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判的“不专心”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lw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0个学习有障碍的学生,85%都存在视动整合能力不佳的问题。
  我们在打球或者教孩子打球的时候,常常会发现一个问题,有人打球上手很快,有人就比较慢!
  同样是零基础的孩子,当球飞来的一刹那,有的孩子挥球拍能很准确地击到球,有的孩子挥拍子却总是会打空。打到球的孩子兴奋异常自不必说,打不到球的孩子则会垂头丧气,一边的妈妈就会着急地不断提醒娃,要他专心、好好打。
  其实这真不是专心不专心的问题,是因为孩子的视动整合能力有差异!

什么是视动整合能力


  视动整合能力又叫Visual Motor Integration(简称VMI),简单来说,它就是手眼协调的一种能力,比如说眼睛里看到什么,用手就能同步画出来,就是这种能力的体现。
  视动整合能力一般在婴幼儿阶段看不出来,要到学龄阶段会逐渐体现得很明显。因为他们的眼睛很正常,肢体动作也很正常,但是唯一的问题是,眼睛和肢体协调起来比较费力,所以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写字、绘画和体育。

对于学习来说


  科学家做过一个测试,他们找了100个学习有障碍的学生,测试了他们视动整合能力,结果发现85%的学生都存在视动整合能力不佳的问题。
  视动整合能力在日常的学习活动中会有所表现,主要有:
  1. 常常抄错题;
  2. 写字时部首颠倒或者写错;
  3. 写字速度慢;
  4. 经常忘记数学计算过程中的进位与错位;
  5. 经常将字写出格子或者行线外;
  6. 经常忘记写完整答案;
  7. 复杂的计算不出错,简单的反而出错;
  8. 考试时漏了某些试题。

对于写字和画画来说


  比如让一个6岁孩子临摹一个单词,如果他临摹单词的时候,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没法很好地还原眼中所见到的真实的字,这就是一种临摹障碍,说明孩子的视动整合能力出了问题。
  对于画画也一样,让一个有视动整合问题的孩子一边看着一个几何图形,一边画出来,通常他们画的图形将不会像原图那么规整。
  或者让他们在一个已有的框架内涂色,你会发现,经常他们会涂到界限外面去。美国课堂上经常有这种涂色的活动,我常常看见有些小孩子涂色涂到格子外面去,一开始以为是他们不小心涂错了,但是后来发现这其实是他们下意识的行为,并不是粗心的结果。
  这些迹象都表明,视动整合能力会影响孩子的绘画,因为他眼中的图案没法传递到手部很好地表现出来。

对于运动来说


  很多运动项目更是要求手眼的高度结合。
  比如说之前介绍的打网球问题(羽毛球、乒乓球也是同理),孩子需要估算球的落点,以及拍子击打的位置,之后才能挥拍将球击出,而如果视动整合能力有问题的话,你会发现,这拍子老是击不到球,就算拍子碰到球,姿势也是很别扭,直接的后果就是球会打飞了。
  篮球、棒球、排球也是一样的道理,接球、扔球也都需要手眼的协调,否则球飞过来的时候你经常会接不好。特别对于男孩子来说,如果一起打球的时候,你接不好球,拖了球队的后腿,这会非常打击孩子的自信!

在家就能自测


  举国外一个最常见的视动整合能力的测试例子。这里有两幅图,要求孩子一边看着上面这幅图1,一边在下面的图2描出,如果描得正确表示孩子的视动整合能力是OK的。
  另外,平时的一些小动作也能帮助判断孩子是否有视动整合能力的问题。
  1. 写字画画是否很粗糙(比如画涂到框框外面去,字临摹得歪歪扭扭);
  2. 用橡皮擦纸的时候特别用力(比如明明擦干净了,还要擦,把纸都擦薄了);
  3. 组织能力欠缺;
  4. 并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的错误;
  5. 握笔、写字姿势很别扭;
  6. 做数学题的时候,数字不能很好地在同一行上写出来;
  7. 即使某个主题掌握得还不错,但测试结果仍然糟糕;
  8. 不能很好地保持一条直线(比如写字不能一条直线,搭积木不能一条直线)。

