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校训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中具有重要作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基于“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构建了“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体系。该体系以“明德”“弘毅”“开物”“启新”四个子工程为顶层设计,设立各子工程的认证标准,以“明德学子”“弘毅学子”“开物学子”“启新学子”及“阳光学子”等认证荣誉为激励体系,并与学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接轨。
[关 键 词] 校训;大学生素质;提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2-0078-0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需要根据自身教育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基于“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结合学院实际,构建了“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体系,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基于校训精神的大学生素质提升体系构思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体现,校训精神具有较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校训就像一面旗帜,引领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方向,熏陶学生心灵,它对学生具有教化功能。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实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形成了“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几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因此,基于校训精神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是一个合理的逻辑。
基于校训精神的大学生素质提升体系构建,要有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精神,契合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重点要求。同时,大学生素质提升体系构建,要有个性化的操作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需要。
二、基于校训精神的大学生素质提升体系设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根据“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提出了“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体系。“i”英文译义为“我”,同时取information(信息)的首字母,寓意信息学院学子。“行”一是行动,包含修行、践行等意义,二是能干、可以,包含自信、肯定等意义。“i行”的词组具有“我行动”“我能行”等正向含义,体现学生主动践行、健康向上的自我激励
精神。
(一)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的系统化顶层设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按照校训精神,在顶层设计上设立“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等四个子工程。
“明德”子工程设置党校、团校、名师名家讲坛、学生论坛、人文社科类讲座、展览及新生始业教育等系列活动,旨在落实学生思想政治、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教育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弘毅”子工程设置学风建设、和谐班级建设、文明寝室建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旨在落实学生学业和社会实践教育,加强学生意志和毅力教育。
“开物”子工程设置信息文化节、爱心文化周、阳光体育行动、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系列活动,旨在落实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工作。
“启新”子工程设置科研立项、学科竞赛、学生社团、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等系列活动,旨在落实创新精神培育和拓展专业实践等素质教育。
(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的个性化操作设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采取分层次菜单式设立项目的个性化操作设计。“i行”工程每个子工程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立逐级加深的项目和活动,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个子工程中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项目和活动。例如,在“明德”子工程中,党章学习小组、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就是同一项目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在“启新”子工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学院级、学校级、省市级、国家级、国际级等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活动。
信息学院“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个性化操作设计的关键是学院并不要求学生参加所有子工程,更不要求学生参加子工程所属的所有项目和活动。学院设置涵盖学生综合素质方方面面的项目和活动,是为了给不同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学院在操作层面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生涯规划,自主选择个性化的素质提升方向。
三、基于校训精神的大学生素质提升体系实践
为了有效实施“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体系,切实发挥工程体系对学生素质提升的导向和教化作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建立了“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认证体系,并以校训精神为荣誉建立了相应的认证激励机制。同时,学院把“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认证结果与学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联系起来,实现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设计目标。
(一)设立认证标准,确保素质提升工程活动达标
为使学生素质提升工程高质量运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建立了“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认证制度。每个子工程设立认证标准。学生在“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某个子工程中,参加一定数量的项目或活动,并达到学院设定的基本要求,可获得该子工程的认证。
(二)设立认证荣誉,激励学生参与素质提升工程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建立了认证荣誉制度。学院设立了“明德学子”“弘毅学子”“开物学子”“启新学子”等认证荣誉称号。学生达到一个子工程认证标准的,学院即授予以该子工程名称命名的荣誉称号。例如,学生在“启新”子工程六类活动中达到任意三类及以上活动的认证达标要求的,即可获得“启新学子”认证荣誉称号。
为使学生参加多个子工程并获得多项认证,学院设立了“阳光学子”认证荣誉称号。根据学生获得认证的子工程的数量分为一星到四星级“阳光学子”,在四星级“阳光学子”中通过认证项目最多的十位学生颁发信息学院学生最高荣誉奖“石麟奖”证书。通过这些综合性荣誉的设置,鼓励学生获得多项认证,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在实践中,“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石麟奖”获得者同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学校“十佳学生”称号,显示了这项工程的巨大成效。
(三)设立加分机制,接轨学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把“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认证结果与学校、学院的学生评价体系结合在一起。学院规定,学生获得“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各类认证荣誉称号的,可按不同等级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予以相应加分。在同等条件下,获得“阳光学子”称号的学生,优先获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项,优先推荐“十佳学生”“党员之星”等校级及以上荣誉,优先推荐担任学院团学干部,优先推荐党内团内评奖评优,优先确定重点培养对象,且如果“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认证证书越多或“阳光学子”星级越高,则学生在上述活动推荐评选的优先级越高。因此,信息学院“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体系不是一个游离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之外的独立系统,而是一个基于校训精神的学生素质提升的载体和平台,它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大体系中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建勇,韩成君.以校训精神涵育核心价值观[J].华夏教师,2015(1):17-22.
[2]高曙光,王升文,申圆圆.从校训校歌的文化内涵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延安大学校训校歌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9):163-165.
[3]鲁雷,沈平.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3(9):30.
