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媒体新闻宣传与专业育人功能如何有效结合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y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以高校校园媒体为出发点,通过四个互动——学生校媒实践与外媒实习互动、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互动、能力锻炼与服务学校互动、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互动——来解析在内外宣、人才培养、学生就业等方面,阐述了高校校园媒体新闻宣传与专业育人两个功能如何做到有效结合、互动双赢。
  关键词:高校校园媒体 新闻宣传 专业育人 结合
  
  新闻宣传与专业育人,作为高校校园媒体(以下简称校媒,主要包括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电视、校园网、校园学生报刊杂志、校园手机网络等)的重要功能,这一点是不需要再来论证的。在各高校校媒的学生队伍中,新闻专业学生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新闻学专业学子的学习过程中,校媒的实践和工作经历往往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既然二者有着这么密切的联系,那么我们便将研究点直指问题的核心:以新闻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为活动研究对象,校媒的新闻宣传功能与专业育人功能如何能够有效结合,实现互动双赢?
  
  一、学生校媒实践与外媒实习互动,学校内宣与外宣工作双赢。
  
  新闻学专业学生实习实践主要有两个平台:校园媒体和社会媒体。
  校媒往往是新闻专业学生专业实践的第一个平台。相当一部分同学正是通过低年级在校媒的工作锻炼,锻炼能力、积累经验,而后经合适的机会走上社会媒体实习岗位的。在他们的经历中,校媒在学生采访胆量、基础写作、人际协调等方面的锻炼是相当重要的。
  新闻学专业学生进入高年级后,有相当一部分凭借着在校媒实习的基础,而得以进入外媒进行实习或见习。在这里,社会媒体成熟的动作机制、高效的采写效率、优良的作品水平等各方面都令他们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能力。而他们也通过这扇窗口,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程度。
  此时,他们中的一部分已经从校媒的小记者角色上升至学生队伍管理层,他们的经验借鉴与引入意识非常重要。这一部分同学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经历,在外媒实习过程中,通常会有意无意地留意到其在用人、管理、采编、技术、机制等方面的特色和突出之处,当其实习归来时,会有意识在自己的工作中借鉴、模仿其中一些方法和技术,为改进校媒的动作带来一些新鲜血液。
  学校的内宣和外宣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内宣方面如上所述。只有充分发挥学生队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有可能有一支活跃在广大师生中间的,能及时洞悉思想动态变化发展的采编队伍和传播者;内宣方面的亮点挖掘不但为外宣提供了素材,而且已经走上社会工作的往届毕业生,更是外宣方面一笔宝贵的财富。不仅包括在媒体的同学,还包括其他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再者,更具体一点地讲,高校媒体公关,则是目前大部分高校急需强化的“短板”。由于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在公关机构及人员安排上都尚不完善,这一任务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新闻宣传部门头上。那么,如何关注、研究好高校媒体公关,提高公关策划和危机公关能力,与社会媒体及方方面面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这一过程中,若是能够适当借助在校和往届学生的力量,则将事半功倍。
  
  二、新闻理论与专业实践互动,教学工作与新闻宣传工作双赢。
  
  新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一些从中文专业衍生出来新闻专业的院校,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授课安排等方面往往容易沿袭中文、历史等专业的特点,而忽视实践。但新闻专业理论的学习必须在实践中经过理解、消化、吸收和检验。他们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切实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日积月累的新闻实践反过来验证、深化和纠正初期对新闻理论的理解。所谓“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飞跃”正是如此。“钻在故纸堆”的学习方法肯定是不适合新闻专业的。
  而另一方面,校媒大量的新闻采写、摄影摄像、图文编辑及后期制作、网络维护等工作,都是由新闻学子或者热心于新闻事业的大学生来作为完成这些任务的主力军。目前,校媒朝专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明朗。基本上较大规模的高校,校园四大媒体、五大媒体俱全,专业级影像录制、网络同步传输、专业化录音、精良后期制作等技术正在得到逐步运用,例如不少高校的校园网已建成堪比专业门户网站的集成式服务载体。同时,校媒的经营管理也越来越社会化,重策划、重舆论、重效果,在经营性收入方面也争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采写编评摄录播等,均能很好地锻炼新闻学子的业务能力:网络、制作等新技术的运用,可能很好地锻炼其学习和钻研能力;发行、市场、营销、媒体收入和支出、自负盈亏等经济事项,又能很好地锻炼其经营能力;日常琐碎的办公室工作可以提高其待人接物能力。总之,新闻学子如果能够很好地把握校媒的实习,设有新闻专业的高等院校若能有意地借助学生这方面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对于提高新闻工作水平和增强人才培养质量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能力锻炼与服务学校互动,新闻宣传工作与学生就业双赢。
  
