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结合找规律,万物皆数觅新知——一年级“找规律”教学设计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情,融合多学科知识,为学生创设“人”“数”结合找规律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将“找规律”引申至“万物皆数”的哲学层面,启发学生智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获得完整、全面的认知世界的能力.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学生对算术敏锐的把控力和反应力,特别增设“数的表达”一课,让学生对一些数字的组成有所研究和了解。熟悉数字的组成方式,有利于学生掌握十进制运算法则,为今后的计算打好基础。  [关键词]数感;学会表达;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23-0031-02  学会表达是学生理解运算性质和数字组成规
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应具备必要的网络素养以应对社会发展.通过对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网络素养的比较研究发现,农村儿童的网络素养整体不高,留守儿童的网络素养显得更为落后.农村儿童的网络信息、娱乐、学习与社交四种行为都对网络素养构成显著的正向影响,留守儿童的娱乐行为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但其网络信息与学习行为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后两种行为对网络素养的影响过程中,"留守情况"具有显著调节效应.而网络接触对网络素养影响较为复杂,部分网络接触因素对网络素养形成显著负向影响.提升农村儿童的网络素养应加强学校
[摘 要]不知什么时候,数量关系式已经悄悄淡出课本,学生解应用题已不再分析数量关系,而是凭借直观经验或者运算性质来解题,因为小学阶段的数量关系很简单,一旦凭借运算意义和性质不管用时,马上有万能的方程来接盘,因此,数量关系式的消亡似乎不可阻挡。正是数量关系的缺位,导致一些本来很简单的题目变成了难题,而数量关系的复位将让难题不再难。  [关键词]数量关系;复位;石油提炼石蜡  [中图分类号] G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