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频客户端“喜欢听”的创新实践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ss_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官方音频客户端“喜欢听”2017年底已正式上线运行。作为广播媒体的融合实践产品,“喜欢听”在内容、平台以及运营机制等方面做了不少探索和尝试。本文结合“喜欢听”的运营实践,提出“广播媒体特色+互联网”的融合举措,为广播媒体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种值得借鉴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广播媒体融合广播纵向价值“喜欢听”
  2017年12月19日,借首届“广播新声音大会”的东风,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喜欢听”官方音频客户端正式上线发布。作为原“蓝天云听”客户端的迭代产品,“喜欢听”在2017年9月25日进入内测,截至正式上线发布,下载量超过120万人次。“喜欢听”日交互量突破110万次,这意味着“喜欢听”是用户黏性和互动性极强的音频产品。2017年10月下旬,“喜欢听”冲进“苹果App Store”生活畅销榜前十位,这代表“喜欢听”成功获得苹果手机用户的累计口碑赞誉。目前,该产品继续保持逐步提升的态势。
  一、“喜欢听”的产品特色
  “喜欢听”是在对全国范围内传统广播和新媒体机构开展扎实调研、努力吸收移动互联网产品长处与要素的基础上研发的。该客户端完全采用“广播频率+新媒体团队”的融合模式,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新蓝网与城市之声频率合署运营,在内容、平台以及運营机制等方面积极创新,为广播行业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样板。
  “喜欢听”是为广播频率量身打造的一款融合型新媒体产品,不仅能够为广播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推动听众向用户转化,还可以为用户提供独树一帜的听觉产品,实现内容、营销、垂直产业等方面的深度开发。在第一阶段的“直播互动一精品内容一订制问答”三维立体式阶梯服务中,用户可以随时收听多类型声音节目,参与各项贴地活动,与知名主播实时互动,获取一对一服务。通过扎实有效的B2B(企业对企业)平台搭建,“喜欢听”创建了B2C(商家对顾客)的服务模式,具备了向移动互联网进军的核心竞争力。
  (一)内容、平台创新:开发独特功能,树立融合标杆
  “喜欢听”将直播互动作为传统广播与新媒体融合的突破点,集纳了微信、视频直播等平台的多项互动功能,推出了一款前所未有的广播直播互动界面。通过这一界面,除了可以进行评论、关注、订阅、分享之外,还具有一键切换音频视频直播、打赏点赞、现金红包以及抢福利等互动功能(见图2)。
  与此同时,“喜欢听”还大力发展和生产优质的原创听觉内容。一方面,充分整合广电资源,对音频进行二次、三次编辑加工,形成适合互联网传播的声音产品。另一方面,率先进入音频付费领域,在VIP精选板块同步上线数十档付费收听的优质原创栏目(见图3)。
  基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专业自信,“喜欢听”还重点打造推出了垂直开发项目——“有偿问答”,邀请包括权威律师(首批入驻)、医师、教师在内的行业专家入驻,针对用户提出的法律、健康、教育等问题,制定一站式解决方案。事实上,这一功能是传统广播强大贴地服务特色的延伸与转化,使用户能够在移动互联网的传播与交互中得到更加方便多样的内容服务。
  (二)运营创新:试点先行,互利共赢
  “喜欢听”的直播互动功能试点采用的是“栏目入驻签约”的模式。首先,平台会挑选影响力、互动性俱佳的广播栏目作为首批人住对象,采取多项扶持和激励措施,从收听人次、互动量、点赞值、打赏榜等方面对栏目进行数据化引导和管理。其次,平台会为广播节目的运营推广出谋划策,如提供首屏重点展示、新媒体运营订制编辑等服务。在运行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仅在试点频道和试点栏目小范围推广的情况下,“喜欢听”直播板块平均每档栏目每日收听人数超过2000人,日均在线人次突破4万人,用户平均收听时长20分钟,日互动超过10万人次,点赞数累计超过30万人次,打赏金额接近30万元人民币。这些数据足以证明,传统广播在新媒体传播上的号召力与变现能力十分强劲。
