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秘密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zhx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是美的,艺术是神秘的,它的美在于它的神秘,它的神秘在于它的美。人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执着决斗心智与寂寞,让艺术之花绽放,视觉艺术是需要设计的。
  [关键词]视觉艺术;行为语言;艺术智力;艺术载体;视觉精神
  艺术是美的,艺术是神秘的,它的美在于它的神秘,它的神秘在于它的美。视觉艺术就是眼睛的艺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视觉艺术以其独特的形态存在,感动了无数的眼睛和心灵,在艺术的范畴里具有绝对的代表性。视觉艺术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情趣、美和态度。从事视觉艺术研究的工作者被称为艺术家、画家、设计师。他(她)们用辛勤的汗水和执着决斗心智与寂寞,让艺术之花绽放。
  一、眼睛的秘密
  (一)视觉机器
  眼睛是一部视觉机器,是人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从生理学的角度看,视觉器官包括眼球、视路和附属器,眼睛的构造十分复杂。眼睛能够感受明暗、色彩,正常人的眼睛能够分辨750多万种色彩。眼是人天然的视觉机器,眼睛是感受、创造视觉艺术的生理基础,从事视觉艺术需要严谨的训练,重要的是从视觉机器变成视觉审美的机器,透过眼睛看到美。
  (二)视觉尴尬
  眼睛的进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看的距离、分辨的细节等只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受模糊与清晰的客观制约。日常生活中人的视觉感知是透视视觉,眼睛存在视错觉现象,这往往带来视觉的尴尬与不理想。视错觉表现在大小错觉、色彩错觉、长短错觉、曲直错觉、动静错觉、幻觉等,正后像、负后像反映了眼睛成像的错视原理。视觉艺术需要利用视错觉问题创造出具有视觉魔力的艺术作品。奥运会旗帜的设计对五环进行了尺度的调整,克服视错觉造成的不均衡,完成了理想的效果。三维绘画的表现就是利用了人的视错觉原理,效果非同一般。
  (三)视觉欲
  视觉欲是人的一种心理,是人通过眼睛来得到满足。眼睛的观看和审美是有选择的、挑剔的,并表现出极大的反差,所谓视觉疲劳、视觉钝化、视觉新颖,都是视觉欲的某种反应。视觉欲的强弱反映了作品吸引人的程度和人的爱好取向,视觉欲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新厌旧和不满足,视觉疲劳后,不断渴望新的视觉内容,新鲜感会刺激起人的视觉欲。为了满足视觉欲,作品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曝光,是情有可原的。视觉欲造就了眼球经济的概念,造就了视觉信息时代,造就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二、艺术智力递进线
  学习视觉艺术其发展行为有一个过程,这是一个人内在的艺术能力的提高过程,这个过程称之为艺术智力递进线。这条线是一个递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人艺术素质的升华过程,是一个从感觉到感受、从直觉到知觉、从非理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艺术智力递进线是模仿、写意、抽象、概括的,这在视觉艺术中实际是四个层次、四个阶段,是视觉艺术家的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成就了艺术家最基本的艺术素质。
  (一)模仿,模仿是人的天性,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基本的技能。从平面绘画的角度看,入学者把模仿作为第一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传统艺术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临摹、写生这样的训练造就了艺术家超强的模仿能力,所谓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是依靠模仿的能力领悟传统艺术的内涵和精神的。模仿是一种体验,更是一种修炼。
