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四字作文法例谈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sh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材料作文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相对于材料作文,新材料作文可有多个立意,它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作为近年来高考作文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在考场上写出佳作呢?笔者将通过实例探讨新材料作文的一种写法。
  一.“新材料四字作文法”的内涵
  “引”即交代供给的材料。一般采用概括而简略的语言复述材料的内容。若材料是简要的言论或篇幅短小的事例,可直接抄在文中。对于供材料议论文来说,材料是我们作文的信息源,观点即从材料中产生。行文时一般先要引述原材料,即根据我们确立的论点有所取舍,叙述跟论点有关的内容(这叫“定向叙述”),之后水到渠成地引出论点。
  “联”即联系现实进行论证。作文就事论事就会缺乏现实意义。在分析并评论材料、定向引述材料后,还应进行定向分析,要根据材料密切联系自身实际或社会实际,从而提高作文的立意和境界。
  “评”即对所引用的现实事例进行分析。分析所引用的现实事例时,基于切合中心论点的设想,对材料进行中心化分析。同一材料,我们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而为不同的论点服务。
  “结”即结尾部分对文章内容进行总结,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要能既呼应观点,又照应供给的材料。
  笔者将以上四个步骤概括为“新材料四字作文法”。
  二.“新材料四字作文法”实例展示
  [原题展示]在辽阔的坦桑尼亚草原上,一只饥饿的鬣狗在四处觅食。它沿着灌木间的小路奔跑,来到一个岔路口,在两条岔路的远方,各有一头山羊绊倒在灌木丛中挣扎不出,鬣狗的口水淌得老长,它想先走其中一条路,却又担心另一条路上的山羊被别的动物抢走。最后它决定,左脚沿着左边的路走,右脚沿着右边的路走。但是两条路越分越开,相隔越来越远,最终鬣狗把自己的身体劈成了两半。由此一条古老的谚语在非洲广泛流传:“鬣狗难过岔路口。”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导引]这是一道典型的寓意型新材料作文,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①把握正确的人生方向,走好人生的岔路口;②知足者常乐,贪得无厌终害己;③贵在专—,一心不可二用;④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要学会取舍。
  [佳作展示]
  放弃,智慧的选择
  倘若鬣狗放弃了觅食另外一头山羊的欲望,那么结局又会如何呢?我想,它一定会津津有味地大嚼上一顿美味大餐,然后拖着快要撑爆的肚子满意而去。但是,不懂得放弃的智慧,酿成了鬣狗的悲哀。有时候,放弃,并不是一种错;放弃,是为了更好地获得。(开头分析原材料,提出了明确的中心论点)
  有位登山运动员,数年来执着地攀登一座著名的高峰,可每次他攀登到离终点还不到100米的地方都突然返回;别人都为他惋惜,都说他为何不再坚持一下,如果他再攀登一点高度,就可创造世界纪录,荣誉、金钱、地位也都会随之而来。而这位运动员却说:“这已经是我目前登山生涯的最高点,我固然知道选择放弃会令我失去那些诱人的东西,可我不选择放弃,就会失去生命和重新攀登的机会,对于我,后者显然更重要。”(联系实际,用登山运动员的回答,证明了暂时放弃的必要性)
  多么灵活的放弃,多么明智的选择,他以关键时刻的变通、无悔的选择保全了最宝贵的生命,留住了再创造一切奇迹的机会。(用极富思辨的语言评论了引用的材料,扣了主题)
  作家冯骥才年轻时曾被选进北京市篮球队,但年已而立的他依然球技平平,无所进展,于是他转而从事绘画,但奋斗数年后的他仍然默默无闻,最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写作,终因《义和拳》一书而名声大振,并因此奠定了他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地位。试想,冯骥才当初若不一次次变通方向,果断选择放弃,其结果或许是画坛多一位蹩脚的画手,而文坛少一位一流的战将。(联系实际,运用典型的事例,再次很好地证明放弃是智慧的选择)
  正确的放弃是对自己的重新认识和发现,是对生命的过滤;适时变通,使我们成功跨越困难;适时放弃,使我们更好地驾驭人生。(用极富思辨的语言评论引用的材料,再次扣住主题)
  刘俊峰,杨娟,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理念和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也就是说,阅读教学的过程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传话”式的教学变为“对话”式的教学。怎样有效完成这些对话的过程,教师在中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曾看到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一位老师在讲完《坐井观天》之后,让学生讨论后讲自己的续尾。大部分同学说:“青蛙跳出
他守护着夜色里的焰火,难眠.我在梦中则一遍遍凝视、仰望他的身影.我相信人的躯体是要靠灵魂支撑的,一旦丧失灵魂,这肉身便不再有价值和意义.
“一、二、三,定!一、二、三、定!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定!”童年常玩的这个游戏今日想起仍是趣味无穷,可这一步一停间却能见得出人生的缩影.rn篮球场上运动员的一走一停,手
期刊
追寻个性、抒写真实,是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灵魂。但静观现实,境况堪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作文缺少个性思考、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套话等虚假文风十分猖獗。鉴于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阅读思考,总结出了以下解决方法。  一.深入生活,开阔视野  王蒙在《致习作者》中指出:“从生活中才能发现文学,才有写作的源泉,才有写作的真实货色。”要改变中学生文风的虚假现状,首先必须丰富学生的生活储备。教师要多做学
语篇分析是当代语言学界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韩礼德构建的系统功能语法为语篇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韩礼德-哈桑衔接模式是目前比较实用并受到国内外较多称道的语篇分析理论体
摩太的教民、养民、安民、新民“四民说”,介绍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阐述了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主张变法实行新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四民说”深刻影响了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