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小学生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和评价机制研究

来源 :大众科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脱贫攻坚”是我国现阶段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精准扶贫则直接影响着“脱贫攻坚”的任务成果。而在各种扶贫方式中,教育扶贫有着特殊的意义,能够直指问题的根源。因为人是各种社会活动的主体,只有具备了足够多的、有知识的人才,贫困的代际传递才能被阻断。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精准扶贫创造了更大的便利,也使其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本文即以信息时代小学生的教育精准扶贫为切入点,从以精准识别为扶贫基础、以精准施策为扶贫途径、以精准脱贫为评价核心三个方面,对其路径和评价机制进行探讨。
  关键词:信息时代;小学教育;精准扶贫
  教育扶贫是扶贫工作的渠道之一,而要落实教育扶贫还要经过更加具体的途径。其实,我国过去就有“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说法,充分说明人们并非认识不到教育工作對脱贫、扶贫的重要意义。只是落实途径上存在问题,又缺少合理的评价方式来进行及时的反馈和纠正。而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又与以往的扶贫工作没有做到精准识别有很大关系,使得教育方面的扶贫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运用。信息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教育扶贫的方式,能取得更大的效果,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投入。如网络环境、网络教学资源与对师生的网络应用培训等,所以更需要精准的识别,以少走弯路。因此,基础、路径与评价是信息时代下小学教育精准扶贫的三个关键点,互相联系、彼此影响,都必须研究清楚。
  一、以精准识别为扶贫基础
  精准识别是信息时代小学生教育精准扶贫的基础工作。只有识别出贫困对象,贫困对象才会得到教育资源方面的帮扶,扶贫策略、具体措施才能在他们身上发挥效果。如果做不到很好地识别,扶贫反而可能进一步拉大教育差距,造成资源浪费,贫困对象想要依靠教育来实现脱贫、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也就破灭了。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发现,各地对于教育资源的想法都是“多多益善”的,因此精准识别贫困户还面临着一些困难。想要做好精准识别,还需要参与扶贫的人员付出更多地努力,要能够深入基层一线去调查、了解。
  例如,在小学生教育扶贫工作开始前,不论是参与扶贫工作的教师还是其他人员,都要下到一线去摸排情况,要尽可能的细致、有条理。比如有哪些贫困户、哪些贫困户家中有小学适龄儿童、造成贫困的原因是什么、除了教育外当下还有哪些亟需帮扶的地方。这些情况收集上来后,要录入到“精准扶贫数据库”中,并进行认真地筛选、分析,根据教育资源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扶贫对象。这样下一步具体的扶贫策略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以精准施策为扶贫路径
  精准施策既是教育精准扶贫的重点,也是主要路径。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收集上来的贫困户的情况千差万别,需求各不相同,注定扶贫的策略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与精准识别类似,精准施策也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有的时候,甚至某地每个贫困户所需要的扶贫策略都不相同,这不仅是因为致贫原因不同,也在于贫困户家中小学适龄儿童的情况也会存在区别。策略决定之后,具体的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直指问题核心,信息时代所特有的技术优势才能发挥出效果。
  例如,有的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是父母中的一方身患重病,另一方只能在家务农,同时照顾病号和孩子,绝大部分家庭收入都会变成病人的医疗费用支出。对于这类贫困户,教育扶贫策略除了要考虑到提供一般的教学资源,还要适当提供一些关于照顾病人的常识,将更多有类似问题的贫困户小学生通过网络聚集在一起,引导他们互相鼓励、分享心情,以激励他们通过学习来改变病人生活质量与家庭生活面貌。而对于留守儿童,面对的更大的问题可能是缺少父母关爱,教育扶贫策略就要随之一变,利用网络给他们更多与父母沟通的机会,从解决心理问题的角度来更好地促进其学习上的成长进步。
  三、以精准脱贫为评价核心
  毋庸置疑,贫困户是否脱贫是评价扶贫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但小学生教育的精准扶贫与一般的扶贫工作不同,其寄予的希望在于小学生今后的成长,不可能在短期内发挥出非常大的成效。有的贫困户因为财物上的帮扶暂时脱离了贫困,但是教育扶贫的效果没有跟上,学生没有成长为家庭的顶梁柱,那这个家庭仍然可能返贫,暂时的效果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为了处理好类似情况,参与小学生教育精准扶贫的人员应该与贫困户建立起长期的沟通交流机制,在漫长的教育扶贫工作中时刻关注贫困户的状况,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更新“精准扶贫数据库”。关注的重点应该放在小学生的成长状况和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上。如果贫困户生活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是与学生或信息技术没什么关系的话,一定不要张冠李戴地作为评价小学生教育精准扶贫效果的依据。
  综上所述,即使有信息技术的加持,小学生教育精准扶贫仍然是一项长期且艰苦的工作。希望大家都能耐下心来,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利用好信息时代的优势,将扶贫工作真正做到位;以小学生教育为切入点,助力“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任友群,冯仰存,徐峰.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精准扶贫的行动方向与逻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04):11-19+49.
