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流行语:从习惯到批判

来源 :报刊荟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unqiang6455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前:
  前不久,编辑部收到中学教师林红的来信,对于一些教育流行语进行质疑,这些流行语中,有些近几年被较多提到的,也有从古至今,一直作为教育箴言在起作用的。
  作者是一位年轻教师,自己差不多也是被这些话教育长大的,但她当了老师,接触了新的教育理念之后,对此有了新的思考。针对信中的问题,青春热线专访了教育专家孙云晓,他认为,有些广泛流行的教育语言确实传递出与时代相悖的观念,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和批判。
  
  “教育中的许多误区,比如父母打孩子,不是随机性的偶然行为,而是在‘不打不成材’这一根深蒂固的观念支配下的必然行为。”谈到来信中提到的教育流行语,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情绪有点儿激动。
  他说,不仅父母和老师在重复并实践这样的教育标准,孩子似乎也已经习惯并接受这样的教育方式。一些孩子犯了小错误,就开始向家长讨打:“我错了,您打我吧!”“错了就该打!”其实,这种想法是极不正常的,不仅传递出与时代相悖的陈腐观念,并且成为某些错误行为的依据,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和批判。
  在长期的青少年研究中,孙云晓发现,其实不恰当的教育流行语还有很多,比如“朽木不可雕也”、“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笨鸟先飞”等等都值得商榷,他把传播错误思想的教育流行语分为以下五类:
  
  先否定再评论
  
  如:“朽木不可雕也”、“笨鸟先飞”等。
  在许多人看来,“朽木不可雕也”是对人的彻底否定,而“笨鸟先飞”似乎是对暂时后进者的一种激励,所以不少人用此语自勉。可仔细分析会发现,把人先定性为“朽木”或“笨鸟”,既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错误判断,也是对一个人人格的侮辱。
  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孩子容易遭遇类似的否定。第一种是考试成绩不理想时,父母和老师开始教育了“猪脑子”、“榆木疙瘩脑袋”、“还不笨鸟先飞”。第二种情况是孩子闯了祸时,被父母斥责道:“朽木不可雕”、“我算是白养你了”、“将来连扫大街的工作都找不着”。
  “父母的初衷或许只是激发孩子的进取心,用激将法迫使他们成功,可结果很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摧毁孩子的自信心。”孙云晓说。
  他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而健康人格的核心是“自我概念”,通俗来讲就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怎样去生活”。而父母和老师“先否定后评价”的教育方式则从根本上把人打垮了,非常有杀伤力。因为对孩子来说,父母和老师是最权威的人,他们的评价几乎代表了整个社会的评价。孩子会认为我就是这样的人,将来没有什么希望,继而产生自暴自弃的想法。
  所以,作为长辈和师者,应该千方百计地让孩子相信自己是个好孩子、有希望的孩子,“一次考不好不代表永远考不好,只要努力完全有能力学好”,“犯错误是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不是相反——去用尖刻的语言摧毁孩子。
  
  鄙视休闲娱乐主张死读书
  
  如:“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学海无涯苦作舟”等。
  这些话首先把学习定义为“苦”的,并认为,爱玩的孩子一定会荒废学业,玩从来都是跟不务正业相连。
  当然,这种说法跟现行教育制度不合理有关。很多家长都有关于孩子前途的铁的逻辑:“要想有前途就要上名牌大学,要想上名牌大学就要上重点中学,要想上重点中学就要上重点小学甚至名牌幼儿园。”
  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每个环节都不敢大意。因此,压力层层增加、重重包围,甚至到了幼儿园。孙云晓说,有的幼儿园认的字都是小学三年级才学到的,公共外语考试中,小学生也占了主角。“这种完全脱离实际的做法严重超出了孩子的接受能力,要拼死拼活才能达到这些既定目标,孩子能不苦吗?”
  2005年9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全国中小学生学习与生活状况调查”显示,57.6%的中小学生感到最苦恼的事是“学习压力大”,88.4%的小学生父母给孩子布置过课外作业。
  “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及其升学逻辑有可以理解的现实原因,我国的用人制度、考试制度也的确有‘学历至上’的倾向,但还有比这更重要的一面被我们忽略了——孩子健康的人格离不开快乐的童年。”
  孙云晓认为,当父母重复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时,却没发现这一点:有快乐童年的孩子未必上不了好大学,人格健康的孩子更有竞争力,生存能力也更强。好成绩、好前途也并非与“苦”必然相连。
  
