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将文化自信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教育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ihuxin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是评价一个人的标准.高校作为学生从学校走出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至关重要,同时是学生进行自我思想道德素养提升的关键途径.目前,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课程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社会的快速发展,需要更多高素质的人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其他文献
魏野畴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优秀党员,在短暂的一生中,他积极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寻找中国发展的方向,努力传播进步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陕西地区的传播做出了卓越贡献。探析魏野畴同志在陕西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创建中共陕西早期党团组织所做的贡献,有利于对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代表人物有更加清晰客观的认识;有利于对中国共产党早期历史有更准确的把握,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艰辛与不易。
信息时代,人们通过网络交流已经成为一种主流形式,网络舆情发展为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网络舆情,由于受社会主流思想和互联网发展的推动,对高校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网络舆情视角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充分掌控网络舆情.结合网络舆情的相关内容,实施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布洛赫在阐述自己的哲学观点的同时,提出了“具体的乌托邦”这一哲学思想,这是布洛赫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联所在。布洛赫利用这一思想肯定了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克服社会各种异化的手段,还是克服社会众多矛盾的需要。阐述布洛赫“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的乌托邦”这一思想,与此同时,将具体的乌托邦与马克思主义相联系进行深入探讨。
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邓小平南方谈话发挥了重要作用。东欧突变、苏联解体,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受到干扰,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被中断的危险。在这个重大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来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谈话,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精准施策;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要努力改革创新;要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融入教学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支柱,是我国人民奋斗的力量源泉.当代高职学生是新时代接班人,肩负着历史使命.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对于实施文化强国战略有着重要意义.然而,流行的微文化,对年轻人既造成正面影响,又造成负面影响.要把握好微文化对青年人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本文针对微文化流行形势下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问题进行分析.
国学经典是中国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浓缩,是优秀传统文化最精华的部分。将国学经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和文化基础,有助于形成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深入发掘的基础上,把握好国学经典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高校教学、实践路径和传播渠道的结合,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分析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与现实依据的基础上,广大教师要树立“双育”意识、肩负“双育”责任,并结合专业特点及课程性质,差异化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广大高校既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又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更要加强组织实施等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曾国藩作为“一代儒学大师”,其家书中蕴含许多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思想,主要思想体现在“勤奋”“节俭”“谦敬”三个方面,在他家训思想的指导之下,曾家后代人才辈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应当深度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高校应当利用好《曾国藩家书》这一优秀的教育资源,以辩证态度看待其中的思想,发掘蕴藏的深厚文化,并运用到高校思政教育中。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我国发展的思想主流,在思政教育及各类教学活动中要更好地融入此价值观,让学生受到此价值观内涵的影响健康地成长与发展。学校在思政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要积极扩展教育传播途径,以多元化的教育途径促进学生深层次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政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