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代工业之殇

来源 :商界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w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的手机代工产业充斥着“破产”“跑路”“欠债”,甚至“自杀”。行业走到这一步,除了手机代工厂不思进取,也要反思国产手机品牌“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强人模式。
  去年,对于国产手机品牌来说是扬眉吐气的一年。据中国报告公布的数据,去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高达12.92亿部。其中来自中国地区的手机品牌合计出货量高达5.39亿部,占全球比重超过四成,并囊括全球前十大手机品牌中的七个席位。然而,整个手机代工产业却未享受到国产手机销量水涨船高所带来的红利。2015年,手机代工产业唱响的旋律是:破产、跑路、欠债甚至自杀。手机代工产业究竟发生了什么?
  产业寒冬已至
  
  一边是国产手机品牌攻城略地、高歌猛进,另一边是手机代工产业的黄金十年猛然结束,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倒闭的手机代工厂就有16家之多。
  中小手机代工厂日子不好过,那些实力雄厚的代工厂商同样感受到了产业寒冬。
  2015年7月,为三星手机代工的苏州普光公司倒闭。苏州普光是由韩国普光集团于2007年4月在吴江开发区注册成立的外商独资企业,主要从事新型电子元器件的开发及生产,其所有产能都是供给三星的,没有其他客户。随着三星手机销量节节下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苏州普光公司毫无悬念地走向死亡。
  同样,锤子手机领导者罗永浩刚把订单转交给中天信,最后又发生了中天信破产倒闭的闹剧……。
  一般来说,某个产业成熟的标志就是分工专业化。在手机行业,除了为消费者所知道的品牌商之外,整个代工产业链包括方案设计公司(通称IDH)、代工生产企业(通称EMS)和原始制造企业(通称ODM)。
  在这场产业寒冬中,由于代工生产企业的技术含量最低、处于产业链中最底层,所以受到的杀伤最大。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对于方案设计公司和原始制造企业,仍感受到了冲击。
  以国内智能手机销量最好的前两名华为和小米来说,在它们的供应链伙伴中,有手机芯片制造商联发科和高通,代工显示面板的有友达光电,提供开发驱动IC方案的联咏以及相机镜头代工商大立光等。
  我们看到,联发科公司2015年全年营收合计64.6亿美元,同比只增长了0.09%,2015年算是白给小米和华为等打工了。高通业绩更惨,截止2015年第四季财报,报告显示,高通营收为5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18%;净利润为1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滑44%。可以说,手机芯片制造商躺着就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同样,手机产业链上的其他伙伴也不好过。比如显示面板制造商友达光电公布的2015年第四季财报里,营业额为25.2亿美元,环比下降了6.6%,公司净亏损2.45亿美元。还有联咏,其2015年第四季财报显示,营业额为1.27亿美元,同比下滑16.61%。
  消失的订单
  手机代工产业究竟发生了什么?深圳华强电子产业研究所研究总监潘九堂的一番话道出个中缘由,“目前手机市场总体增长放缓,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高,中小手机、山寨手机品牌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导致很多为这些山寨手机代工的代工厂处境艰难,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代工厂和零部件供应商停产倒闭。”
  笔者了解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我国手机代工厂面临的困境远不止这些,除了利润微薄和生产经营模式暗藏风险,还包括国产手机品牌为代工厂挖下的各种坑,多重困境叠加,令手机代工行业面临一轮残酷的洗牌。