  反映家庭教育中的暴力倾向
  
  如:“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是祸害”等。
  “这些流行语是把儿童当成奴隶看待的,根本没有将儿童视为一个真正的人,更没有意识到儿童的自尊和权利。”然而,打骂孩子却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顽疾。在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发现,半数以上的父母都打过孩子。
  孙云晓对打孩子的后果忧心忡忡:“许多父母没有想到,经常挨打的孩子会有两种发展可能。一是产生攻击、暴力倾向。‘你打他,他打别人。’在家里被打骂的孩子或许会在学校攻击别人,以取得平衡和发泄。二是变成胆小鬼,性格懦弱。有些孩子被打怕了,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习惯了委曲求全。这两种极端都是非常糟糕的。”
  孙云晓听过不少父母说“事实如此,孩子打了就变好了”,他说这些都是假象,“孩子变好”可能出于其他很多方面的因素,而不是“打”的原因。
  “更要命的是,还有一些父母将自己生活上的失败、工作上的不如意转嫁给孩子,孩子有一点点过失就会无限夸大,甚至大打出手。而实际上,孩子的‘不争气’只是他们发泄自己怒气的一个借口而已。
  
  盲目攀比武断要求
  
  如:“别人行,你怎么不行?”“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等。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去年做的全国调研显示,83.6%的中小学生的父母,要求孩子考试要考前15名,另有54.9%的中小学生父母希望孩子读到博士。
  “显然,这是父母的攀比心在作崇,而实际上,绝大多数孩子都无法实现这一要求,除了让孩子备感失败甚至厌学之外,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
  孙云晓指出“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蛊惑人心的话,已经成为制造童年恐慌的宣言。重智轻德轻体的各种各样奇谈怪论,都是对孩子健康发展极不负责的错误导向。
  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的基础、背景、潜能都是不同的。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研究,人至少有8项智能,但每个人的智能结构是不同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发达的人特别适合考试,往往能够在成绩上占优势。
  而实际生活中,并不一定只有这两种技能发达的人会取得成功。运动员、演艺明星中学习不好的人很多,但他们运动智能、音乐智能比较发达,照样能取得成功。如果仅仅以学习成绩衡量,那么其他智能发达的人很可能成为失败者。
  
