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真的需要拯救吗?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8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一本家庭教育类畅销书《拯救男孩》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男孩危机”的观点———男孩学业落后、体质下降、缺乏责任感、缺少男子汉气质……从而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及男孩家长们的热切关注。
  男孩真的危机了?真的需要拯救吗?本刊走访了一线教师、专家学者以及男生女生们,以求全面客观地报道当今男孩、未来男子汉的生存状态,并力求广征博引,给家长朋友一个科学合理的交待。
  
  马上就要进行语文期中测验了,虽然之前几次模拟考,小羽的语文成绩还不错,但由于上一门数学考得不理想,所以对这次语文考试他丝毫不敢懈怠,认真地复习着。一周后,小羽拿着语文试卷给爸爸看,94分,不错的成绩,但在班上仅列第15名。
  爸爸了解到其他几位男生的成绩:伟伟12名,涛涛19名……小羽还告诉爸爸,前10名都是女生,而且她们是班上的“常胜将军”。爸爸听着孩子的叙述,脸上渐渐露出了不满的神色。小羽赶忙辩解道:“爸爸,我虽然只是15名,但在男生中,只有伟伟比我考得好,我是男生中的第二名呢!”
  事后,爸爸向其他班级的男生家长咨询了孩子的学习情况,结果发现无论是单元测试还是期中、期末大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学科考试成绩排在前10名的女生明显多于男生,而后10名则男生多于女生。
  小羽的父亲发现男生不光学习成绩不如意,在其他方面也处于“弱势”:班级中的班干部没有一个男生,全是女生;“六一”儿童节上台表演的大多数是女生;竞选学校大队长时,班主任推荐的依旧是女生;学期结束,班级的“五星队员”评选,女生还是占居多数。
  
  来自权威机构的一组数据
  
  类似小羽的情况,在中小学比较普遍。《拯救男孩》一书的作者认为“男孩成为一个被人遗忘的群体,其危机不断恶化而不为人所关注”,当今男孩面临学业、体质、心理、社会“四大危机”———
  学业危机
  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学和小学,男孩的学业似乎越来越让人忧虑。
  男孩在大学奖学金评比中弱势明显。《中国教育年鉴2008》的数据显示:2007~2008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奖者中,男女生获奖比例为1∶1.88,而2007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男女生比例几乎可视为1:1(男生为50.88%,女生为49.12%)。
  历年高考状元男女比例也呈现出“阴盛阳衰”的现象,《1999-2007年高考状元分析》:高考状元中,男生比例由66.2%下降到39.7%。
  体质危机
  中国男孩的体质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男孩长得更高了,但跑得更慢了,跳得更近了,力气更小了,耐力更差了……而且在肺活量和视力指标等方面的数值也不断下降。
  《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显示,1985-2005年,7~22岁城市男生肥胖的比例由0.19%飙升到11.39%;20年间,城市男生肺活量累计降低304毫升,乡村男生累计降低312毫升。
  心理危机
  男孩比女孩更容易陷入各种成瘾行为,更容易出现情绪问题,更容易患各种心理疾病。
  《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2007年的数据显示:男性青少年比女性青少年更易于沉溺于网络,在网瘾青少年中,男性比例高达68.64%。
  在多动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等儿童青少年阶段常见的心理疾病上,男孩的发病率也高于女孩。
  社会危机
  男孩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缺乏足够的责任感,适应社会的能力不容乐观。而且,男孩是一个更容易卷入暴力和犯罪的群体。在工读学校、未成年犯管教所中,男孩的数量要远远多于女孩。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7年的统计数据,全国工读学校在校生中男生人数高达9090人,约是女生的7.3倍。
  
  来自教师及学生的声音
  
  小学教师天天与性格各异的孩子们交流,教书育人,他们应该最了解自己的学生。他们是如何看待学校教育对男孩成长的影响呢?
  
