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在课堂中绽放

来源 :课堂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预设,敏锐地抓住“生成”的契机,通过课堂上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引导学生有效、主动地建构知识,实现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有效性,让生命在课堂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关 键 词】 课堂;生成;对话
  问题的提出: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过程,它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那么,如何与“生成”结伴同行,使课堂真正焕发生命的活力,以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呢?
  案例叙述:
  我认为富有生命的课堂不在于教师设计教案时的精心考虑,不在于上课时行云流水般环环紧扣的逐步展示,而在于师生课堂上不断丰富的体验,不断的生成,共同的成长。我上了《燕子妈妈笑了》一课,从教学的过程来看,我觉得这堂课是成功的。这堂课凸显了语文新课标的两个基本理念:一是阅读教学的“对话”理念,一是课堂教学的“生成”理念。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有效、主动地建构知识,使语文阅读教学真正实现了动态生成。
  [案例一] 老师笑了。
  师:孩子们,我就是燕子妈妈,你们就是小燕子,咱们来体会一下,妈妈为什么笑了。
  师:孩子们,你们能不能飞到菜园里,看看冬瓜和茄子是否长得一样?(示意学生做飞的动作)
  生:好的。(孩子们站在原地做飞的动作)
  师:孩子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边表演边说)妈妈,妈妈,冬瓜是大的,茄子是小的。
  师:你们真不错,能不能再去看看,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妈妈,妈妈,冬瓜是青的,茄子是紫的。
  师:很好,你们刚才知道看大小,现在知道还要看颜色,细心多了。那么,能不能再去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
  生:妈妈,妈妈,我发现冬瓜的皮上有细毛,茄子的柄子有小刺呢!
  师:你们真是做事认真的好孩子。
  有一个学生插话:老师,我发现我们就像小燕子!我们不断读书,有新发现,老师看我们读书认真,就笑了!
  [案例二] 燕子妈妈笑了。
  师:课文读完了,我们知道小燕子认真观察,知道冬瓜和茄子有许多不同。我们也拿一个冬瓜和茄子看看好吗?(教师把准备好的小冬瓜和茄子拿出来让学生看)
  师:我以前只注意到茄子柄上的小刺,却没有注意到冬瓜皮上的细毛,你们呢?
  生:我以前只知道冬瓜是青的,却不知道它长在地上。
  生:我不知道茄子是挂在枝上的。
  师:孩子们,你们对这样的小燕子有什么看法?
  生:小燕子做事很认真,我们应该向他学习。
  生:小燕子飞来飞去,太累了。
  生:虽然累,但它不怕累,还能一次次飞去认真观察。
  生:小燕子做事太不认真,所以要飞去看好几次才看清楚。
  生:小燕子做事这么不认真,燕子妈妈为什么还笑了呢?
  师: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认真读书,看看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因为小燕子每次飞去菜园都有不同的发现,所以燕子妈妈就笑了。
  生:燕子妈妈看到小燕子观察得越来越仔细了,很满意,所以才笑了。
  生:燕子妈妈看到了小燕子的进步,觉得很开心。
  师:是啊,燕子妈妈就是发现小燕子每一次都有新的发现,一次比一次进步了,做事情越来越认真了,所以燕子妈妈就笑了。
  [案例三] 我发现了……
  师:“小燕子很认真所以能发现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我们班的同学一定也和小燕子一样,能发现你们带来的水果或蔬菜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让学生把准备好的水果或蔬菜拿出来观察,学生忙了起来。)
  小组交流:
  师:请同学们用“我看到了_______是_______的,_______是_______的”这样的句子来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1:我看到了苹果是红色的,梨子是绿色的。
  生2: 我看见红萝卜是小的,萝卜是大的;红萝卜是红的,萝卜是白的。
  生3:我看见苹果是圆的,芒果是椭圆的。
  生4:老师,我不光用看的,我还用手捏的。我发现香蕉是软的,苹果是硬的。
  师:你真棒,除了看,还想出了别的办法来进行比较。其他同学们是不是也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呢?
