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的电子对抗倾听者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nklee1985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前的发展
◎布莱切利园是二战期间英国的密码破译中心,图为庄园主建筑

  在有线电报、电话相继发明之后,对通信线路进行侦听成为截获对方信息的重要手段。为了建立起覆盖全球殖民地的通信网络,英国自19世纪中期开始开展大规模海底电缆敷设,很快便形成了越洋通信业务的垄断地位。其他国家出于建设运营成本因素,纷纷选择英国的通信电缆节点拓展自己的通信业务,然而这也为英国的窃听带来了巨大便利。各国很快觉察到了由英国一手把控的通信资源为本国经济和政治利益带来的损害,20世纪初,法国、德国和美国先后开始敷设本国独立的海底电缆。一战爆发后,英国采取的第一个行动便是切断德国的海底电缆,迫使其使用英国控制的通信节点或者用同样能被英国监听的无线电发报方式达成通信。
  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线电侦听发生在1904年,当时驻扎于苏伊士运河的英国皇家海军舰艇“戴安娜”号截获了沙俄海军的无线电报,获取了后者正在调动舰只准备与日本开战的情报。进入一战后,无线电通信监听技术方法更加成熟。自1908年开始,法国建立起一套无线基站网络,埃菲尔铁塔上也安装了用于截获德军无线电通信的设备。在战争初期,这些截获的电文对法国军事行动的组织筹划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从中获得的重要情报让法国在1914年9月发起的马恩反攻中取得胜利。而英军通过侦听德军舰艇发出的位置报告绘制出了详尽而精确的态势图,实现对德国海军下一步行动的预判。一战中,英国截获并破译德国密码电报累计达到了8 000万字,其中包括著名的“齐默尔曼”电报,这份电报暴露了德国秘密拉拢墨西哥共同对抗美国的企图,并直接导致了美国的参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各国充分认识到了侦听和破译敌方密码电报的重要性,各种专设机构在战后如雨后春笋般成立。1919年11月1日,英国成立了政府密码学校,其对外宣称的职能是为政府部门使用安全密码提供建议,还有一个秘而不宣的职能便是研究别国所使用的通信加密方式。截至1940年,已有26个国家的外交密码体制成为了英国政府密码学校的研究对象。
  美国于1919年成立了国家密码局,在1921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期间,密码局曾成功截获并破译了日本参会代表与国内的通信联络,窥探到了对方的一部分谈判底牌。然而到了1929年,密码局却被时任战争部长的亨利.L.斯廷森下令撤销,他的理由是——“绅士们不会去读他人信笺。”幸运的是,陆军和海军的侦听破译机构并未遭此厄运。1930年3月,美国陆军“通信情报部”(SIS)在阿灵顿礼堂开始运行,它隶属于陆军通信兵,但出于保密原因,并不在官方编制中出现。而成立于1922年7月1日的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海军通信办第20处-G/通信安全科”(简称OP-20-G)以日本为主要侦听破译对象,由于日本使用了用摩尔斯码代替日文假名的独特电码体系,OP-20-G于1928年抽调4名掌握日文电码的报务员进行内部授课。由于OP-20-G的办公室在海军部顶楼的2646房间,所以这群人又被称作“屋顶帮”。
  1930年代初期,随着与日本关系的日趋紧张,美国开始在11个预设地点部署高频测向站,它们大多位于太平洋沿岸。1940年12月,美国海军已经开始使用高频测向站对德国的水面舰艇和潜艇进行定位。同时,美英两国开始在这一领域开展合作,1941年4月,英国将本国最先进的一台高频测向样机交予美国进行技术交流。
  破解纳粹的“超级机密”
  二战爆发后,英国将原本设于伦敦的政府密码学校迁至位于白金汉郡的一座庄园——布莱切利园中。这座庄园中的招募工作人员拥有千奇百怪的背景——数学家、语言学家、古文专家、象棋冠军甚至填字游戏达人,他们在以某种特别的方式为反法西斯战争效力。而经布莱切利园破译的电文,在战时被列为比“绝密”级还要高出一等的“超级机密”。
◎皇家海军“戴安娜”号舰开创了无线电侦察的历史,该舰于1904年截获了沙俄调动舰队对日作战的命令

