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溯以往·面对当下·指向未来——对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的展望

来源 :民族艺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juanjuan82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眸《民族艺术研究》2021年度刊载的“田联韬先生与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专题共5期10余篇文章,由10余位田门学人合力,以“回溯以往、面对当下、指向未来”的姿态,力图展现田先生领导的学术团队业已形成和正在实施的学术理念.该学术团队在共同面对本专题进行的互动研讨中,通过对各个学科子系统发展历史、现状的梳理和对相关发展前景的思考,凝聚了学术共识,明确了少数民族暨跨界族群音乐研究的未来方向.
其他文献
高校共青团智库建设是高校与青年大学生沟通交流、智慧传递和密切联系的重要工作,是对共青团工作的补充与支持.高校共青团委应致力于相关智库建设与研究,以了解青年思想动向,建设专业化职业化的智库队伍,更好地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面临制度建设、引智工作、教育宣传和联系青年等方面的不足.需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提升引智能力和水平,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和密切联系青年等,以此提升高校共青团智库的建设水平.
在信息化教育高速发展背景下,传统教育和课程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需要,混合式教学模式已逐渐成为高职院校公共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优点,寻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中的应用策略,以此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终身健康锻炼的意识与习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顽强奋斗的体育精神.
“双高计划”建设对新时代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助推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新思想、新使命、新课程、新青年构成了高职院校辅导员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上好政治素养提升的“政治课”、业务能力提升的“必修课”、职业能力提升的“实践课”、综合素养提升的“创新课”;高职院校必须以制度赋能,从制度的建构、执行、保障和督查四个方面着手,切实提升制度的实效性、执行力、保障性和权威性,才能在辅导员队伍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课程衔接是中职、高职本科教育衔接的核心.数学作为中职、高职本科教育中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两者高度相关,但在教学实践中两者出现了一些衔接问题.对此,文章提出了从课程体系、教学活动环节和考核评价体系三个维度来实施衔接.可为相关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职业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目标,国际课程的本土化改造是国际化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对接美国饭店协会“黄金服务认证”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和“酒店管理概论”“餐饮服务与管理”等国内高职课程的服务内涵,对“黄金服务”课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方面的本土化改造,凸显中国品格的服务特色,实现国际化高水平行业标准与本土元素的有机融合.
针对航空服务类专业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航空服务类专业英语课程体系中高职衔接思路,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校校联合制订英语课程标准、制订不同层次的英语课程目标、拓宽课程设置路径、统一规划教学单元实现课程衔接横向分层、采用多元评价实现课程考核全面贯通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与实践,为航空服务类专业中高职衔接提供可借鉴的范例.
如今各具特色的短视频APP层出不穷,其信息碎片化和观念多元化的缺陷影响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文章以师范院校为例,阐述短视频APP具有信息传播、交流互动、思政教育等功能,辩证分析短视频APP场域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从队伍建设、内容设计、教育方式和环境氛围等方面,去探索短视频APP场域下提高师范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新路径,不断开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
专业认证是对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检验.由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的深入推广,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与学生工作两者之间发生了密切的关联,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更严格的挑战.文章针对部分高校学生工作存在着理念滞后、管理模式松散等问题,提出了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要进一步创新学生工作方式,就必须紧扣“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加强对“00后”大学生的研究,引导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同时,积极创新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的学生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探索“教学-学工”协同育人机制,相互协作,共同提高人才培
随着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在国内的大规模推广,中高职衔接学生正在逐步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生源之一.在以职业技能教育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文化素养培养教育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导致针对中高职衔接生源群体开展文化素质培养工作遇到一定的阻力.文章从课程设置、校校合作、教师团队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入手,对提升中高职衔接学生文化素养策略进行探究.
在国家发出“一带一路”倡议、国企进军国际市场力度加快、迫切需要本土高素质服务人员的大背景下,企业针对面向本土服务人员的海外师资培训和认证体系构建成为刚需.文章基于“柳工-柳职院全球客户体验中心”依托下的国际合作办学项目,以工程机械专业为着力点,开展了海外教师培训和认证项目体系的一系列探索.伴随地方名企“走出去”,柳职院为高职院校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如何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如何“出海”办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