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微课技术在传统素描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ya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课技术有助于素描乃至整个美术学科的教学,把微课技术运用到素描教学中,有利于強化素描学习的知识点,提高素描教学有效性,优化素描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体现审美教育和美术学科的特点。
  关键词:微课技术;素描教学;美术
  一、微课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微课,即微型视频课例,就是以教学视频作为主要的呈现方式,记录教师围绕着某个学科知识点,有效地开展教与学的过程。微课的核心就是微视频,一般时常为5~8分钟,这是在传统教学资源的类型上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利用微课技术进行教学有很多优点。因此,把微课技术运用到素描教学中,有利于强化素描学习的知识点,还有利于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素描教学效果的优化。
  二、利用微课技术提高素描教学的有效性
  1.微课在素描透视教学中的运用
  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这些透视原理对于刚开始学习素描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生涩难懂的,但透视又是素描学习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在讲解透视原理时通常是教师口头讲解或者是辅助一些PPT图片帮助理解,接受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往往不能很快地接受消化并运用到素描绘画中,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微课技术的运用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散点透视各做成一节微课。比如平行透视这一节微课,视频中我先在纸面上用平行透视的方法快速画出一组风景(一条大马路、一排树、房屋、人物等)。画面有着强烈的立体感,这会让观看微课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然后我又用了一组精美的图片揭示了透视现象的规律:近大远小、近长远短在视频中出现的生活实景让学生直观了解近大远小是视觉自然现象,接下来讲解立方体九个方位的透视效果时我结合图片和实物演示,将不好理解的透视专业术语深入浅出地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透视可以简单地理解为透视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实远虚等。使枯燥难懂的透视原理显得通俗易懂,极大地提高了透视教学的有效性。
  这三节微课上传到学校网页微课共享平台后,很多热爱素描,正在学习或准备学习素描的高年级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反复观看,取得了极好的学习效果。
  2.微课在静物素描教学中的运用
  素描是造型艺术领域的基础学科,静物素描更是造型基础训练的“入门课程”。然而静物素描中,各种物体都是由不同质材构成的,硬软、粗细、轻重、厚薄等的“质”感是不一样的,往往会让许多刚从石膏几何体素描转到静物素描,学生不太适应,容易产生学习的挫败感和畏惧感。短小精悍的微课可以非常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从单体静物开始,常见的水果比如苹果、菠萝、梨、香蕉、西瓜、桃子等,常见的不同材质的如陶罐、不锈钢锅、玻璃杯、绒布等的画法都可以以一个物体录制一节微课来诠释。微课视频中可以先展示要画的实物,再分析明暗关系,然后从打型开始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边示范边讲解,重点难点部分注意镜头的拉近和画面的放大。这样可以让学生跟随微课随时进行素描学习,也有针对性地选取自己掌握不好的物体进行巩固再学习。
  而对于完整的一幅素描静物画来说,因为时间的关系,课堂中教师总是不能做到完整地示范画的全过程,学生缺乏直观的感受。为此我录制了一节关于静物素描绘画步骤的微课,将确立构图、画出大的形体结构、逐步深入塑造、最后调整完成这四步浓缩在8分钟里,为学生精炼演示并讲解每一个步骤的重点,每一步完成的画面清晰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比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的说教有着更强的说服力和引导效果。
  3.用微课解决初学素描常见问题
  缺乏明暗的层次、只着重局部刻画而缺乏整体的观察与比较、乱、中间调子雷同混淆偏灰偏暗而形成画面“脏”,这些常见问题在初学者身上经常都会发生。利用微课技术可以有针对性地对这些常见问题逐个破解。比如在中间调子雷同混淆这个问题上,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展示同一组静物的一张明暗对比强烈画面效果好的和一张不好的进行对比,然后教师可以在视频中示范纠正的方法,可以在画得不好的那张画上直接修改,把亮面、灰面及暗面反光几个大的区域明暗区别开来,这样就能够非常形象和直观地让学生充分感受怎么样才能画出结构分明、明暗层次丰富、结实而且响亮的优秀素描作品。
  微课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微课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总之,运用微课技术一方面有助于素描乃至整个美术学科的教学,提高素描教学有效性,优化素描教学的效果,同时也体现了审美教育和美术学科的特点,突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以及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新形式。另一方面,对于小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审美鉴赏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尹少淳.“头摇尾摆”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美术教学[J].中国中小学美术,2017(1).
其他文献
本文引入了一个概率空间来描述集成电路合格率优化问题,并将合格率表示为可行域的概率测度。所提出的变权重MonteCarlo法适合于合格率不太高的场合,而改进后的SA算法则适合于合格率比较高的
目的应用超声显像监测妊娠期宫颈成熟度,探讨其在妊娠期的变化规律.方法经腹部、会阴及阴道超声检查观察妊娠期宫颈117例,比较其成功率及准确性.结果阴道超声显像成功率达100
电视图象(隔行扫描)编码中采用的预测器:x^0=1/2x1′+1/4(x3′+x4′),同样适用于多光谱扫描仪(MSS)卫星遥感图象原始数据(逐行扫描)的信息保持型压缩编码.采用此预测器和简单的
目的:力求使外鼻肿块手术治疗后对外貌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方法:49例外鼻肿块根据其肿块切除后的局部缺损情况及患者的年龄分别采取1)肿块切除,直接缝合;2)肿块除,I期修复;3)大范围的恶性
患者女性,16岁,因月经未来潮而就诊.体格检查:第二性征发育良好.妇检:外阴毛呈女性分布,可见阴道分泌物.肛门指检:未扪及正常子宫结构,仅触及一条索状结构,两侧分别可扪及附
过去对扩张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概括为"大、小、薄、弱"."薄"指左心室壁变薄.后来一些学者提出其左心室壁未变薄,而是增厚或正常.为此,我们设计进行前瞻性的观察研究,选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马尔可夫随机场和波尔兹曼机的边缘检测算法,不仅考虑图象的灰度分布信息,而且利用局部的边缘元素结构。边缘检测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步骤:(1)利用波尔兹
目的探讨EBV膜潜伏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基因过表达后对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TRAIL)凋亡诱导作用和凋亡信号
目的比较B型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中的价值.方法对产前行常规B超或彩超检查,疑有胎儿脐带绕颈的180例30~41周孕妇的超声检查结果与分娩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出发,运用"宏观—微观—符号"的三重表征思维方法,在有机化合物课"乙烯"的教学实践中,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整体认识,使学生了解研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