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无效环节;课堂效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11(B)—0062—01
课堂时间是宝贵的。减少或消除那些无效或低效的课堂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条件。
案例一:阅读理解课上,进行完读前练习,接着教师安排了“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的阅读任务。然后要求学生听课文录音,并完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学生听完录音后,显然无法完成这项任务。于是,教师要求学生重新阅读课文。教师核对完答案后下课时间到了。
分析及思考:在这些课堂任务中,很显然,安排的这项听的任务相对整节课来讲可说是无效环节。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阅读,通过具有梯级的阅读任务的设计和完成,使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训练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读和听是可以结合起来的,也是应该结合起来的。但是在本节课中,听的环节没有对读产生促进作用,反而干扰了读的正常开展,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首先,任务的难度远远超出了学生的水平。课堂任务的难度应该是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高中学生的听力水平还不足以在听完长达400多个单词量的课文后,能够完成根据听到的课文内容填空的程度。就是说听的任务的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距太远,结果使听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其次,任务的目的不明确。如果是要提高学生的听力,那么,这种任务形式显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如果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那么,既然是阅读课,为什么干脆不让学生阅读后完成这项任务,这样和本节课的总的教学目标不是更相符合?最后,任务的形式和任务的目标不相符合。任务的形式更多地倾向于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而任务的目标却偏向听力能力的检测和提高。结果出现了听完录音后学生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任务,教师还得回到让学生阅读课文上,通过阅读来完成任务。
如果教师将这项任务在完成了第二项任务,即“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之后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就会让课堂一气呵成,重点突出。
案例二:阅读课。教师引导学生读完课文标题后,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期间,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文原文的一段,并将其中一些单词留空。教师板书完后,要求学生停止阅读,并和学生一起完成课文填空。老师读板书在黑板上的课文,在留空的地方停顿,由学生说出要填的单词。学生照着课文说出了这些单词。之后,教师进行了其他一些阅读活动。
分析及思考:可以说,这一任务的设计和完成是课堂的无效环节。为什么呢?首先,这项任务的目标不明确,留空的单词没有针对性可言。如果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行文逻辑,那留空的单词应该是一些表示文章行文脉络的衔接词等;如果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留空的词应该是一些突出文章重点内容的词;如果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和结构,留空的词应该是一些涉及到词的用法和结构的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留空的词可以说这些方面都有涉及但又都不突出。那么,因为设计目标模糊不清,这项任务的效率和作用也就无从谈起,导致课堂活动低效甚至无效也就不难理解了。其次,任务的难度过于简单,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因为学生完全可以照着课本说出留空的词,不必动什么脑筋,即便是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多,也可以不太怎么费力就能完成这项任务。再次,教师读出黑板上的大部分内容,学生只得到说出留空的词的机会,教师没有留给学生练习的空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最后,这项任务与本节课的主体目标也是有所偏离的。因为这项活动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教师能够改写、缩写课文,或者写出文章的概要,留空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完成,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因为以下一些原因使得课堂中出现了无效环节:教师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对任务设计的目标不能准确定位;难度把握不够准确;对任务设计的形式和任务目标的偏离造成了低效甚至无效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要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就让我们从减少和消除这些低效或无效的课堂环节着手吧!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11(B)—0062—01
课堂时间是宝贵的。减少或消除那些无效或低效的课堂环节是提高课堂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条件。
案例一:阅读理解课上,进行完读前练习,接着教师安排了“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的阅读任务。然后要求学生听课文录音,并完成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的练习。学生听完录音后,显然无法完成这项任务。于是,教师要求学生重新阅读课文。教师核对完答案后下课时间到了。
分析及思考:在这些课堂任务中,很显然,安排的这项听的任务相对整节课来讲可说是无效环节。因为这节课的重点是阅读,通过具有梯级的阅读任务的设计和完成,使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训练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读和听是可以结合起来的,也是应该结合起来的。但是在本节课中,听的环节没有对读产生促进作用,反而干扰了读的正常开展,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首先,任务的难度远远超出了学生的水平。课堂任务的难度应该是在学生的能力范围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高中学生的听力水平还不足以在听完长达400多个单词量的课文后,能够完成根据听到的课文内容填空的程度。就是说听的任务的设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相距太远,结果使听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其次,任务的目的不明确。如果是要提高学生的听力,那么,这种任务形式显然不能满足这种要求。如果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那么,既然是阅读课,为什么干脆不让学生阅读后完成这项任务,这样和本节课的总的教学目标不是更相符合?最后,任务的形式和任务的目标不相符合。任务的形式更多地倾向于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而任务的目标却偏向听力能力的检测和提高。结果出现了听完录音后学生根本无法完成这项任务,教师还得回到让学生阅读课文上,通过阅读来完成任务。
如果教师将这项任务在完成了第二项任务,即“find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之后安排学生阅读课文,并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就会让课堂一气呵成,重点突出。
案例二:阅读课。教师引导学生读完课文标题后,布置学生默读课文。期间,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课文原文的一段,并将其中一些单词留空。教师板书完后,要求学生停止阅读,并和学生一起完成课文填空。老师读板书在黑板上的课文,在留空的地方停顿,由学生说出要填的单词。学生照着课文说出了这些单词。之后,教师进行了其他一些阅读活动。
分析及思考:可以说,这一任务的设计和完成是课堂的无效环节。为什么呢?首先,这项任务的目标不明确,留空的单词没有针对性可言。如果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行文逻辑,那留空的单词应该是一些表示文章行文脉络的衔接词等;如果是为了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主要内容,留空的词应该是一些突出文章重点内容的词;如果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些词汇和结构,留空的词应该是一些涉及到词的用法和结构的词。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些留空的词可以说这些方面都有涉及但又都不突出。那么,因为设计目标模糊不清,这项任务的效率和作用也就无从谈起,导致课堂活动低效甚至无效也就不难理解了。其次,任务的难度过于简单,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帮助。因为学生完全可以照着课本说出留空的词,不必动什么脑筋,即便是对课文内容理解不多,也可以不太怎么费力就能完成这项任务。再次,教师读出黑板上的大部分内容,学生只得到说出留空的词的机会,教师没有留给学生练习的空间,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剥夺了。最后,这项任务与本节课的主体目标也是有所偏离的。因为这项活动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如果教师能够改写、缩写课文,或者写出文章的概要,留空让学生在读完课文后完成,效果就大大不同了。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因为以下一些原因使得课堂中出现了无效环节:教师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对任务设计的目标不能准确定位;难度把握不够准确;对任务设计的形式和任务目标的偏离造成了低效甚至无效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效率,要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就让我们从减少和消除这些低效或无效的课堂环节着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