  主张守旧反对冒险
  
  如:“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等。
  这些流行语并不是说老师和父母不希望孩子优秀,遏制孩子的突出表现,而是指老师和父母的一种守旧意识,不愿孩子去冒险,虽然风险背后可能有很大机遇。
  一种表现就是在学习中。在老师的灌输下,学生的解题思路趋于保守,不敢大胆探索。一系列事实表明,中国的学生凡是书面考试,成绩往往很优秀,而一旦面对实验能力、动手操作、想像力等方面的考核,则开始从冠军位置上跌落下来。
  另一种表现是在择业时。我们对“中学生的职业倾向”做过一项调查,多数中学生愿意到东部沿海城市就业,他们看好的是外资、高新技术企业这些有风险的行业,而父母却坚决反对,他们青睐的是机关干部、医务工作者、中小学教师等传统职业。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家长求稳怕变、墨守成规的心态。
  “学校和家庭的这两种倾向很大程度上束缚了青少年的发展。”孙云晓提出,父母认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害怕孩子脆弱,承受不住风险压力。而实际上,每一个时代的青少年都是与新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渴望求变,渴望创新,可惜的是,父母和老师扼杀了他们的热情。
  他强调,上述常用语只是教育流行语中较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粗粗浏览一下,已经觉得危害甚烈,可以想见,还有多少流行语正在像病毒一样,悄悄侵入我们心里。
   (据《中国青年报》)
其他文献
英国王储查尔斯有关他参加香港1997年移交仪式时所写日记的内容,最近被英国传媒公开,反映了他对香港回归的心情及观点部分内容如下:  一架英航747包机将大批官方代表由希斯罗机场载往香港我发现自己和助手们身处只属商务客舱的上层,我要定一定神才意识到这并非头等舱,虽然早已疑惑为何坐得这样不舒服后来我发现连首相希思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新任外交大臣罗宾·库克,以及麦理浩卫奕信等前任港督,都舒适地安坐在我们
期刊
据美联社报道,针对美国历史上各位总统所犯错误,路易斯维尔大学麦康纳尔中心对多名历史学家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出排在前10位的错误    一詹姆斯·布坎南未避免南北战争爆发    詹姆斯·布坎南(1857年3月~1861年3月在任)出任总统时,正值美国处于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关头当时,南北双方在奴隶制问题上的斗争愈演愈烈执政后,奴隶制引起的危机日益加深,南北冲突步步升级,国内形势日趋严峻,而民主党四分五裂
期刊
近日,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和事件民间观察》该书首度解密了深圳20年命运的六大关键时刻,深圳十大风波的真相与隐衷该书以年为经,逐年解读分析还原了深圳以与数千个臃肿老迈的内地城市决裂的方式,睥睨孤行,为我们国家民族的改革浴血探路的那段“忽而风光绝顶,忽如覆巢危卵”的历史本文摘自该书    四次大逃港    1979年5月6日,来自惠阳东莞宝安80多个乡镇的7万群众,像数十
期刊
“文革”初期,毛主席8次接见了1200万红卫兵。组织接待、接见红卫兵和接见中的安全警卫工作,都是周总理组织实施和统一指挥的。这时周总理为首都工作组组长,直接指挥北京卫戍区。为便于指挥,把首都工作组的指挥所开设在天安门城楼正厅西边的一个开间内。每次接见,总参作战部的领导和蔡洪江、左勇处长还有我们几个参谋都在这个指挥所工作,我们亲历了八次接见的全过程。这种工作关系和亲历其境的场合,使我有幸对毛主席、周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在苏南迅速崛起,从一个农业小村变成工业强村,农民变成工人,乡村变成了城镇,千百年来城乡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在这里消失如今的华西村拥有集体资产30多亿元人均资产超百万元,村民生活殷实富裕,农民搬进别墅开上自家小汽车,享受农民退休金……拥有了连城里人甚至外国人都羡慕的新生活,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富村”“天下第一村”  在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时代背景下,记者再次来
期刊
《东方红》这个歌,现在人们不大作兴唱它了。《国际歌》说“从来没有什么救世主”,这个歌却说有大救星。一个唱无神论,一个唱有神论,互相矛盾,唱了几十年,直到近来,人们才发现“大救星”说不妥,不唱它。这未免是觉悟得太迟了。世上没有所谓大救星,本来是很简单的科学常识,除了拜神婆,谁也不肯老把大救星挂在嘴上,反复叨念的。然而过去我们却是几亿人口天天念,天天唱,唱到自己也昏头昏脑,糊涂起来。  回忆起“大救星
期刊
运河的水,孕育了不朽的运河文学。《红楼梦》、《水浒传》、《金瓶梅》等一部部举世瞩目的文学巨著,共同记录着运河边生活的人们生生不息的心灵史,也在人们世世代代的阅读传诵中,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曹雪芹葬在运河边?    走进现在的北京通州张家湾,你已很难想像这里当初的繁华景象了。作为大运河北起的码头,张家湾曾经商贸云集百货杂陈,各色人等会聚于此演绎出无数个有声有色的故事,其中最为人传诵的就要属曹雪
期刊
维和是联合国帮助饱受武装冲突蹂躏的国家创造可持续发展条件的一个途径。在联合国安理会决定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实施维和行动后,将由部分联合国会员国派遣维和部队或军事观察员组成维和特派团。维持和平部队一般被称为蓝盔人员,他们根据本国政府谈判达成的条件参加联合国维持和平工作。根据联合国的统计,自1948年以来,有近130个国家派出人员参加和平行动,曾经在联合国旗帜下参与维和任务的人员已经高达100万。尽管派遣
期刊
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不久拍摄的故事片《戴手铐的旅客》中,有这样一个颇有趣味的细节:一个戴红袖章的红卫兵姑娘在水果摊上东挑西拣地选大苹果,售货员大嫂不耐烦地对她喊:“要斗私批修!”红袖章姑娘则回敬她一句:“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不了解“文革”的年轻人或外国人在看到这个细节时可能会不知所云,不明白买卖双方在嚷些什么而每一个“文革”过来人都会明白,她们嚷的都是“毛主席语录”,是在使用对自己有利
期刊
早年,毛泽东曾深受曾国藩的影响。毛泽东出生时(1893年),离曾国藩去世(1872年)不过二十年,曾氏“中兴名臣”的声名也尚未褪色。从地域上来看,曾国藩是湘乡人,而湘乡又离毛泽东的家乡韶山很近。过去,韶山曾有数千人参加曾国藩创建的“湘军”,并有数十人建功立业,做到提督、总兵这样的高官,仅毛氏家族就有毛有庆、毛正明、毛恩毅三人做到了提督。所以,在韶山乡土文化中,曾国藩的影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毛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