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国内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产业模式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国家提出的对于个人所得税改革特别是对于专项附加扣除的改革措施,不但和我国居民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影响到了国家经济的稳固、安全、健康等多方面。
二十世纪末,我国终于建立了自己的个人所得税相关法律制度,同时在第九个五年計划中明确指出,必须要构建出包含居民整体收入在内的将分类和综合结合在一起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并且在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多次提出了与之相关的发言。尽管国内十分关注个人所得税制度,但是由于国内在税务的征收方面仍然延续之前的分类征收措施,所以之前提出构建的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措施一直无法得到切实的落实,造成这一问题来自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将居民个人作为税务征收管理对象的机制实施、个人征信覆盖的广泛性以及地税的征收管理很难进行跨区域的统筹规划等,这些状况都影响了国内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当前而言,税收不单单是我国国家治理的经济基础,同样也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在近十年来,国内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已经占到了税收总额的6%左右,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正在稳步提升,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从2014年开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幅度增加,也使得居民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期望值有突破性的提高,一方面是基本生活的费用在逐日提升,一方面是子女教育、老人赡养、家庭住房等诸多方面带来的生活成本压力,人民群众期望社会各方面的公平特别是征税环节的公平。所以此次国家对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已经不单单是之前只更改起征点这单一的改变,而是从多方面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分类征税模式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综合征税模式演变。
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会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可支配收入,也因此个人所得税备受人民群众的关注。在2018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创立于1980年的《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第七次修改,这次修改不同于前六次修改,是一种更为根本的修订。此次个税法律的修订,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金额,随着而来是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制度和税收管理方式的改变。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纳税意识的增强,同时也为现代税收制度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心理基础。本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改革从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大病医疗、继续教育、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六大方面提出了专项扣除的措施,从此国内的传统分类征收模式开始向综合征收模式发展,但在相关政策的具体落实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税务征收思维很难快速转变
在此之前国内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是代扣代缴方式,税款由企业和单位代为扣缴,而个人无法了解自己应缴纳税额以及办理个人缴税业务等诸多实务问题,也缺乏对年度总收入主动申报和汇算清缴的知识技能。所以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多方面的困难。
第一,长期的传统代扣代缴的税务征收模式根深蒂固在居民的思维模式当中,使个人严重缺乏自主纳税意识。不仅仅是思维意识方面缺乏,国内居民的税法知识还普遍缺乏,此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提出,提高了国内居民的知识理论和能力;第二,各级地方的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直接扣缴的税务征收工作模式,其模式由纳税人自主申报之后再进行税务的扣缴,其工作内容、流程和方式等各个环节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这变化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所以对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具体培养;第三,传统的代扣代缴模式信息全面,税务机关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数据主动开展相关税务工作,而新的征税模式改为由居民个人自主申报,这导致税务机关很难准确掌握纳税人完整、真实的数据,这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较为被动。这就需要税务部门积极同公安、金融等其他机构或部门进行沟通,确保纳税人相关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因此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提高沟通能力,相关部门建立并完善沟通机制。执行标准的不确定性影响相关制度执行
本次的个人所得税的修正方案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和大体的改革思路进行了描述,同时没有对相关专项附加扣除的实际落实措施进行表述,因此影响了相关制度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首先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扣除、扣除的环节和具体的方式、征收缴纳的具体操作细节,需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目前国内正处在相关制度空白的阶段内,缺少具体、统一的执行标准,造成了各地区制定了不同的征收标准,导致扣除的范围、执行环节和执行方式上可能出现有争议的处理结果,从而影响了国内税务征收管理的有序发展。其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须由纳税人自行提供信息,这种自主举证在以往史无前例,如何保证纳税人自觉、高效的承担举证责任,将是国内相关部门的关注重点。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应寻找制度在落实时可能遇到的难点以及纳税人的关注点,同时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合理利用,不断推进个人所得税法律改革向更科学、更专业、更利民的方向发展。
信息收集技术的落后阻碍相关政策的实施
