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听说课中的“阅·悦·跃”智慧课堂教学

来源 :广西教育·D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xcen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校英语学科积极探索能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逐步建立起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信心,形成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在2016年以前,这样的探索虽有所成,但成效不明显。“以应用驱动撬动智慧课堂文化建设”课题研究启动后,我校英语组运用“阅·悦·跃”智慧课堂教学模式,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流程,彻底激发了学生爱学、善思、乐享的学习态度,使学生爱探索、善表达。下面,笔者以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五年级下册Module8 Unit2为例,谈谈我校英语听说课中“阅·悦·跃”智慧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法。
  一、教学设计基本思路
  外研版新标准英语五年级下册Module8 Unit2的主题为How I made the kite,目的是教学生用一般过去时描述风筝的制作过程,并通过让学生运用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讲述自己或他人制作贺卡、窗花、头饰等的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本课的教学设计一方面体现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共同研究者身份及作用,另一方面体现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自学、大胆分享、交流互学、自主归纳、自信开拓与创新的特点。因此,本课所有活动设计皆围绕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等展开,通过“阅·悦·跃”的递进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演的能力。
  二、教学实施过程
  (一)“阅”:整合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教师在课前指导学生观看《风筝制作》视频和课本动画演示,自学课文第47—49页的内容,完成《课前预习指导》(如图1)。
  (二)“悦”: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和共学
  1.开课热身(warming up)。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教师用“自由对话”和“猜谜游戏”两个活动引入教学,激发学生开口“说”的热情,巧妙地将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的句型学习嵌入其中。
  T:What day is today?
  S:It is Monday.
  T:What day was yesterday?
  S:It was Sunday.
  T:What did you do yesterday?
  S1:I read a book.
  S2:I did my homework.
  S3:I went to the park with my friends.
  S4:I made a kite with my friends.
  T:I made a present for my mother yesterday. It was for my mother’s birthday. We ate it together. It was nice.What was it?
  S:It was a birthday cake.
  T:I made a present for Lucy with my friends. It is like a car,but it can’t run. What is it?
  S:It is a model car.
  T:I made a present for my math teacher,it is her birthday today. I wrote a poem and a message on it. What is it?
  Ss:It is birthday card.
  2.導入新课(lead-in)。热身结束后,教师可直接切入正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话,以此检测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相机点拨。
  然后,笔者播放课文动画片。课前播放旨在让学生集体感知课文,仔细倾听每句话的语音语调(如图1);再次播放,明确要求学生圈出课本中的动词短语,如drew a dragon,cut the paper,made a kite等(如图2)。
  接下来,教师让科代表做小老师进行基础知识检测,主持“我说你说”游戏(I say“do”,You say“did”),重点学习课文中出现的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两种时态。在学生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单词发音,采用自然拼读的方式强化学生的单词认读、拼写能力,并引导学生对单词进行释义,教给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方法。游戏完成后,教师要求学生运用单词进行组词或造句,学习变换句子的时态,然后由合作小组组长主持组内对话交流。之后是师生对话,教师用一般过去时句子进行提问,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检测学生听说理解的能力,强化学生对一般过去时的理解和表达。(过程略)
  3.小组互学展示。在该教学环节中,教师抓住学生在展示过程中生成的问题,通过组内、组间展示,帮助学生顺利突破学习难点。
  在本课中,教师收集到学生在自学中想要解决的疑问有“What did Daming do?”“What did Daming draw?”“How did Daming make a kite?”等,便让学生带着问题再看两遍课文动画片并跟读,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piece,scissors,stick,string,drew)、句(I drew a dragon on ...),进而解决以上疑难。最后,教师让学生在组内围绕以上问题互问互答。
  S1:What did Daming do?
  S2:He made a kite.
  S1:What did Daming draw?
  S2:He drew a dragon.   S1:How did Daming make a kite?
  S2:He drew a dragon first.
  S3:Then,he painted the picture.
  S4:Then,he cut the paper.
  教师在学生完成以上句型学习后,用课本第48页活动4的歌曲营造和谐、欢乐的课堂氛围,将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T:What did they do after they made a kite?
  S1:They flew a kite.
  T:Do you like flying a kite?
  S2:Yes,I do.
  T:Let’s sing a song fly,flu in the sky and fly a kite!(课前制作了风筝的小组可以随着音乐边唱歌边放风筝了)
  4.巩固拓展。在小组合作展示结束后,教师进一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巩固新知,实现拓展运用。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采取以下三种方式巩固新知:第一种方式是小组合作朗读或背诵“I made a kite”,第二种方式是小组合作利用自己制作的风筝进行情景剧表演,第三种方式是小组合作开展课本中看图说话表演活动三或者活动六。小组可以选择对话问答的方式,或者按照课本上的步骤(组内“独自完成—交流互助—分工陈述”的流程完成)进行展示。
  (三)“跃”: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实现知识的拓展创新、能力跃升
  1.利用课本中的活动五,指导学生进行一般将来时的知识点回顾与口语交际练习(如图3)。
  ①师生互动
  T:Look at this picture!What will you do tomorrow?
  S1:I will go swimming tomorrow.