  ◆男生女生各有所长,不可单以成绩“论英雄”
  
  有人认为在当今的教育体制下,从考试的角度来看男生越来越不如女生,进而引发了男孩危机,甚至提出要拯救男孩,我对这种看法不敢苟同。
  女生的学习态度更端正,上课更专心,顺从性较强,比较让老师省心,当然得到的赞扬也多。男生则不太坐得住,爱做小动作,要想一节课都认真听讲基本不可能,经常需要老师友情提醒。但是当面对比较有挑战性的题目时,男生的反应则比较敏捷,也爱争辩,爱讨论,爱提怪问题,思维很活跃,不太拘泥于老师教的方法,有的还敢于对老师提出质疑。女生在这方面则显得安静,害羞胆小,不太敢提出不同意见。所以我总觉得女生侧重学课本知识,男生喜欢海阔天空地思考。男生的自我调节能力、耐挫力、竞争意识、好胜心、自信心都普遍比女生
  强。(王翠)
  
  ◆应试教育抑制了男孩的天性
  
  虽然我并不赞同男生不如女生这一观点,但我依然认为现在的幼儿园、小学对男孩的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是应试教育,对学生更多的是压力传递,是知识的灌输。在升学压力之下,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也很单一,一直关注分数,关注课堂表现等比较表面的东西,缺乏精力去深究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人格培养,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男孩的天性。(成永琴)
  
  ◆学校环境侵蚀了男孩的某些个性
  
  总体来说,课堂上老师需要“静”,希望能完成自己知识的传递,而课后也希望学生老实点,不要给自己惹出乱子。甚至有的老师可能因为某个事故,一学期都不让学生到教室外活动。长期下去,会导致男孩的某些个性慢慢被磨掉了。我认为,当下要想让男生不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关键在于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如果一个老师能宽容男生的调皮,鼓励男生创造性的思考,提供男生活动的空间,男生特有的潜质也会在幼儿园及小学阶段就得到良性开发而大放异彩。(鞠冬琴)
  小学生自己有什么想法呢?我们走进了小学校园———
  
  ◆女生说:男生生龙活虎的,是我们的开心果哦
  
  其实男生的学习成绩并不比女生差。例如我们班,在学校每年举办的数学年级口算或计算比赛中,男生总是获得一等奖。另外,在信息、象棋、围棋、体育等比赛中,男生的成绩也远远超过我们女生。
  我们班男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不输给女生。他们踊跃发言,思维灵敏,妙语连珠,幽默风趣。他们可是我们女生眼里的开心果哦。
  这就是我们眼中的男生,他们个个生龙活虎的。
  
  ◆男生说:我们可不想成为男子汉“大豆腐”
  
  在我们的心目中,男子汉是雄壮、伟岸、坚强、果敢的象征。可我们的形象常常受到考试分数的拖累,学习成绩优秀的屈指可数,能挤进班级、年级前十名的更是凤毛麟角。我们男生怎么了?这样下去男子汉大丈夫恐怕真要成为“大豆腐”了。
  可这些问题单靠我们自己是没法解决的。我们也想好好表现,可每周少得可怜的几节体育课怎么能让我们过瘾;无穷无尽的作业、课外辅导班几乎占满了我们的课余时间,使我们无法去球场踢球、去野外玩耍。一放学,家里人就来接我们了,我们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挣扎成长,快来拯救我们吧!
  
  来自教育专家的观点
  
  男孩和女孩的成长都会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但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差异决定了教养方式必然存在不同。本刊特约教育专家对男孩的培养给予分析和建议,希望能够给父母教养男孩带来启发———
  
  ◆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更加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教育
  
  虽然在中小学,女孩子的成绩往往一直领先,但是,父母亲和教师的“木鱼”一直在敲,“女孩子,不要骄傲,今后会落后的!”而男孩子,一直会在批评声中蕴涵着期待。而女孩子的所有优势,在大学生就业的时候,几乎“丧失殆尽”。我说,需要拯救的不仅是男孩,女孩同样需要拯救。
  当今社会男孩子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按部就班、听话服从、反复练习、记忆优先,这些更加容易发挥女孩优势的学习方式,让男孩显得相对落后,自信心受到严重的威胁。所以,更加需要拯救的,是我们的教育。(朱永新)
  