  [2]王贤.湖北“:互联网+”推进特困地区教育扶贫[J].中小学电教,2017(04):24.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后作业虽然不在课堂上中完成,但却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于小学数学课后作业,教师应当在现有的基础之上进行一定程度优化,让数学作业能够更加科学合理,也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致力于让课后作业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获得数学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优化方式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数学课后作业抱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觉得课
期刊
摘 要: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金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充分运用党建这一行之有效的组织手段来增强企业文化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形成以企业价值观为引领,企业党建为核心,团工青妇等组织为支撑的新型企业文化状态。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金来集团“富而思进”,永葆活力,实现发展远景,推动公司的发展和莱芜地区的经济的动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范式。  关键词:民营企业 ;党建工作; 企业发
期刊
摘 要:大力加山特长隧道是青海省大循高速公路重点工程,其循化端洞口地层为冲积成因卵石、漂石及砂砾土,该段落约有400多米长,工程建设难度大,风险高。本文基于工程实际案例,就卵砾石地层浅埋段隧道建设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可为今后类似隧道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隧道工程;卵砾石;跟管法;管井降水;双层小导管超前支护  1.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等级公路建设已经步入飞速发展阶段,且正在向中西部山区
期刊
摘 要:美好的教室环境促进学生形成美好的行为;学生美好的行为离不开班主任精心培育;班主任美好的心灵也带动家长变得更加美好。  关键词:环境;行为;启发;家长  门前有块空地,附近居民竟然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如何让大家不再倒垃圾呢?插上“禁止倒垃圾”提示牌,没有效果,最后主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将垃圾铲成一堆,砌成花坛,糊上水泥,勾出图案,堆上细土,栽种花苗。从此,附近的居民再也不来倒垃圾,还把家
期刊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学生的写作能力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学生角度来说,写作一直是让很多学生无助的部分,再加上语文教师的写作教学模式枯燥、单一,导致学生对写作更加抵触,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基于此,本文从自身写作教学经验出发,从创设写作情境、丰富教学手段、推荐适宜读物三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掌
期刊
摘 要:在任何一门学科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始终应该注意到的一点就是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充分地利用起来,从而达到一个较好的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在传统的高中物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讲课流程都是教师在备课中准备好的,而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就会按照这一个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在这样一个状态下进行学习,时间一长就容易失去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兴趣学生在听课时就会比较困难。因此,就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道德叙事教学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实际应用为基点,对道德叙事法的实际意义,以及具体实施过程做出探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道德叙事  道德与法治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以反映儿童生活体验和情感等因素为基本要求,是一门历久弥新的德育课程。而选择符合课程特征与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课程教学实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一、道德叙事法运用程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水平的普及和提高,小学美术的教学的地位也愈发重要,小学美术不同于专业美术,作为艺术的入门基础,更加看重艺术素养的培育,美术教育不同于其他文化学科,相比于理性、逻辑的考察更加注重感性、形象、感觉、个性、创新等素质,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适应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与热情,促进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培养学习兴趣;情景教学;游
期刊
摘 要:英语是一门基础性的语言学科,同时也是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人类所必须掌握的语言。本文立足于初中英语课堂实践活动,分别从“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活跃英语课堂氛围”“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这三个方面入手,针对如何有效提高语文课堂质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教学方案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教育工作也要积极创新和优化,英语作为初中学习阶段中的主要学科占据着重要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已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授课采取单方面、灌输式讲解,忽视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导致学生的学习基础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使用不当所产生的。因此,本文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英语;有效教学;有效性研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