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发与多发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分析

来源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nnie00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单发与多发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的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连续在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行肝切除术的490例CRL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314例,女性176例,年龄范围21~83岁,中位年龄58岁。根据肝转移病灶数分为单发组(n=200)和多发组(n=290)。随访患者术后生存和复发情况。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发组1、3、5、10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5%、58.6%、51.0%、38.8%,优于多发组的90.7%、53.2%、41.1%、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发组累积无复发生存率优于多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原发病灶位于右半结肠、术前糖类抗原19-9≥50 U/ml、RAS基因突变型是单发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病灶N1-2分期、肝转移病灶最大直径≥5 cm、RAS基因突变型是多发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发CRLM术后生存3个危险因素各赋1分,总分0、1、2、3分分别为50例、145例、84例、11例。总分0分、1分的多发CRLM患者累积生存率分别与单发CRLM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分2分、3分的多发CRLM患者累积生存率均低于单发CRLM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单发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优于多发CRLM患者。合并生存危险因素较少的多发CRLM患者,肝切除术后预后与单发CRLM患者相当。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经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的58例患者(腹腔镜组)和经传统开腹治疗的40例患者(传统组)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传统组患者行开腹胃癌根治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免疫功能和凝血功能,分析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 d,腹腔镜组
免疫治疗,尤其是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或)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重塑了肿瘤治疗模式,在包括非小细胞肺癌(NSCLC)在内的多种肿瘤治疗中部分患者均获得了显著的临床获益。如何筛选PD-1和(或)PD-L1抑制剂潜在获益人群成为免疫治疗时代面临的新挑战。NSCLC中PD-L1蛋白表达水平与PD-1和(或)PD-L1抑制剂疗效呈正相关,是重要的预测标志物之一。明确PD
目的探讨miR-148b-3p对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胶质瘤U251细胞株,采用Lipofectamine 2000转染试剂将miR-148b-3p模拟物或阴性对照转染至U251细胞,分别记为miR-148b-3p组和阴性对照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转染效果,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U251细胞的侵袭能力,划痕实验
近年来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手术切除是肝转移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手段,但是手术切除后复发率达到60%~70%。因此,明确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术后复发的高危因素,精准评价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助于更好地选择术前治疗方案、局部治疗时机以及手术方式,也是提高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后生存获益的关键。本文详细阐述了目前研究比较明确的影响结直肠癌肝转移术后复发和生存的主要因素,包括临床危险评分、术前化疗反应
目的建立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同期手术的术前危险度评分体系。方法收集上海长海医院2010年1月至2019年3月行同时性结直肠癌肝转移同期手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随访其复发和生存状况,统计分析不同临床病理指标的患者预后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Cox分析中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为指标,每项危险因素计1分,按总分不同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分析每组中位生存时间、中位无病生
探讨经胸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膈顶部复发性肝癌疗效。回顾分析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4例膈顶部复发性肝癌患者资料,均为男性,年龄52~81岁。分析消融效果及术后患者恢复情况。随访复发情况。4例患者均因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复查发现肝Ⅷ段肿瘤复发,紧邻膈肌。行经胸腔镜射频消融治疗,术后病灶均完全消融。4例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中位数6.5(5.0~8.0)d,术后3 d拔除
期刊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干预在肝移植术后腹腔感染预防方面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浙江省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肝胆外科接受肝移植的5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7岁。采用同期非随机对照选取围手术期肠道微生态干预患者纳入干预组,常规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各25例。分析和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肠道菌群结构,比较术后肠道细菌移位和腹腔感染情况。结果两
目的探讨临床危险评分(CRS)低危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患者术后早期复发的影响因素及生存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8年11月连续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肝胆胰外一科行肝切除的938例CRLM患者资料,依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420例CRS为0~2分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272例,女性148例,年龄21~83岁,中位年龄59岁。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LM患者术后早期复
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定性及定位诊断方法包括CT增强扫描、磁共振影像、PET-CT以及术中超声造影。随着高级别研究证据的不断增加,弥散加权成像联合钆塞酸二钠等肝细胞特异性造影剂增强,MRI影像检查逐渐成为CRLM最准确的诊断方法。除CT、MRI以及超声提供的CRLM形态学信息以外,PET-CT补充了肿瘤代谢信息,提高了诊断特异性。此外,超声造影及术中超声造影对于CRLM的手术策略选择不容小觑。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种以骨髓中造血前体细胞减少或缺如为特征的骨髓造血衰竭综合征,雄激素可以刺激骨髓造血,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基础药物。肝细胞腺瘤是少见的肝脏良性上皮性肿瘤,与应用雄激素有关。本文报告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伴肝细胞腺瘤,探讨与肝内髓外造血的关系。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雄激素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腹部超声及肝功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