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品德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感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emo11223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想品德课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道德要求的理解,促进学生的行为动机,培养学生实践道德要求的能力。
  一、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而不断丰富其内容的。情境教学可以适用直观手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和气氛,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考进入情境。
  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
  (一)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情境
  思想品德课教材一般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事例来体现一定的道德要求,并通过道德认识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教师为达到这一目的,必须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对这些事例进行描绘、渲染,使其富有情趣,用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以情激情,以情动人的教育效果。如讲故事、朗诵诗歌、引用格言等。教师为此必须钻研教材、熟记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变书面语言为口头语言,再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使语言形象生动,使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含义,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在教学辽海出版社五年级品德下册《中华传统美德》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环节,我对学生说:“大家想不想听故事?”学生一起回答:“想”。于是我将事先精心准备的《孝敬父母的黄香》声情并茂的讲给学生听,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故事深深的打动了他们的心。故事刚讲完,一些学生站起来说:“小黄香真了不起,我们也要多孝敬父母。”“是啊,孝敬父母也要坚持”……这时我知道我的语言感动了学生。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道德情景,使他们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如采用录音、音响、幻灯、录像等电化教学,对道德要求进行渲染,再现于摹拟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学生对道德规范和要求的认识。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教参上附带的光盘就是很珍贵的现代化教学资源。在教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时,我将光盘中的故事放给学生听,学生学到了许多怎样关心他人的知识,效果比教师口号式的宣讲好得多。
  (三)运用学生自身的表演进入情境
  学生道德情感的建立,往往与年龄的差异,理解能力的强弱有关,这就使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具有一定的难度。要突破这一难关,可以采取让学生自身表演,通过做一做、想一想,慢慢体会,从中悟出道理,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表演形式主要有小品、哑剧、相声、角色扮演等。通过学生的自身表演进入情境,从而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加深了学生的道德认识。在教学《中华传统美德》时,我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收集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比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表演等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古人优良传统的学习。
  (四)运用观察、演示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要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图表,接触实物,进行小演示,小操作等,加深学生的道德认识及进一步深化。如用一双筷子和十双筷子作比较,哪个更容易折断的演示,让学生明白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演示进入情境,做到眼有所观,心有所感。
  (五)巧用插图、挂图进入情境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有插图的,在教学中,巧用插图或挂图,创设有静有动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道德要求的认识。
  二、情境教学,可以促进学生行为动机的实践
  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明理是基础,导行是关键。因此,教师在帮助学生明确道德要求,提高道德认识,增强道德信念的过程中,必须指导他们的道德行为,使学生明确具体的行为要求,在现实生活中,知道怎样按道德规范去行动,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运用情境导行,可以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一)巧用自然环境进行情境导行
  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很多反映历史的、近代的、当前的、现实的人文景观,也有反映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问题。因此,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创设一定的情境,有目的地为学生导行,并使导行起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如教学《与邻居友好相处》一课,就通过泉泉和龙龙两家和睦相处的故事导出你自己是怎样与邻居友好相处的?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和教育,达到对学生行为动机的指导。
  (二)创设与道德行为相应的情境导行
  在导行教学中,不仅要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而且要让他们进入角色,在道德行为里加入学生自己的形象,促使学生把行为与道德规范相对照,鞭策自己去努力实践道德规范。
  总之,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道德认识加深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规范;使学生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内化成道德行为,再由道德行为的实践,养成道德习惯。
其他文献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最适合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所以,我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寄予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从而让幼儿摆
期刊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已推行多年,义务教育本质是加强对人格完善、知识丰富的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渠道。1988年国家教委为发展中小学教育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为目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契机。  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
期刊
探究式教学与原有实验教学不同,原有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现代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手段。而探究式实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繁多的限制情况下激发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忽略了物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手段。现有的探究式教学把教师角色从以往的那种“传授”转变为“引导”。回顾几年的教学实践
期刊
合作学习是现行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准确地说,应该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前提下的一种学生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状态还是被动状态、处于主体地位还是从属地位,这不仅是现代教育观与传统教育观的区别所在,也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关注点。因此,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然而,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到位、或者过分宣扬、扩大其作用,从而导致实践中出
期刊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这要求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还要求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例如笔者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问老师答或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形
期刊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和评价的能力。新疆兵团自2008年秋季高中课改至今,已经1年半了,如何才能搞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学质量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新修订的《小学数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期刊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兴趣是人们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思品》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在一节课中,激发学生兴趣要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在这方面我有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一课为例浅谈如下:  一、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
期刊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  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
期刊
摘要:新课程理念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本文所要探讨的。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主体作用;主导作用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着诸多的弊端,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学生兴趣不高,主动参与意识不强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政治教师,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新标准的试行为我们解决这一弊端提供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