  (同学们又一次忙了起来)
  生5:我尝了一下,发现香蕉是甜的,桔子是酸的。
  生6:我掰开来,发现香蕉里面没有籽,桔子里面有籽。
  生7:我用手摸,发现苹果的皮是光滑的,而桃子的皮上有细毛。
  ……
  案例评析: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生成”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语文新课程教材趋于开放,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课堂活动丰富多彩。因此,语文课的生成性大大增强,课堂的动态生成已成为新课程反思的热点之一。面对这一新课题,教师是以“预设”掩盖生成,一味“走教案”,还是敏锐地捕捉这些“生成性”的资源,使之成为新的课程资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叶澜教授所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行,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它告诉我们:课堂上学生学习不是预约的,而是学生与教师、同伴、作者“思维碰撞、心灵沟通、情感融合”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会有许多意外与惊喜。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就应当努力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在“动态生成”中挺进。   一、营造氛围——生成的前提
  对一名教师来说,比学识更重要的,在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让学生在广阔而自由的空间里放飞思想,砥砺能力。教师与学生对话主要是以文本为中介进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学生是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有权拥有舒展生命、张扬个性的空间,而教师只是对话环境的创设者,儿童是表达独特见解的谛听者与欣赏者。只有这样,所有的学生才能拥有自主阅读的时空,才能有效地展开思想的碰撞与交流,才能拓宽思维空间并提高阅读质量。案例一中将有趣的表演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教师创设的情境,形成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真正从学习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方法,自然而然地体会到“我们就像小燕子,我们不断读课文,有新发现,老师看我们读书认真,也笑了!”语文学习不再是枯燥的上课,而是一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也就悄无声息地走入了学生心里。
  二、充分预设——生成的基础
  有一则公益广告,画面是一个小女孩在放风筝。广告词是“控制是为了飞得更高。”这则广告形象而有一定意蕴。如果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预设比喻成线,而把生成理解为风筝的话,可以这样说:生成离不开预设,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新课程理念引导下的预设应当具有教师与学生共同创造课堂、共同创造未来的全新理念。因此这个教学预设不是单维的、严密的、封闭的、主观的线性教学设计,而应该是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板块式设计。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由于有充分的预设,教师就不会手足无措,即使出现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策略,及时化解。案例二中根据教师的预设是引导学生体会小燕子越来越认真,所以妈妈笑了。可是学生的阅读感悟的结果却是小燕子不够认真,并提出了“小燕子做事这么不认真,那燕子妈妈为什么笑了呢?”这个问题提得多好啊。此时教师根据教学中生成的资源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随即把这个问题抛还给学生“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引导学生读书思考,不仅顺应了学情,而且对课文中的小燕子有了“正确”的认识。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燕子妈妈笑的原因,是因为小燕子越来越认真了。这就告诉我们,全方位的预设能使教师在课堂上左右逢源,适时关注课堂生成的新情境、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体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定教,从而也使课堂精彩纷呈。
  三、留足空间——生成的摇篮
  “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处理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语文课堂涌动生成的激情,充满勃勃的生命活力!我们强调课堂的动态生成,但并不主张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信马由缰式地展开教学,而是要求有教学方案的预先设计,并在预案中就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诱导下或在某种情境中,学生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知识或产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就是我们常说的课堂亮点。在案例三中,教师留足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究。学生们一开始只是用眼睛看来进行比较,当一个学生提出他是用捏来比较,教师适时地评价,并对其他学生进行引导:“再想想,有没有别的办法”,并留下足够的空间。学生在这样的空间,选择看、摸、尝去了解水果或蔬菜的不同之处,然后在交流中肯定自己的发现,精彩的生成便不期而至了,并使学生在精彩的交流中得到语感的训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然而这种思想它需要“温床”的培育,这“温床”应该是优化了的学习空间,它孕育着课堂上精彩的生成。
  生成的课堂是精彩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闪耀着创造的光辉。我们的课堂也将充满生命的气息与情趣,充满挑战与创新。把课堂真正归还给学生后,课堂究竟会出现怎样的可能,已经远远不是在预设时候就能完全了然于胸、把握在手的。一个充满生命力的课堂,需要教师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围绕课程目标精心预设教案的基础上,依循学生认知的曲线,思维的张弛以及情感的波澜,以灵动的教育机制随时处理生成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进程,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弹性优化。肖川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文中说过:“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我认为,“自觉”是对教师思想底蕴的要求,“自然”是对教学艺术的要求。让课堂在我们教师“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下,使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让我们与精彩有约,与“生成”结伴同行,和学生一起在动态生成中享受语文的灵性之光,使生命在课堂中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冯建军. 生命化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钟启泉,吴国平. 革新中国教育 《教育参考》精选[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 顾明远. 中国教育科学2003[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职业经理人作为一个新的职业市场正在形成,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危机,如:信任危机、职权危机和制度危机.因此建立职业经理人的股权激励机制,健全各项约束机制是保证
信息共享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分析了供应链中的"牛鞭效应"的形成过程及其原因,由此探讨了在供应链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信息风险的现象并提出了具体的防范措施,以提高供
苏格兰这所私宅建在一个古老农舍现存的石砌废墟之上,可以望见两个山谷向北50多英里的美丽景色。项目位于偏远的乡村地区,被设计成接近标准的被动式房屋,拥有超级隔热外立面
教师一定要始终与孩子一起牵住这条互敬互爱的感情线,因为只有浸润在爱的环境中,孩子们才能找到奋进的动力。也只有在不断的奋进中,才能愈挫愈勇.驶向理想的彼岸!
钱钏书先生<宋诗选注>的注解向来为人称道,笔者时常翻阅,获益良多,亦发现还有些地方可再作补正,现略陈管见,请大家指正.
通过自制问卷对师范院校农村大学生调查发现,由于其背景、条件与自我认识的局限,无论是就业期望还是择业能力与城镇大学生相比都存在明显差距,表现出自我期望值不高、自信程
目的观察腹部非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腹部非胃肠道手术治疗的患者252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例数,并计算恶心
【摘 要】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学理念: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实现途径之一的思想品德课也应顺应这一教学理念,做好模式的更新,本文着重于新教学理念下问题引导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运用时需要遵循的原则、操作程序和意义,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思想品德课是实现思想品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不断地探索出合适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就显得非常必要,同时探索出合适的思想品德
【摘 要】 职高旅游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中,由于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等原因,学生很容易产生各种思想问题,甚至会中途离岗,从而影响实习效果。本文从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联系、赢得家长支持、选择合理薪酬酒店、做好实习总结几方面来论述了实施有效管理的方法,以提高实习效果。  【关 键 词】 旅游专业;实习管理;规范制度  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 是高职旅游专业“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
在职业院校,教师在教学知识方面相当熟练,对应该传授的知识了如指掌,并很好地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纵观现实,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