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len5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课程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科学文化水平,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各个方面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日益密切。
  课堂教学中,除了使学生掌握系统的地理知识之外,还应注意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以地理原理中的规律性的知识来武装学生,学生掌握了规律,既可以发展智力又可以提高能力。
  一般来说,地理教学中智能的培养主要是指对学生地理观察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记忆能力几方面的培养。
  地理观察能力的培养观察是智力发展的基础,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地理观察是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对地理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考察和研究,其形式主要有对各种地理事象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地理对象典型物品或模拟制品的观察和各种地图、示意图、图解、地理画片、照片、图表及其声光显示制品(录像、录音、幻灯、电影等)的观察。地理教学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是指要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不论研究或学习地理、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地理问题,都要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自然要素、各经济部门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以获得地理现象整体性的认识。由于地理教材具有不同的逻辑属性,因而在教学中必须采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地理思维。一般而论,地理观念材料的描述要运用形象思维,它主要是通过地理感性材料的描述和教师富有情感的生动讲述而进行的。地理概念、地理判断、地理推理多种材料的阐述,要运用逻辑思维,其基本过程和形式是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判断推理,它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质属性,揭示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是一种获得地理现象规律认识的思维方式,所以它是地理思维中最重要的形式;揭示地理事物之间、人地之间联系和关系,要运用辩证思维。揭示和沟通地理多要素,多层次间的联系与关系,要运用立体思维。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属性,在上述不同思维形式中做出正确选择,以便发挥它们各自不同的作用与功效,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与训练。
  地理想象能力的培养想象力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形成新事物的形象的能力。由于地理的对象极其广阔,要素异常复杂,难以感知。因此,学生在学习地理,获得地理知识时均要借助于想象。想象是获得地理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地理科学发展的重要源泉。地理想象的方法,一般有类比法、分析法、综合法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经常运用上述方法,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各种想象活动,充分运用各种地理图像、模型等,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地理表象。如通过观察太阳系的示意图,使学生在大脑里形成太阳及其结构的形象。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各种地理形象加以取舍,重新组合,使学生形成前所未有的新的地理形象。此外,教师准确、鲜明、生动的讲述或描绘,也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想象,发展想象力的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启发学生大胆想象或幻想,同时又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具体的点拨,启迪其智慧,通过比喻、分析、联系和引伸展开想象,以利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记忆能力的培养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记忆力,应注意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启发学生热爱地理,使之乐于记忆。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超过责任感。热爱什么都能学好、记牢,冷漠什么也学不好、记不牢。因此,教师要结合丰富而有趣的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兴趣,使更多的学生“乐而知之”。
  (2)依据学生的记忆特点,培养记忆能力。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小学生以机械的记忆为主,中学生以意义记忆为主的不同特点而区别对待。既要培养学生机械记忆的能力,对需要机械记忆的地名、地理术语、物产、地理数据等,尽可能赋予一定的意义。同时,更要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新旧地理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知识与其它知识间的联系,地理现象与原因间的联系等,培养学生意义记忆的能力。
  (3)培养良好的记忆方法,使之善于记忆。建立概念系统,学生掌握了概念系统,就记住了地理知识的基本脉络,把零散的知识构成知识链,编成知识网,这非常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关系,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还要尽量使用读图记忆和绘图记忆的方法,以图的形式进行记忆。
  漫漫教学路,任重道远。每一个人民教师都是在不断摸索中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让我们一起在教学工作中探寻、前进。
其他文献
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次重大的教育改革。作为资源的信息技术,它所提供的资源的形式,即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开发工具将学习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转化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等。它能为学习者提供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思维和记忆特点的、按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和信息库。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育教学的实践
期刊
思想品德课是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具有明理、激情、导行三过程有机结合的教学特点。  所谓明理,就是讲道理。即教师通过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调讲述、阐述课文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明理包括两个阶段:一是直接明理阶段,即通过对课文的学习,理解课文中的某人或某事体现的道理;二是深化明理阶段,即直接明理的升华,也就是在理解课文故事中的某人或某事体现的道理的基础上,更透彻、更广义地理解课文故
期刊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苏联著名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游戏对于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成长的”。幼儿的生活离不开游戏,它是孩子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最适合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所以,我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寄予幼儿感兴趣的游戏中从而让幼儿摆
期刊
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已推行多年,义务教育本质是加强对人格完善、知识丰富的素质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主渠道。1988年国家教委为发展中小学教育颁发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为目下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契机。  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标是以审美教育为主线,以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为核心。审美教育以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内容。
期刊
探究式教学与原有实验教学不同,原有的物理实验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现代探究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手段。而探究式实验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繁多的限制情况下激发学生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和激情;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忽略了物理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效手段。现有的探究式教学把教师角色从以往的那种“传授”转变为“引导”。回顾几年的教学实践
期刊
合作学习是现行课程标准中倡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准确地说,应该是发挥学生主体性前提下的一种学生学习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主动状态还是被动状态、处于主体地位还是从属地位,这不仅是现代教育观与传统教育观的区别所在,也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关注点。因此,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理念。然而,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不到位、或者过分宣扬、扩大其作用,从而导致实践中出
期刊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1、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意味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要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这要求着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还要求着教师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例如笔者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学生问老师答或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采用学生问学生答的形
期刊
摘要: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和评价的能力。新疆兵团自2008年秋季高中课改至今,已经1年半了,如何才能搞好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呢?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学质量    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将作为人们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强调学生
期刊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迷,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应用性的精彩叙述。新修订的《小学数学大纲》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己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期刊
有位哲人曾经说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兴趣是人们的向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凡富有兴趣的东西,学生都学得好、记得牢。《思品》课的教学也不例外。在一节课中,激发学生兴趣要采用多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在这方面我有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一课为例浅谈如下:  一、精心设计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全国著名的教育专家于漪老师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