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的秘密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minz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百多年以来最重要的奖项,获得者中云集了人类社会百年以来最杰出的精英。仰望这个杰出的群体,我们会发现,除了他们一往无前的执着和刻苦努力之外,他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的秘密,而正是这个秘密,最终让他们战胜所有的阻碍,走进成功的圣殿。
  看看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普吕多姆的成长之路。他出生在一个工程师家庭,读中学时,因为聪明勤奋,数理成绩特别优秀。高考时,家人和老师都极力劝说他根据自己的特长报考巴黎工业专科学校机械系。但是,上了工科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普吕多姆炽烈地喜欢上了文学,甚至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蒸汽机的设计考试课上,没有设计蒸汽机,而是写了一整页的诗歌。毕业时,尽管他拿到了工科学士学位,家人和老师都希望他能够在前途无量的工业领域大展身手。但是,普吕多姆却发现自己更感兴趣的是诗歌创作。他毅然放弃了自己的专业,潜心创作,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缪斯之神。虽然,从事诗歌创作只能居住在鸽子笼一样的简陋公寓里,他也常常因为稿费收入的低微而挨饿,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一旦捕捉到灵感,便随手写在任何可以写的地方:壁纸上,纸片上,书上……到处是他涂抹的痕迹。
  1901年,世界文坛最引人注目的盛事——首届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开始。世界各国都推出了最优秀的作家人选,俄国推荐的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挪威推荐的是著名的戏剧家易卜生,但是,最终法国的普吕多姆一举夺魁,成为全世界首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190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授给了西班牙人埃切加莱,这是一个更富传奇色彩的作家。他考入的是马德里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后留校担任数理教授,他做了14年的教授,工作成绩非常优秀,名气很大,连女王伊莎贝拉二世都去听他的课,并当众宣布让他担任教育大臣。他对于建筑工程、经济贸易、商业理论等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先后担任了西班牙内务大臣、经济大臣、财政大臣和国家银行总裁等重要职务。他在多个领域的卓越才能,使他成为当时西班牙国内最有名望的经济权威专家和全国举足轻重的人物。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只有42岁的埃切加莱,突然宣布辞去一切公职,转入自己酷爱的戏剧创作。无论是深深倚重他的国王还是无数崇拜他的人,还有他的家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的行为。但是,他告诉大家,他爱好戏剧已经很多年,不能再耽搁下去了,剩下的时光要交给自己的兴趣,不然他会感觉自己的一生充满遗憾。他义无反顾地扑向了戏剧,前半生积累的广博知识和丰富阅历成了他创作的宝库,一部部戏剧作品喷涌而出。30年的时间中,他共创作了100多部剧本,并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成就了西班牙戏剧的辉煌,从而在1904年征服了诺贝尔评奖委员会,成为人类社会第4位获此殊荣的作家。
  彭托皮丹被誉为丹麦历史的书写者,因为对丹麦社会生活的忠实描写而获得1917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也是一位勇于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人生的人。他本来在哥本哈根工学院攻读工程学,家人希望他成为一名工程师,为国家建设出力。但是,当他有机会远途旅行的时候,他被大自然壮观绮丽的景色所陶醉,感觉自己应该成为一个歌颂大自然、歌颂人生的人。他毅然放弃了别人求之不得的工程师职位,来到西兰岛北部一个偏僻的乡村小学,在教书的同时毅然投身到文学创作当中。两年以后,这个在乡村小学默默无闻的青年教师,开始陆续发表作品,并以真实地反映丹麦人民的生活情感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轰动世界文坛。
  这些杰出文学家的人生经历,无疑给我们深刻的思考与启迪。如果没有在重要人生关头毅然决然的抉择,没有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去选择,只是顾及眼前暂时的利益,他们也许就没有了自己人生最灿烂的辉煌。成功的因素有多种,人生的道路也不只一条,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跟随自己的内心,会引领着你走向人生的巅峰。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傅斯年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  21岁的傅斯年是北大学生。胡适刚到北大授课,因为讲授方法和内容特别,引起争议。同室的顾颉刚鼓动傅斯年去听胡适的课,判断是否把他赶走。傅斯年听了几节课后,对同学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年轻的胡适因而在北大讲坛站稳了脚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傅斯年欣喜若狂,从家里拎了一瓶酒,到大街上喝,还拿了一根手杖,挑了一顶帽子,到街上乱舞。