  起初,布莱切利园内在主楼的水塔中设立了一个无线监听室,代号为“X”站。但从无线监听室伸出的长长的天线容易引起他人注意,出于安全考虑,无线电台被迁往附近的沃顿礼堂。“X”站并非布莱切利园的唯一侦听情报来源,分散部署在英国各地的“Y”站才是截获德国通信的主力。
  “Y”站担负两种任务,侦听和测向。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其它干扰影响,有的监听站和测向站仅仅相隔数百米。“Y”站将截获的非加密电文进行现场分析,而加密的电文则首先被送至一个被称作“阿克利景点”的豪宅中进行整理,而后集中送往布莱切利园。英国国内许多无线电爱好者也对“Y”站的工作提供支援,成为了“志愿监听人员”。早期,“Y”站截获的报文是用手抄的方式记录在纸张上,再由摩托车送走,到了后来,就用邮局的电传机通过有线通信链路传送至布莱切利园的破译人员手中。
  除了无线电监听,某些“Y”站还能够对敌方的无线电发射源进行测向。在大西洋海战中,“Y”站成为测定德军潜艇方位的重要手段。德军潜艇认为只要将无线电发信时间压缩至30秒之内就不会被测向定位,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熟练的“Y”站无线电测向人员对辐射源的定位时间仅需要短短6秒钟。
  被德国军队、外交部、纳粹党、盖世太保使用的“恩尼格玛”是一种机电转子式密码机,在其诞生之初,曾被广泛认为是无法破解的。英国早先曾为破译这种密码投入巨大精力,但成果极为有限。幸运的是,在二战爆发前5周,波兰密码局在华沙向英国展示了其破译恩尼格玛的突破性进展,借助波兰提供的情报、技术和几套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复制品,英国对这种密码的破解能力获得了极大提升。终于,在天才数学家阿兰·图灵团队和英国制表机公司的工程师的努力下,专门用于破解恩尼格玛的“炸弹机”诞生了。“炸弹机”是个宽高各2.1米,进深0.61米,近1吨重的庞然大物,它的出现,让快速破译恩尼格玛密电成为可能。
◎“阿克利景点”是二战中英国截获电报的中转站,报文在这整理后送往布莱切利园。图为1943年的“阿克利景点”
◎英国的一座“Y”站及工作人员,照片中的这个站点属于无线电测向站

  1940年4月,被破译的恩尼格玛密电让英国掌握了德军将向低地国家发起进攻的情报。同年6月,一份用于“拐腿”导航波束发射台调试的电报被英国截获,揭开了“波束战”的序幕。在不列颠空战中,皇家空军总司令休·道丁在空军司令部开通了一条通达布莱切利园的电传专线,被破译的恩尼格玛情报让他能够及时了解德国的战略动向。
  在其全盛时期,布莱切利园每天要分析近4 000份电文,被破译的电报大部分来自德国空军,一少部分来自陆军,而德国海军由于在恩尼格玛使用中采取了更严密的安全规程,所以被破译的报量很少。1942年2月,德国海军潜艇上装备的恩尼格玛密码机由3转子升级为4转子,德国人用人身鱼尾的海神“特里同”作为其代号,而盟军则将其称作“鲨鱼”。无论代号叫什么,盟军在此后的10个月中都无法破解这种更为复杂的密码。为了尽快扭转局面,英国对原有的“炸弹机”进行了升级改造,但最终产品的运算速度仍然不尽人意。1943年6月22日,美国海军研制出了2部拥有16套4转子系统的新式“炸弹机”,并将其命名为“亚当”和“夏娃”,直至战争结束,美式“炸弹机”成为了盟军破解4转子恩尼格玛加密报文的最佳选择。
  除了应用广泛的恩尼格玛密码机以外,德国陆军还使用了另外一种高等级加密手段——洛伦兹密码机。作为电传机上的一种附加装置,洛伦兹密码机自1942年中期才被正式用于德军统帅部与战区指挥官的联络。在布莱切利园中,洛伦兹密码电报的代号是“金枪鱼”。与恩尼格玛的破解历程不同的是,英国的破译人员起初并没有一个密码机或其复制品实体可供参考,在破解这种密码的过程中使用了许多复杂的自动化破译设备,比如洛伦兹密码机的仿制品“英国金枪鱼”,以及“鲁滨逊”系列译码机,还有在战争后期投入使用的大型计算机——“巨人”。很快,洛伦兹密码也被成功破解,为盟军了解德国陆军与统帅部的动态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情报来源。
◎美国国家无线电公司出品的HRO电台是英国“Y”站使用最普遍的监听设备
◎美国海军研制的“炸弹机”拥有更快的破译速度,问世后即成为破译恩尼格玛密电的主力

  破解密码固然是个艰辛的过程,但要让敌人不知道自己的密码已被破译也绝非易事。在这一方面,英国的做法比美国更为严谨细致。战时曾有这样一则笑话,英国的破译机构设在一座大木屋中,门口横着一张桌子,上面有个门铃,一名负责安保的军士在这张桌上坐着。而美国的破译单位在一座大砖楼中,周围有铁丝网和武装人员层层防守,人们可能不知道里面有什么,但他们肯定知道这绝对是个重要的秘密机构。