在如今的社会当中,对于多样化的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不仅是各大商业平台、企业的绝佳盈利手段之一,也是政府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掌握社会动态的高效方法之一。但每个人的个人信息都在更新换代,使得个人信息的收集难度不断增加。如果可以及时完整的收集、整理复杂的个人信息数据,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从而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而现阶段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技术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在实际操作中想要做到统筹的难度非常大,成本问题也是一大困扰。
完善个人自主申报,增强税务征收管理水平
在此之前國内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是代扣代缴的方式,于个人而言还没有形成自主申报纳税的意识和习惯,相关制度的设计还存在漏洞,因此对个人自主申报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进行相关的政策宣传,合理使用互联网自媒体技术,及时向居民宣传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政策资讯,并且要安排专人负责及时解答人民群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增强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确保征税的高效率运转。同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对其进行培训,从而确保工作人员实现工作模式的快速转变,维持税务征收的效率和工作质量。三是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而通过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将各个机构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再通过专业技术进行分析整理,形成针对居民个人的大数据,从而有利于各个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根据居民生活需要完善附加扣除标准
当前的附加扣除标准过于简单化,很难满足居民生活的需求,因此税务的征收管理想要更贴近生活,就必须要基于居民的需求进行设计和完善。这就需要相关统计部门积极参与、配合进来,通过科学的调查统计来真实的反映居民的需求,让专项附加扣除更有针对性的减少居民生活负担,促进扣除标准更加精准、公平、科学合理。例如在教育方面可以针对不同地区收入、消费水平的差距进行更为详细的扣除标准。
增强线上税务办理功能
现代互联网技术,可以增强税务机关线上办理税务得出相关工作能力,为纳税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缓解线下窗口的工作压力。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起税务机关、教育部门、医疗等众多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桥梁,融合居民个人的大数据信息,做到数据的更新和共享,有利于提高个人提交的申报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极大程度的提升专项扣除制度的准确性,从而确保税务征收工作的正常开展。
(福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博.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D]. 天津财经大学, 2018.
[2]郭凡礼. 个税改革关键在于完善征税模式[J]. 投资北京, 2018, 000 (004):22-24.
[3]罗一帆.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优化[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 000(003):17-20.
[4]吴浪. 试论在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中合理精准化施策[J]. 河北农机, 2019, 000(004):103-103.
[5]宋建英. 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 385(35):130-132.
[6]毛毅.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实施的分析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设立的原因
二十世纪末,我国终于建立了自己的个人所得税相关法律制度,同时在第九个五年計划中明确指出,必须要构建出包含居民整体收入在内的将分类和综合结合在一起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并且在之后的人民代表大会上多次提出了与之相关的发言。尽管国内十分关注个人所得税制度,但是由于国内在税务的征收方面仍然延续之前的分类征收措施,所以之前提出构建的个人所得税综合征收措施一直无法得到切实的落实,造成这一问题来自多方面的原因,例如国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将居民个人作为税务征收管理对象的机制实施、个人征信覆盖的广泛性以及地税的征收管理很难进行跨区域的统筹规划等,这些状况都影响了国内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当前而言,税收不单单是我国国家治理的经济基础,同样也是我国国家治理的关键环节。在近十年来,国内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收入已经占到了税收总额的6%左右,个人所得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正在稳步提升,居民的人均收入也在逐年增加,从2014年开始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的征税幅度增加,也使得居民对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期望值有突破性的提高,一方面是基本生活的费用在逐日提升,一方面是子女教育、老人赡养、家庭住房等诸多方面带来的生活成本压力,人民群众期望社会各方面的公平特别是征税环节的公平。所以此次国家对于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已经不单单是之前只更改起征点这单一的改变,而是从多方面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使得传统的分类征税模式向更为科学合理的综合征税模式演变。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尚存问题分析
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会直接关系到居民的日常可支配收入,也因此个人所得税备受人民群众的关注。在2018年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创立于1980年的《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第七次修改,这次修改不同于前六次修改,是一种更为根本的修订。此次个税法律的修订,不仅直接关系到居民缴纳的个人所得税的金额,随着而来是个人所得税的相关制度和税收管理方式的改变。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纳税意识的增强,同时也为现代税收制度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心理基础。本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改革从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大病医疗、继续教育、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六大方面提出了专项扣除的措施,从此国内的传统分类征收模式开始向综合征收模式发展,但在相关政策的具体落实过程当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税务征收思维很难快速转变