几个提高的方法


  美国的Brain Balance Achievement Center(大脑平衡训练中心)提供了5种训练孩子视动整合能力的方法。
  1. 弹跳游戏
  (Jumping games)
  先让孩子使用跳绳或跳跳床进行规律弹跳,此时爸妈可在孩子前方拿着图卡或字卡(图卡高度必须超过幼儿头顶的位置),孩子要想办法跳高,并讲出图卡或字卡的名称,在此过程中爸妈可不断变换图片;或将难度调高变成加减法的计算,让孩子同时动脑解决数学问题。此外,若有两个幼儿时还可进行比赛,看谁说出来的速度比较快。
  2. 折纸游戏(Origami)
  孩子已经玩腻了剪纸或串珠等不断重复的手部游戏了吗?那么可以考虑陪着孩子一起折纸,籍由创作可爱的小动物或物品,增进孩子手部小肌肉和手腕的力量。此外,折纸当中还包含有错综复杂的空间概念,对孩子的想象力也提出了一定考验。
  3.抓星星游戏
  (Flashlight Tag)
  爸妈可找出家中一面较安全、没有障碍物的墙壁,然后将电灯关掉,并使用手电筒在墙壁上打出光束(星星),爸妈可将星星上下、左右移动,而孩子要想办法搜寻到星星的位置,并且移动位置去拍星星,此游戏还可训练孩子的追视能力。
  4. 丢接游戏
  (New ways to play catch)
  棒球最佳,但当孩子总是接不到较硬且小的棒球并产生抗拒时,可以试着换换种类,将球的大小或重量做改变,例如改成海滩球、弹跳球、气球等等。或将球类换成娃娃或沙包进行丢接,除了手眼协调之外,孩子还可在丢接的过程中学习力量的控制。
  5. 荡秋千游戏
  (Swing toss)
  在荡秋千时先给孩子一袋小球,而爸妈站在孩子面前(记得保持安全距离)拿着呼啦圈并举高,孩子在荡秋千的过程当中必须想办法将球丢进呼啦圈里。除了视动整合之外,此游戏同时也训练了孩子的平衡、感觉统合、核心肌力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其他文献
森林里,小蛇細细准备和伙伴们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  “第一个负责找的是小松鼠吗?那我躲到树上吧!”细细悄悄地爬到了树上,长长的尾巴和树枝缠在一起。  结果,小松鼠一下就发现了细细。“细细,我捉到你了。”小松鼠得意地喊着,“幸亏我平时爬树特别厉害,不然也找不到你。”  细细憨憨地笑着,什么也没说。  细细还是憨憨地笑着,什么也没说。  最后是小兔找大家。这次细细一点没犹豫,直接就躲到了胡萝卜地里。满
珊姑跟刘婆是两个喜欢说长道短的家庭主妇。有一天,珊姑打电话给刘婆,神秘兮兮地说:“你快来,我给你说件令人喷饭的事情!”刘婆来了之后,两人就在窗户前窃窃私语。  珊姑说:“你看,我从望远镜中发现,那个人从早上五点钟开始钓鱼,到现在,一条鱼也没钓到,还坐在那儿,你说无聊不无聊?  刘婆问:“喔,真是够无聊的!他真的没钓到吗?你确定吗?”  珊姑得意地说:“我一直守着望远镜,寸步不离,从头看到尾!”  
前不久,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小故事《应听听乌龟的意见》——  在考察中,我发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它趴在护堤上,它显然是从河里爬出来的,经过一段泥路才到了现在这个地方,它还在继续前进,随时有被汽车压死的危险。同是地球上的生物,我觉得帮助它是责无旁贷的。于是我走上前,连拉带拽,最后总算把这只大乌龟从路障上带回岸边。这期间,它愤怒地咬了我一口。当我正要把乌龟推回河里时,地理学教授走了过来,对我说:“你知道,
外公不太舒服,躺在床上不想动。胖胖的大肚子,看起来瘪了不少。叫起小决的名字来,也没有平时洪亮了。  “小决,乖孩子,帮外公拿支体温计过来好吗?”  “好的,没问题!”小决放下正在看的绘本,先去客厅找了一个凳子。  药箱放得稍微有点高,没有凳子她怕够不到。  开药箱关药箱,咣咣当当。突然,外公仿佛听到小决在说什么。  “你在跟谁说话?要不要我自己过来找?”外公以为小决找不到体温计在哪里。  “呃……
国内父母很少能放心让孩子在外过夜,一来担心安全,二来也怕叨扰他人;但在美国,“外宿”对孩子来说,就像过节一样开心。  外宿活动(sleepover)看似简单,却也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准备的。让孩子偶尔外宿的好处很大、很多,只要提前熟悉注意事项,中国家长也不妨尝试一下——  前提:教养环境应相似  外宿不只是孩子间的事,父母双方也要先做功课。首先要双方都认可并乐于让孩子进行外宿尝试,不勉强,也别太有负
草地上,黑斑羚家族正在舉行欢迎春天的聚会。  请问参加聚会的一共有多少只羚羊宝宝?多少位羚羊妈妈?
脖子扭扭,转到背后  我的脖子有14根骨頭,是你们人类的两倍,所以扭动起来特别灵活。需要左看右看的时候,我就不停转动脖子。为什么不转动眼珠呢?哈哈,因为我的眼珠是圆柱状,不是球状,根本就不会动!右耳朵更高,听声音更准  我天生远视,近的东西看不清,所以只能努力把耳朵练得异常灵敏,靠听力判断目标物的位置。我的右耳比左耳略高,也是为了通过高低错位,更精确地校正声源在哪里,有多远。面盘长满细羽,听力更加
细节回放    琪琪和小表姐一起看《天线宝宝》,小表姐无意间换了台,琪琪又喊又叫,即便是小表姐换回台,也无法让她平息。全家人又说又哄,足足折腾20分钟才算告一段落。    原因解析    宝宝从2岁开始出现了独立性。他希望自己可以控制更多的事情。当一切让他顺心如意时,他会充满了成就感,感觉到自己更有能力了。而当他遭受挫败时,就会用发脾气表达自己的感受。导致宝宝发脾气的具体原因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对
這个暑假,在海边有欢笑也有眼泪。明年大家还要一起玩哦!
“可是,妈妈,我也想像你爱我一样多爱你,可是我的手臂就是没有你的长!”    最初读到由山姆·麦克布雷尼写作、安妮塔·婕朗绘图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优美的故事和图画、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故事背后所蕴藏的浓厚的父母之爱,让我深深为之感动。尤其那一段:大兔子凝望着睡熟的小兔子,轻轻地说,“我爱你,有从这儿到月亮那儿、再从月亮那儿回到这儿那么多”,不知有多少次让我湿了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