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竹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评析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e11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自本刊推出《郑和远航》和《爱如茉莉》两课的不同教学设计对照品读后,同课异构已成为许多老师关注的焦点。本期我们再推出三篇《夹竹桃》一课对课文重点部分的教学突破的指导设计和品评,希望能给您一定的启示。
  
  一、 由此及彼,温故知新
  
  1.听写词语:应有尽有、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花开花落。
  2.你发现这些词都是描写什么的—?是呀,那些花开得热热闹闹、万紫千红,可在季先生心中,这两盆花是——(引读并板贴)“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这是为什么呢?
  3.文章中的一句话给出了答案,谁找到了?(这样的韧性,又能这样的引起我许多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4.在季老眼中,夹竹桃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之处就在于——(板书:韧性 幻想)
  【点评】从复习到新授,由词语到句子,自然、合理、巧妙地将本课的教学重点显现出来,学生既温习了前一课时学到的知识,又在老师无痕的引导下捕捉到了需要感悟的重点段落。
  
  二、 循序渐进,品读“韧性”
  
  1.提到“韧性”,你想到了哪些词语?(不屈不挠、顽强不屈、能屈能伸……)那么夹竹桃又具有怎样的韧性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2.轻声朗读第4自然段,画出你认为体现了夹竹桃韧性的句子,再读读画的句子,简单写下自己的体会。
  3.交流:
  (1) 句1:“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抓住“又”,感受夹竹桃一朵接着一朵,常开不断的韧性;抓住“嘟噜”感受到每朵花都很饱满、很可爱,一串花挨挨挤挤,热热闹闹的景象,进而感受语言大师用朴实的数量词展现花开的活力与韧性的高明之处;抓住“悄悄地一声不响”感受夹竹桃旺盛却毫不张扬。)
  (2) 句2:“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
  (3) 句3:“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
  4.在夹竹桃身上,韧性是什么?(出示“韧性就是……”的句式引导联系文本说话)
  5.延伸拓展,边出示资料边在音乐声中叙述:
  1936年他找到了自己毕生要走的道路,以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一直孜孜不倦地研究生冷的印度学及中亚古文字学。
  1945年,他身处物质匮乏的德国,“在饥饿地狱中”挣扎,经受着战祸之苦,却发表多篇重要论文。
  1967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十年浩劫使他饱受磨难,可他却偷偷翻译了280万字的梵文作品。
  1992年,81岁高龄的他完成《牛棚杂忆》的修改,此书被认为“是一本用血泪换来的和泪写成的文字。”“是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
  2003年,92岁的他因病住进医院,每天清晨6点起床工作。凡输液,必伸左手,留下右手写东西。著成了20多万字的《病榻杂记》。
  2006年,精通12国语言的他被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6.同学们,回忆着季先生生命中难忘的片段,你对“韧性”是否又有了新的理解?(出示:韧性就是……请同学们静静地想一想,用上“无……不,无不……”写下自己的感受。)
  7.是呀,韧性就是从清晨到傍晚,从青年到老年,无不笔耕不辍。韧性就是不管生活如何变化,认准了目标就始终如一,无一日不奋进。正是因为夹竹桃有着与作者相似的一份难能可贵的韧性,所以在季先生心目中它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点评】理解夹竹桃的“韧性”,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读读品品,感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推想这些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出示了季羡林先生的生平资料,学生读后,有了一种“顿悟”之感:作者喜爱夹竹桃,赞美夹竹桃的韧性,是为了告诉我们“韧性”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困难低头,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在细细地咀嚼和领悟中,学生走进了季羡林的精神世界,加深了对“韧性”的感受,也加深了对人物的情感体验。此时,结合造句的训练,让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感受,夹竹桃的韵致和作者的情致都融入其中了,学生理解与鉴赏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三、 融会贯通,感受写法
  
  1.既然夹竹桃是季先生心中认为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那他为什么还要在第三自然段写那么多别的花?
  2.对比、衬托的手法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在《青海高原一株柳》中接触过,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就是为了衬托高原上那一株柳顽强的生命力。那么,季先生笔下的衬托有何特别之处呢?你可以把3、4自然段放在一起,细细读读,看看字里行间有什么微妙的联系。(对比、衬托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呼应、联系的。)
  3.引读:正是因为有了一年三季十四种花的花开花落的衬托,才显出了夹竹桃从春天(引读)——一直到秋天,从(引读)——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的可贵。正是因为有了一年三季十四种花团锦簇的衬托,才显出夹竹桃一年三季既看不出(引读)——有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吐艳的顽强。正是因为有了小院中十四种花的争奇斗艳,才显出夹竹桃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悄悄地(引读)——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的谦逊朴实。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部分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领悟”既是学习过程,也能体现掌握知识的能力。教者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加深了学生对于“对比”“衬托”的写法的认识,而后又通过“一唱三叹”式的朗读,进一步加深了对这种表达效果的印象。语文教学不能只停留在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上,还应凭借内容引导学生去关注语言表达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的结构特点,既感受到文本的语言之美,又领悟到文章的形式之美,这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中十分重要。
  
  四、 删繁就简,品味“幻想”
  