  此外,“喜欢听”还开展了销售模式的规范流程试点。平台为各个栏目预留了广告、购物、活动、红包、福袋、视频直播等商业人口,当栏目积累了足够的用户数和流量后,便顺势对接内容电商,开展线上线下定制化活动,将主播、节目、社群进行变现。同时,“喜欢听”还进军原创音频行列,尝试开发付费收听市场。城市之声专门组建了移动互联音频产品研发团队,邀请优秀主持人入驻,生产和研发了近30档原创音频产品,直接进行线上内容销售。
  (三)机制创新:突破难点,流程再造
  新媒体时代,电台融媒体已不再是新鲜模式,然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深度融合的实践过程中,始终面临着一个突出问题,即传统业务与新媒体业务互不相融,存在“两张皮”现象。就这一问题,“喜欢听”探索了一种全新的融合机制。
  2017年3月,浙江广电集团正式把广播媒体融合项目交由城市之声与新蓝网开展试点运行。一个包含内容生产、技术开发和产品运营在内的跨部门跨机构合署运营的联合工作组迅速组建,形成了资源共享、统一指挥、全天候办公的工作模式。此外,采编发流程再造也是构建新型主流媒体必须攻克的关口。“喜欢听”完全按照新的业务流程配置人员,通过广播生产团队与新媒体编辑的联合办公,统一调度采编活动和重大选题策划等,着力破除传统广播采编播与新媒体之间的藩篱,大大增强了原创内容的生产效率和作业水平。
  二、“喜欢听”客户端成功实践的启示
  面对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传统媒体人只有深刻了解最新传播业态,才能有效利用相关技术,开辟创新之路。
  之前提到互联网产品,人们往往一味强调数据,仿佛只有流量够大、数字够多的“横向扩张”才是最重要的。事实上,“横向扩张”的发展路径与广播媒体并不吻合,没有配套机制、缺乏资金助力,广播媒体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很困难的。
  相较于其他媒体,广播媒体尤其强调纵向价值,也就是说,运营团队更看重用户黏性,日交互量显得更有价值,因为这一数据反映了用户下载以后有没有打开它,有没有在里面进行各项操作。“喜欢听”在建设初期便是以日交互量作为第一考核指标的,同时,日交互量也是评定广播纵向价值有效性的指标。   “喜欢听”1.0重点挖掘了三方面的广播纵深价值。
  第一,直播经济。2016年被称为“直播元年”,众多直播类客户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但实际上,广播才是最早开启直播形态的媒介,广播在诞生伊始便有了直播,上个世纪80年代末,广播直播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此外,广播集主播、阵地、服务于一体,拥有较为完备、专业的直播形态,能够为用户提供具备足够新鲜感和刺激度的优质直播内容。可见,广播直播流在移动互联网竞争的今天依然充满价值。基于此,直播互动成为“喜欢听”1.0版本最核心的一项功能。
  第二,专业的音频生产能力。过去,有很多广播媒体直接对直播节目进行二次处理,分割为大量碎片化音频上线发布。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处理方式缺乏对用户的尊重,难以满足用户的收听需求。音频产品必须进行全新的、专业化的生产开发。广播媒体由于拥有大量接受过专业训练且具备十分丰富工作经验的主播,在内容的生产开发上具有一定优势。“喜欢听”在建设初期便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提出要激发广播主播活力,生产新的产品。尽管这个过程十分辛苦,需要考虑移动互联网端的短音频问题,但是广播媒体人都解决了。
  第三,區域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是广播的一大优势。近年来,众多广播频率通过举办落地活动谋求发展,而举办各式各样的落地活动就是对社会资源的整合。其实,各地的广播频率都有举办大型活动的执行能力,但能够把这个能力转化到移动客户端上,是“喜欢听”1.0的特色所在。
  三、“喜欢听”客户端的短板
  在运营团队看来,“喜欢听”三个字不仅仅是产品的名称,更是团队的使命。作为生产听觉产品的广播人,我们的职责就是不断满足听众的听觉需求,除了让自己喜欢听,更要让别人喜欢听。为了实现更为持续的发展,“喜欢听”1.0总结了如下几处短板和不足。