  (二)写意,写意是一种艺术表现技巧,如果说模仿是认真细致的钻研、继承、学习,那么写意就是一种悟性、一种灵气,其所表现更能体现生命的气息和律动,是一种艺术技巧的升华。写意更加取巧、感性,更加艺术,更具意味。笔断意连的意境等都是写意的具体内涵的表现和结果,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即为写意的境界。写意非一般功力和悟性而能为也,写意也体现出极大的差异和层次,写意是在深刻体悟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三)抽象,抽象在视觉艺术中是一种艺术体验。抽象的作品往往混沌一片,大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进行了抽象体验,都会感知抽象是那么的纯粹,抽象是情绪的宣泄与表达,是一种独特的视觉语言。抽象的概念我们能够感觉得到,但是眼睛看不到,艺术家通过自己的理解,用视觉的方式表现了出来,即是抽象形态的艺术方式。抽象是较深层次的视觉语言,具有共性和差异性的特点,抽象是视觉艺术家的独门绝技。抽象艺术的单纯、大气、神秘、恢弘、纯粹、意境、形式、力度、自然等往往令人感受至深,这就是抽象之美。
  (四)概括,概括是一种理性的反思,概括具有总结的意味和特点。关注一下几何体形态,会发现概括是一种多么超然的力量,通过概括可以寻找一种对事物理解的方式,概括的能力增强了改造、创造世界的能力。概括没有抽象那么纯粹,而是更加理智,是善于分析、总结、提炼、抽离、形成有价值和意义的图形的技巧方法,如中国的太极图,是高度的概括和思考而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形设计。最初的概括也许是一种本能,似乎有些模糊,其价值意义最终使艺术家实现了理性的返璞归真。发现了这四样东西,去努力实践,艺术之门才能向你招手。
  三、艺术载体
  (一)讲究形式的衣服
  视觉艺术是注重形式的,视觉艺术的效果依靠的就是独特的视觉形式表现来完成的,没有一个特色的形式,作品的价值内涵也许得不到充分表达。视觉欲的抓取、视觉欲的实现必须通过一个形式来完成,视觉艺术的载体是讲究形式的衣服。构图是一幅作品的关键,从一开始就需要建立起对它的构想、审美和设计意识。色调是一幅作品的整体、大局、基调,是作品意境形成的客观因素。内容是作品的核心。画框是作品的附加载体,用与不用要有一个平衡。展厅是视觉艺术的环境载体,是烘托作品格调、品位的重要内容。看看舞台剧就会明白讲究形式的衣服是多么的重要和必要,视觉艺术是需要设计的。
  (二)智慧窗户
  视觉艺术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其表现的内容充满了人情味道,最重要的就是智慧性味道。视觉艺术载体是一扇窗户,透过这扇窗我们领悟到了从未有过的东西,赞叹作者洞悉事物的灵性和特殊技能。艺术载体不可小觑,它承载的灵性智慧穿越时空,从古至今。吾辈不可追也,我们去品读一下历史名作,这种感觉不言而喻。
  (三)虚用的价值
  艺术的载体是否高出艺术的本身,也许这是一个不用争论的话题。艺术载体的意义在于它的虚用价值,艺术载体的存在实现了艺术作品的存在,艺术作品的存在体现了艺术载体的重要性,一个没有装扮艺术作品的展厅就是一个被废弃了的空仓。艺术载体的灵活性,显得它并非可有可无,艺术载体的价值在于艺术作品的需求与不需求。虚用要恰到好处,老子日:“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把握住虚用的价值内涵,艺术载体才是更好的。
  四、视觉精神
  视觉艺术是追求视觉欲的一条途径,追求和满足视觉欲就是视觉艺术家的艺术精神。通过视觉艺术作品我们看到了感受、希望、灵感、思想、态度、本能、创造、智慧、美等,从艺术作品中可见艺术家的心智与天赋,艺术作品包含着艺术家的巨大的情感,这种情感超越了个人情感,承载了人类共有的情感。
  结语
  视觉艺术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艺术的秘密也许永远无法彻底解答。当我们钻研、投入到艺术的行列,发现人们对于视觉艺术寄托了太多。视觉艺术是人类社会和人自身发展演化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是一种最好、最独特的表现语言。
  [赵海星,太原工业学院设计艺术系]
其他文献
【摘要】受后现代艺术浪潮的影响,观念艺术为雕塑创作理念打开了大门。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种雕塑艺术的新型材料的出现,完美地融合了形体与观念。于是,当代雕塑材料开始有了“温度”,有了“情感”。人类的感觉是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和嗅觉感知的,注重形体塑造的传统雕塑,解决了视觉的需求,而当代雕塑则会通过材料的变化,加进了触觉和听觉甚至嗅觉的体验。这些新的体验,离不开雕塑的“肌肤”作用。“肌肤”一词在这里指