  ◆关注男性特质不能矫枉过正
  
  80年代中期,沙叶新的话剧《寻找男子汉》曾在全国掀起过一场关于“男子汉”形象的大讨论;30年后的今天,人们又开始关注“拯救男孩”问题。虽然年龄段不同,讨论内容却始终以男性特质为中心。大家的疑虑简单来说可以概括成这样三个问题:
  1、当代男性身上,阳刚、自信、独立、刚毅等男性传统的性格特点是不是正在消失?
  2、当代社会中男性的地位是否正在下降?
  3、我们的教育制度是不是不适合男孩发展?
  前两个问题,和大家普遍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有关,总以为男性就应该表现得特别强势,相反女性则应该表现得柔弱。关于第三个问题的争论,很大程度集中在应试教育是否扼杀了男孩发展的机会上。近20年来,高等院校女生比例大幅度增长,从1988年的三分之一上升到2008年的近50%,但这只能说明男女两性在教育上的不平等局面已经打破,并不能作为男孩发展不如女孩的证据。
  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男孩女孩都一样的观念已经逐渐深入人心。不能否认个别家庭存在溺爱和娇宠的现象,但在矫正这些不健康的家庭教养方式时,也要注意不能好心办坏事,借拯救男孩之名,重新走回重男轻女的老路。(包蕾萍)
  
  ◆培养男孩的男子汉气概势在必行
  
  我认为造成男孩成长危机的原因在于: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条件相对优裕,独生子女特别是男孩受到过度关照与保护,一切衣食住行所需之物来得太容易,把享受当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加之缺乏遭受挫折的现实机会,缺乏充分的运动与锻炼。
  如果说男孩子身体上的弱不禁风让人同情,那么精神上的弱不禁风则让人担忧:对私人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散漫态度,对学业的畏难情绪,对困难与挫折的毫无防备,对他人的漠不关心……这些表现一言以蔽之,缺乏男子汉气概。由此观之,培养男孩的男子汉气概势在必行。
  从男孩到男人,从男人到男子汉,是男孩的修身过程。国家的建设、社会的良性运行、家庭的和睦安康需要男人的男子汉气概做出贡献。(陶志琼)
  
  ◆教育环境和措施失误是导致“男孩危机”的主要原因
  
  “拯救男孩”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因为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男孩缺乏男子汉的果断、刚毅、勇敢、责任等男性应有的特征。我认为,主要原因是在男孩成长中,从环境到教育措施上的失误。
  首先,男孩缺乏男子汉的教育。在男孩成长过程中父爱不可或缺,让男孩更多地接受父亲的教育,享受父爱,这对男孩成为刚毅、勇敢、有责任心的男子汉很重要。
  其次,在男孩成长的环境中,接触女性比较多。如果能在幼儿园、小学等孩子成长的重要场所中,增加一些男教师,让男孩成长中既能感受到女教师的温柔,也能感受到男教师的刚毅,可以培养男孩更健康的人格。(张梅玲)
  
