医疗保健支出1087美元,NHE占GDP的6.6%,预期男性寿命是76.2岁,女性寿命是83岁。  在台湾,人人享有全民健康保险,这是一项全岛统一的制度。它所带来的好处有:人们可以无限制地自由选择就诊医院和医生,易于获得实时的服务和良好的照护品质,费用相对低廉,患者满意度较高。这
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国防建  设的需要,军、地航空无线电业务应用日益广泛,无线电设备种类日趋繁多,涉及了多个航空无线电专用频段,任何对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的有害干扰,都将给航空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努力维护良好的电磁环境,保障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安全是无线电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每一个无线电管理工作者应尽的责任。  多年来,衢州市无线电管理局一直注重航空无线电专用频率的保护,建立了相应的保护机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