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整本书阅读方法的使用,通过整本书阅读,帮助学生突破教材的篇幅限制。通过整本书阅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叙事逻辑、议论的因果关系必须诗歌中所展现的时代风貌,从而帮助学生突破语文教材只能提纲挈领的限制,让学生从更完整的视角去看文学作品的语言,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叙事逻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19
小学语文是学生将来进行深入学习各个学科知识的关键,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通过课文教学内容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以课本中的内容为教学的基本点,进行多种阅读读物的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去执行。
一、故事的叙事逻辑
在语文学习中,叙事文学是重要的一个门类,在小学语文教材上,也选择了很多小说作为语文教学的课文,在五年级还有专题来加以讲解,这些小说往往篇幅很长,面对这些小说,语文教材采取了节选的方式,通过管窥小说情节,学生可以对小说产生全方位的认识。文学作品叙事逻辑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受语文教学的客观条件,教学中更多涉及的是一些文学知识,教师需要让学生去真正阅读原来的整本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景阳冈》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原著。作为《水浒传》中的节选,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去进行阅读。在课堂上,我就可以对学生讲:“同学们,武松的故事我们经常听说,那么,究竟《水浒传》里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呢?”随后,我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对学生讲:“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那么,对武松的故事,你们还知道什么吗?课文只能讲这么多,同学们可以去读一下这本书,了解你们想知道的问题。”通过整本书阅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给学生讲述精彩的故事
整本书的阅读中,书的内容可能是一个以时间线为基准的个人传记,记录一个人的一生,还有的是由多个人的故事组成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整本书,教师都可以借助精彩的故事来展开阅读工作。书中涉及的人大部分都是名人,寻找他们的精彩事例应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在学生阅读之前,我们先把书中人物的趣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会充分激发他们对整本书的阅读欲望。我在班里开设的读书讲堂,就成为了我荐书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们在每周的讲堂上兴趣盎然讲述自己看到的精彩故事,进而辐射更多的人循着故事去追寻书,
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之前,我就提前在读书讲堂上开始讲《世说新语》里的小故事,《道旁李苦》《谢道韫咏雪诗》《徐孺子应答》等,讲着讲着,孩子们开始接二连三地来问我,这些故事出自哪里。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一个个捧起了《世说新语》,读书讲堂上也出现了更多《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我想这就是兴趣的魔力
三、议论的因果关系
在语文学习中,议论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多时候,学生学习的议论文是一系列议论中的节选,如古人的一些著作,其中蕴含的道理十分丰富,甚至能自成一家之言,对于这样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是很有好处的,教材往往只能节选其中部分,虽然节选,也是精华所在,但相比原著还是会丢失许多信息,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从原著中吸取知识,这些著作的因果关系往往十分紧密,单纯的节选可能无法表现整本书中所展现的因果分析,从而产生断章取义的效果,教师应该注意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自相矛盾》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全面了解。这是来自《韩非子》的一则寓言,教师可以将书中复杂的思想向学生进行讲解。在上课的时候,我就可以对学生讲:“同学们,我们经常会提到‘矛盾’这个词,而这个词背后还有一个故事,我们来看一看。”我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我就可以讲:“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它节选自哪里吗?”我就可以向学生讲解《韩非子》的内容,我就可以继续讲:“同学们,一篇小寓言故事,來自一本讲政治的书中,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儿?”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发展学生阅读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很快,教师不要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不要简单地认为学生还小,他们的欣赏水平在学习阶段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生就会如何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课外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学生的见解肯定会意见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求同存异,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不一定要与教师的理解一致。
例如,在学习《如梦令》的时候,我为学生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她的作品中多重视儿女风情,音律婉转和谐,语言非常清新圆润,有一种柔婉之美。与此同时,北宋时期也有豪放派的词人,他们的作品视野广阔,气势恢宏。我让学生欣赏了李煜的《虞美人》、秦观的《鹊桥仙》、柳永的《雨霖铃》等婉约派作品,同时欣赏了岳飞的《满江红》、苏轼《念奴娇?偊b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豪放派的作品,让学生将两派的作品进行对比,感受风格的不同。学生同时感受了婉约派的柔美和豪放派的豪气冲天,对于北宋词人的风格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横向对比的方法,学生能够领略不同的风情,实现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中,教师应该注意整本书阅读的使用,语文教材只能实现提纲挈领通过对课文的拓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中的叙事逻辑和因果关系,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时代风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整本书阅读中的共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一定要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悉心教育,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各种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快乐阅读,喜欢上阅读。
参考文献
[1]潘君艳.探索小说阅读教学的别样精彩[J].作文教学研究,2012,(06).