  为了掩盖真实的情报来源,盟军在攻击来往北非的运输船时会制造使用潜艇和飞机等传统侦察方式发现目标的假象。蒙受巨大损失的德军猜测在地中海可能有大约400艘盟军潜艇活动,此外,还有数目庞大的侦察机驻扎在马耳他岛。而实际上,盟军当时在那里只有区区25艘潜艇和3架飞机。
  即便战后,恩尼格玛已被破解的消息仍被视作机密,因为英国将所有收集到的恩尼格玛密码机出售给了一些第三世界国家,此举可以延续英国在通信情报获取上的优势地位。布莱切利园的通信情报活动直到1974年方才公开,官方的二战史也进行了修订增补,无人不感叹这些惊天秘密对及早战胜法西斯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一位历史学者曾表示:“凭借能够破译隆美尔恩尼格玛通信的巨大优势,蒙哥马利知道德国人究竟有多么缺乏兵员、弹药、食品和油料。当他将隆美尔的画像挂在拖车中时,想让人觉得他在读对手的心,而事实上他是在读对手的信。”
◎移除外壳的洛伦兹SZ42密码机,它是一种非摩尔斯码加密传送设备
◎用于洛伦兹密码破解的10部“巨人”计算机是世界上最早的半自动可编程电子计算机。图为“巨人”II号计算机

  一览日本秘密的“魔术”
  在珍珠港遇袭之前,美国的通信侦察曾经觉察到日本的某些异动,但由于一系列的失误,还是未能阻止惨剧发生。但是,这也让卷入战争的美国将通信情报力量建设提高到应有的优先地位。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对日本通信情报活动有着一个统一的代号——“魔术”。   1923年,一名美国海军军官获得了一本日本海军一战期间使用的密码本的副本。该密码本的照片被送至破译人员处进行研究,破译过的密码被放置在表示绝密的红色文件夹中,久而久之,“红色”就成了这种密码的代号。
◎恩尼格玛密码机的日本仿制品,日本人将原设计的转子结构改为步进旋钮,这种密码机的使用量很小,美军将其称作“绿色”密码

  1930年,“红色”密码只被日本政府用于低级别通信,而在更高等级的电报中启用了一种更加复杂的密码,在美国的破译人员那里,这种密码的代号是“蓝色”。用了不到两年时间,“蓝色”密码被成功破译,美军的监听站自此可以无障碍地截获日本海军的各级无线电通信联络。
  1939年秋,德国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法西斯盟友的日本也得到了来自德国的技术援助。为了在两国之间建立高度保密的通信链路,德国将改型的恩尼格玛密码机输送至日本。这种新的密码,复杂程度超过了“红色”和“蓝色”密码的总和,所以被美国译码人员用红色和蓝色混合之后形成的“紫色”作为其代号。
  由于采用了同恩尼格玛相似的机械加密方式,“紫色”密码极难被人工破解。而且电报内容的时效性很强,一旦破译用时过多,即便最终成功破解也已失去了实际意义。1939年,美国陆军信号侦察部通过逆向工程的方法仿制出一台“紫色”密码机,这台“山寨机”借助复制原版密码机的某些设置,能够解算出一部分“紫色”密码。
  1941年12月7日凌晨,位于华盛顿班布里奇岛的美国海军通信监听站截获了1份由日本政府发至驻美大使的电报,这已经是18小时内,日本政府向大使馆发来的第14份电报。这份电报被海军OP-20-G人员在“紫色”模拟机上进行破译,而后被送往通信情报部译成英文。然而,电报的内容让破译人员警觉起来。这份电报指示日本大使通告美国国务卿,日美两国间的谈判自华盛顿时间当日下午1时起全面终止,而后销毁大使馆的密码机。这似乎是宣战的表现,但电报中并没有提及任何具体的军事行动。这份情报几经周折送至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案头,他随即下令向各战区司令发出预警,但为时已晚,驻夏威夷陆军指挥官沃特·肖特少将收到消息时,珍珠港已经陷入一片火海。
  “紫色”密码终归是一种外交密码,日本人在使用中往往会非常谨慎,不会在此类电报中谈及具体军事内容,但也有例外。也许是出于对“紫色”密码的高度信任,日本驻纳粹德国大使大岛浩就经常在发回东京的电报中“夹带”一些高价值军事信息,截获到这些情报的盟军就如同找到复活节彩蛋一般开心,以致罗斯福、丘吉尔和艾森豪威尔都很乐于成为大岛浩的铁杆“读者”。
◎英国在二战中截获的最后一份德国电报,宣告了德国的无条件投降

