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教学中“寄情物”的选取与运用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ca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内容平淡单薄,缺乏内涵意蕴,机械式的写人记事,单线条的情感表达,言之无物,言之乏味,这些都是初中生写作的弊病。为摆脱此困境,笔者在两年前带领实验班作了一些大胆尝试,引入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意象”,即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简称寄情物,希望通过对写作寄情物选取的训练,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加入对寄情物的穿插描写,辅以精当有效的寄情物运用技法指导,强化学生写作过程中的构思意识,让他们能够体察生活的细微之处,拓宽取材选材的范围。

一、 写作教学中寄情物选取指导


  “寄情物”一说始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概念“意象”,指的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系辞》说:“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说的是言不尽意,暗示了形象思维——“象”式思维优于概念思维。纪昀在《清艳堂诗序》中写:“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列夫·托尔斯泰在创作《哈吉·穆拉特》时,看见一株曾被车辗压过已断掉的、但仍然向上坚挺的牛蒡,马上联想到酝酿已久的主人公哈吉·穆拉特,牛蒡之于哈吉·穆拉特,形象一下子就鲜活起来。由此,笔者把意象理解为自然意象,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如牛蒡。较之于托尔斯泰这样的大家,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阅读写作面也极为狭窄,对意象的理解,可简单理解为“文章中蕴含有个人情感的具体的‘物’”,即“寄情物”。我们在写作指导中最好能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寻找一种寄情物,使之或串珠连线,或承载情感,或衬托人物,或贯穿全文,或揭示主旨,或丰富意蕴,那么作文自然大放异彩。
  那么,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指导学生选取合适的寄情物呢?
  探索一:梳理教材,归纳提炼
  学生作文中寄情物的选取,可从教材中进行梳理、归纳、提炼,从而获得感性认识,掌握寄情物选取的大致方向。经过筛选,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 自然景物类。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每一种自然景物都可以有其独特的生命力,都因承载我们的情感而散发出别样的色彩。相关经典文章有《紫藤萝瀑布》《一棵小桃树》等。
  2. 生活器物类。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事物记录生命的屐履、留下情感的印痕。抓住这些曾凝聚过情感的事物,就会拎起一大片记忆和情感。相关经典文章有《灯笼》等。
  3. 特色食物类。中国是一个美食的国度,《舌尖上的中国》就是一张闪亮的名片。其实,对于食物而言,味道只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情感。相关经典文章有《端午的鸭蛋》《春酒》等。
  4. 场景细节类。一个场景、一个画面、一个动作,都能成为寄情的物。相关经典文章有《背影》《台阶》等。
  探索二:以本为本,思维发散
  以课本为基本点,依此类推,从我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可以尝试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和体验,大致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寄情物训练的发散。笔者在所任教的七八年级学生中进行实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所能想到的寄情物大致如下:
  1. 自然现象类:细雨、艳阳、夕阳、圆月、细水、晚霞等。
  2. 植物类:桂花、梧桐树、松、梅、竹、小草等。
  3. 动物类:秋蝉、鸿、鱼、鹰等。
  4. 物件类:笔、服饰、琴、棋、书、长亭、桥、镜、灯等。
