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槔汲水的科技应用

来源 :军事文摘·科学少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nefar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掌握利用水资源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古人除了修建大大小小的水利工程充分地利用地表水之外,掘凿水井提取地下水来满足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和日常所需也是寻常之事。
  中国古人对水井的利用大概源自日常饮水的需求,至汉代逐步发展到“上可治田”的灌溉领域。当然,灌溉所需的井口数量要远远多于日常生活所需。北京复兴门外蔡公庄附近曾有古井群的遗址发现,井口密集度最大的地方每平均1.5平方米就挖有一口水井,因此考古学家推测,如此高密度的井口应为灌溉所用。

  把井水从地下提出到地面,主要会用到辘轳和桔槔(jié gāo)两种提升装置。辘轳的发明稍晚于桔槔,但是它不受井水水位高低的影响,而桔槔受自身汲綆(悬吊汲瓶的绳索)长短的限制,则只适用于浅井。
  据科学推测,桔槔的发明不晚于春秋时代,至秦汉时期,它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这在诸多的汉画像石上也有所体现。
  用一根木棒,围绕一个固定的支点转动而进行工作,可以达到省力的目的,智慧的古人似乎很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比如“耒(lěi)”的应用便是一例。耒是中国最古老的农具,它由尖头木棒发展而来,添加上脚踏横木后便应是最初的古耒样式。耒的用途主要是翻松土壤,或点播种植谷物。

  而桔槔的设计内涵则可称作中国古人利用杠杆原理的典范。桔槔树立的木桩或木架是固定不变的,与竖桩垂直的水平方向设有横木,竖桩与横木交叉的地方是“支点”,横木依支点可以上下左右转动;横木的一端捆绑有石块类的重物,另一端则用绳索悬吊汲瓶进行汲水。在汲水的过程中,绑有重物的一端,受重力的作用会产生辅助提升的效果,从而达到省力的目的。
  汲水所用的汲瓶呈尖底状,这在“武荣石室”的画像中,也能清晰地观察到。尖底状的陶瓷器物,无论是在考古发掘中还是在各大博物馆的收藏中,数量都委实不少。但是,尖底状的陶瓷器物发明在先,水井应用在后,也是考古事实。不过,无论桔槔所用的尖底瓶形制如何,尖底瓶于汲水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原理则是一样的。

  由于尖底瓶的底部呈尖状,因此它的重心便在其腰部以上,空瓶时呈现出不平稳的状态,容易倾倒。当把空瓶置于水中时,倾倒之后,水便从口部流入,瓶内底部随着注水量的增多而不断加重,此时重心也会随之慢慢下移;重心下移后的表现便是汲瓶在水中的自动扶正,而此时的水还会不断地涌入瓶内,待瓶中灌满水后,重心会再次上移。此时如果把汲瓶提出地面,由于汲瓶仍然处在不稳固的状态,如果欲把水灌于渠中或倒入其他器皿,正是这种倾倒的状态节省了抬翻汲瓶的步骤,从这个层面来讲也属于省力的巧妙应用了。

