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 打造城市管理新模式

来源 :信息化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l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城镇化的深入发展,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活认识的加深,对城市管理提出了“个性化、智能化”的新要求。如何突破数字城市管理的发展瓶颈,引领现代城市管理的发展方向,杭州市在“数字城管”的基础上对此做出了深入的探索——“智慧城管”。
  杭州智慧城管,是“智慧杭州”建设的组成要素,同时也是浙江省首批智慧城市建设示范试点项目之一。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管理模式,是信息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的产物,是“数字城管”的升级版,旨在通过智能设备自动感知、吸引全民参与等手段,拓展信息来源渠道、提高问题发现及时度、实现问题识别智能化,力求实现全面、快速发现问题;通过对队伍作业、事件处置、设施运行等核心要素进行全面标准化管理,并通过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实现对城市管理的统一指挥和调度;通过数据分析、挖掘和预测,实现长效治理的管理效益;同时面向市民服务做到数据开放、服务引导,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顶层设计拉开城市管理智慧化序幕
  杭州市以“数字城管”实践经验为基础,以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契机,针对城市管理面临的瓶颈,制定出台《杭州市智慧城管建设总体规划(2013-2015)》和《杭州市“智慧城管”项目建设实施方案》,为开启智慧城管建设提供了前瞻性的指导。
  为保证项目有序推进,杭州市进一步完善了《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立案结案规范》等标准规范,形成了涵盖人员数据管理、事件数据管理、设备数据管理、流程数据管理等元数据管理标准和包括系统接口标准与规范在内的智慧标准体系,涉及智慧城管的管理、服务、运作、数据、技术等众多方面。
  机制体制创新助推项目深化建设
  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杭州市积极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式,通过举办智慧城管沙龙为项目建设出谋划策,营造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的“生态系统”,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共建,从而实现了政府与社会力量、企业的互动融合。同时,杭州市积极探索新的政企合作方式,2014年5月,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就智慧城管项目与浙江华通云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云服务购买协议,积极探索云服务资源、迁移服务以及原设备合理处置等云服务外包机制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加快智慧应用步伐,共建美丽杭州
  贴心城管实现精细化服务与管理。目前,杭州数字城管系统日均上报信息6000余件,实现第一时间和100%处置问题。2014年4月,定位于“便民、利民、服务百姓”的杭州智慧城管公共服务平台——贴心城管APP正式上线,以“我来爆料”等应用来推动与市民的深度互动进而实现城市管理的全民化,以“找找车位”、“找找公厕”等应用实现一揽子社会服务功能,以 “城管动态”、“每日一题”等应用实现政策宣传功能。截至7月底,注册用户已达15774人,市民通过该平台反映城市管理问题累计2464件,问题处置率达到100%,并且为市民提供诸如找车位、找公厕、修车、补鞋等生活服务请求40余万次,极大方便了市民生活和城市管理。目前,项目组正进一步研发满足市民各类需求的升级版本,将容纳积分、停车补缴查询、车辆违停查询、行政审批查询等更多的便民服务功能,实现城市的精细化服务与管理。
  综合平台促进管理的科学指挥。智慧城管综合指挥平台系统是杭州智慧城管的核心系统之一,围绕大城管下的队伍、事件和设施三项核心要素,基于大数据分析和多渠道的通信融合,以及城市运行信息的综合集成和可视化技术,集指挥、协同、应急等功能于一体,实现城市管理信息的“耳清目明”和事件处置的“眼疾手快”。
  智慧应急系统保障城市“畅通”。智慧应急系统是杭州智慧城管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整合共享了市林水局、市气象局、市水务集团等多个部门的水雨情信息和市公安局的全市监控图像,保障应急渠道的畅通无阻,有效服务于全市防汛防台、防冻抗雪和重大活动保障工作。目前,以杭州市城区应用为试点,广泛推广。截至2014年7月,该系统共享了市城区147个雨量站点和84个水位站点,以及2万2千多路公安、交警视频资源,实现了对市内水雨情、重要道路、桥梁、隧道等的实时监控并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实现了对市区级应急物资的动态管理和防汛车辆的动态监管。
其他文献
通过对四种不同的基础平面图形和对应于每种图形的设计地基承栽力值、地基承栽力总值、地基承栽力偏心距值、地基面积与基础占地面积的比值、基础重力值的比较,对不同基础平
信息技术的发展是GIS发展和创新的不竭动力。本文基于对信息技术的发展走向和市场需求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探讨了GIS发展的特征与新的机遇,它们包括:GIS+,赛博空间,实况地理学和地理
范、高效、服务是全面深化改  革,政府行政提质增效的目标。信息化一贯作为实现该目标的工具和方式,电子政务便是这种方式的抓手和载体。近年来,各级政府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和财力,然而真正效果如何,尚待实践来检验。  存在问题 把建设当成政治任务,缺乏系统目标业务需求调研,致使建设和应用脱节  重建设,轻应用。各级政府在上级政策文件要求下,层层签定责任书,落实任务时不能深入了解本地实际需求,借
如果说设计师一直有着改变世界的野心,那么有了大数据的助力,他们也许能够更容易地接近这个目标。未来的许多产品都会是基于对大数据的掌握、挖掘,以及对它的呈现。  大数据让设计更懂用户  当下的中国,消费者的个人意识日益觉醒,被服务的需求空前强烈。而所谓“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对这种个体崛起的迎合,以“用户至上”为理念,为消费者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最贴心的服务,首先得要有最懂用户的设计,而这取决于是
建设信息化,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我们的战略方针。重视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与发展信息化同等重要。如果对信息安全问题熟视无睹,信息安全得不到保障,那么,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将很难得到有效发挥。因此,信息安全是两化融合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要想两化融合能够较好较快地稳定发展,必须注重信息安全的建设。  建立完善管控体系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管理者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对于如何加快信息化
产业融合足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所形成的一种产业新范式,足社会生产力进步以及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结果。“两化”互动不仅促进了传统产业的改造,还推动了关联产业的彼此交
电子政务生命周期包括三个阶段,即规划管理阶段、建  设管理阶段和运维管理阶段。相关研究表明,电子政务生命周期符合“二八”现象,规划、建设阶段约占20%时间,运维阶段约占80%时间。  可是,当前对这80%的运维工作却有待进一步清晰其职责。我们狭义上解释“运维”似乎就是纯粹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和维护”,工作范围仅负责到设备故障维修、系统能够运行的层面,不涉及对信息的内容管理,更不涉及信息技术与业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