  5. 食物类:饺子、粽子、汤圆、糕点等。
  探索三:物情交融,物人一体
  通过思维发散,笔者发现,上述寄情物要么过于笼统,要么属于学生在古典诗文阅读中获取的,缺乏生活气息。笔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寻找寄情物。经过引导和学生彼此的交流觸发,学生提供的寄情物明显更“接地气”,有了浓浓的生活味。
  寄情物的选取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契合人物特点,二要符合情境,三要扣住题意。比如:表达母爱可以选择很多种寄情物,可以是“我”写作业时默默送来的一杯温开水,可以是下雨天时的一把雨伞,还可以是一件毛衣、一双运动鞋……史铁生《合欢树》中,选取的寄情物是合欢树,通过合欢树描写了深沉的母爱、坚韧的生命,也表达了作者对亲情与生命的思考。品赏生活的点滴,领悟成长的真谛,翻阅日常的种种,用心观察,细细体味,一杯茶、一盅酒、一顿饭,也能品出风雅;弹琴弈棋、畅书作画、种花弄草,亦能悟出生命的本质。

二、写作教学中的寄情物运用指导


  确定好选用的寄情物后,接下来就是具体运用的技法指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的写作基础上,运用寄情物升格,为文章增光添彩。下面是笔者的写作教学行动研究。
  1. 寄情物具体化,变“泛指”为“特指”
  运用思维分级法将寄情物的内容具体化,因为越具体越能体现写作内容的个性化,并且也越能凸显内容的真实性。
  如:选取“汤圆”作为文章的寄情物,指导学生通过多级思维不断思考“汤圆”的概念指向:
  汤圆——
  思考1:谁做汤圆(奶奶做汤圆)
  思考2:奶奶做怎么样的汤圆(奶奶做芝麻馅汤圆)
  思考3:奶奶在什么时候做芝麻馅汤圆(奶奶每到过年时做芝麻馅汤圆)
  思考4:为什么奶奶每到过年时就做芝麻馅汤圆(因为我喜欢吃)
  思考5:因为我喜欢吃,奶奶每到过年时就做芝麻馅汤圆,味道怎么样(味道甜而不腻)
  思考6:因为我喜欢吃,奶奶每到过年时做芝麻馅汤圆,味道甜而不腻,想表达什么(表达家庭的温馨、和睦及奶奶对我的爱)
  由此,寄情物具体化的最好办法是,在所选寄情物的前后添加限制性的修饰语,将“泛指”变成“特指”。
  2. 寄情物形象化,变“概述”为“细描”   寄情物要形象可感,不能概述,要选取相关特征进行细描,可从其色泽、质地、触感、气味等方面落笔,并可由此及彼,由实而虚,适当展开想象。同一事物的特征是多方面的,比如梧桐树,古代凤凰非梧桐不栖,梧桐与美好的品质有关;梧桐叶大,雨滴梧桐叶的声音比较大,常常与忧愁有关;梧桐生命力很顽强,在贫瘠的地方也同样能生长。这就要求学生在作文中选取寄情物后,根据其特征,赋予其特定的意义。当出现寄情物时,必须要对其选定的特征进行精细的刻画,可以不处处浓墨重彩,但必须语言精致。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有了描写的意识,写作内容也就更具体可感了。
  如《勇气》:走近,并无想象中的一地残花,只有几片落地,纯白的花瓣躺在地上,仍散发余香。再看那些完好的花瓣,娇嫩欲滴地挺立在那儿,仿佛开得更绚烂了。清晨的露珠还未散尽,阳光透过云层,照射万物,露珠反射出柔和的光芒……
  作者选取“幽兰”作为寄情物,把风雨后的幽兰描写得如此细致,仿如历经挫折的自己,站起来,必定绚丽多彩。作者观察生活的功力可见一斑,文章读来也给人以新鲜充实之感。
  因此,一旦在文中出现需要运用的寄情物,就应该多用几笔,描写此寄情物。一方面,可解决此前很多学生缺少描写意识的毛病,另一方面可以强化寄情物在凸显主题、营造氛围、丰富文章意蕴等诸方面的作用。在描写方法上,为了增强语言的画面感,可先让学生在下笔之前将与此寄情物有关的生活场景在眼前再现,头脑中有具体形象之后,再由图而文,形诸文字。
  3. 寄情物融情法,变“浅显”为“深远”
  作文中的“寄情物”不是纯粹的“物”,而是包含意蕴、关联情思、予以生命的“物”。因此,在细描寄情物后,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想象,让寄情物关联在具体的中心人物、中心事件、生活场景、生活片断中,饱蘸情感,潑墨达意。这是学生写作中运用寄情物的点睛之笔。
  如《围巾的温度》:……她小心翼翼地拉过围巾稳稳地接住,转过身子,紧紧地围在我的脖子上。围巾并不美观,还拙劣地勉强地织了极其幼稚的图案,我试图挣开,可无济于事。在那瞬间,我感受到了温暖,来自围巾的温暖……
  文段选取“妈妈织的围巾”作为寄情物,通过一个寒冬接送的生活场景,细致地抓住母亲的外貌及围巾特点进行刻画,借围巾的温暖,表达母亲对“我”的关爱。
  明朝祝允明说:“不知天地间,物物有一种生意,造化之妙,勃如荡如,不可形容也。”就是要我们带着热情体悟生活,万物总能在某一特定环境下与我们的生命、情感、思想契合无间。总而言之,要将文章写得更加充实具体,有血有肉。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生活,关注生活中的细微之处、可贵之物,指导学生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寄情物,让写作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让学生成为善于体察、感情细腻的人。
