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建设的制度缺陷及质量保障途径研究

来源 :中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i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已经比较普及,这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精品课程的建设中还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影响着精品课程建设的深入与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本文试图通过对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制度缺陷进行深入分析,针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探索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精品课程 制度缺陷 质量保障 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040-02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学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普遍实施了精品课程制度,投入了一定的建设经费,重点建设一些重要的课程,在教材编写、教学改革、课程网站、电子课件、教学内容与方式、教学评价以及教学成果申报等方面进行建设,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改进与完善,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基础,并通过持续的努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精品课程的建设确实在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精品课程制度本身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制度缺陷,既影响了精品课程建设的规范化与有效性,同时也必然会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本文通过对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高级管理会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体验,结合我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分析精品课程建设制度的主要缺陷,并借鉴国内外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构建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促进我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效果与效率的普遍提高。
  二、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制度缺陷
  我国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制度存在着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着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这些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申报制度的缺陷
  各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采用申报评审制度,这种制度本身存在问题,许多院校的精品课程审批缺乏标准,以被评审者的科研成果以及评审者的主观感觉为依据进行评审,评审专家也存在非专业状况,常常出现确定的精品课程建设者并不是本课程最优秀的主讲老师,甚至从未上过本课程的情况。即使精品课程的评审是公平的,由于精品课程建设是长期的,存在有上无下的现象,随着人才引进以及教师授课变动,还会出现精品课程的建设者不是本单位的最优秀教师或已经不讲授本课程的现象。
  2.建设标准发生扭曲
  许多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标准侧重建设者的科研成果,忽视教学与教改成果。这种现象是由于精品课程的申报与结题验收均把建设者的科研成果作为要求和标准,似乎科研成果多的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一定好,而教学效果很好缺乏科研成果的教师很难通过申报与结题的评审。这种科研成果导向,使得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发生扭曲,许多精品课程的建设流于形式,建设者不精心提高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而是用科研成果来替代精品课程建设,使得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成果多而效果差。
  3.存在名义建设者与实际建设者的现象
  由于多数高校精品课程申报标准发生畸形,使得教学效果好而科研成果相对较少的教师难以取得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使得精品课程的审批向领导以及科研成果多的教师倾斜,领导及科研骨干取得精品课程,既没时间上课,也没有精力从事精品课程建设,便成为名义建设者,而课程的真实建设者是那些有建设能力而不能取得立项的任课教师,这种现象在高等学校中非常普遍是精品课程建设制度缺陷造成的。
  4.精品课程网络建设不规范
  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必须要建设精品课程网站,宣扬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同时也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评价标准的扭曲相对应,精品课程网站多在宣扬课题负责人的科研成果以及部分教学成果,许多网站没有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窗口,无法实现对学生进行课程辅导以及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得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也流于形式,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5.评价制度的缺陷
  评价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效果应采用综合的指标体系,既要克服偏重科研成果忽视教学内容建设的现象,又要尽量减少主观评价方式。特别在精品课程的建设内容上要进行规范,根据建设内容确定评价指标,并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精品课程建设效果的评价,通过评价检查精品课程的建设效果,并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
  三、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保障途径
  完善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制度,提高建设质量与教学效果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高等学校各方面人员的共同努力,还要不断对建设的内容与标准进行修改与完善,才能够通过动态管理促进精品课程建设效果的持续提高,根据我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探索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保障途径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
  1.形成良好的精品课程建设环境
  环境建设的目的是塑造组织文化,良好的环境是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基础,这种良好的环境包括领导的重视、建设者的责任与积极的建设态度、规章制度的完善、建设的程序化与规范化、评价合理化与公正化等。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建设,形成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良好的建设环境,利用环境本身所具有的特定功能和作用,促使精品课程建设的相关人员按照规范的行为和程序进行有效地工作,从而实现预期的建设目的。
  2.实行动态的申报与建设制度
  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建设应分阶段进行,并应取消“终身制”,根据建设目标和具体要求,实施动态的申报与建设制度,选择最优的建设者并组建最佳的人员组合;建设过程中实施动态管理,根据具体的管理效果实施建设控制,重点培育与建设具有良好发展前途的精品课程,讲求建设的效果,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高效化与规范化。
  3.修正与完善建设标准
  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标准的不断修正与完善,只要标准正确,精品课程建设才能有效。在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中,标准建设相对比较薄弱,许多高校的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很不完善,而且还存在很大偏差或错误,影响了精品课程的建设速度及效果。因此,修正与完善建设标准是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一项迫切任务,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在建设标准的不断修正与完善中才能逐渐提高建设效果。
  4.提高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质量
