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少数民族舞蹈发展的演变--从劳作到作舞之藏族“打阿嘎”

来源 :文艺生活·文艺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o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生态歌舞的载体,集乐器、歌曲、舞蹈一体的形式。当地劳动人民的自然本能和松弛将劳动演绎的如此的富有艺术感。“打阿嘎”是一种藏族传统的屋顶或是屋内地面的修筑方法,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中养成了一种伴随劳动唱歌的习惯。在“阿嘎”打制过程中,极需要劳动集体的协调与配合,歌声能使繁重而机械的体力劳动变得轻松、活泼,既提高了劳动效率,又能使劳动者本身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减轻体力的消耗。所以,打“阿嘎”时所进行的伴唱伴舞形式便成为特有的人文景观。一种将歌声、喊声、踱步声、乐器声融合的形式,展现出了视觉与听觉的舞蹈盛况。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东营市残联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新时期残疾人工作新路,精心打造“同创美好生活”服务品牌,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调动各方面的发积极性,推动该市残疾人事业快速
合唱作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音乐表演形式,在我国各地区高校中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和校园文化的构建产生着积极影响。本文从田晓宝等人对合唱艺术的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汉绣是发源于长江汉水流域的地域性刺绣艺术,题材多以祝福、家庭和谐、幸福美满、老人安康长寿、人丁兴旺、生意兴隆等,以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说故事。汉绣有“花无正果、热闹
泰山地麓风景秀美的风凰山下坐落着以种植大樱桃而闻名的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河西上章村.
1.高中语文教学不足的几点问题rn1.1 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部分学生总是认为语文能力是通过长久的学习积累起来的,语文是自己
我国对普米族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90年代出版了许多民族志类型的专著,为后人研究普米族历史和文化变迁提供了可靠的基本资料。目前我国尚无普米族服饰相关的专著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新闻媒体已成为美国对外搞“和平演变”和策动“颜色革命”最得心应手的工具。这一情况值得我们高度重视。苏东剧变和“颜色革命”给中国传媒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一、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