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经验与创新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bianla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前,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研究,提高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民主素质,完善党内基层民主运行机制,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关键词】党内基层民主 运行机制 基本经验
  
  党内基层民主是指在党的基层组织中开展的民主,是党的广大基层组织及普通党员群众的民主实践活动。党内基层民主是发展党内民主的基础,是推进党内民主这一系统工程的起点。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高度重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总结这些经验有益于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进入了全面探索、开拓创新的新阶段,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丰硕成果。
  坚持从党情国情出发,渐进式地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民主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民主发展的程度受制于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下,民主会具有不同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民主又是具有阶级性的,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和政党,会具有不同性质的民主。中国共产党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也是如此,它既是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任务服务的,同时又受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水平以及党自身组织和党员状况的影响和制约。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必须立足于我们的国情、党情,走一条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党内基层民主发展之路,决不能照抄照搬国外政党党内民主的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大力发展党内基层民主过程中,走的是基层试点与上级规范指导相结合的渐进推广路径。首先从改革和完善基层党内选举制度入手。因为落实党员对党的组织负责人的选举权,是党内民主建设的一个核心问题。选举权是一个综合的民主权利,既体现对重要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又体现了充分参与决策的权利,同时还体现了有效监督和制约党的领导干部的权利。而且党内选举的改革也易于操作,易出成效。
  坚持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实现充分发扬民主与保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有机统一。民主集中制是我党根本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它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党内民主是党的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基本条件,也是党内民主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得益于党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自始至终坚持了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坚持了党对民主建设的每一环节的正确领导。这样做,既维护了党内的团结和统一,又实现了广大基层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保持了基层组织的活力,营造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政治局面,实现了基层社会的稳定。
  坚持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党内民主的本质是党内事务由党员当家作主。党员在党内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党员的民主权利能否得到切实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全面恢复并不断完善党员的民主权利体系,注重对党员干部进行党内民主意识教育,各地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了有关党员民主权利的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创造出了“党员之家”、离退休党员活动站、党员论坛、党员议事会等活动载体以及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户、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和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平台,增强了广大基层党员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权利意识,拓宽了党员发挥主体作用的渠道和途径。
  坚持提高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制度化水平,在建立健全法规制度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党内基层民主运行机制。民主的发展必须要有严格的科学的制度来加以规范和保障,这是发展民主政治的普遍规律,也是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党内民主建设的教训总结。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时曾深刻指出:“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不是说个人没有责任,而是说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六大报告率先提出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清晰思路:“要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基础,以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党的委员会制度为重点,从改革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遵循民主制度化的思路,党的各级组织对经过实践检验并证明是成功的好做法及时加以总结和提炼,上升为党内民主的条例、准则和规章等各种规范,使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实践创新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制度可循。
  坚持党内基层民主与人民民主互促共进,以党内基层民主带动和促进基层人民民主。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关键也在党,在于党内民主的发展。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探索得出的科学结论,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条切实可行、易见成效的途径。党的基层组织遍布我国社会各个基层,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从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入手,推动自下而上的党内民主建设和人民民主建设,会大大增强党的凝聚力,提高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基层民主建设相对来说属于局部问题,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直接震动较小,民主发展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也比较容易控制和处理,从而降低民主建设探索改革中的风险,避免党、国家和社会的失控以至动荡。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实现与基层人民民主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是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方向。
  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政治方向。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党内民主建设道路为前进方向,以实现党员主体地位和党员民主权利为核心和基础,以民主的制度化建设为根本保证,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推进动力,在党的各级组织统一领导和统筹规划下,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开拓创新,谨慎稳妥,走中国特色的渐进式的党内民主发展道路。