  精品课程网站是动态反映建设成果,加强与学生沟通的重要渠道。网站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精品课程的网站建设中,应注重建设内容和建设方式的规范,特别重视与学生互动功能的建设,能够及时了解精品课程建设中学生的感觉以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通过网站建设宣传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解决精品课程建设中的问题,促进精品课程建设效果的提高。
  5.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评价制度
  评价制度是精品课程建设有效的保障,通过对精品课程建设内容及效果的评价,可以检查精品课程的建设效果,促进精品课程建设按照要求和标准进行规范建设,促进精品课程建设效果的提高。
  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以上分析了其中的一些主要对策。在高等学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抓住主要的建设内容进行重点建设,同时注重精品课程的全面建设,就会不断提高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基本结论
  精品课程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高等学校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探索精品课程建设质量以及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主要制度缺陷,分析了这些缺陷存在的主要原因,并结合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精品课程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了提高精品课程建设质量以及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对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的规范化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参考文献
  1 孙 涛.精品课程群建设模式及优化研究[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1)
  2 刘丹平、吴 洁.在互动实践中保障高校教学质量持续提高[J].江苏高教,2005(4)
  3 孙 涛.高等学校教学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23)
  4 施晓秋、薛 伟.精品课程共享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简洁高效的提问往往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发生困难时,形成强烈的求知动机,以此促使他们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并自主探究,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所以,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应该成为每个优秀教师的必备技巧,也值得每位教师倾其毕生心血孜孜追求。  【关键词】课堂教学 设问技巧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2【文
期刊
【摘 要】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实践教学及提高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等方面积极探索和实践独立学院应用型、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键词】独立学院 应用型 创业型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05-03     独立学院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在办学机制和办学模式上的一项探索和创
期刊
〖1月20日讯〗刚刚签订的《清华北大生命科学人才培养与科研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将探索寓教于研、国际化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将扩大两校生命学院本科招生自主权,允许直接录取少量特别优秀的学生;以生命科学英才班、生命医学药学实验班为依托,探索精英式育人模式。同时,博士生招收将打破传统考试习惯,根据大学综合表现,邀请申请人参加教授主持的专业面试;研究生入学后在两校实行轮转制度,师生双向自愿选择
期刊
〖1月24日讯〗近日,教育部第三届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在京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出席会议并讲话。  林蕙青指出,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是一个重要的专家组织,当前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本科专业目录及其管理办法的修订工作,这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是关系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带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也是新一届学科发展与专
期刊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俗语说:“一个人如果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办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办好就是不平凡。”这两句话都说明了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学校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主任是守候在学生身边的教育者及引导者,其工作既细致又繁杂,细节管理尤为重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注重不起眼的小事,抓好细节管理,就能促进学生不良习惯的改正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在中职学校尤
期刊
【摘 要】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有效的动漫教学团队合作机制,能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促进动漫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进动漫教学工作的老、中、青相结合,充分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在教学团队的组织和建设中,要制定相应的职责,建设一体多元化的形式,还要注重“双师型”和梯队的建设,以及制度文化建设。  【关键词】动画专业 教学团队 建设思考  【中
期刊
1999年中国大陆启动第八次课程改革,努力改变过去课程注重知识传授的影响,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我校在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努力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  一、问题提出  2007年陕西省高中学段进入新课程改革,至2010
期刊
〖1月13日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举行了2010年度杰出研究校长奖颁奖仪式,该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陈小平教授和生命科学学院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教练团队获此殊荣。  据了解,本次获奖的个人与团队均为长期坚持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代表。  “较长时间以来,高校中一直存在着科研与教学孰轻孰重之争。其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有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只有通过科研实践的锻
期刊
〖1月17日讯〗“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17日出炉。该报告由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和中国科教评价网联合发布。有25所大学入选“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排名前四位高校分别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  自2004年开始,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已连续发布8次大学评价报告。今年的报告共分为“中国一流大学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分学科门类竞争力排行榜”、“中国大学分类型竞争力
期刊
【摘 要】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网络的影响、媒体的负面影响等,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存在了一些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家庭、社会、学校要共同努力配合,但重点在学校和老师。  【关键词】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文明素养 问题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023-03    文明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