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自我与现实反应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jp16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传统从整体而言就是一个抒情传统,而诗歌更是“以其‘抒情’功能,在社会生活上起着重要作用,使得人际互动不止于实利物质,还有其精神情感的一面。”(陈国球《“抒情”的传统》)然而,中国新诗自“第三代”以来,反抒情的趋向愈演愈烈,似乎诗歌以传统的抒情手法来表现已成为一种相对“落后”的写作方式。其实,认真观察中国新诗的百年传统,抒情仍然占据着一个突出地位。新世纪以来,现代诗中的抒情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回归。80后诗人中的杨庆祥是一个良好的例证。
  杨庆祥在其诗歌中表现出了一个强有力的抒情自我。尽管在《看见一棵树很后悔》一诗中,他宣称:“长成一个人真是件无趣的事”,但是在“黑暗之心”中,面对“亲爱的”,他仍然选择了“哭泣和爱你”(《我选择哭泣和爱你》)。他为“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要爱”而忧心忡忡,他认为“把眼泪给了该给的人/就可以死了”(《于是很多人哭起来》)。诗者,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样的话语一定是情愫殷勤的人才能说出。其实,杨庆祥的诗歌能够写得平正自然而且动感充盈,正是其内在情思不断涌动的结果。
  诗人触物事而兴咏,常常会有很多感慨。杨庆祥的诗歌也常常因物因事而兴。比如其《春夜独饮不醉》显然是因自己在春夜中饮酒而起,《我走进人间的烟火》是因洞察现实之后的感喟而起;而《贝壳》《雨雪天登黄鹤楼》《看见一棵树很后悔》等则显然是因贝壳、黄鹤楼、一棵树等事物而起。然而尽管如此,诗人却并不因这些情事而无端放纵自己的情感,这些情事只不过是诗人借以发挥的一个“据点”。如果取深层次的情感指涉而言,“抒情自我”的主体性才是诗人要显现的意志根本。如其《春夜独饮不醉》,虽然以“有多久”的时间类比来制造情感的波动起伏,以“明月”“山水”来衬托情感轨迹的逆向反差,然而诗人真正要归结的却是:“当我一口饮下萧条的春夜/有多少人独自走过多少花独自开放”。这是一种独处“春”与“酒”两种美好事物之下的肃穆孤独感,也体现了诗人借“春”“酒”以销忧的内在情志。与此对比,《雨雪天登黄鹤楼》则是诗人通过对“鹤”的情感设定来找寻一个幻化中的自己,亦即那个与“鹤”相爱相知的少年。诗歌起笔以“来迟了”点出,这是诗人以抒情自我占据高位的一个象征,而黄鹤楼不过是一个物性的对立面。这种抒情自我的主体性还体现在诗人虽以“楼”为兴起的对象,然而通篇却只以“鹤”为楛矢,最后又以人之遐想为指归:“罢。罢。生与死都是人类的设定。飞与不飞/都抵不过冰冷的铁流。/雨雪天登黄鹤楼。请问,那与鹤相爱的/少年去了哪里?”毋庸讳言,这两首诗都是在宣示个体的风尘阅历与情感沉浮在内心当中的联翩起舞以及二者在矛盾冲突中所造成的美妙中和。亦且尤为难得的是,诗人不仅借助平常物事实现了抒发情性和拓展意志的目的,还为诗歌营造出难得的灵性和虚境。这是一种艺术的玄思,更体现出对人性的自我关怀。
  然而亦不能不说,杨庆祥的诗均是对现实存在的一种反应。现实存在最大的笼罩莫过于实实在在的人世生活。杨庆祥也难逃这一网幕。不过,对于人间烟火,他抱持的是一种乐观的态度。“搅动牛奶的勺子”“邻人厨房的切菜声”“送快递的小伙子低头看单的神情”都是让他快乐的源泉。不过,要想真正得到这种快乐的趣味,却并非易事。幸好,杨庆祥懂得“将自己放弃”,然后走进人间的烟火去体味那合而为一的真实。(《我走进人间的烟火》)不过,为“抒情”而沉思总还是要带来一些沉痛的忧患。“皇帝的屁股坐龙椅/宫娥的小脚穿金莲//书生们念起了歌颂的华章/哎呀呀//一个公鸭般的嗓子高声问:/谁还没有阉割?”(《逆水寒第三》)这看起来远离尘世的“文化守望”,其实隐存了诗人对世道浸坏的“恻隐”,大有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遇。然而最让人心耽的怕还是对个人所处家国“情实”以及尘世“运转”中所藏百变危机的忧虑:“警察选择了制服/和辣椒水//雾霾选择北京/受难者选择口罩和沉默// 时间在不同的世纪/选择不变的君王//黑暗选择遮蔽一切/黑暗已经遮蔽了一切啊”。
  在当下甚至是近三十年来的诗歌写作中,将“情”视为诗歌的立命之本似乎已成为一件新鲜事。然而细观新诗传统的繁复面貌,“抒情”依然隐隐渗透,并且成为贯通新诗百年之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杨庆祥是中国文学抒情传统中的一个优秀个体。
  (趙目珍,诗人,批评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
其他文献
新世纪以来的诗歌,在上个世纪末的经验性写作被洞开以后,更加朝着“各得其所”的方向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種“各得其所”的写作,对于其背后的诗人乃是一种“冒犯”,因为它将诗人自我那种私人特性特别强的“力量”通过文学形式进行了呈现,尽管呈现的澄明度高下不一。在当下,经验性的诗歌写作已经占据了诗歌写作的制高点,然而其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巨大的。就写作者而言,最突出的就是如何将已经建立的那个经验自我转化为阅读
张欣日前推出长篇小说新作《千万与春住》,该作品首发于《花城》杂志2019年第2期,《长篇小说选刊》于2019年第3期转载,花城出版社于今年6月推出单行本。作者以其一贯典雅简净之笔塑造了南国广州两个家庭,尤其着墨于两位女性,在命运纠缠中波澜起伏的往事与当下,人物性格塑造之丰满独特、命运经历之奇巧难测、日常细节描写之真实贴肉,成为张欣近年最重要的转变之作,一经出版即引发文坛各路评论家的关注。《千万与春