其他文献
杂家,是古代的一种学派,也指这一学派的个人。班固将百家学说按其特色归结为十家,即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杂家的主要特色是:“兼儒、墨之道,通众
2016年12月,教育部、发改委、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共青团中央等十一部委联合推出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笔者所在的佛山市启聪学校也积极响应号召,对智障中职生的研学旅行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设计与开展了以“三阶段四环节”为模型的香港研学课程。  全国著名德育专家朱洪秋教授提出的“三阶段四环节”课程模型,是在泰勒的现代课程理
期刊
目的: 观察泥蚶提取物一海生素对K562及K562/AO2细胞裸鼠移植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分别采用K562及K562/AO2细胞皮下接种BALB/c裸小鼠,形成瘤体后尾静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 (以下简称“PISA”) 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以下简称 “OECD”) 于2000年正式实施的对教育质量和公平进行跨国家、 跨文化的比较研究项目. 2015年共有72个
期刊
品种来源原名高油杂5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高寒区作物研究所利用本所培育的低芥酸胞质雄性不育系与低芥酸恢复系选配而成的中熟杂交种。1998年4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审委三届三次会
自2005年3月,“岭南舞蹈”这一命题被陈翘先生在首屆“广东省岭南舞蹈大赛”上响亮地提出,并在陈翘、梁伦等老一辈舞蹈家的推动下,日益发展,成为与“岭南画派”“岭南音乐”并驾齐驱的岭南文化品牌。  在2016年的全国“两会”上,艺术领域中的“舞蹈进校园”成为关注焦点和热门话题。为响应国家号召,广东省众多高校逐步开设《岭南舞蹈》课程,进一步加强岭南文化与岭南舞蹈的结合。但由于课程设置还处于初期阶段,岭
期刊
目的:通过腹腔卵清蛋白注射制备内脏高敏感大鼠动物模型,给予持续食管内滴酸,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酸刺激模式下致敏大鼠岛叶中基因谱的改变,试图发现岛叶中可能与食管感觉相关的
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從顶层设计来看,教育国际化在今后较长时间内仍然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从社会层面看,出国留学的人数逐年增加;从罗湖区现状来看,教育国际化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必然引起的。因此,罗湖区基础教育国际化定位应该是培养学生对于世界性问题的知识、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应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或全球层面的内容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文化多
期刊
问题是学生感悟思考的触媒,是学生思维和情感爆发的导火线,是教学过程落实三维教学目标的重要动力。设计巧妙的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更能为学生发现疑难问题,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巧妙的问题呢?一、要有新奇处  新奇,即新颖奇特,新鲜奇妙。设计的问题要有新颖性和启发性,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实现教学目标。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八
期刊
网络新闻业的福音 网络新闻业的经营,目前似乎处在“网络大退潮”中,但还是不断有福音传来。 新旧媒体合并优势互补 美国媒介业在2001年1月上演了一出大戏:美国在线(AOL)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