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教学法在中职化学课堂中的运用

来源 :学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r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教学法在中职化学课堂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活力,还能够通过创设问题来为学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带动学生展开高质量课堂探究学习,持续提高化学实践能力。教师在新时期的中职化学教学课堂中,应当合理采用问题教学法,设置多样化且有趣味的教学问题,启发学生展开化学思考,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特对问题教学法在中职化学课堂中的应用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中职;化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7-001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08
   问题教学法是在新课改的实践过程中所延伸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方法,它非常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主体性,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从学生的角度去提出多样化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延伸认知来展开教学。新时期的中职化学教学开展,应当准确分析问题教学法的适用性,从学生的角度思考不同问题的创设途径,持续激发学生学习活力,从学生角度合理设置不同的化学问题,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化学教学活动中,全面培育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升华学生的化学思维。
   一、问题教学法对优化中职化学课堂的重要作用
   相比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不仅具有良好的教学实践方向,还具备启发引导功能,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而言,有着非常良好的推动作用。问题教学法在中职化学课堂中的合理应用,能够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实践方向,不会由于自身认知有限而缺乏学习活力,而是可以重新唤醒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化学本身是一门自然基础学科,中职阶段的化学知识虽然有了一定的难度,但依旧是对现实生活的直观反映,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达到深层次学习的目的,且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现实问题处理能力。在诸多问题的教学实践中,学生能够通过问题的引导实现对化学知识的探索,主动思考相关化学知识的现实指导作用,不断提高化学学习能力,改善整体的学习成效。
   二、问题教学法在中职化学课堂中的实践基础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到中职化学课堂中时,教师应认识到,问题教学法不可再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转而需要创新基础的教学方法,逐步推动教学活动的灵活与适用性。因此,在采取问题教学法优化中职化学课堂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问题设置时要综合考虑,不仅要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有所创新。如果教师在设置教学问题时,仅仅依赖自身的教材和教学认知来设置,那么许多问题不仅不能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也很难科学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对于这一状况的改善,中职化学教师有必要树立良好的教育认知,从学生的角度合理设置化学问题,通过合理多样化的化学问题来引导学生主动燃起学习热情,更加高效地完成化学学习,持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二)确保问题的多样性
   在传统的中职化学教学中,许多教师也采取过提问的教学方式,但他们所设置的问题往往过于枯燥单一,多数问题都是化学教材上的基础问题。面对这样的提问,学生很难产生参与兴趣,而在对这些单一问题加以解决的过程中,虽然也提升了一定的化学认知,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反而会更加感觉教学过于枯燥乏味,进一步失去学习活力。在新时期的中职化学课堂中,教师对于问题教学法的应用,应当确保所提出的问题具有多样化的特征。在具体的问题设置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结合教材的基本教学知识,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趣味,尽可能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从而设置多样化的教学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认识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的问题探究思维。
   三、问题教学法在中职化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一)改变教学模式,培育学生的探究思维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素质教育逐渐成为中职教学的主要教学理念,中职化学教师也应当在这一教学理念的影响下,逐步进行教育改革,调整基础的教学理念,采取全新的教学手段,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问题教学法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巩固学生的化学认知。对于当前的中职化学课堂而言,培育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本身也属于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为此,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来培育学生的探究思维。
   比如,在学习“酸的性质”时,由于在之前的化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盐酸、硫酸以及醋酸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以前所学习过的知识,探究这些酸包含哪些相同的性质。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学生需要通过实验来进行。由于这一问题的特殊性,学生不容易直接产生实验思维,教师可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带领学生完成整个实验。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稀盐酸、稀硫酸和稀醋酸溶液,分别放入三只试管当中,然后再分别添加一些锌粒,接着便可以观察接下来的反应和现象。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在实验过程中你得到了哪些结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可以发现三支试管中生成的气体,但有的试管产生气泡速度整体较快,有的则较慢,那么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学生在这样的问题引导下,能够迅速总结这三种酸都可以与金属锌发生反应,再产生气体,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锌粒换成较为活泼的金属镁,再重新展开整个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总结实验规律。
   (二)联系生活提出问题,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知识本身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中职化学教师在将问题教学法运用到化学课堂中时,可以对问题设置进行拓展,适当延伸问题的实践范围,使得所提出的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生活引导特征,即联系生活来提出问题。比如,在学习“碱和碱的通性”时,这一章的相关教学内容都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案例,因而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可以举出一些与本章节知识相关联的现象,并提出具体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展开思考,使得学生能够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如:同学们都吃过柿子吧,它的味道怎么样呢?有没有同学知道熟透了的柿子是什么味道?对于这些较为简单的引导问题,学生能够迅速踊跃回答。在学生回答完毕以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本章节内容的引导性问题:熟透的柿子为什么反而更涩了呢?这一问题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不可能通过他们现有的认知来加以解决,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作出引导,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碱性物质。如我们所熟悉的水和石灰水,接着可以带领学生归纳这些碱性物质的共同性质。