  1.山寨品牌消失,产能过剩。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发布了2015年国产品牌手机市场调查,其中颇有趣的数据分别是:前5厂商的市场占比已达六成、国产机2 000元档次的市场占比高达九成。可以说,整个手机市场的品牌集中度正逐渐上升。自从小米的红米、华为的荣耀等千元以下低端手机入市以来,手机价格由红海变成血海,而山寨手机在技术创新上又跟不上市场脚步,山寨品牌立刻就被打掉了,根本卖不出去。这种市场形势使过去以杂牌、山寨手机为主要代工客户的代工厂家开始产能过剩,处于“吃不饱”状态,再加上近年来中国劳动者平均工资年增9.1%,都让负担沉重的手机代工厂在竞争中饥不择食。
  饥不择食到何种程度?IT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对笔者表示,“一部手机赚1.75元,除去人工、设备等成本,基本上没得赚,如果不接,两小时后别人就接了。”还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深圳一家手机代工企业曾有希望接下来自越南的40万部手机代工订单,但越南方要求每台手机再减少一个点的利润,结果没有谈拢。最后,深圳另外一家手机厂商接了该笔加工订单,每部手机只赚2分钱……
  2. 国产手机品牌设下“工艺”陷阱。
  智能手机发展至今,屏幕尺寸、摄像头分辨率、电池容量等重要部件受限于科技水平,难以短期内获得重大突破。于是,“迭代”就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请注意,这里的“迭代”是指“炫新工艺”和“新功能”两个部分,这一招被苹果和三星用得烂熟。在3 000~4 000元手机区间,苹果和三星无论对“炫工艺”的要求多么苛刻,无论如何压榨手机代工厂,代工厂至少还是赚钱的。
  但国内的手机品牌却不是这么玩的,它们所谓“迭代”不像大家理解的那样是将更多功能塞进手机,而是专对消费者容易感知的工艺下功夫,针对一些细节极尽研发之能事,以凸显“差异化”。这招发迹于小米,如今已是国产手机发布会的标配。
  小米手机的成功,其结果是其他手机品牌对“工艺”的热诚压倒了出货量,任何对定价、公关和营销能产生推动力的“工艺”都会被无限放大,而且正向利润微薄的千元机蔓延。
  例如手机外壳的材质本来各有利弊,只因金属外壳由iPhone而贵,又被三星万年塑料的逆反心理放大,让国产手机品牌觑出机会,引发了各种手机材质工艺的大比拼:你有竹制背板,我有航空钛金中框;你有双面玻璃,我有瓷裂纹后盖;你有铝合金,我有镁铝合金;你有阳极氧化,我有纳米注塑;你有奥氏体304钢,我有205锆石喷砂;你有太空水冷,我有T液浸泡。当硬件参数拼无可拼的时候,形式大于内容的庸众审美就派上用场了,手机外壳工艺越做越炫,边框越来越窄,代工厂在一些没有实质意义的“工艺”改良上疲于奔命。   任何细微的工艺改进能让消费者埋单,对改善销售有一定意义,但至于生产成本,无非是手机代工厂自行消化了。比如小米最新的营销口号“工艺像苹果,手感像奶茶”,背后为之背书的是富士康和赫比分别投资了高达12亿元和7亿元对设备大规模更新!还好,小米有红米系列这类销量有保证的产品,手机代工厂愿赌上身家陪小米玩。
  
  但是,其他中小代工厂就没这么好运了,它们正被“工艺”玩死。
  比如老罗的锤子手机,区区20万销量,也要玩“一体成型无断点金属中框和双面2.5D玻璃”并配上充满个人烙印的实体键设计,这对手机代工厂来说散发着死亡的气息——砸下重金更新工艺设备的成本,老罗能保证收回成本不?在当下的产业格局中,中小代工厂接单是找死,不接单是等死,死后还少不了一句盖棺定论的墓志铭:“淘汰落后产能”。
  3.“不靠硬件赚钱”的商业逻辑。
  在iPhone的强势主导下,整个手机产业链都被乔布斯洗脑,苹果坐享手机产业链58.5%的利润天经地义,手机代工厂只拿1.8%成了行业惯例。其结果是苹果越来越富有,市值做到了全球前三。而为其代工的富士康集团,业绩谈不上漂亮:2012年富士康集团亏损3.1亿美元,2013年虽然扭亏,但收益下降4.6%至49.9亿美元,2014年上半年,营业额同比下跌7.8%,这已经是富士康连续四年出现下滑。郭台铭对富士康现有手机代工模式充满了深深的危机感。
  乔布斯故去,谁知中国又出一位“雷布斯”——小米总裁雷军。此君喊出“不靠硬件赚钱”口号,疯狂压榨手机成本,让就靠硬件吃饭,赚取微薄利润的手机代工厂们战战兢兢……
  最坑的还有超长账期,据了解,手机代工行业的上下游都流行着赊销模式。按照手机代工行业的惯例,通常代工厂在拿到订单后可以先获得委托商30%左右的预付款,同时再以很小比例的预付款从上游配件商那里获得元器件的赊销。这样代工厂就可以先使用绝大部分的预付款开始滚动运转,生产结束交货后代工厂才可拿到全部的代工费用,这时再归还上游元器件供应商的货款。
  但为了把手机成本压榨得更低,手机厂商往往三个月后才给手机代工厂结账,尽可能压缩成本支出。这时候的手机代工厂财务状况很脆弱,稍不注意就会发生资金链断裂的困境。