  除了“紫色”密码,日本海军广泛使用的一种作战密码也被美军高度关注,破译人员赋予它的代号是JN-25。1939年,JN-25为取代“蓝色”密码正式问世,这是一种以5个数字为组的多重加密体系,不定时进行更新。值得一提的是,JN-25密码在1940年12月1日突然进行了一次更新,仅仅3天之后又进行了一次更新,4天之后日本便悍然发起了珍珠港空袭。
  在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海军多采用派遣信使或舰船传递信息和命令的手段,这些方法看似原始但相对于无线电通信的保密性更强,由于日本很少使用JN-25密码进行发报,所以被截获的更是少之又少。1941年12月前使用的JN-25只有大约10%被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荷兰联合破译,基本上还处于剥离密码的复式加密外壳阶段,相当于刚要解开大闸蟹上绑的绳子,离吃到蟹肉还远着呢。1941年末,随着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截获的JN-25密码报数量出现了井喷,这才让破译人员看到了一点希望。JN-25的1941年版本在1942年5月下旬被完全破解,使得日本计划于次月进攻中途岛的意图暴露在美军面前。
  然而,美国似乎未能对成功破译JN-25密码的消息严格保密。一位曾在“企业”号和“大黄蜂”号航母服役的美国海军航空机械师阿尔文·柯南曾著书披露:当航母在中途岛战役之前返回珍珠港进行补给时,船员们就已经获悉日本密码被破解以及美国海军正准备在中途岛与日军舰队交战的消息。相对于在军内的有限传播,另一起事件则险些掀起更大波澜。在中途岛战役获胜之后,《芝加哥论坛报》刊发了一系列文章,准确地指出此次胜利很大程度归功于美国破译了日本的密码。假如日本知道自己的密码不再可靠,势必会对加密方式进行更新,那么此前破译JN-25的努力将付诸东流。美国政府一度欲依据间谍法案起诉该报,但发现日军并没有更换密码,貌似也根本没有看到过《芝加哥论坛报》的相关报道,为了尽可能避免引起公众的更多注意,这一事件最终被低调处理。
  就像德国人一样,日本海军对自己的密码已被破解一事毫无觉察。1943年4月14日,美军截获的一份JN-25密码报暴露了山本五十六前往巴拉莱岛视察的详尽行程,4天后美军出动了1个中队的P-38战斗机将山本的座机击落。事后,美国对外宣称是所罗门群岛当地人在目睹山本登上飞机后向美军报告了这个重要情报,而这无非是防止日军对JN-25密码安全性产生怀疑的障眼法而已。
◎战争中在日本驻德大使馆内发现的紫色密码机部分组件,发现时整机已被破坏,一并展出的照片中与希特勒握手的就是日本大使大岛浩

  二战中,盟军强大的通信情报收集分析能力为准确判断敌方作战部署和行动意图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依据。“超级机密”和“魔术”计划在战胜法西斯的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下期文章,我们将为您介绍二战中无线电测向技术的发展,敬请关注《二战中的电子对抗——频谱中的指南针》。
  [编辑/何懿]
其他文献
M16是一款“有故事”的枪械。  大概是8年前,笔者就接触了M16。作为一款极具特点的世界名枪,M16就像陈酿,需岁月才能品出味道,很适合伴随一名设计师成长。遗憾的是,当年的笔者只顾着玩,流连于各国枪械的同时,却多多少少轻视了M16。  此后笔者对M16的认知经历了多次反复。从一开始的好玩到批判地接受,接着高山仰止,再到现在的感同身受。如今的M16已经成为美国历史上装备时间最长的枪械,从这款垂垂老
临界试验安全操作规定  达格利安事件发生以后,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进行审查。每当可裂变材料组装时,在装配可能变得临界的情况下都要进行评审,以及提出适当的安全建议。以下这些规定是该委员会工作的成果,这些工作不仅是为了减少类似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是为了在如果发生意外事故后尽量降低后果的严重程度。  1、准备两份特别的名单,一份列出唯一允许做这项工作的人;另一份名单上是来领导这项工作
印度无人机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改装靶机以来,在研发和制造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展,尤其是近几年积极引进私营公司和外国企业进入无人机市场,已经开发出多种平台交付军方、警方或其它政府部门使用,尤其是在中小级别平台研发上进展比较明显。  2016年3月,印度国防部国防部发布无人机蓝图,要在未来10年内斥资30亿美元,发展、采购5000多架无人机,按照“印度制造”要求将投标限于国内,而且最好是能与外国公司合作