  第一是缺乏技术人才。现有的广播技术团队基本上都来自FM调频的技术团队,真正懂得互联网技术的人少之又少。第二是缺乏对数据的搜集和分析能力。“喜欢听”上线之后,每时每刻都在生成数据,但是,数据拿到手后怎么办,如何引导下一步工作等问题都是对团队搜集、分析和执行能力的考验,而这个能力当下是极其缺乏的。第三是缺乏对年轻人市场的研究。在不久的将来,“00后”人群将成为市场的主体,他们是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具有极强的互联网思维,一切试图凭借原先理念覆盖“00后”用户群体的想法和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四、结语
  在首届“广播新声音大会”上,“喜欢听”客户端和全国的同行们共同交流和学习,携手探索了音频新媒体的融合模式,各自产品的开创性设计令人耳目一新。“喜欢听”对广播直播流的互动开发、垂直生态建设等也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誉。接下来,“喜欢听”将不断努力,弥补自身短板,脚踏实地行走在媒体融合之路上!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广播人的坚守和创新,必将成就广播媒体融合的未来。
  (本文编辑:张涛)
其他文献
公共选修课是高校培养方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不同于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特殊性,而多校区大学因其校区多、教学资源相对分散的特点,更加需要实现公共选修课的信息化管理
摘要:在研究本科生讨论课与研究生研讨课中存在的问题后,对参与人员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在对占比较多的情绪参与型学生特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演讲与讨论相结合的演讨会。在提出几类演讨会的同时,研究了提高演讨会开放性的宣传与组织方式。  关键词:讨论课;开放性;创新型教学;演讨  作者简介;张益波(1978-),男,山西长治人,浙江理工大学机械与自动控制学院,副教授;柯飂挺(1970-),男,浙江杭州人
面临知识剧增的时代,面临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新形势,这就更需要我们班主任及时、自觉、自主地顺应时代潮流,增加和更新自己的观念、知识、理论结构,有了相当的知识根底后在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发展在移动化道路上努力实现“弯道超车”,为成为世界网络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广播的媒体融合发展实践,同样如此。  2017年12月在浙江举办的首届“广播新声音大会”,是一场关于新广播、新声音的高端对话,从其展现的最新实践成果来看,中国广播业的媒体融合发展并不逊色于世界发达国家,甚至超过部分西方国家。广播纵向价值挖掘、直播流交互新业态、主播粉丝经济、原创音频内容开发、声音电商产业
期刊
无意之间闯进了成都,这是一个兼山水之形胜,得人文之意趣,颇具风情的川蜀之地.rn首先想要亲近的是山水.听友人说,木叶微脱,红花萎悴的秋天是毕棚沟最美的季节.于是,欣欣然备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的一个基础,就是在这部分的教学工作开展过程当中,必须把学生放在首要考虑的位置当中,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从学生的需求出发,对教学进行
俗话说:“当个老师难,当个班主任更难.”在我看来,当一年级的班主任是难上加难,班上一些充满个性的“小淘气”,真是让我“黔驴技穷”了,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了嘛?该如何运用教
期刊
本文剖析了国内网络音频市场发展现状、各地广播电台移动产品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倡议全国广播电台联手,共建共享国家级音频集成播控平台,创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或许,我尝到了一盒与众不同的巧克力.rn“送什么好呢?”我默默自言自语.已经很久没有什么问题能如此让我困惑.说实话,倒也不是什么大事,是母亲的生日礼物.想想,也真是愧疚.以
期刊
中国五千年文化悠悠,积淀成了厚重的语文文学,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高度凝炼的诗词,一首诗词即为一篇文章,诗人的寥寥数笔便勾勒出无尽的意境空间,让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