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探究实验的改进

来源 :安家(校外教育)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对“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进行创新设计,通过增加观察点、增设对比实验和二次实验,使探究过程更完整、更丰富、更立体,不仅使学生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而且帮助学生深度理解了学习行为。
  关键词 学习行为  实验改进观察点  对比实验  二次实验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113
  《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实验是山东科技出版社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中的探究实验。本实验是在桑代克经典实验——“迷笼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通过仓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运用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感受动物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学习行为建立过程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只要在选择实验对象时更多元化一些,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而且通过对比实验深度理解学习行为的建立和消退过程。
  实验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并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制订了如下实验目标:
  1、通过本次探究和实践,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2、通过设计并制作迷宫,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在探究获取事实证据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能够真实准确记录实验数据,并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3、通过对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新意识得到提升。
  实验器材
  同一品种不同月龄的仓鼠、不同品种小鼠、豚鼠、自制迷宫、计时器、实验记录表
  实验改进要点
  本实验的探究难度不大,但完成探究活动,建立学习行为耗时较长,所以采用课上探究与课后延伸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实验。
  改进一:将原有的观察点由一个增加为两个
  原实验观察点——小鼠每次走迷宫时,“尝试与错误”的次数。
  新增观察点——小鼠每次走出迷宫所需要的时间。
  优点:更全面的探究小鼠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
  教材中原有的实验方案是将处于饥饿状态的小鼠放在迷宫入口处,记录小鼠经过多少次“尝试与错误”最终到达出口获取食物。实验过程中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小鼠在走出迷宫获取食物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会越来越少,直至最终学会走出迷宫。但实验过程中并非每次训练时“错误的次数”都会逐渐递减,常常会出现数据重复,甚至受偶然因素的影响出更数据反复的情况,因此单纯记录“错误次数”难以准确呈现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通过新增的观察点——记录每次走出迷宫所需要的时间,能够与“错误次数”互为补充,可以用更丰富的事实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改进二:平行对比实验
  实验过程中,为了增加实验数据与结论的准确性,常常通过“重复实验”的方法,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如果在进行重复实验时,扩大实验对象范围,使实验对象多元化,不仅可以排除偶然因素,而且可以比较不同动物之间、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学习能力的不同。
  第1组:比较“不同品种仓鼠”学习行为存在的差异
  仓鼠种类很多,市场上常见的种类有三钱、银狐、老公公、紫仓、布丁、冬白、雪球、白熊等十余个品种,在购买时选择同一月龄、不同品种的仓鼠进行探究,不仅研究了学习行为建立过程,而且通过实验数据对比,帮助学生了解了同种动物、不同种类个体间学习能力存在的差异。
  第2组:比较“不同年龄”小鼠学习能力的差异
  选择同一品种、不同月龄的仓鼠进行探究,通过实验数据对比,了解生活经验对动物学习行为的影响。
  第3组:比较“荷兰猪与仓鼠”学习能力的差异
  荷兰猪又名豚鼠,也是市场上受欢迎的小宠物,有些学生家中也会饲养,其外形与仓鼠较为相似,与仓鼠同目(啮齿目)不同科(豚鼠科与仓鼠科)。通过二者的实验数据,可以比较不同种类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异。
  优点:能够体现出学习行为是建立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和學习而建立起来的。不同种动物间、同种动物不同个体间学习能力存在差异。
  改进三:二次实验
  教材中,小鼠建立学习行为后,实验就结束了,但是我们知道,动物学习行为建立后,如果不再进行巩固训练,一段时间后,己经建立的学习行为就会消退。因此,在实验完成一个月后将建立学习行为的小鼠,再次放回同一个迷宫进行“二次实验”:
  我们发现,之前能顺利走出迷宫的小鼠,经历了20次错误,用时1'10"才走出迷宫,之前建立的学习行为己经消失。
  优点:不仅理解了小鼠学习行为的建立和消失过程,而且映射到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引发学生对自己平时学习习惯进行思考,理解巩固和复习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价值 与意义。
  通过以上三项的改进与创新,使实验更完整、更丰富、更立体,不仅使学生明确了学习行为的建立过程,而且对学习行为的特征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梁旭,鲍永娟.深度教学视角下对实验“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与实践[J].中学生物学,2020,36(07):38-40.