  1.季先生会爱上夹竹桃,还因为——
  2.让我们走进课文第5自然段,看看夹竹桃引起了作者哪些幻想?(闭眼听老师读)
  3.你最喜欢哪一处幻想?多读读。
  【点评】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读读议议背背,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在这一段的教学中也是最有效的。只有通过声情并茂的读书,才能将作者对于夹竹桃奇妙的幻想印在自己的脑海中,只有这样反反复复的朗读,才有可能将书本中的美词佳句转换成自己的语言,才能对文字中所表达的韵味、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
  五、 拓宽延伸,引导读书
  1.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打开课本第99页,自己读读“作家卡片”。
  2.(引读)季先生博古通今,学贯中西,被誉为——“学界泰斗”。他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夹竹桃》便集中体现了这种风格。著名作家宗璞读过这篇文章后称赞季先生“写活了夹竹桃”,是“夹竹桃知己”。
  3.其实,季先生的《老猫》《槐花》《清塘荷韵》都洋溢着他的质朴、典雅、率真、睿智。课后,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世界,读读这些作品,去收获更多的感动。但愿季先生的作品能成为你生命中一道值得留恋、值得回忆的风景。
  4.最后,把季先生的写作心得送给大家,与同学们共勉:“我扪心自问,我的感情是真实的,我的态度是严肃的,这一点决不含糊。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决不下笔去写。”
  【点评】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又将带着新的追求走出课堂。语文本身就是要读书的,教师借助课堂上学习的动力及时地给学生打开了另一扇窗户,无限的美景就在眼前,孩子们怎么会不感兴趣呢。这一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即积累拓展:增加积累量,拓展积累范围,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石鼓路小学、南京凤8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
其他文献
一、 扣题导入,读题审题相结合    1.出示爱因斯坦像,同学们,你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谁能说说对他的了解?(学生交流,教师相机介绍)  2.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这位科学巨人的名字。(板书:爱因斯坦)看看课题,课文只是写爱因斯坦吗?(板书:和小女孩)  3.从文题看,你认为文章应写哪一方面的内容?读了文题,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从形象入手,打开思维空间,感知爱因斯坦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激发孩
一、 点击“外形”,质疑美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第25课《灰椋鸟》,谁能用课文中的句子说说它的外形?(屏幕出示图片与文字)  2.灰椋鸟归林的情景究竟有多好看呢?今天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领略这些小生命归林的壮观气势。    二、 链接归林,感受美    1.品读“归林”,领略壮观  (1) 请大家默读第4自然段,找出灰椋鸟归林的句子。  (2) 学生交流品读文字的心得,教师相机
一、 未成曲调先有情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4课——(齐读课题)  2.还记得课文第1自然段那个让我们心酸的词语吗? (饥寒交迫)  3.是啊,许许多多的战士没有牺牲在战场上,却活活地饿死在茫茫大草地。那么,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又是怎样解决这个燃眉之急的呢?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巧妙地解决了红军长征的艰难与今天幸福生活脱节的问题,把学生一下子带到了那特定的情境当中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公路交通也迎来了快速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之一.公路交通相比于其他三大运输业以其投资金额小、灵活承
一、 解诗意    1.今天,我们深入研究《石灰吟》这首诗,比比谁得到的多。  2.在个人自学思考的基础上,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完成练习。  (1) 这首诗是______朝代______写的,他是______家、______家,还是______  (2) 读本诗,你学到了两个四字成语______、______,学到了一个三字成语______,你知道它的意思是______,通过这个成语你体会到了:__
【教学片段1】  师:同学们,课文第4自然段直接写了夹竹桃的韧性,而第3自然段近200个字,却对夹竹桃只字未提,这一小节内容是不是可以省去不写呢?   生: 不能。  师:为什么?  生:这是一种反衬的写法。  生:写别的花花开花落,更能体现出夹竹桃的花期长。  师:所以,作者在第4自然段一开头就说“然而,——”  生:(齐读)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一、 感悟夹竹桃的韧性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夹竹桃》这篇课文。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为什么却是作者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4自然段,画出写夹竹桃“有韧性”的词和句。  3. 第二句话能看出夹竹桃有韧性,季节在变,天气在变,夹竹桃却始终如一地争奇斗艳。“无日不迎风吐艳”没有直接来写夹竹桃的韧性,但更可见夹竹桃天天如此,日日这样。  读这一句话的时候,
儿童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地培养。    一、 精心营造氛围,为魅力阅读创造磁场    首先,教师可以把学生带进阅览室、图书馆,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书,感受书海之浩瀚,体验读书人的痴迷,使他们在浓厚的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从而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其次,学校要倾力打造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如学校橱窗、墙壁、走廊等处,可张贴名人名言、名人
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是根据作文教学的要求,对批改中发现的学生作文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过程。作文评价是一种连续性的评价,而不是总结性的评价。它贯穿在课前对学生作文的批改、课中对作文的讲评和课后采取的延时性训练这样的全过程中。    一、 批改方式多样化    学生修改作文是认识不断深化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活动由初级阶段通向高级阶段的阶梯。一篇好的作文是反复修改、多次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