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背景下学习型课堂建设问题研究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j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网络化的推进,网络信息传播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校内课堂外的重要场所。课程外教学的延伸为进行渠道教育创造了可能性,尤其是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的多元化的实践可能。校内的课程学习不仅需要进行关注学生的需求问题,同时也要关注网络化信息化背景下的高校课程的改革问题。
  一、课堂组织的特征
  学习型组织是由彼得·圣吉1990年在《第五项修练——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提出的。多运用于企业管理中。实践证明学习型理论适用于具有一般管理特征的组织中。企业与高校教学组织——课堂虽具有一般的组织管理特征,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差异。
  首先组织具有不同价值取向——非营利性。企业组织是以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基础的,而高校教学组织——课堂是以学生素质提升为最大化。因此在进行目标选择过程中也存在巨大差异,学习型企业组织以企业组织和自身管理目标最大化为最终诉求,而课堂教学组织将学生作为整个管理的核心,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前提,而且所有无形的投入不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带有隐形价值特征。
  其次具有不同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互动激励模式。企业以物质激励作为管理的主要激励手段,而高校的教学组织——课堂主要依据教师的知识传授和学生的互动为激励的基础。其更多的是强化学生自我成长和个体之间的知识互动,强调学生的自我激励和互动激励。
  再次学习模式存在差异——集中学习特征。企业在进行组织学习过程中往往是个体成员在相关的模式下进行个体的学习,集中学习只体现在上岗前的培训。而高校的教学组织——课堂具有区别企业的学习模式集中学习时间,这更具有学习成效。但缺乏了在企业学习中的实践检验的过程,因此在学习型课堂建设过程中要强调实践的意义,在进行学习型课堂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课堂组织本身特有的管理特性。
  二、在教学中建立学习型课堂的可能性
  首先是具有共同的组织管理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高校教学组织——课堂具有明确的管理愿景,其主要体现在提升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个体能力。虽然高校教学管理组织没有企业组织那么明确的管理的愿景,但是管理愿景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管理激励模式。在高校教学组织——课堂共同愿景的形成过程中体现出了学习型组织共同愿景形成的一般特征,即强调组织的整体愿景和个体愿景的统一。整体即指课堂所具有的功能,要求教学是否迎合高校学生的整体适应程度,个体愿景强调了个体的差异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也将个体差异化教学应用于教学实践,达到了两种之间的融合,因此实践学习型课堂有理论前提。
  其次是具有整体和个体进行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的内在动力。在进行整体和个体穿越中首先要改变整体和个体的心智思维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因为在高校课堂学习是高校学生进行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所以进行心理思维模式的重建具有相对的可能性,相比完全社会化的个体而言再次进行心智模式的重建更为容易。其次团队学习(Team Learning)的实践更为容易实现。课堂一般以班级为单位,学习所进行的一般都是班级的集体学习,团队中个体的相互互动相比企业个体成员之间的自我,课堂学习共同愿景清晰为更好组织团队学习创造了条件。
  再次是整体凝聚力的出现为系统思考(System Thinking)奠定了基础。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是依托于班级管理而出现的。班级的基础管理强调了班级个体之间要建立共性的管理目标和管理规范。尤其是班级凝聚力为进行学习型课堂中的系统思考提供了可能。班级中个体有个体的学习需求,但这种需求一般都会沿班级所形成的共同规范而发生行为,以班级共同的价值为出发点,因此在进行个体思考时都在践行系统思考的逻辑。同时在进行班级管理和课堂管理时也将班级的共同价值和利益作为班级个体行为的最终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组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系统思考的特征。
  三、实践学习型课堂的关键因素
  从学习型组织本身的构建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共同的愿景的建立。高校教学组织的学习共同愿景建立需要建立在社会、行业和个体三方面的基础之上,是三者互动的结果。社会是共同愿景的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其次是行业,行业是人才的社会载体,强调了专业特征,专业技能是人力资源提供价值的基础;再次是个体特征,个体的适应能力是关键,因此缺乏人员选择机制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型组织需要考虑以上三者之间的关系。
  其次是学习型模式的选择。教学课堂学习模式是一般的教学形式,往往使学生在进行学习过程中产生学习倦怠,因此需要进行学生学习渠道的多元化选择。网络化学习模式的出现为学习型课堂进行学习模式的选择创造了可能,将课堂范畴进行了衍生,同时也迎合了个体对于学习形式多元化的需求。同时进行网络学习,将课堂主体进行了扩展,学习客体可以进行学习主体的多元化选择,使得学习更有针对性,学习内容更为丰富。
  再次需要对学习型课堂进行效果监控。在进行学习型课堂建设的同时需要建立教学效果的监控体系。多元的学习主体的选择往往让学习个体产生学习目标的不明确和选择的盲目。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进行学习的时时监控,及时反馈监控结果,进行学习型课堂目标体系的调整。
  
  参考文献:
  [1]李晓,张新武,李汉东.学习型组织中知识共享机制分析[J].中国经贸导刊,2010(2).
  [2]陈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实现形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1).等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沈阳市新城子区水利局财落供水公司经理孙秉昆,深刻领会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实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从2001年10月他上任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
研究稀有鸟类的以色列专家约西·莱西姆(Yossi Leshem)除了关注鸟类穿越中东的迁徙模式之外,他还致力于另一个重要课题的研究.这一研究为以色列的空军每年节约超过5亿美元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我在鲁迅文学院少数民族作家班学习,下午快放学时,突然接到父亲从云南老家的彝家山寨打来的电话.听着父亲略显沙哑的声音,我心里一紧,急忙问,爹您怎么了,是不是病了?父亲笑起
期刊
传统水利工程对城市景观和生态环境方面考虑不足,依托实际工程,进行了新型闸站枢纽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应用于塘西河河口闸站枢纽工程,它既满足了合肥市滨湖新区防洪排涝安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