  可以说,智能手机的成长史几乎就是一部手机代工厂的血泪史。
  让整个手机产业链不能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无法体现互联网的开放和共赢,只是诠释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强人模式。长远来看,国产手机终归还是要回到这样的创新轨道:不要用那些无关痛点的伪创新和花里胡哨的新名词去忽悠消费者,不要用“硬件不该赚钱”的观点和超长账期去盘剥代工厂,只有打造出上下产业链都有钱赚的可持续生态模式,才能让中国制造走得更长远。
  
  路在脚下:自立的转型之路
  遭遇“滑铁卢”的中小手机代工厂们,面对严峻的形式与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转型虽是兵行险招,但也是大势所趋,并且已经有厂家做出了行动。
  2013年,黑莓手机摇摇欲坠使其代工厂捷普电子受到牵连。面对窘境,捷普公司CEO马克·蒙德罗打算另寻出路:“我们已经有大致的方向了,首要的无疑是股东们的,同时我们尽量照顾黑莓的需要。我们目前的打算是进行重组、转型。”
  而在国内,尽管手机代工业一片低迷,但也有令人振奋的例子。如远销海外的基伍手机前身是手机代工厂,在2008年自主创立“基伍(G'FIVE)”这个品牌,并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基伍董事长张文学说:“同样一款手机,做代工的利润现在只有2~3元,而自有品牌手机的毛利润能达到售价的10%左右,是手机代工业的数十倍。”
  捷普的转型与基伍品牌的成功无疑给手机工厂商们树立了标杆,让他们看到转型的希望。
  1. 进行极积的产业升级。
  手机行业的竞争风向变化太快,对供应链方面开始呈现多元化和高要求的趋势,比如金属材质的大行其道,一定程度上就是手机厂商开在比拼性价比之余,把竞争放在工艺和设计上的趋势所推动的。与此同时,制造业整体也处于产业转型的大趋势下,包括富士康都在积极谋求多元化转型,以走出纯代工的主营微利模式。
  富士康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极积进行产业升级。富士康推崇用机器人取代人工,达到压低企业成本,而电子科技行业本身就是最容易被机器人所取代的,从这个角度上说,制造业的产业升级,本身也就伴随着一定的“瘦身”行为。而未来随着技术发展,只有技术强、效率高、良品率优的企业才能脱颖而出,反之则会被渐渐淘汰。
  未来,智能手机的销售模式很可能是用户坐在家中,在手机上的App或官方微信公众平台里,按个人爱好选择未来欲购买智能手机的颜色、屏幕尺寸等。手机代工厂接收这些信息,由智能机器人以用户个人需求完成定制生产。
  “3年增加100万台机器人”,富士康的郭台铭表示,未来将装配100万台机械臂,在5~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并在数年内通过自动化消除简单重复性的工序。
  富士康的产业升级计划,为那些还活着的大型手机代工企业照亮了前方——利用机器人进行“瘦身”,并为即将到来的智能制造时代做好产业升级的准备。
  2.寻找自身优势。
  根据自身情况,找到定位,有的代工厂拥有不错技术,那么就可以专注于手机品牌的研发;有的代工厂成本低,那么就可以压低价格,注重销量。总之,创新并无一定之规,重要的是做出自己的品牌与特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当下国内手机已是一片血海,山寨品牌几无立锥之地,这个时候推出手机品牌显然不合时宜。但也并不是没有生存办法,寻找海外市场,极积走出去也不失一个转型之路,基伍手机在国外取得巨大成功,小米、华为极积开拓印度市场,都为中小手机代工厂转型指明了一条出路。
  在南亚、东南亚甚至非州的手机市场远未饱合,这里的用户更接受中国中低端智能手机,因此拥有低成本、成熟生产线和丰富手机生产经验的中小手机代工厂存在巨大优势。
  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倡导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唯有自主创新,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中小手机代工厂来说,虽然前路艰难,但转型之路却是发展的必然,摸索着走过黑暗,也许就能迎来明媚的阳光。
其他文献