“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阳明提出来的一种思想。王阳明是明代的军事家,心学集大成者,其心学思想传至世界各地,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明清两代。所谓“知行合一”,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这种理念不止用于治学经国,同样成为日常生活中交友的重要理念。  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宦官身居高位,把持政务,纲纪混乱,士
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作家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老舍的死,對好友冰心来说是一个晴天霹雳。她在心里反复地问自己:“这么一个充满活力的人,怎么会死?”  冰心和老舍是一辈子的朋友。有一次,老舍按照周总理的指示,和冰心联名写信给美国作家、人权和女权活动家赛珍珠,邀请她访问中国。信件写好之后,因为种种原因,这项计划后来取消了,信也就没寄出去。1971年,在老舍去世5年之时,红卫兵找到
人生的艺术就在于知道何时应该紧紧抓住生活,而何时又该放弃。这是因为生活是复杂的。生活既让我们的人生依赖它的许多赐予,又限定了我们人生的依赖程度。犹太先知曾说:“人紧握着拳头来到世上,却松着手离去。”的确,我们应该抓住生活,因为生活是奇妙的,到处都充满了美好的事物。而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在回顾过去并突然意识到它再也不会出现时,我们才认识到人生中的这一真理。  记得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我被送进了医院。几
我课间正喝水,一个学生关切地说:“老师,每天要喝8杯水。”我问:“谁说的?”他说:“网上都这么讲。”我逗趣地问他:“可不可以喝20杯呢?”他说:“那怎么受得了!”我示意:“这么小的杯子。”他强调:“我说的8杯是正常的杯子。”我追问:“什么才是正常的杯子?”他一时语塞。其实,这涉及到彼与此的标准问题。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在日本神奈川县有一家奇特的银行——“食物银行”。它是由一个名叫高桥实生的女士创办的,旨在救助单亲家庭、因精神障碍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人、年轻的单身人士、低保户等各种各样的人。  高桥女士曾经是一位穷人,因为无法忍受前夫的家庭暴力,带着儿子一起逃了出来。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生活很快陷入困境,一日三餐难以维系。后来,在公益团体的救助下,高桥女士靠摆地摊白手起家,如今拥有了一个大公司。想起当初的困窘经历,高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入侵了扎巴克的故乡,扎巴克也被纳粹士兵抓走并被送进了一个集中营。扎巴克天天想着逃跑,同室的难友们都这样沮丧地告诉他:“来到这个地方的人,从来就没有能够真正活着出去的!”  每天都有人死去,每次有人一死,纳粹士兵就会叫同囚室的人把尸体抬到丛林一个深坑里。难友们告诉扎巴克,这里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好好地活着出去,唯一的归宿就是这个深坑!有一次,扎巴克所在的那个囚室里也有两个人死去了,纳粹
生活中,你在努力得到想要的结果吗?我在这篇文章里告诉你为什么得不到的7个原因,阅读这篇文章后你愿意行动起来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读下去吧。  1.没有在自己身上投入  与努力工作相比,要更加努力做好自己。做好工作可以谋生,做好自己能够改变命运。所以要坚持在自己身上投入,学会新技能,例如你的沟通能力,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人信服,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你成功。不想50岁的时候失
星云大师创建佛光山。徒弟屈克偲整天在山上诵经,时间一长腻了,开始向星云大师抱怨:“现在社会都发展成什么样子了,还整天诵经一点用都没有。”星云大师也不生气,而是笑呵呵地站起来,来到房子的角落,那里放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过冬用的煤。星云大师把煤从篮子中拿出来,然后拿着竹篮来到屈克偲身前,把竹篮递给屈克偲,对他说:“明天你到山下河旁,給我提一篮清水回来。”  屈克偲虽然很疑惑,但还是按照星云大师的吩咐去
正如酒后不能开车一样,却总有人心存侥幸,白俄罗斯裁判莫里克明明知道下午三点时将上场执法,而偏偏在中午的时候忍不住拿起了酒杯。莫里克酒量很大,平时灌个半斤八两的,有如喝白开水一样。而偏偏这天,他喝得并不多,却感觉头昏脑涨,为此,他特地午睡了一个小时。哪知被工作人员喊醒时,他还昏昏欲睡。如果此时他及时如实报告身体状况,兴许还能减轻过失,但是,他还是坚持上了场。  一向以坚定军人步伐出现在场上的莫里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