内容摘要: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电子终端设备的更新换代,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伴随着人们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性,语文水平却在普遍下降,学生作为网络上的庞大群体,其语文水平也呈下降的趋势,这种现象不仅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同时也对其他专业的学习带来了影响。语文教学越来越不被重视,这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是非常不利的,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利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弘扬。新时代背景下
严歌苓日前携《芳华》《扶桑》《妈阁是座城》等作品现身海口,在海南凤凰新华出版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解放路书城举办读者见面会,分享她关于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2017年底,一部由馮小刚导演,主要在海南拍摄的电影《芳华》凭借情怀和口碑,在全国掀起了观影热潮,原著小说作者和编剧严歌苓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见面会现场,严歌苓与读者朋友们进行了交流互动。严歌苓说,读者对她来说就是一面镜子,通过读者的反馈她才能更加深
读过蒋蓝的诸多作品,《在椰子坠落的过程中》却让我有了另一种心动。这是生活中的一次普通旅行,从内地坐飞机去海南,现代化的交通把他快速的送往异地。蓝色的大海,清爽的海风,促使他走进椰林,不过是观光旅游,陌生的地域和他者文化,让他发现与众不同的东西。行走中,偶然遭遇椰子从树上坠落,瞬间的过程,作家发现速度内藏的哲学问题。  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说道:“自古文章所以流传至今者,皆即情即景,如化工肖物,着手
2016中国网络文学年度好作品评选日前在沪揭晓,《小飞鱼蓝笛》《绘夜人·子夜》《婚途漫漫》《蜀锦人家》等11部作品摘得优秀奖,《合欢牡丹》《因为风就在那里》《农门医女》等9部作品获佳作奖。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长陈村点评说,不少网络小说作者的写作技艺与叙事手法现在愈发圆熟老练,推理严密,故事完成度较高,但有些作品在虚实平衡、超越俗套上仍有待提高。以佳作奖小说《有风自南》为例,这篇网文突破了男女情爱题材
十余年没有出版新长篇,池莉这次一出手就是近40万字。池莉这部名为《大树小虫》的长篇力作,2019年5月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大树小虫》故事的現实背景设定于2015年的武汉,通过俞家和钟家两个家族的联姻,引出两个家族三代人近百年的跌宕命运与现世纠葛。可以想象,如此浩瀚的题材,传统写作中十几个章节恐怕都很难涵盖。然而翻开目录,发现40万字的作品只有两章,分别为“人物表以及人物表情的关键表述”和“
阅读对于我是生活的状态,获得一本好书,耐下心来读,也是一种精神享受。夏日炎暑,人心处于浮躁之中,近日收到杨荻的散文集《青痕》,有朋友的书相伴,定心静性,觉得文字生清风,可以避开燠热。  在当今的时代,由于技术的高速发展,日常生活的紧张,压得人们几乎透不过气来,个人的价值被摧毁,内心的冲突,产生出怀疑的状态。杨荻不愿作为被物质操纵的奴隶,极力摆脱焦虑。人们生活在不安的状态中,要寻找解救自己的方法,躲
赵丽宏《疼痛》西班牙语版诗集日前在古巴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举办新书发布仪式。《疼痛》收入赵丽宏近年最新创作的五十余首新诗,是作家、诗人赵丽宏的革新之作,中文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诗人以身体感受现在,以灵魂感受过去,以思绪触摸未来,以诗句化为箭镞射穿古典与当代,苍凉质朴的文字中奇妙地透出童话般的明丽。该书出版仅一年,在世界各地已有7種译本,其中有美国林克出版社的英文译本,阿根廷意象出版社的西班牙中文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必然之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与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庖丁解牛》课堂案例积极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有效的彰显,尤其是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都得到了积极的提升。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 庄子 《庖丁解牛》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高速发展,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