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6基因外显子突变与先天性脊柱侧凸关系的探讨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yl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双特异性蛋白磷酸酶6 (dual specificity phosphatase 6,DUSP6)基因外显子突变与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发病的关系.方法 病例组为2009年6月至2011年11月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影像学资料的散发非综合征型CS汉族患者103例(其中男41例,女62例,平均年龄12.8±4.1岁),对照组为10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汉族青少年(其中男39例,女61例,平均年龄13.2±3.4岁).从外周血中提取基因组DNA,设计引物扩增DUSP6基因外显子序列,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检测病例组和对照组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病例组和对照组DUSP6基因的2个外显子序列(Exon 2和Exon 3)均与基因库序列一致;Exon 1第820位点在两组中均存在G/T多态性,但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394).结论 中国汉族CS患儿的DUSP6基因外显子未发现突变,在中国汉族人群中DUSP6基因外显子突变可能与CS的发病无关。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治疗肛门闭锁合并尿道瘘男婴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11年间获得随访的48例行直肠盲袋肌鞘内拖出(A组)和64例行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B组)治疗肛门闭锁合并尿道瘘男婴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疗效.结果 A组术后良好控制排便的有38例(79.2%),B组55例(85.9%);肛门外括约肌具有较强肌张力的有36例(75%),B组55例(8
目的 探讨保留卵巢手术治疗儿童卵巢囊肿蒂扭转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儿童卵巢囊肿蒂扭转16例的临床资料.本组均行急诊开腹探查,行扭转囊肿手法复位,观察10 min,血运完全恢复、颜色改善明显或复位后10 min内组织缺血能有部分改善者,选择保留卵巢手术.结果 本组16例均成功实施保留卵巢的囊肿切除术.复位后10 min内,10例血运完全恢复;4例血运明显改善;2
目的:了解新疆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属对手术健康知识的掌握现状。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2015年1-12月接受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家长320例,对其手术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
目的 探讨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间应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小儿输尿管中下段结石42例44侧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有10例经筋膜扩张器扩张输尿管后方顺利置入输尿管镜,除1例Ⅱ期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20~100 min.所有病例随访1~18个月,未发现大出血、感染、输尿管、尿道狭窄
光阴荏苒,在送走充满激情与活力、艰辛与挑战的2008年后,我们共同迈入充满希望的2009年.rn2008年,中国新生儿科杂志组建了新一届编委会,从专家数量、地域分布、构成比例方面
目的 以自主建立的有骨髓转移的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QDDQNM1)为对象,初步探讨NF-κB通路在神经母细胞瘤(NB)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本实验将细胞系(QDDQ-NM1)分为3组,即:肿瘤坏死因子干预组(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和PDTC干预组(Ⅲ组).利用RT PCR检测NF-κB通路主要蛋白P65 mRNA及其下游蛋白趋化因子受体4(CXCR4) mRNA的表达;Western
目的 探讨20度倾斜位摄片法在甄别轻度移位儿童肱骨外髁骨折骨块移位程度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收集轻度移位肱骨外髁骨折的患儿58例,每个病例均采用传统正位和20度倾斜位摄片.按Finnbogason分类法进行重新评估,并测量不同体位X线正位平片中骨块内侧和外侧的移位距离.结果 全部58例中,Finnbogason分类为B型病例较初诊减少12例,C型病例较初诊增加18例,20度倾斜位正位片中骨块内侧和外
在我国,儿科医生真正较普遍地关注遗传代谢病(inherited metabolic d isorders,IMD)应该是从即将进入21世纪时开始的[1]。不到10年的时间,现在我国的一些医院,甚至一些商业公
患儿男,2 h,因窒息复苏后2 h人院.患儿系第3胎第1产,母孕39周,剖宫产分娩,无宫内窘迫,Apgar评分不详.给予吸氧、吸痰等抢救,复苏后仍吐沫、呻吟,抽搐1次,持续约20 s,给予苯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