俄罗斯“阿玛塔”坦克的诞生引起了国外专家的极大兴趣。2018年12月21日,美国最有影响刊物《国家利益》杂志全文刊登了美国评论员威尔·弗兰尼根撰写的题为《俄罗斯“阿玛塔”的诞生将会改变游戏规则吗?》一文。该文指出,自冷战结束以来,俄罗斯首次研制出了一种将火力性能、防护性能和机动性能集于一身的全新坦克。该文作者将车载武器控制系统和主动防护系统称为“阿玛塔”坦克的最大优势。同时,作者对各种坦克进行比较
2016年伊始,波音公司与美国空军组成的联合试飞机组,正式开始了首架KC-46A原型机的一系列空中加油测试。1月24日,该机首次通过硬杆加油系统为美国空军的一架F-16C战斗机输送了725千克燃油,时隔半个多月后,又在2月12日首次通过软管加油系统为美国海军的一架F/A-18战斗机实施了空中加油,成功验证了不同加油系统为轻型、快速受油机实施空中加油的有效性。作为“里程碑C”验证试飞的重要内容,此举
2020年4月的第5天,吹向列克星敦的海风已不再刺骨。和往常一样,这座美国东海岸城市正沐浴着晨光渐渐苏醒。不远处的切萨皮克湾上空,两架海军战机并肩飞驰,略微拖后的是一架螺旋桨战机,另一架显然和它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螺旋桨战机飞得很慢,似乎在享受这段时光。无线电波中充满了感恩与不舍,热烈的掌声不断从地面传到云霄。在朝阳辉映下,机组人员湿润的眼眶显得格外耀眼。  我叫C-2A(R),是美国海军的一架舰
尾流自导鱼雷美国“尼米兹”级航母航行时产生的尾流尾流自导鱼雷攻击舰艇示意图  前篇介绍了线导鱼雷的制导原理,接下来谈谈尾流自导鱼雷。尾流自导鱼雷,就是指鱼雷利用敌方舰艇航行时产生的尾流来对目标舰艇进行跟踪。水面舰艇在航行时,由于螺旋桨搅动会在海水表面形成明显的尾流痕迹,尾流与毗邻的海水相比具有截然不同的声特性和热特性,压力场和温度等物理特性也会变化,同时产生大量气泡,并长时间存在于海水中而无法消散
刘尚合,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7年4月出生山西省闻喜县人,现任强电磁场环境模拟与防护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王任、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防电磁危害理论与技术研究方向的研究生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科学大会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9项,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6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指导的博士研究生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
2017年7月30日,八一大楼,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从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手中接过了代表着军队最高荣誉之一的“八一勋章”。耀眼夺目的奖章充分肯定了这位海军专业技术少将在舰船发供电领域中取得的辉煌成就,而其中最广为人知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舰艇综合电力推进技术。正是这项重大突破,一举实现了中国海军作战舰艇动力系统从落后到领先的巨大跨越。作为舰船动力新的技术高峰,综合电力推进技术正在迎
2021年2月底,美国海军陆战队司令大卫·伯杰透露,拜登政府上台后,对“印太战略”推进没有任何松劲,尤其具备两栖作战能力、可快速干预亚太热点地区的陆战队更得到资源倾斜,重点发展远程兵力投送和火力投射技术兵器,这其中就包括绰号“种马王”(King Stallion)的CH-53K重型直升机。目前,美海军陆战队第366重型直升机中队(HMH-366)已接收6架CH-53K。该中队原有的全部CH-53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