  ②生生互动
  S1:Look at this picture!What will you do tomorrow?
  S2:I will go swimming tomorrow.
  S3:I will play basketball tomorow.
  ③拓展提升
  教师及时抓住课堂生成的情境,进行拓展提升。
  T:Look at picture 1. What will he do tomorrow?
  S1:He will go swimming tomorrow.
  T:Look at picture 2. What will he do tomorrow?
  S2:He will play basketball.
  2.教師归纳知识点,引导学生交流交际、大胆创新,实现学以致用、能力跃升。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融合本课知识点,指导学生采取听、说、写、演的方式巩固和运用本课所学知识,比如: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物品制作的步骤;用一般将来时描述该物品的用途;用吟咏、歌唱等方式进行呈现,并创编课本剧;等等。以下为本班一个学习小组的学生(A/B/C/D/E/F)表演课本剧的情形。
  A:Hello!My friends!Nice to see you!
  BCDEF:Nice to see you,too.
  A:Oh!What a beautiful kite!Did you make it?
  BCDEF:Yes,we did.
  A:Oh!How great you are!How did you make it?
  B:I bought some paper and I drew a bird on the piece of paper.
  C:I painted it.
  D:I cut the paper with scissors.
  E:I put sticks on it.
  F:I put strings on it.
  A:Wow!You are wonderful!And now What will you do?
  BCDEF:We will fly it.
  A:May I join you?
  B:Of course!Let’s go!
  A:Let’s fly the kite and sing the song Fly,fly in the sky.
  BCDEF:Good idea!Let’s go!(fly the kite and sing the song)
  3.课堂小结和评价。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以口头述说和笔头书写的形式对本课所学知识进行小结,对学生的情感态度进行引导升华,并布置适当的家庭作业,让学生主动探索、归纳、分享并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具体操作如下:
  本课知识小结(Summary):教师采用的是让学生口头小结、学生代表板书的形式,板书如图4。
  情感升华(Emotional Education):教师要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收获、表现,特别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过程略)
  本课家庭作业(Homework):Talk about the things you made with your friends. Talk about your plan of this weekend.
  “阅·悦·跃”智慧课堂通过课前阅读、课中悦学、课后跃升三个步骤,引导学生逐渐走入英语的世界,喜欢上英语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共同总结知识点,既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又培养了自觉归纳的习惯,更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同时还深刻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
  (责编 蒙秀溪)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要怎么样去“玩”才开心,怎么样“玩”才能让学生有满足感和成就感。当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获得符合他们心理和生理的需求时,才会有练习的积极性。当有了积极性,教学效果才可以达到最佳,才能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主动练习 教学效果 设置情境 提高吸引力  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学生在各门学科中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甚至是学生普遍
摘要 古诗词以其优美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节奏、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使老师和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受益。伴着诗香,慢慢成长,这样的成长之路充满诗意,这样的人生会更加自信从容。  关键词 古诗词 诗境 诵读 特色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领域里的一颗灿烂明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古人说:“不读诗,无以言。”诵读经典古诗词就是直抵孩子内心的歌唱,它可以雕琢孩子的心灵,感化孩子的性情,培养孩子的志趣,开阔
“厚题薄文”乃大势所趋从“无题有文”到“薄题厚文”再到“厚题薄文”,这就是我国古代、近代、现代报纸版面上稿件标题所经历的过程。自邸报(唐代)至京报(明代),都是“系日条事不
在冷兵器时代,蒙古铁骑曾是当之无愧的“王者”. 可就在元朝建立后不到一百年的时间,这支横扫亚欧大陆的蒙古铁骑就在东方遭到了惨痛的挫败,并灰溜溜地退回了大漠.而打败他们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
长须鲸成了哺育圣地的明星,甚至吸引了不少单身的雌灰鲸前来围观,而待产的雌灰鲸在它柔美而富有感染力的歌声中,纷纷生下了自己的灰鲸小宝宝.rn看到其他雌灰鲸带着孩子享受天
期刊
前阵子,好多同学都看了中国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好好过了一把拯救地球的瘾.可不是嘛,面对灾难,我们得带着地球一起走,留下来的人类一个都不能少!可是,真实情况是,太阳不会
期刊
最近,我在县城的两所小学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在问卷中我设计了一道题:你喜欢写作文吗?为什么?结果有60%的学生回答:不喜欢。原因有几方面。其中有50%的学生写的是:害怕写作文,也不知道怎么写。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我认为小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固然有其主观原因,但客观原因也是影响其写作兴趣的重要因素。客观原因具体来讲就是我们的老师在指导上有失误。  表现一:语文老师把作文的事完全放在习作课上去做。误认为习作
摘要 让辩论走进课堂,点燃学生辩论意识的火花,让他们在激励性的多样化思维碰撞中感悟数学的魅力,促使他们不断萌发创新意识,增长创造能力,为今后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關键词 灵活教学 组织辩论 探求新知  新课程标准指出:“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等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是学生能否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解决的关键。”相关的调
“寓教于乐,其乐无穷。”利用一切方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快乐地去说、去想、去看、去做,是当代数学教师应有的教学理念。“快乐”反映的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