每一次转变都是一次自我生长,每一次自我生长都在孕育着一种新发现。只有把握住每一次新发现,才能更贴近顾客的需求。  可以预言的是,2016年每个行业、每个企业都将处在格局巨变的考验中。如果说互联网带来了消费市场的变化,那么“互联网+”则带来了产业领域的深刻革命。而现在,人们开始谈论工业4.0又将要带来更大的冲击,这一切只是预示着,变化成为常态的同时,企业需要具备全新的能力。  自我生长是一种必然选择
期刊
提到“洛可可”,大多数人还不够熟悉;但一提到“55度杯”,这款曾经在全国疯狂爆卖,温暖了整个冬天的现象级产品,就会迅速唤起你的记忆。  从自主产品研发到用设计资源串联起生产制造,进行体外创新产品研发,如今的洛可可,早已给自己成功“洗白”,撕去那层单一的标签,脱离了依靠制造单品爆款思维来“维持生计”,而是将目光投射到了更高阶的舞台,吹响了从设计匠心到创新平台落地的集结号。  从55度杯到百度筷搜的“
期刊
单纯依靠线上导流,以补贴换取用户的烧钱模式不可能真正实现O2O。通过线上的多种渠道完成交易与支付,结合线下实体店铺的资源,完成服务与商品的闭环,才是根本。    过去一年,O2O企业成片倒下,它们生于流量,死于没钱买流量。  入口正在收拢,最有力的三个入口——社交、搜索、消费,已然被BAT三巨头把持,新的垂直入口又尚未成形,流量成本越来越高。蓝转红,增转存,流量时代开始进入尾声。  随着去年一大拨
期刊
匠人精神这些年成为了热门话题,不少国人兴起了学习德国、日本匠人精神的风潮。吸取其他国家的好东西无可厚非,但匠人精神真的是舶来品吗?答案是否定的,早在2 300年前,中国就有了匠人精神。  中国从来都不缺少匠人精神,只是近些年,我们把它弄丢了。  清朝大才子纪晓岚曾说过:“世间的道理与事情,都在古人的书中说尽。”关于匠人精神,老祖宗也早已给过答案。《庄子》一书中,就有对2 300年前中国匠人梓庆的精
期刊
回答人:徐奔  从经营实体企业的角度出发,其中一个很大的隐性成本在于有形资产的飞速贬值缩水。  比方说机械设备每年都会折旧,等年限到了要重新采购,有时候因为技术更新的原因要提前淘汰换新。  再加上现在实体经济衰退,很多企业在倒卖二手设备,供大于求,价格极低。加上技术更迭的加快,企业自身的变化适应,设备的折旧已经不是线性这么简单,全新的设备买回来过两年可能价值缩水到原先的一成都不到。而现在新买一台设
期刊
回答人:片子  腾讯最大的软肋来源于其整个体系对QQ的过分依赖。QQ巨大的用户群虽为腾讯所有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用户基础,也为其日后的隐患埋下了伏笔。  腾讯之所以发展那么大的业务盘子,固然是希望通过这些业务来巩固其QQ的地位,但是这个体系都是以QQ为据点不断点亮的,他们依赖QQ且无法突破QQ的限制,这些业务终究被QQ绑住手脚,缺乏独立的运营能力,成为了QQ的附属工具,因而这些业务对QQ的实际反
期刊
创造一个全新的颠覆性商业模式,似乎可以让1919在行业里称雄。但对1919这种从线下冲击线上的企业而言,如何将重资产变轻,是杨陵江一直在思考的事。  大企业病是每一家企业在长大过程中都逃不过的魔咒,它会如黑洞一样吞噬一切与效率、价值有关的正向传递。如果不能破除这一魔咒,不断长大的1919,总有一天会成为今天的1919所要消除的低效环节。  打破传统的雷神之锤  吴晓波说,中国大型制造及流通企业遭遇
期刊
从红旗下的科研机构,到以基因为基础的商业帝国;从靠政府输血,到200亿元估值的巨头……华大一路狂奔而来。在汪建看来,华大做的是健康的生意,从十亿元、百亿元,到千万亿元都不是梦,人类追求健康是没有极限的。  就像高通巨大的“专利墙”一样,华大基因做了一面“论文墙”。  在华大基因深圳盐田总部,北山工业区11栋7楼展厅里,华大几十年来在世界各个顶尖科研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集结于此,形成了一面巨大的“论文墙
期刊
破局  精细化的分工、标准化的流程让1919内部每个人都成为独立运转的小流程,犹如履带上一个个的轮子,全部围绕着1919这个主动轮形成柔性链环,共同驱动公司全力向前。  上午8:00,成都环球中心。  杨诚开始进行一天中第一次门店检查。安防巡查、商品盘点、卖场堆货……这个3 000平方米门店中的一切,杨诚都必须了然于心,时刻掌握情况。  这家位于成都环球中心负一楼的门店,是1919在全国的旗舰店,
期刊
回答人:匿名用户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天攘攘皆为利往。你们一开始组团就是奔着利益去的。大家因为实现各自利益的路径一致,所以暂时凑到了一起(说是乌合之众也不为过)。  所以要防止成员离队,首先就要统一所有人的核心利益。团队有了一致目标之后,又会有新的问题,那就是利益分配,一旦利益分配不均,就会出现因争权夺利引起的内部分裂。利益分配讲究公平,但公平又分客观公平和主观公平两种。  客观公平就是:老王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