  新闻专业目前的就业状况并不容乐观。据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的一项调查显示:新闻类的专科毕业生已不再被需要,本科毕业生需求量也已接近饱和;目前媒体欢迎的新闻人才,既要是“内容服务商”,又要是“技术服务商”,既要懂业务,又要懂管理,既要懂新闻,又要懂经营。而这种新闻媒体紧缺的复合型人才,普通意义上的新闻学专业高等教育却难以提供。
  那么,在校媒工作过的这部分学生,与没有经过多少实践就匆匆走上工作岗位的新闻学子相比,是有一定的优势的。首先,长时间的岗位实践省去了工作单位的培训过程。有着校园媒体工作经验的新闻学子在新闻采写、稿件播发、后期编辑、专业排版等方面都非常熟练,上手很快;其次,能够较快地融入工作,并且后劲足。凭借自己的实际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素质,新闻学子能够迅速适应新的环境和新闻工作的要求,并日益成为新闻战线的中坚力量;最后,熟悉媒体的运作流程,增进了整个工作的流畅性。事实证明,有着校园媒体工作的新闻学子不仅得到了社会新闻媒体的青睐和好评,而且给新闻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鉴于此,高校就要注重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工作来进行的能力培养。比如,校媒通过举办学生记者培训班,教授采写知识,培训网络技术,增强理论修养等,另外还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有意义的课外活动,锻炼学生记者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公关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校媒经常对校园记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记者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利用假期进行实习、采访、调查研究,增长了社会经验。提高了实际动手能力。同时还可以加强校园媒体记者与校外媒体间的互动,学习优秀的实际操作和管理经验,同时将校园的很多的新潮的思想和成熟的想法带到校外媒体中,增强了彼此的交流和合作,达到了学校内宣和外 宣的双赢。
  融入到校园媒体的学生记者是一群求知、求新、求异、求启的活跃的社会群体,他们与同龄人进行着信息的传递和讨论活动,这一切启发着他们记录、思考。通过观察采访、思考写作等,校园媒体学生工作者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开拓了创新精神,具备了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较强的应变能力,为个人就业开辟了新的道路。
  
