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法》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u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税法》课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各税种的征收、计算、缴纳等情况。但就目前《税法》教学来说,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从《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教學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对提高《税法》课程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词】《税法》;教学;问题;对策
  《税法》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税法》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是财务人员应具备的法律知识。因此,许多学校在教学中比较重视这门课程。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弊端日益显现,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来实现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已成为《税法》课程教学中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内容枯燥,实践性不强
  《税法》课程理论教学内容较多,而且其中法律基础知识所占比重较大,使初学者感到所学习的内容枯燥乏味。很多时候,学生会认为法律基础知识部分理论性太强,比较抽象,不太好理解,还有的学生觉得没有必要学习。另外,由于税收法规的时效性强,政策更新速度快,导致税收教材极易过时,教学内容总是滞后于现行法规,也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老师重理论,轻实践,使实践环节在整个《税法》课程教学中流于形式。《税法》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得到实践机会,则有助于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实际情况是,《税法》课程一般不安排纳税实务环节,学生无法实际操作纳税实务,《税法》演变成应纳税额的计算过程。
  (二)教学方法落后,缺乏灵活性
  现在的《税法》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他们有着非常扎实的理论功底,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难以抽出时间参加社会实践,因此,在整个教师队伍中,既懂理论,又会实际操作《税法》业务的教师寥寥无几,缺乏“双师型”教师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以法律规定的讲解为主,然后结合所讲内容做适当的练习题,至于如何填制纳税申报表、税款如何入账等问题就很少涉及到。教师还是以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为主,一本教材,从头讲到尾,教师占绝对的主导地位。
  (三)教学手段单一,影响教学效果
  从教学手段来看,目前许多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教师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而学生则是以记课堂笔记的方法学习新知识,课后也是以复习笔记上的内容为主。学生长期处于一种盲目跟从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学手段的滞后,使得《税法》课程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改进《税法》课程教学现状的途径
  (一)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
  《税法》的立法层次高,同时每年都在不断地修订、完善某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更要在统一教材的基础上,查阅相关的辅导书及案例,对新增税收原理、内容进行补充,同时查阅最新修订的《税法》条款,对教材补充。如果条件充许,最好能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
  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在《税法》课程建设方面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校应该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置,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得到实践锻炼。有条件的学校应建立模拟纳税申报实验室,采用纳税申报软件和手工填制等方法完成一般纳税申报、税收优惠申报实验。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
  教师在教学活动进行中,要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形式。尽可能多地采用讨论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提出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然后分组进行互动讨论,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教材,启发学生对直观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
  同时,可以将案例教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中,通过剖析典型案例,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税法》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另外,还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在实践课堂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或税务大厅的工作人员,或纳税企业的会计等等,通过角色互换,体验工作在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要求,进而学会与人合作与相处。
  (三)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手段上,应采取不拘一格的形式,既要运用传统的讲授方法,也要采用现代化教授手段。将多媒体课件引入《税法》课堂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所学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在课件中引用大量的最新法律法规,增加课堂上的信息量,增长学生见识,保证《税法》课的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得。
  教学改革,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工作,教师要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改革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做到在教学中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要,开创《税法》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冬云.《税法》[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吴莉萍.高校法学《税法》教学改革路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0(25).
   [3]吉文丽.《税法》课程教学实习模式的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
  (作者单位:吉林省敦化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来看,培养学生数学能力都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高中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解题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和任务,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能力  本文从高中数学教学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使高中的数学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
不可否认,在信息化的今天,我们的学生生活环境与从前已经完全不同。电视、网络等各种诱惑随处可见。如何让学生静下心来,走进书的世界,确实非常考验我们语文老师的智慧和耐心。而当下,我们对学生的课外阅读关注的远远不够,极大的影响了我们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意识,为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或材料、传授阅读方法、创造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并给予适时的评价和激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
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源于实际生活中,而汽车知识也是建筑在“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的基础上的。因此,无论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角度,还是从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
【摘 要】南山中学实施“三以高效课堂”改革已经十年了。学校以教研促教学,提升教学质量的改革步伐是正确的。文章选取中学数学教学内容为例,以学思练教学案为高效课堂改革的抓手,结合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南山中学“三以高效课堂”改革得以进一步深化。  【关键词】南山中学;三以高效课改;学思练教学案;小组合作  前言  福建省长汀南山中学在2005年开始实施“以学为主,以思为中心,以实践为立足点”(下
规范化管理是现代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之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搞好对企业的服务,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