这本身是一个生活化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迅速发现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相应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生活情境本身会带给学生一定的熟悉感,而这种熟悉感的产生能够让学生对化学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应当合理加强问题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持续形成良好的学习印象,培育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如在学习“铝铁”的相关知识时,我们需要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金属铝本身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材料,对人们的生活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铝制用具,如铝制水壶、铝合金门窗以及高压电线等。通过这些生活实物的展示,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直接引出这一章节内容的教学重点。随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生活化问题: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生活认知,思考铝铁材料有哪些优点?接着便可以鼓励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这些生活化问题的引导,能够持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学生说出了铝铁材料的一些好处以后,教师可以再展开进一步的補充,一方面有利于培育学生的化学活动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认知;另一方面也能够减轻教师的化学知识讲解压力,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在日常的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也应当引入一些具有生活导向的问题,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点产生深层次的认知,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思维,多方面推动学生的化学素养成长。
   (三)准确把握问题提出时机,培育学生问题意识
   对于问题教学法而言,其在中职化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必然会受问题提出时机影响。因此,在具体的教学实践当中,教师应当准确把握问题的提出时机,确保能够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产生推动作用,吸引学生迅速参与到化学学习活动当中。一些中职化学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的时候,虽然设置了许多问题展开教学辅助,但由于这些问题的提出并不能恰到好处,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不利于激活学生的化学思维,使得问题教学法的优势难以全面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应当准确掌握问题提出时机,着重培育学生的问题意识。
   比如,在学习“乙醇”的相关知识点时,教师便可以将一瓶白酒带入教室。对于教师的这一反常举动,学生会迅速产生疑问。到了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打开这瓶白酒,然后往烧杯中倒上一部分,接着教师便可以拿着这瓶白酒在教室转上一圈,从而进一步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等到学生疑惑不解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向学生抛出这些问题:请大家用鼻子闻一闻,教室的空气中有什么气味?这种气味的主要成分是什么?除了空气中的气味成分,大家还知道白酒有哪些成分呢?这样合理地提出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很自然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并展开积极的思考,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问题教学法在中职化学课堂中的应用,能够将所有的化学教学知识与问题结合在一起,合理引导学生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化学认知,培育学生的问题解决与实践能力。教师应当合理加强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不断提升问题的多样化和趣味性,通过问题引导来启发学生的化学思维,培育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潘斌.中职院校化学课程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以江阴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现代盐化工,2019(1).
  [2]王晓强.中职化学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8).
  [3]刘旭.新形势下如何进行中职化学教学分析[J].文理导航(中旬), 2018(2).
其他文献
小兔子住在山脚下,小狗是小兔子的邻居,他们是一对好朋友。可是有一天,他们为了一件小事大吵了一架,从此,这对好朋友互不理睬。  大雪纷飞的冬天到了,小兔子生病了,一连好几天都没有出门玩耍,家里的食物也快吃完了。一天早上,小兔子感觉身体好一些了,便打算出门去寻找食物。当小兔子打开家门時,她惊讶地发现门前堆了许多香甜可口的水果蔬菜,有黄澄澄的香蕉,有红彤彤的大苹果,还有水嫩的萝卜,看起来特别诱人。小兔子
期刊
期刊
摘 要:财经类高校主要的专业设置都与金融相关,是培养我国金融人才的主要场所。故深入分析财经类高校专业课程推行课程思政的特点与必要性,并提出课程思政要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观点。同时结合财经类高校的专业课程教学现实,探讨了在推行课程思政过程中的主要策略,力图为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效融合提供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  关键词:财经类高校;专业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編辑推荐  小狗哈利和家人在海边度假,因为受不了炽热的阳光,所以哈利四处寻找阴凉的地方,结果却迷路了……这本绘本的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趣味十足,哈利会有哪些或有趣或惊险的经历呢?快快打开绘本读一读吧!  精彩试读  哈hā利lì是shì一yì只zhī有yǒu黑hēi点diǎn的de白bái狗ɡǒu。  海hǎi滩tān上shànɡ的de东dōnɡ西xi他tā样yànɡ样yànɡ都dōu喜xǐ欢huɑ
期刊
汉字构形研究作为汉字本体研究之一,历史悠久,成就突出。基于汉字构形这一研究对象,梳理了21世纪以来汉字构形在理论研究、共时描写、历时比较层面以及结合其他视角的研究发展情况,综述了汉字构形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客观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亟待改进之处,以期促进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现有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包括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中心提供的争端解决机制、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及国际民事诉讼、国际商事仲裁等。通过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现有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之利弊,发现当前“一带一路”的发展程度暂不适宜建立以国际条约为基础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应继续推进国际、国内仲裁机构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推动中国国际商事法庭的发展完善。
巴赫金认为,文艺复兴是狂欢生活的顶峰。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作为文艺复兴时期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具有狂欢化特征。《堂吉诃德》在狂欢化时空背景下展开叙述,通过讽刺性摹拟和讽刺性语言实现降格和贬低化,人物形象塑造具有双重性及二元对立的特点,体现出其狂欢化审美品格。
SPOC理念契合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精神,SPOC教学生态系统包括教学生态主体与客体、教学生态介体、教学生态环体、教学生态循环等课堂生态因子。根据SPOC教学的特点与现状,全面贯彻教育生态理念,推进主客体“共生”、信息“共通”、教学“共融”的和谐平衡生态课堂建设。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方面,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职中教育的主要目标就是培养出应用型和实用型人才,它在我国人才培养的环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了满足我国对技术性人才的需求,职中教育应提高对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教师应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在传授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职中教师必须致力于改进信息技
摘 要:教育教学活动要遵循学生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发展的一般规律,特别是要考虑到不同阶段学生的专业特点等来进行教育教学的改革,面向高职学生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高职教师要遵循认知的一般发展规律,设计有效的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让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更大的成效。  关键词:认知特点;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