  四、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互动,服务学生与舆论引导工作双赢。
  
  随着媒体产业的不断发展,高校新闻媒体正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目前校园中基本各媒体形态俱备。面对多元传播的影响,大学生获取新闻信息的手段变得更加丰富,新闻传播的互动性也在逐渐增强。那么就要在各自为政的基础上实现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的良好互动,达到服务学生与舆论引导工作的双赢。
  简单层面上校媒的多媒体融合可以在以下形式得到体现:比如校报上的文章可以通过校园广播播发:校园广播等媒体的节目内容,可以文字稿的形式在校报刊登等。但笔者以为,真正意义上的校媒多媒体融合。应该是形成以网为中心的多媒一体格局,创建信息(新闻)中心加校园网为核心的机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其他媒介的操作。
  校园网以其海量的信息与资讯,为其他媒体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以网为载体,校报的图文内容、校园广播的音频节目、校园电视台的视频节目和手机网络的互动内容均可以搬到网络上进行发布。利用网络传输无界限的特点,更可以将其打造为学校对外形象展示的窗口。那么,相应的,校园新闻信息的采写职能便由信息中心来承担。信息中心类似于通讯社的架构,有一支相当规模的、广为分布的自己的采编队伍,“活鱼”捞上来之后,提供给各类校媒,再充分考虑各校园媒体的特点,报道时各有侧重,充分发挥出各自的媒体特色。
  那么,为什么要强调以网为中心呢?主要是基于现代大学生主要是“80--90”群体,而这个群体的文化特征,除了有人格独立性相对较强,自由感、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更加浓厚,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正面影响外,也有重消费、叛逆、伦理意识淡漠等负面影响。他们对互联网、博客、手机交流等新开工传媒和手段,对大型选秀活动、品牌运作等的关注与参与热情高,而对传统媒体的认知度和依赖度并不很高。
  比如说80--90的非主流特性有一点十分明显的体现,就是不论在校还是已经毕业,大部分人均将bbs视为其精神家园。而bbs作为交流的平台、言论的天地、信息发布的渠道,在学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
  如果说以前我们对于这代青年学生的批判和否定性评价较多,那么在今年经历了奥运火炬传递、汶川地震等危机事件之后,人们又开始反思自己的态度,对于“80~90”后青少年学生群体的责任感、担当意识和爱国情怀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共鸣。我们不能再继续以旧有的价值评判尺度和认知标准来看待这一群体,不能还是只看到校媒简单的政治教科书的功能和单一的行政功能,这样容易导致实践过程中“你说你的,我走我的”的“两张皮”效应,这无疑等于丧失了阵地和机遇。
  参考文献:
  [1]上官海青-高校媒体公关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7.9.
  [2]娄雷.高校校园媒体的资源融合与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2008.3.
  [3]刘伟.当前语境下高校媒体传播对校园人文的化育作用[J].新闻知识,2008.11.
  [4]大卫·卡拉特尔,党芳莉.美国新闻人才培养的趋势[J].新闻界,2005.5.
  [5]陆小华.融合与传媒[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其他文献
摘 要: 初一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关键。初一新生,进入新的学习环境,见到新的老师和同学,触及到新的知识,其心理发生了巨变:新鲜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学习的积极性较高。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优势,处理好中小学阶段的衔接。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的自学的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并要做到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打下良好的
赵薇导演的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新时代女性导演对女性主义的重新阐释和发展。她的作品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目光和赞赏,票房的号召力毫不逊色于男性导演。从2013年4月26日在全国公映截止到5月29日,票房已过7亿,成为女性导演电影票房的最高成绩。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仅仅是导演和演员的强大号召力,而是因为这是一部超越了一般青春爱情文艺片的男性视角,使影片拥有一种自省式的女性主义气息,并且以女性主
摘要:本文以苏州古典园林为切入点加以论述,指出“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是造园艺术的基本思想来源,介绍了园林建筑意境创造的空间的艺术手法。并阐述了苏州古典园林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影响。同时指出现代室内设计不能只注重形式,应当继承和弘扬创造这种形式的传统思想,再利用现代界面色彩、质感、造型和光的穿插进行创新,才能创造出丰富的、有品味的、高层次的室内空间。  关键词:苏州古典园林 “天人合一” 意境
摘 要: 近年来,远程教育发展迅速,对作为远程教育发展主力军的外聘教师该如何管理,已逐渐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以陕西师范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外聘教师管理实践为例,就外聘教师在远程教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外聘教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针对外聘教师有效管理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 远程教育 外聘教师 有效管理    近年来,远程教育特别是网络教育蓬勃发展,外聘教师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有关部门十
一、 厉鬼变成了魅惑的狐妖  电影《画皮》脱胎于清代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属于多篇汇集的文言短篇小说本。《画皮》只是其中的一篇文章,也只有1600余字。说的依然是劝善惩恶,假借狐妖暗喻人间,是一部主旨鲜明的警示之作。全部的《聊斋志异》内容丰扩,故事杂生,题材绝大部分来源于作者斋棚的茶余闲话,古怪轶闻,夫媪咋舌混聚其中,它的全书主调都是对封建制度种种吏束的暗嫉和责骂,记述平常,却孤愤在胸,可
摘 要: 新聞语篇中的消息来源,引用方式、内容、对象等都会影响到大众对新闻的感受和态度等方面。本文针对《纽约时报》关于新疆7.5事件于2009年9月5日发布的新闻“China Says Five Dead in Latest Xinjiang Unrest”主要从消息来源、转述方式和转述词方面进行分析,以期能揭示该报道显而易见的有意偏颇。  关键词: 新闻语篇 消息来源 转述方式 转述词    在
摘要: 本文论述了《庄子·天下》之天下视域中的道术与方术,认为无论《天下》之身家背景如何,它的存在性都体现了古人曾经拥有的那种致力于在全局观照内解决问题的卓越思路。  关键词: 《庄子·天下》 道术 方术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
在2019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外国电影单元中,来自德国的多部电影以其丰富的想象、精美的制作获得了业内人士及观众的重点关注,电影《Der Zauberlehrling(魔法师的实习生)》(Frank Stoye,2017)作为展映影片之一,以小成本发挥创意,以精益求精的流程完成了包括创意改编、实景拍摄、动画效果、音乐创作等富有难度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导演的统筹规划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作为一位创作实践经
一、寻美之道的“天时”    (一)书画艺术鉴藏与经济发肢  书画艺术鉴藏的发展度往往是衡量某个国家文化现代化程度的显要因素,孙诒让《墨子闲诂》言:“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为可长,行可久,先质而后文。”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良好势态为书画艺术与鉴藏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母体,寻美之道的“天时”因素相当完备,各种具有现代文化含义的书画艺术鉴藏
欧洲喜剧在喜剧片的世界中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它以巧妙的结构、夸张的手法、滑稽的动作和诙谐的语言进行电影叙事,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尴尬遭遇不断放大以达到引人发笑的戏剧效果。相比于美国喜剧的“没心没肺”和香港喜剧的无厘头,欧洲喜剧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幽默的故事,它会让观众在痛快的笑过之后对生活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将趣味性十足的故事与对人生的思考感悟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体现出欧洲人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浪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