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汉语中“水”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乃生命之源,一方面,在法、汉语中都有着相似的隐喻映射,如“时间、力量、灾难、失败”;另一方面,法汉两个民族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使得“水”在两种语言中也存在着不同的隐喻认知。通过选取与“水”相关的谚语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法、汉语言中“水”概念的隐喻投射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两种语言中“水”的概念隐喻投射的共性和差异。
  关键词:水 概念隐喻 对比分析
  中图分类号:H05
其他文献
摘要:宿舍生活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人际关系影响着学生的心智健康。女大学生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独特性,更易在宿舍人际交往中出现矛盾。研究女大学生的宿舍矛盾,有利于女大学生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基于此,对H大学的女生开展宿舍矛盾问卷调查,了解女生宿舍矛盾现状,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女大学生 宿舍矛盾 人际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
摘要:隐喻翻译是从源语篇章到目的语篇章的投射和解码过程。基于概念隐喻理论,以《红高粱家族》原文本中有关“红高粱”的概念隐喻以及它们在葛氏英译本中的对应译文为语料,借助概念隐喻的认知映射功能,对这些概念隐喻进行认知解读和翻译分析后,发现译者在翻译原文本的“红高粱”隐喻时,主要采用直譯法、省译法等翻译策略。运用这些翻译策略,译者更好地再现了原文本中“红高粱”的象征意义,从而有效地还原了小说的主题思想。
摘要:当下,对于教材内阅读材料的研究很少关注阅读材料在重新编写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的深层原因。通过比较中学英语课本---人教社出版的《新目标》(2012)与其原版本David Nunan(2005)的阅读材料,试图找出《新目标》(2012)阅读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造成因,进而深入探讨教材改编的理据与原则。  关键词:阅读材料 《新目标》(2012) David Nunan(2005)
摘要:师范生是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承担着教育青少年的重任,他们的感恩意识对培养我国下一代青少年的感恩情怀至关重要。但随着新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步伐加快,当前许多师范生感恩意识严重缺失,表现在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四个方面。为此,从优化社会环境、强化学校教育、健全家庭教育方式、提高师范生个人素质四个方面入手,对探究师范生的培养工作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时代 师范生 感恩意识  中图分类号:G65
摘要:网络思政已经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院校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新媒体时代的网络思政教育,是各高校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谁培养、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系列讲话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对当代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加强新媒体时代网络思政教育的原因,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班级为单位的网络微思政教育实现路径,并阐述其实施的可行性、实效性和做法,旨在为高职院校更深入、
摘要:对意识形态问题或者说对观念问题的研究,是哲学家们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作为青年黑格尔派代表人物的鲍威尔、施蒂纳对观念的认识及费尔巴哈从人的“类”角度对观念的解读大同小异,都是从观念决定现实出发的,仅仅停留在观念层面解释世界。正如马克思所批判的“这些天真的幼稚的空想构成现代青年黑格尔哲学的核心”。①为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从而阐明了马克
摘要:人的问题从古至今都是哲学家关注的焦点。从斯芬克斯之谜到马克思“现实的人”,人学研究的纷争在历史长河中跌荡起伏。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建构了超越以往旧人学理论、结合时代精神和实践价值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合理内核、理论归宿,对新时代社会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相关论述的理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思想道德的理论源泉。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 人的
摘要: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堂经常运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从而实现提高汉语学习者口头交际能力的目的。目前,留学生的汉语口语学习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的无语伴小组讨论在课堂管理和学习效果上仍存在一定的瑕疵,对外汉语语伴合作模式小组讨论在传统的无语伴小组讨论上相应地创新,加入“语伴”这个要素,为改善小组讨论这一教学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初级口语课 语伴合作 小组讨论  中图分类号:H195.3 文献标识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生态文明新时代,创建“无废校园”是提升生态文明的伟大工程。校党委统筹规划,高屋建瓴,做好顶层设计是基础;各部门各司其职,主动谋划,做好详细规划是关键;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是瓶颈;全校师生员工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积极主动参与,不留任何死角是保证。要打牢基础,做好规划,突破瓶颈,全校动员,齐心协力,众志成城,打赢这场攻坚战,为建设“无废社会”贡献力量
摘要:芒棒村是云南省德宏芒市的一个傣族村落。通过田野调查的方法对芒棒村进行了实地调研。调研发现,芒棒村的民间习俗文化中处处渗透着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节庆活动、民间信仰、生产生活、邻里及社会交往四个方面。这些和谐思想从增进心理和谐、促进民族团结和提升幸福感三个方面对整个傣族村落的和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关键词:傣族村落 民间习俗 和谐思想 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