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境界视角下文化类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分析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ran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类节目一直是广播电视不可或缺的节目形式之一,兼具娱乐性、文化性、竞技性等多重属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受众本位意识的提高,文化类节目展现出了不同属性,主持人在文化类节目中能否做好角色定位,很大程度影响受众对节目的接受度。本文通过审美境界及审美形态理论,以央视主持人董卿为例,提出了文化类节目主持人需要在做好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做到让观众“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
  关键词:接受美学 主持人 角色定位 董卿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5-0088-02
  文化类节目一直是广播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类型,其在知识普及、素养提升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曾广受关注的文化类节目,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却很难占据黄金播出时段,口碑、影响力也一落千丈。
  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等高水准的文化类节目重回大众视野,之后,《见字如面》《朗读者》《国家宝藏》《信中国》等形式新颖、深具文化内涵的节目不断涌现。这些口碑、收视俱佳的文化类节目多为央视自制、董卿主持,其在节目中展现的端庄、大气、知性的主持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节目添彩不少。
  李泽厚先生曾按审美形态的区分原则将审美境界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方面。笔者试图运用此理论,通过对文化类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研究,探析受众的心理认同、欣赏习惯和接受规律。这对于文化类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的把握、节目文化品格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
  一、 展现悦耳悦目之美:视听之下的角色定位
  李泽厚先生根据人对审美能力的拥有和实现把审美形态分为“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三个方面。将其对应到受众对节目的需求上则为感官需求、情感需求和理性需求。
  1. 受众普遍感官需求的直接影响
  李泽厚先生在《美学三书》中说道:“悦耳悦目,这里是指人的耳目感到快乐。这种看来非常单纯的感官愉快,也已经是包含着想象、理解、情感等多种功能的动力综合。”①欲达到“悦耳悦目”的效果,要求主持人必须在合适的角色定位中,追求良好的声音形象和视觉形象,以达到与节目的协调统一,满足受众的感官需求。
  董卿是央视的当家花旦,1994年进入浙江卫视开启主持生涯,2002年走进央视先后主持《欢乐中国行》《我要上春晚》等多档栏目和晚会。董卿在各档节目中的角色定位普遍符合大多数受众的期待,端庄、大气的主持形象深深印刻在受众心中,董卿已经成为央视优秀节目的一张名片。
  2.“潜在的读者”的视听期待
  受伊瑟尔②“隐含的读者”理论的启发,朱立元提出了“潜在的读者”的概念。“潜在的读者”是相对于现实读者而言的,他来源于实际生活,但并不一定实际存在;可能是某一类读者的代表,也可能是想象中的未来读者;是作者心中参与创作的读者。
  《朗读者》在节目宣传阶段,就引起广大受众的关注。而在《中国诗词大会》等精良节目中专业的表现,也让董卿的“文化”属性更加凸显。这些因喜爱董卿而关注其主持节目的受众,就是“潜在的读者”。主持人在角色定位时就必须考虑到潜在的受众对于主持人、对于文化类节目的期待,满足受众的感官需求。
  二、 达到悦心悦意之美:深化感受的角色定位
  “悦心悦意”是建立在“悦目悦耳”之上的,通过视觉和听觉所捕捉的形象,进一步领悟、领会对象的本质内容,来获得美感。对于媒体受众,“悦心悦意”美感的获得,一般是通过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③,诉诸身份的感受或是情感的感受,以深化受众的感受来实现的。
  1.身份期待:倾听定位与观众一同聆听
  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导者、串联者。但当主持人退场后,节目似乎完全变成了嘉宾演员的天地。这种角色定位,背离了对于主持人亲切感的要求,与观众产生了距离。受众期待主持人能真正融入普通观众,真正代表观众。
  《朗读者》中,董卿在嘉宾朗读环节,在台下与观众一道聆听朗读。第六期节目中,嘉宾斯琴高娃朗读背后对于母亲深沉的爱,让人动容,台下的董卿同其他观众一样,在泪水汪汪之中,走上舞台做了总结。这样的设置,打破了主持人在观众中的固有形象,真正融入普通观众。这样的角色定位也更能让受众受到冲击,在主持人的感悟中体悟到节目的精髓。
  2.情感诉求:访谈定位挖掘嘉宾故事
  “通过耳目,愉悦走向心灵,这就是悦心悦意。”④走向心灵的途径最为有效的便是通过情感需求的满足,这也是一档节目成功的关键。文化类节目虽然主要是传播文化,普及知识,但是情感线是其不可或缺的一条脉络。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一段段诗词背后的故事,以及主持人董卿与嘉宾、选手的交流互动,展现出了诗词之外对于文化的爱;《朗读者》通过董卿访谈定位,引出一位位充满人生故事的嘉宾的动人过往,进而引出各自朗读背后关乎亲情、友情、爱情等不同类型的情感。这些交流、访谈、互动都更加充实了节目情感,打动观众的心灵,达到“悦心悦意”的效果。
  三、 追求悦志悦神之美:“文化”追求下的角色定位
  悦志悦神可以说是人类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李泽厚认为,“悦志”是对人的意志、毅力、志气的陶冶和培育;“悦神”则是投向本体存在的某种融合,是超道德而与无限相统一的精神感受。“悦志悦神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在中国,这种崇高感“由于乐感文化和理性的渗透主宰,作为崇高感受的悦志悦神主要表现为一种生命力量的正面昂奋”,“表现为一种‘与天地参’的人的自然化”。这就是东方美学的极致,即人与身边环境相融合。
  《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文化竞技类节目,但其魅力却不仅仅在于竞技的激烈,也不仅仅在于诗词的魅力,更在于节目中每位选手的动人故事。普通的乡村妇女白茹芸,务农为生、家境清贫,2011年罹患淋巴癌后,在病床上与诗词结缘,在浩瀚的诗海中,开启了自己的“诗意人生”。对于输赢、生死、悲喜等很多人生态度,觀众都能从她那里得到另一种领悟。《朗读者》节目中每位嘉宾在朗读前分享的个人故事,都是他们对于人生的一种感悟,都是对之后朗读文字的一种解读。
  其实,这些感悟、故事,对观众的冲击力,远高于主持人带来的视听感受、情感冲击。一个个故事的嵌入,是文化张力的体现,主持人在这之中需要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一个聆听者、传播者、体验者,更需要体现其人文关怀精神,通过其精准的角色定位彰显节目的“文化”追求、对于“悦志悦神”的审美效果的追求。
  四、 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传播方式的越来越多,广播电视节目的类型也愈发重合、多元,主持人单一的角色定位已经不能适应节目、受众需求。主持人需要在节目的前期和节目组一同筹划、准备,找准自己在节目整体以及各个环节的角色定位。运用审美境界来解释,那么就是要让观众在接受节目传达的信息的同时,能做到让观众“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传播的过程中把握角色定位,在以受众为中心的当下,说出观众心中所观、所思、所想,让观众有所感悟,才可能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主持人。
  注释:
  ①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②沃尔夫冈·伊瑟尔,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之一。
  ③接受美学理论,由朱立元提出。
  ④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540.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李泽厚.美的历程[M].上海: 文物出版社,1981.
  [3]李泽厚.美学四讲[M].上海: 三联书社,1989.
  [4]俞虹.节目主持人通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
  [5]周涛.谈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J].现代传播,1999(4).
  责任编辑:景辰
其他文献
摘要:当下,对于教材内阅读材料的研究很少关注阅读材料在重新编写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深层原因。通过比较中学英语课本---人教社出版的《新目标》(2012)与其原版本David Nunan(2005)的阅读材料,试图找出《新目标》(2012)阅读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因,进而深入探讨教材改编的理据与原则。  关键词:阅读材料 《新目标》(2012) David Nunan(2005)
摘要:师范生是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承担着教育青少年的重任,他们的感恩意识对培养我国下一代青少年的感恩情怀至关重要。但随着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当前许多师范生感恩意识严重缺失,表现在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个方面。为此,从优化社会环境、强化学校教育、健全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师范生个人素质四个方面入手,对探究师范生的培养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师范生 感恩意识  中图分类号:G65
摘要:网络思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思政教育,是各高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对当代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加强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原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班级为单位的网络微思政教育实现路径,并阐述其实施的可行性、实效性和做法,旨在为高职院校更深入、
摘要:对意识形态问题或者说对观念问题的研究,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的鲍威尔、施蒂纳对观念的认识及费尔巴哈从人的“类”角度对观念的解读大同小异,都是从观念决定现实出发的,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解释世界。正如马克思所批判的“这些天真的幼稚的空想构成现代青年黑格尔哲学的核心”。①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从而阐明了马克
摘要:人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从斯芬克斯之谜到马克思“现实的人”,人学研究的纷争在历史长河中跌荡起伏。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建构了超越以往旧人学理论、结合时代精神和实践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合理内核、理论归宿,对新时代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相关论述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的理论源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 人的
摘要: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经常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从而实现提高汉语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的目的。目前,留学生的汉语口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无语伴小组讨论在课堂管理和学习效果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对外汉语语伴合作模式小组讨论在传统的无语伴小组讨论上相应地创新,加入“语伴”这个要素,为改善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初级口语课 语伴合作 小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创建“无废校园”是提升生态文明的伟大工程。校党委统筹规划,高屋建瓴,做好顶层设计是基础;各部门各司其职,主动谋划,做好详细规划是关键;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是瓶颈;全校师生员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积极主动参与,不留任何死角是保证。要打牢基础,做好规划,突破瓶颈,全校动员,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赢这场攻坚战,为建设“无废社会”贡献力量
摘要:芒棒村是云南省德宏芒市的一个傣族村落。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芒棒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芒棒村的民间习俗文化中处处渗透着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节庆活动、民间信仰、生产生活、邻里及社会交往四个方面。这些和谐思想从增进心理和谐、促进民族团结和提升幸福感三个方面对整个傣族村落的和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傣族村落 民间习俗 和谐思想 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水乃生命之源,一方面,在法、汉语中都有着相似的隐喻映射,如“时间、力量、灾难、失败”;另一方面,法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使得“水”在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隐喻认知。通过选取与“水”相关的谚语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法、汉语言中“水”概念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中“水”的概念隐喻投射的共性和差异。  关键词:水 概念隐喻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
摘要:随着全球化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写作自动评分系统受到各界学者的广泛关注,同时也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趋势。本文基于反馈理论,以句酷批改网为例,结合所收集学生提交的作文为语料样本,分析探讨在线写作评价系统对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反馈的影响,为科学使用批改网和提升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提出建议及启示。研究发现,写作自动评改系统对词汇、语法等方面帮助较大,但对于文章的篇章结构、思想内容、逻辑性以及流畅性等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