[2]吴金凤.围绕教材,引领学生读整本书[J].小学语文教学,2012,(32).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淮海小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叙事逻辑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2-119
小学语文是学生将来进行深入学习各个学科知识的关键,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地进行课文内容的教学,通过课文教学内容进行阅读指导,让学生以课本中的内容为教学的基本点,进行多种阅读读物的学习,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去执行。
一、故事的叙事逻辑
在语文学习中,叙事文学是重要的一个门类,在小学语文教材上,也选择了很多小说作为语文教学的课文,在五年级还有专题来加以讲解,这些小说往往篇幅很长,面对这些小说,语文教材采取了节选的方式,通过管窥小说情节,学生可以对小说产生全方位的认识。文学作品叙事逻辑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受语文教学的客观条件,教学中更多涉及的是一些文学知识,教师需要让学生去真正阅读原来的整本书,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景阳冈》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阅读原著。作为《水浒传》中的节选,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去进行阅读。在课堂上,我就可以对学生讲:“同学们,武松的故事我们经常听说,那么,究竟《水浒传》里是怎么描述这个故事的呢?”随后,我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对学生讲:“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课文,那么,对武松的故事,你们还知道什么吗?课文只能讲这么多,同学们可以去读一下这本书,了解你们想知道的问题。”通过整本书阅读,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二、给学生讲述精彩的故事
整本书的阅读中,书的内容可能是一个以时间线为基准的个人传记,记录一个人的一生,还有的是由多个人的故事组成的,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整本书,教师都可以借助精彩的故事来展开阅读工作。书中涉及的人大部分都是名人,寻找他们的精彩事例应该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在学生阅读之前,我们先把书中人物的趣事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会充分激发他们对整本书的阅读欲望。我在班里开设的读书讲堂,就成为了我荐书的一个重要平台,学生们在每周的讲堂上兴趣盎然讲述自己看到的精彩故事,进而辐射更多的人循着故事去追寻书,
例如,在教学《杨氏之子》之前,我就提前在读书讲堂上开始讲《世说新语》里的小故事,《道旁李苦》《谢道韫咏雪诗》《徐孺子应答》等,讲着讲着,孩子们开始接二连三地来问我,这些故事出自哪里。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们一个个捧起了《世说新语》,读书讲堂上也出现了更多《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我想这就是兴趣的魔力
三、议论的因果关系
在语文学习中,议论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很多时候,学生学习的议论文是一系列议论中的节选,如古人的一些著作,其中蕴含的道理十分丰富,甚至能自成一家之言,对于这样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是很有好处的,教材往往只能节选其中部分,虽然节选,也是精华所在,但相比原著还是会丢失许多信息,教师应该注意帮助学生从原著中吸取知识,这些著作的因果关系往往十分紧密,单纯的节选可能无法表现整本书中所展现的因果分析,从而产生断章取义的效果,教师应该注意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自相矛盾》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去全面了解。这是来自《韩非子》的一则寓言,教师可以将书中复杂的思想向学生进行讲解。在上课的时候,我就可以对学生讲:“同学们,我们经常会提到‘矛盾’这个词,而这个词背后还有一个故事,我们来看一看。”我就可以带领学生学习课文内容,我就可以讲:“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知道它节选自哪里吗?”我就可以向学生讲解《韩非子》的内容,我就可以继续讲:“同学们,一篇小寓言故事,來自一本讲政治的书中,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儿?”引导学生去阅读原著,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发展学生阅读思维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很快,教师不要低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不要简单地认为学生还小,他们的欣赏水平在学习阶段是超出我们想象的。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学生就会如何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和课外阅读材料,提高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当然学生的见解肯定会意见不同,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求同存异,只要是自己的真实感受即可,不一定要与教师的理解一致。
例如,在学习《如梦令》的时候,我为学生介绍,李清照是婉约派词人,她的作品中多重视儿女风情,音律婉转和谐,语言非常清新圆润,有一种柔婉之美。与此同时,北宋时期也有豪放派的词人,他们的作品视野广阔,气势恢宏。我让学生欣赏了李煜的《虞美人》、秦观的《鹊桥仙》、柳永的《雨霖铃》等婉约派作品,同时欣赏了岳飞的《满江红》、苏轼《念奴娇?偊b
赤壁怀古》、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豪放派的作品,让学生将两派的作品进行对比,感受风格的不同。学生同时感受了婉约派的柔美和豪放派的豪气冲天,对于北宋词人的风格产生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横向对比的方法,学生能够领略不同的风情,实现思维的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中,教师应该注意整本书阅读的使用,语文教材只能实现提纲挈领通过对课文的拓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文学作品中的叙事逻辑和因果关系,并且还可以让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时代风貌,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整本书阅读中的共读和自由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我们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同时一定要以学生为阅读的主体,悉心教育,锻炼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各种思维能力,让孩子们学会有效的阅读方法,快乐阅读,喜欢上阅读。
参考文献
[1]潘君艳.探索小说阅读教学的别样精彩[J].作文教学研究,2012,(06).
[2]吴金凤.围绕教材,引领学生读整本书[J].小学语文教学,2012,(32).
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淮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