  桔槔的使用历史非常悠久,在电气化灌溉和汲水装置没有被普及以前,曾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以简单的方式为中国的古代农业生产和人类的日常所需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其他文献
在南太平洋的浩瀚海面上,一艘日本的远洋货轮正在向着澳大利亚航行。不过,这艘船的船长并没有待在最顶层的控制室里,而是一直在船上走来走去。他一会儿来到甲板上,举起望远镜,观测海平面上的云层;一会儿又来到机舱,检查动力系统……而且,他边走边不时发出各种指令:  “注意保持航向!”  “轮机加压!提高航速!”  奇怪,他这是在对谁下命令呢?原来,他的耳朵上佩戴着一只无线话筒。在船上的任何地方,他都可以随时
随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的发射,中国的火星探索之路已经正式开启。人类何时可以在火星上长期停留,并开展探索与研究?中国的火星探索基地应该怎样建设?带着这些问题,2020年12月7日,海淀区中关村第二小学中关村校区和百旺校区的四年级同学,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天空探索”综合实践课程之创意设计火星探索基地。  从祖国探索火星出发,同学们化身航天员、科学家,在火星上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并设计未来的火星科研
在2013年,“嫦娥三号”要完成的可是探月工程二期的关键任务,它将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并开展月面巡视勘察、月面生存、太空通信等重要的科学研究活动。为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全力以赴,为它做足充分的各项准备。  还记得2010年10月1日成功发射的“嫦娥二号”卫星吗?它已经在太空中围绕月球轨道飞行了两年多了,收集了大量的珍贵资料。特别是它拍下了100%覆盖月球表面的全月球影像图。根据这
小编的话:  失重飞机好玩儿吗?它和普通飞机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把它称作“实验室”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失重飞机“实验室”,看看都有哪些新鲜事儿吧!  什么是失重飞机?  失重飞机是目前除国际空间站、空间实验室和载人飞船外,唯一可获得失重环境的载人飞行平台。它通过连续的抛物线飞行,在飞机上产生重复的失重和超重环境,不用进入太空,就可以模拟月球重力和火星重力环境。  由于失重飞机可提供载人失重环境,并具有
这个金秋十月,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国庆假期,更开心的是,有幸参加了全国首个“钱学森书屋”揭牌仪式,而且还担任了参观仪式的小讲解员。  通过仪式活动我知道,建在略阳县图书馆的“钱学森书屋”在全国属于首例,是在中国航天基金会支持下,由国防科工委帮助我们贫困县建立的科教扶贫项目。他们不仅为我们建了漂亮的书屋,配备了很多有趣的航天模型,还为图书馆捐赠了5000多套航天科普图书,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呀!  当
早上雪山徒步,下午海边嬉戏;晨起在东海岸看朝阳,傍晚去西海岸看夕阳。这可不是天方夜谭,在大海上就有这么一个神奇的岛屿国度——新西兰。  新西兰位于地球南端的大洋洲,四面环海,是世界上第七大岛国,由北岛、南岛、斯图尔特岛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作为岛国,新西兰神奇的地方,说也说不完……  关于新西兰岛屿的由来,新西兰的原住民毛利人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传说:新西兰是由勇敢的半神毛伊从海里钓上来的土地。  毛
小编的话:  由中国航天基金会捐赠的《军事文摘 科学少年》给小读者们带去了很多好玩有趣的科学知识,受到了他们的热烈欢迎。这不,来自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头寨子镇中心小学的刘轩恺同学就把他对航天的热爱变成了一幅幅美妙的太空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来欣赏吧!
“哇!”老咪目不转睛地盯住电视,完全没有发现站在身后的贝西。  “什么节目那么好看?”  “《科学向未来》呀!里面的实验太精彩了!中央九台的《蓝色星球》也超棒!”看着无限投入的老咪,贝西觉得,电视真是个好东西。  1.1925年,苏格兰青年贝尔德历经千辛万苦造出电视机的“老祖宗”(由旧无线电器材、旧糖盒等一堆废旧材料组成)。  2.1926年1月27日,贝尔德在一间屋子里放映电视,科学家们在另一间
科学探案课程
期刊
我的同桌长了一双贼溜溜的小眼睛,一副胖胖的身躯和矮小的身材。外观像一个土豆,所以我私下里偷偷地称他为“土豆”。  “土豆”很胆小,却又很逞能,每次被欺负后还让我来收拾烂摊子。有一次,他看不慣一个女生老是欺负他的兄弟,就递给那个女生一封战书,约她第二节课下课干一场。我劝他不要逞能,结果,他竟然趾高气扬地对我说:“刘畅,你别以为我们男生永远要被你们女生保护,今天,我让你看看什么叫厉害。”没办法,我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