在此之前国内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是代扣代缴方式,税款由企业和单位代为扣缴,而个人无法了解自己应缴纳税额以及办理个人缴税业务等诸多实务问题,也缺乏对年度总收入主动申报和汇算清缴的知识技能。所以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必然会面对多方面的困难。
第一,长期的传统代扣代缴的税务征收模式根深蒂固在居民的思维模式当中,使个人严重缺乏自主纳税意识。不仅仅是思维意识方面缺乏,国内居民的税法知识还普遍缺乏,此次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提出,提高了国内居民的知识理论和能力;第二,各级地方的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熟练掌握直接扣缴的税务征收工作模式,其模式由纳税人自主申报之后再进行税务的扣缴,其工作内容、流程和方式等各个环节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这变化需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应具备的综合素养和工作能力,所以对相关工作人员需要进行具体培养;第三,传统的代扣代缴模式信息全面,税务机关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数据主动开展相关税务工作,而新的征税模式改为由居民个人自主申报,这导致税务机关很难准确掌握纳税人完整、真实的数据,这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较为被动。这就需要税务部门积极同公安、金融等其他机构或部门进行沟通,确保纳税人相关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因此税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需提高沟通能力,相关部门建立并完善沟通机制。执行标准的不确定性影响相关制度执行
本次的个人所得税的修正方案对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方向和大体的改革思路进行了描述,同时没有对相关专项附加扣除的实际落实措施进行表述,因此影响了相关制度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首先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在什么范围内进行扣除、扣除的环节和具体的方式、征收缴纳的具体操作细节,需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规划和设计,目前国内正处在相关制度空白的阶段内,缺少具体、统一的执行标准,造成了各地区制定了不同的征收标准,导致扣除的范围、执行环节和执行方式上可能出现有争议的处理结果,从而影响了国内税务征收管理的有序发展。其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须由纳税人自行提供信息,这种自主举证在以往史无前例,如何保证纳税人自觉、高效的承担举证责任,将是国内相关部门的关注重点。制定政策的相关部门应寻找制度在落实时可能遇到的难点以及纳税人的关注点,同时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合理利用,不断推进个人所得税法律改革向更科学、更专业、更利民的方向发展。
信息收集技术的落后阻碍相关政策的实施
在如今的社会当中,对于多样化的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不仅是各大商业平台、企业的绝佳盈利手段之一,也是政府职能部门提高工作效率、及时掌握社会动态的高效方法之一。但每个人的个人信息都在更新换代,使得个人信息的收集难度不断增加。如果可以及时完整的收集、整理复杂的个人信息数据,可以最大限度地掌握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并对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作出预测,从而维持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而现阶段对于个人信息的收集仍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其中技术方面的问题最为突出,在实际操作中想要做到统筹的难度非常大,成本问题也是一大困扰。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完善对策
完善个人自主申报,增强税务征收管理水平
在此之前國内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是代扣代缴的方式,于个人而言还没有形成自主申报纳税的意识和习惯,相关制度的设计还存在漏洞,因此对个人自主申报制度的完善就显得尤为重要,有关部门可以从下述三个方面进行完善。一是进行相关的政策宣传,合理使用互联网自媒体技术,及时向居民宣传个人所得税相关的政策资讯,并且要安排专人负责及时解答人民群众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增强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确保征税的高效率运转。同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资源对其进行培训,从而确保工作人员实现工作模式的快速转变,维持税务征收的效率和工作质量。三是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来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而通过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将各个机构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合理的整合,再通过专业技术进行分析整理,形成针对居民个人的大数据,从而有利于各个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
根据居民生活需要完善附加扣除标准
当前的附加扣除标准过于简单化,很难满足居民生活的需求,因此税务的征收管理想要更贴近生活,就必须要基于居民的需求进行设计和完善。这就需要相关统计部门积极参与、配合进来,通过科学的调查统计来真实的反映居民的需求,让专项附加扣除更有针对性的减少居民生活负担,促进扣除标准更加精准、公平、科学合理。例如在教育方面可以针对不同地区收入、消费水平的差距进行更为详细的扣除标准。
增强线上税务办理功能
现代互联网技术,可以增强税务机关线上办理税务得出相关工作能力,为纳税人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时缓解线下窗口的工作压力。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建立起税务机关、教育部门、医疗等众多部门之间的数据传输桥梁,融合居民个人的大数据信息,做到数据的更新和共享,有利于提高个人提交的申报信息的准确性,从而极大程度的提升专项扣除制度的准确性,从而确保税务征收工作的正常开展。
(福州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博.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D]. 天津财经大学, 2018.
[2]郭凡礼. 个税改革关键在于完善征税模式[J]. 投资北京, 2018, 000 (004):22-24.
[3]罗一帆.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优化[J]. 湖南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 000(003):17-20.
[4]吴浪. 试论在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中合理精准化施策[J]. 河北农机, 2019, 000(004):103-103.
[5]宋建英. 进一步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制度的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 385(35):130-132.
[6]毛毅.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实施的分析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