  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研究。理论是行动的指南。认真总结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经验和教训,深入研究和创新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理论,可以解决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实际运作中遇到的难题,是防止党内基层民主步入误区和风险的理论条件,也是统一党员干部思想、形成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强大动力的必要前提。因此,必须立足于当前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生动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系统研究党内基层民主理论问题,重点是研究和完善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基本理论、党内基层民主与社会基层民主关系特别是村党组织与村委会之间关系理论、党内基层民主困难化解和风险控制理论,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理论体系、政策体系和制度体系。
  提高全党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的民主素质。党员干部的民主素质是党内基层民主健康顺利发展的基础条件。必须大力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尤其注重民主素质提高,包括民主权利意识、民主困难意识,增强他们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加强党员队伍的素质教育,激活党员的主体意识,提高党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二是改善基层党员队伍的结构,从源头上提高基层党员的整体素质。三是提高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领导班子成员的民主素质,这是发展党内基层民主的关键环节。
  完善党内基层民主运行机制,坚定不移地走依靠制度发展民主之路。健全的运行机制是促进党内基层民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探索党内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的要求,重点完善五个方面的机制:
  一是完善党内基层民主选举的运行机制。主要是进一步完善选举程序,把直接选举逐步扩大到乡镇街党委,严格限制领导干部届中调整的数量。据对村党组织书记的调查统计,在当前发展党内基层民主应当首先从何处着手问题上,排在第一位的看法是应从“公推直选”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入手。二是完善党内基层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党组织工作规则、议事规则、决策程序的实施细则,严格实行票决制,重点要畅通党员群众参与决策的渠道。据对村党组织书记和县处级干部调查统计,党员了解党组织事务的渠道还比较单一,主要是通过党的会议这个渠道;党组织决定重大事项也只是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充分征求党员群众意见不够,事先征求党员群众意见更不够。三是完善党内基层民主管理的运行机制,主要是明确界定基层党组织及其主要负责人的职能、权责,切实将“一把手”权力体制转变为名副其实的集体领导的委员会制;完善基层党务公开工作的内容、形式。调查显示,尽管各地党组织都普遍实行了党务公开制度,但其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四是完善党内基层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制定基层党组织党内民主监督实施细则,特别是要探索落实党员群众监督权的具体措施。五是完善实现党员权利的运行机制,主要是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细化党员的民主权利及其落实和保护办法。(作者为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副教授)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学校的思政工作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专业素养的形成和人格的完善。用“以人为本”的思想作为工作的主导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工作 管理模式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强调了要“坚持以人为本”,进行思想政
【摘要】近年来基层群体性事件呈现出频率增加、规模扩大、对抗加剧、组织化高、突发性强、极易激化的特点,引发基层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多集中在利益关系、干群关系和党政干部工作方式方面。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切实改进党政干部的工作作风,正确对待人民内部的非对抗性矛盾,有针对性地做好预防和化解工作,以较低成本化解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基层群体性事件 特点 原因 化解    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格局的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8.9亿文盲中,中国占2.29亿,地球上每四个文盲中就有一个是我们炎黄子孙,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表明,仅从1980到1988年,全国中小学流失的学生就达370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使中国的村民自治开始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转型时期村民选举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因为选举不能真正体现村民的民主权利和利益,村民对村委会
【摘要】历史和现实证实,以诞生于完全不同于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国情的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革命和建设注定要经历一个艰难、曲折的历程。这表现在理论的传入,被先进的共产主义者吸收、消化,成为党的指导思想并指导革命、建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各个时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曲折性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与改造世界强有力的武器,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但是作为一种非内生性的思
【摘要】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是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适应反腐倡廉建设的需要,应进一步提高对制度反腐的理性认识,从构建完善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入手,全面加强制度反腐建设,确保制度反腐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功效,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  【关键词】反腐败 制度建设 困境 体系构建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党的
当田阳老汉捧着供奉完的香鸡从老屋里走出来时,被当头掉下来纷一块青瓦打中头顶,顿对鲜血直冒,田阳老汉本来年事已高,遭此一击,顿时昏了过去,香鸡掉落在地上…… 第二天大早,
【摘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举措。在活动中,密切联系群众,紧密结合实际和动员大众广泛参与,巧妙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活动形式、传媒形式,认真解决大众关心的疑点、焦点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鲜明特征。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特点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摘要】因刑事责任能力免罪,使得司法实务中出现了罪刑失衡现象。新旧学派和当前我国刑法学界对刑事责任能力本质的界定不同。刑事责任能力的本质应当是刑罚适应能力,刑事责任能力应当剔除出犯罪构成,不作为定罪依据,而仅作为量刑依据,以体现刑法的公正性与科学性,符合防卫社会的要求。  【关键词】刑事责任能力 犯罪构成 刑罚适应能力     当前,对于刑事责任能力在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中的定位,刑法学界存在颇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