  [2]李喜洲.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0(43):38-39.
  山东省威海市海阳所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摘要: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准确、灵活、迅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低年级教学的主要任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计算错误,这对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文章基于此点,首先分析了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中经常会出现的错误类型及产生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矫正策略,旨在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错误类型;原因分析
期刊
【正文】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对于语文教学的研究也变得越来越全面,不像是以前需要认识生字,读读课文,理解作者表达含义,背背文章等等,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能够很深入的体验语文内容,深层次的理解文章含义,能与作者感同身受。初中语文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既是提升总成绩的关键,也是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之一。如何提高学生语文成绩,使学生爱上语文学习,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好教学方法,而情境教学就是非常有利于语文教学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对于学前教育愈发重视,通过游戏带动学习氛围已经成为了一种发展趋势。并且相比室内户外游戏更受推广,场地大选择多样游戏花样多都是户外自主游戏的优势。  关键词:学前教育;户外自主游戏;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21)-07-130  引言:  通过对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可知,游戏传达出的教育效果是远比用刻板传统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7-128  说到教育,很多人应该认为,这是学校的事情。一提到教育,多数人马上会想到学校,有学校才能有教育,其实这种教育是狭隘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建议》的第九十九条《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中说到:“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与老师越来越重视数学,因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总能得到大家的夸奖,学习不好的学生总会受到大家的指责,再加上小学基础本来就不好,到了初中越学越难,学生也失去了信心,从而导致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对此在教学中,我们要特别重视,缩小初中数学中的两极分化差距。本文研究的是初中数学“两极分化”现象的成因与对策。  关键词:初中数学;两极分化;成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生活化教学方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是近年来我国根据国家的实际教育情况摸索出来的适合我国教育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实际的运用之中这一教学模式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却并不理想,为此,如何让生活化教学在学校的课堂之中发挥其真正的价值,这就要求各个院校的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要结合班上各个学生学习来合理的、科学的应用生活化教学方法。同时,各个院校的教师也要有积极探索的优良精神,开拓出一条适合自己教学
期刊
摘要:农村地区的小学校长要面对着层出不穷的压力和困扰,这些压力和困扰的存在如果不及时地加以解决,对于学生必然构成了重大的制约和束缚。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成为一个头脑灵活的个体,在保持灵活的思维模式后,又能沿着正确的管理模式去完成相关的任务。校长要把握好创新、协调、引领发展的关系,又能让学生在接受到农村教育的同时,让自身的内在活力得到更大程度的迸发。校长不能成为一个呆滞、机械的个体,而是要把更多的管理新
期刊
【摘 要】童话是一种贴近儿童思维、情感的文学体裁,而且其很受儿童的喜爱,能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思维能力、情感能力,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教师应基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教学设计充分的发挥出童话文章在教学中的优越性,使学生在学习童话文章的过程中得到阅读能力的增强、发现语文学习的乐趣、发展自身的创新创造能力,实现语文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
期刊
摘要:从目前来看,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普遍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首先是学生的词汇量掌握过少,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进行贴切的形容;其次是学生在描写事物时不注重修辞手法的运用,造成语句表达不够灵动;同时,学生观察事物的角度都一单一,不能够运用丰富的语言对事物的特点进行全面的描绘。因此,教师要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小学 语言 运用 提升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语文作为我国的母语,它包含了很多我国特有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情感因素,而这一切有集中体现在语文的阅读文本中。所以,为了培养我国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国家教育部门经过多方的实地调查和多年的具体讨论,决定对我国现存的小学语文教学进行一次教育调整,即: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一个阅读能力,使学生慢慢到达对语文阅读有浓厚兴趣,喜欢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