期刊
甘永川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城市里,这是个繁华自由的大城市。他在画院供职,我在高校教书,相仿的年龄、相仿的追求、相仿的性格使得我俩从相识之初就有聊不尽的话题。  可如果细品,他与我的艺术主张并非完全一模一样,各自专业方向的差别使得各自内心都如刺猬般优雅地留有一方田地(法国作家妙莉叶·芭贝里在其小说《刺猬的优雅》里用来形容人内心深处柔软的一面)。所幸互相的宽容与聆听拉近了他与我的距离。想象一下,如果两个人
期刊
广东省梅州人,佛山大学教师。曾就读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罗镜泉教授。跟随皮道坚教授探讨新水墨并潜心研究,主持过多项艺术课题,热衷于中國现代花鸟画创作,作品常参加各类画展,并发表在期刊上。
期刊
人在世上,总要思考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想法,设计几种前景。我是谁?从何处来?到何处去?三句问话,虽然简单,却是一个哲学命题,让多少学者、志士、有为者、无为者殚精竭虑,难寻答案。这三句话就像一道有无数解的方程,因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所以有志者、有心者千方百计去解开这个谜。不知道以后是否有人会给出让世人都满意的答案,但我相信,人们在乎、孜孜以求的并不是答案,而是寻求答案的过程。  由于这种寻求,成
期刊
木刻是以木板为媒介结合刻刀运动而产生的造型艺术。木刻刀所造成的点、线、面、黑、白、灰的痕迹语言,最大限度地传达出艺术家的主观精神、审美趣味和理想,欣赏者通过画面上“可视”的形象,所表现出的点、线、面、黑、白、灰的抽象意味以及刻痕的运动变化,可以感知到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刀在板之间运动的抑扬、顿挫、徐疾的节奏,以及刀木之间产生的力度,进一步体察到艺术家的情感变化,因而获得审美的满足。  初学木刻者多
期刊
湖北仙桃人。现为广西师范大學油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方向在读研究生。
期刊
[摘要]《神仙小品》系列画作以道家“神仙”人物为主要表现对象,在似与不似中,对传统文人画的表现对象和技法试图进行突破。这些古拙丑陋的道家人物形象,一个个和蔼可亲,神情怡然自乐。这些“神仙”形象,实际上蕴涵了画家试图对物质时代人类精神家园的迷失寻找出路之深意。  [关键词]张明学;神仙小品;庄子思想;道家思想;人物画  既然张明学将其憨态可掬、神情愉恰的人物画命名为《神仙小品》,鉴赏者有理由预想画家
期刊
[摘要]本文以安塞姆·基弗的战争题材为例,以材料的“应用与表现”问题为主题,以基弗的战争作品为辅助。在一定程度上参照图像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材料的应用表现和材料的存在价值、发展以及表现意义。  [关键词]材料;图像学;安塞姆·基弗;战争题材  一、材料的应用与表现  材料的应用在以往都只是辅助作用,从文艺复兴时期就开始有所研究。欧洲古代绘画最早是以胶彩画、蜡彩画、镶嵌画、古罗马时期的镶嵌画和壁画以及
期刊
[摘要]“心师造化”是古人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的一种经验性的总结,它是一个画家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触及到的一种实实在在的课题。文章就心师造化创作进行阐述,以期为绘画创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心师造化;绘画创作;创作心得  虽说“画者,意也”“画者,心也”,但这并不是说绘画脱离客观的物象而随心所欲、无所依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画家若想出物之神,必先夺物之真,要有严格的审物精神
期刊
[摘要]中国餐饮讲究“色”“香”“味”俱全,在餐饮发展的历程中,“味”慢慢加入了“韵味”,人们在要求菜品适口之外,同时也注重餐饮空间给人们的精神享受,所以我们在餐饮空间设计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以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作为装饰元素,恰当地运用现代的造型审美观念以及平面构成形式,对传统的佛教图形元素进行组构,取其神韵形成特别的中式主题的餐饮空间。  [关键词]佛教元素;餐饮空间;室内设计;形式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