  ◆运动有助于男孩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我国孩子缺乏必要的体育运动,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学生每天的体育运动不足1小时。缺乏运动的男孩,会缺乏真正的男性气质。这是因为男孩体内的雄性激素起着关键作用,运动除强壮体魄外,还可以刺激男孩雄性激素的分泌,进而使男孩更喜欢运动,相辅相承。
  我们需要的是四肢发达、头脑丰富的男孩。针对我国孩子缺乏运动的事实,我们需要摆正体育应有的位置,德、智、体缺一不可。学校与家长可在课内外想方设法创造条件执行教育部“每天保证学生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的政策,如:老师、家长可以从“武装”自己做起,发展体育爱好,丰富体育知识,创造热爱体育运动的氛围熏陶男孩,使其增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实践能力。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体育比赛,一起运动,教孩子更具趣味性和协作性的球类活动,与孩子共同参与,在边看边玩中,普及运动常识,交流运动心得,培养孩子多方面素质。(施水泉)
其他文献
1.57亿元中央财政投入;约1亿儿童——2010年9月初,一场全国性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拉开大幕。大幕刚刚开启,就引来许多家长的疑问和担心:孩子都按照国家计划免疫步骤接种了麻疹疫苗,为什么还要打?  麻疹发病率居高,是实施此次强化免疫的主要原因之一。卫生部称:“一方面是为既往未接种过疫苗的儿童、或因个体差异等其他原因免疫不成功的儿童提供一次补种的机会,从而使儿童产生有效的免疫力;另一方面在短时间内对特
期刊
钱伟长的名字,是四叔钱穆给他起的。钱穆特别景仰汉朝著名的“建安七子”中的徐干,他希望侄儿将来能成为徐干那样的人。徐干字伟长,于是,钱穆就给侄儿取名为“伟长”,以勉励侄儿。  钱穆是靠自己刻苦学习,自学成才的。因此,他很注重对钱伟长的引导与教育,经常给钱伟长讲一些名人爱国的励志故事,通过这些故事,慢慢地,在钱伟长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爱国的种子。  1931年,钱伟长考取了北京的清华学堂。这一年他十
期刊
“男孩危机”的提出,是我国一部分教育专家长期关注社会现状、忧思儿童未来发展的一次呐喊,以求引发社会、学校及家庭的高度重视。事关一代乃至几代男孩的成长,若真有需要拯救的“男孩危机”,教育部门当会审视学校教育有无失误失当之处,怎样改革;家有男孩的父母肯定会积极行动,有谁愿意自己的孩子“被拯救”?  带着家长们“我们该怎么做?”“真有这么严重吗?”等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期刊
☆  我将课本往桌上一放,心想连续的四节课终于上完了。刚准备给自己倒杯茶,突然有学生大喊着跑进办公室:“老师,老师,不好了,陆天明和同学打起来了。”  我赶忙放下茶杯:这个平日里很文静的男孩怎么会和同学打架?  我急忙赶到教室门口,只见陆天明和范浩翔扭作一团,范浩翔比他高出近一头,自然占了些优势,陆天明手臂上有着明显的淤青。我赶忙上去将他们两人分开,质问他们为何打架。范浩翔指着陆天明说:“老师,这
期刊
“妈妈快来,到谈心时间了。”  “好吧,先说说你今天在校的情况。”  “我今天早晨到校先认真早读……语文课上学了一篇新课文……下午的课间和小朋友们玩了一个新游戏……放学路上看见一只哈巴狗,它好可爱……妈妈,说说你的一天工作吧。”  “我今天心情很好,上午整理了一份研究报告……下午开了一个会……下班途中买了你喜欢吃的山竹……”  这就是我们家每天晚上都必不可少的“节目”———谈心时间。  自从儿子中
期刊
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孩子要不要学珠心算?    江苏南通市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女儿朵朵上中班的时候,她同学就有学珠心算课程的,只要是简单的连加连减,学的孩子都能够脱口而出。而如今,朵朵上大班了,简单的连加连减,她经常要掰着手指头数来数去,还算不好。眼看就要上小学了,我是不是也应该送朵朵去学珠心算?   答: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珠心算”则
期刊
一天晚上,全家正围着餐桌,美美地品尝着老伴烧的泰国菜,小外孙犊犊突发奇想地说:“吃完饭,我要当你们的老师,给你们上课!”老伴说:“这么个小不点儿还给我们上课?我们大学早已毕业,你爸妈研究生都完成了,还要当你的学生?”老伴的话里有点不屑一顾。犊犊根本不理会外婆的疑问,非常认真地说:“你们四个大人,都是我的大‘学生’,我小人,是你们的小‘老师’。  我想如果换位思考,就容易理解孩子的需求。孩子当“老师
期刊
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作为世界经济的晴雨表,由世界金融巨头和掌控世界经济命脉的银行家所掌握。6月底,刚刚博士毕业的中国女孩柳雪从两千多名应聘者中脱颖而出,成为IMF的一名经济师———从河北小城邢台走出来的她,自幼在父亲不近人情的“一言堂”打压下长大。现在,柳雪才真正领悟到,父亲的苛责是自己受益终生的宝贵财富……    ■以琴推学,严爸爸酷字当头    河北省邢台市晶牛集团纪委副书记柳亦农
期刊
老教育家吕型伟说:《乐爷爷的孙子兵法》这本书,爷爷、奶奶值得读,爸爸、妈妈也可读,学校老师更应该读。    《乐爷爷的孙子兵法》全书12万字。在书的字里行间,贯穿这样一条主线:让孩子更聪明——播撒十一颗“种子”;让老人更阳光——“开心、开明、开窍”;让家庭更和谐——种下十棵“智慧树”; 让生活更美好——“三代同堂”共学习。  作者以自己实践和体验,通过自己进入孩子玩伴的角色,以自己的眼神,给孩子以
期刊
之前在央视一套黄金档热播的电视剧《我的美丽人生》中,婆媳大战别开生面,连连升级。张芝华出演的辣婆婆张会计身上,那说不清、猜不透的是空巢老人爱子的脉脉深情。在公众面前,张芝华魅力四射,褪去明星的光环,她也只是个平凡的母亲,同样要面对孩子的调皮、倔强;同样要操心孩子的读书、教育、成长。    坚守郑板桥教子经    张芝华的前夫就是因《庐山恋》红遍全国的第一小生郭凯敏。离婚的时候,儿子郭澄只有3岁。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