[关 键 词] 校训;大学生素质;提升;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5)22-0078-02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永恒主题。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需要根据自身教育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构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基于“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结合学院实际,构建了“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体系,并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基于校训精神的大学生素质提升体系构思
校训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的体现,校训精神具有较强的导向和激励功能。校训就像一面旗帜,引领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方向,熏陶学生心灵,它对学生具有教化功能。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继承弘扬浙江大学“求实创新”精神和浙东学术文化精髓,形成了“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包含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等几个方面的全面提升。因此,基于校训精神构建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体系是一个合理的逻辑。
基于校训精神的大学生素质提升体系构建,要有系统化的顶层设计,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精神,契合了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目标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的重点要求。同时,大学生素质提升体系构建,要有个性化的操作设计,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
需要。
二、基于校训精神的大学生素质提升体系设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根据“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的校训,提出了“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体系。“i”英文译义为“我”,同时取information(信息)的首字母,寓意信息学院学子。“行”一是行动,包含修行、践行等意义,二是能干、可以,包含自信、肯定等意义。“i行”的词组具有“我行动”“我能行”等正向含义,体现学生主动践行、健康向上的自我激励
精神。
(一)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的系统化顶层设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按照校训精神,在顶层设计上设立“明德”“弘毅”“开物”“启新”等四个子工程。
“明德”子工程设置党校、团校、名师名家讲坛、学生论坛、人文社科类讲座、展览及新生始业教育等系列活动,旨在落实学生思想政治、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教育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
“弘毅”子工程设置学风建设、和谐班级建设、文明寝室建设、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旨在落实学生学业和社会实践教育,加强学生意志和毅力教育。
“开物”子工程设置信息文化节、爱心文化周、阳光体育行动、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等系列活动,旨在落实学生人文素质提升工作。
“启新”子工程设置科研立项、学科竞赛、学生社团、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教育、国际交流等系列活动,旨在落实创新精神培育和拓展专业实践等素质教育。
(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的个性化操作设计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采取分层次菜单式设立项目的个性化操作设计。“i行”工程每个子工程结合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立逐级加深的项目和活动,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同一个子工程中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项目和活动。例如,在“明德”子工程中,党章学习小组、积极分子培训班、预备党员培训班就是同一项目三个不同层次的活动;在“启新”子工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参加学院级、学校级、省市级、国家级、国际级等不同层次的学科竞赛活动。
信息学院“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个性化操作设计的关键是学院并不要求学生参加所有子工程,更不要求学生参加子工程所属的所有项目和活动。学院设置涵盖学生综合素质方方面面的项目和活动,是为了给不同学生提供丰富的选择机会。学院在操作层面上设计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和职业生涯规划,自主选择个性化的素质提升方向。
三、基于校训精神的大学生素质提升体系实践
为了有效实施“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体系,切实发挥工程体系对学生素质提升的导向和教化作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建立了“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认证体系,并以校训精神为荣誉建立了相应的认证激励机制。同时,学院把“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认证结果与学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联系起来,实现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设计目标。
(一)设立认证标准,确保素质提升工程活动达标
为使学生素质提升工程高质量运行,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建立了“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认证制度。每个子工程设立认证标准。学生在“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某个子工程中,参加一定数量的项目或活动,并达到学院设定的基本要求,可获得该子工程的认证。
(二)设立认证荣誉,激励学生参与素质提升工程
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建立了认证荣誉制度。学院设立了“明德学子”“弘毅学子”“开物学子”“启新学子”等认证荣誉称号。学生达到一个子工程认证标准的,学院即授予以该子工程名称命名的荣誉称号。例如,学生在“启新”子工程六类活动中达到任意三类及以上活动的认证达标要求的,即可获得“启新学子”认证荣誉称号。
为使学生参加多个子工程并获得多项认证,学院设立了“阳光学子”认证荣誉称号。根据学生获得认证的子工程的数量分为一星到四星级“阳光学子”,在四星级“阳光学子”中通过认证项目最多的十位学生颁发信息学院学生最高荣誉奖“石麟奖”证书。通过这些综合性荣誉的设置,鼓励学生获得多项认证,从而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在实践中,“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石麟奖”获得者同时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学校“十佳学生”称号,显示了这项工程的巨大成效。
(三)设立加分机制,接轨学校人才培养评价体系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信息学院把“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认证结果与学校、学院的学生评价体系结合在一起。学院规定,学生获得“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各类认证荣誉称号的,可按不同等级在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予以相应加分。在同等条件下,获得“阳光学子”称号的学生,优先获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奖项,优先推荐“十佳学生”“党员之星”等校级及以上荣誉,优先推荐担任学院团学干部,优先推荐党内团内评奖评优,优先确定重点培养对象,且如果“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认证证书越多或“阳光学子”星级越高,则学生在上述活动推荐评选的优先级越高。因此,信息学院“i行”学生素质提升工程体系不是一个游离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之外的独立系统,而是一个基于校训精神的学生素质提升的载体和平台,它在学校人才培养的大体系中运行。
参考文献:
[1]王建勇,韩成君.以校训精神涵育核心价值观[J].华夏教师,2015(1):17-22.
[2]高曙光,王升文,申圆圆.从校训校歌的文化内涵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以延安大学校训校歌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3(9):163-165.
[3]鲁雷,沈平.以校训精神为核心的大学文化建设实践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3(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