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simao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适应21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一代新人的思想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教师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接受新观念、新思想,用新的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在课堂教学时,深入探究该如何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如何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思维;发掘潜能;引导猜想;思维品质;激活
  
  创新思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想在数学课堂上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深入探究该如何发掘他们的思维潜能,以及如何激活他们的创新思维。
  
  一、 如何发掘创新思维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
  一堂数学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要发掘创新,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商不变的性质”就有不少教法。或跳过许多算式,直接出示性质,或向学生出示一组算式,请学生观察总结。那么,怎样做才能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又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首先,我设计了“悬念”,把学生引到“商不变”的情境中来。先出两道商是“2”的口算,再请学生编商是“2”的口算,让学生有效地参与研究,接着讨论:怎样编商总是“2”,有什么诀窍?这样,既促使学生之间进行思维交流,又激发学生获取成功的动机。通过讨论,学生发现了被除数与除数的变化规律,从而揭示了这一性质。这样教,教师“扶”得少,学生创造得多,使学生学会了独立思考,学会了合作研究,会让学生一生受益。
  2. 把握时机,发掘创新思维
  新旧知识间的连接点、生长点,是激发学生思维发展的有利时机,往往可以给学生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可以“这样想”,也可以“那样想”,这就为学生进行思维活动打下了良好的伏笔。新旧知识间的生长点就是思维高峰的起点,学生可以在头脑中想象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过程,主动探索、分析新知识的组成要素。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启迪学生用语言概括出新概念,对建立起的新表象及组成的要素进行判断,作出合乎逻辑的推理,进而进行内化,达到知识间的守恒。
  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然后根据梯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相似,进而采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方法来推导梯形面积的公式:先将图形转化成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然后通过探索研究图形与已学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能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又把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使前后知识得到有机衔接、融会贯通,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层次。
  
  二、 如何引导猜想,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猜想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它可导出新颖独特的思维成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勤于猜想、敢于猜想、善于猜想,鼓励学生思考,让他们自由想象,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1. 通过猜想,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现代教学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互相传输信息的过程,因而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标新立异”,激发他们猜想更好的方法。
  2. 通过猜想,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受一定的解题模式的束缚,从问题个性中探求共性,寻求变异,沿着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猜想、延伸、开拓。在数学教学中,一般可采用一题多解的训练,培养和锻炼思维的发散性。
  例如,王刚家与学校之间的距离是1 020米,王刚3分钟走255米,照这样计算,王刚到学校还需几分钟?启发学生用不同的思考方法探解。
  解法1:求王刚到学校还需几分钟,就是求余下的路程所需的时间。“从3分钟走255米”,可求出李军速度为(255÷3),而余下的路程是(1 020-255),然后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得出:(1 020-255)÷(255÷3)=9(分钟)。
  解法2:求王刚到学校还需几分钟,也可先求王刚走完全程的时间,然后减去已行路程的时间,即得到余下路程的时间1 020÷(255÷3)-3=9(分钟)。
  解法3:用倍比法解,将已行的路程255米看做“1”倍数,全程1 020米是已行的255米的4 倍,行255米用3分钟,那么行完全程1 020米就得用12分钟,然后减去已行的时间,即得出:3×(1020÷255)-3=9(分钟)。
  通过上述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解题技巧,而且可以发挥学生的独特见解,增强思维发散性的辐射力。
  3. 通过猜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好动、好想、好奇”是学生共同具备的心理特征。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使学生自觉地沟通数学知识的纵横联系,挖掘隐含条件;巧妙地构造某个数学对象,迂回转化;灵活地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方式,找出解题的各种途径.
  
  三、 怎样激活创新思维,让思维插上自由的翅膀
  
  1. 创设兴趣情境,以趣引思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的二分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进入欢乐愉快的最佳心理状态,从而打开思维的闸门。
  2. 创设问题情境,以疑激思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要依据教材的内容特点,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计问题情境。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一改以往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来了一个别开生面的师生竞赛,由学生报出几个分母不是10、100、1 000的分数,看谁最快说出哪些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当学生才计算出一两题时,我已判断完毕。学生在“失败”“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如此神速?这里面定有奥妙。
  3. 创设讨论情境,以说促思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也是思维的结果,两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学中我注意精心设计例题、习题和讨论题等材料,给学生创设讨论的机会,这时,他们的大脑总是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讨论激烈时,智力达到平时难以出现的超长状态,不时还能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总之,人贵在创造,创造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培养有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的人才,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需要,也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
  (乐清市虹桥镇三小)
其他文献
高校图书馆是对大学生开展信息素质教育的主战场.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环境优势,起到有效培养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作用.
大庆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是一支平凡的队伍,也是一支负重的队伍。说她平凡,是因为这支队伍面对最多的是普普通通的群众,做的是点点滴滴的小事;说她负重,是因为这支队伍把服务群众、维
体育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自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体育中考以后,体育教学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和被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关注程度明显得到提升。九年级作为学生要参加体育中考的一个学年,在这一学年的教学双边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有一些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成绩得以提高,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思想原因或学习成绩差而导致对体育分数的近似于放弃。本人在多年的九年级体育教学中认为,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心理教育尤
在处理人教版高中教材第二册复习题九B组第7题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在独立完成时比较困难,没有完整地分析出此题的解题思路,即存在的所有可能性。而此题的分析思路可以联系到此类问题,本文试就这个问题作一些简略的探讨。  一、 讲解习题,引导学生领会解决问题的思想  例1:P、A、B、C是球面上四个点,PA、PB、PC两两垂直,且PA=PB=PC=1, 求球的体积与表面积。解析:确定球心的位置。如图1,球0
为什么要推动生态优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8月11日,一场关于绿色发展的头脑风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上演。今年的绿色中国发展论坛黑龙江峰会,向大家抛出了一个颇为新鲜
书院藏书为书院的文化教育事业服务,对于文化的积累、创造、传播等各个环节都有所贡献,尤其有功于学派的创立、学术的传播.以下我们将以南宋、明、清为例,来讨论书院藏书与学
10月8日,省国土资源厅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深入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座谈会精神。会议组织收听收看了“习近
新世纪的来临,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图书馆员必须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参考文献8.
<正> 1985年中央发出关于“放开生猪经营”后,个体屠宰户大量出现,随之而来的病害肉屡见不鲜。为此,国务院于1987年提出了“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的办法。
新课标中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与学的过程,也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英语学习离不开语言环境,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学习,才能对所学语言有真正理解。小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具有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潜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他们创造尽可能真实的语言环境以及自由展示的舞台。  一、 教材:启发情境教学  英语教学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