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zxc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接受式学习方式仍然主宰着教学主阵地课堂。于是,“把学习主阵地还给学生”的呼声四起。《新课程标准》也极力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应该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平等参与的课堂。
  关键词:课堂 自主化 活动化 生活化 情感化
  一、课堂应是“自主化”的课堂
  1.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心灵的对话,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如在上《花喜鹊和小乌鸦》这一课时,在创编节奏这个环节上,以往都是老师给学生一个节奏,让学生按着老师的要求去拍打节奏。上课时我先做了一些节奏练习的铺垫,然后提议让学生自由组合,用身体表现自己所编的节奏,孩子们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创编节奏非常认真,而且节奏创编种类非常多,我感到惊讶同时也非常高兴,因为学生们的潜力是大有可挖的,平时自己又做教具、又想节奏创作那也是有限的,放下架子与同学一起学习,才能使师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2.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如在学习《跳吧,跳吧》这首歌曲时,这是一首A调歌曲,对四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还是非常大的,要在以前早就要教学生唱啦,可我尝试了一下只带学生找到do音所在的位置,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找其它音,学生们很快找到其它音的位置,并且能与我轻声漫唱,又一次教学的尝试使我获得成功,他又证明了在学生已具备一定能力的情况下,老师的“推”是很重要的教学方式。
  二、课堂应是“活动化”的课堂
  小学音乐课的音乐作品,作为学生的感知音乐内容的一种媒体,通过这一媒体要得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引发学生的审美感受,进而理解、表达音乐内容。
  1、 1.教学语言的形象性
  形象是指人、物体的形状。正因为这一艺术特征,是音乐教学的语言与音乐中的各表现因素产生某种对应关系,运用这一关系,针对小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差的状况,让音乐旋律与现实生活相融合,实之具体想象化,在教学中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为一年级学生讲音阶时,教学语言设计为:教师:同学们,我们的教室在楼上,你们是怎样上来的? 学生:从楼梯上来的。这时就可以演奏音阶:1 2 3 4 5 6 7 并介绍这些音一个比一个就像同学们上楼一样,使音乐形象化。教师:如果一个同学背着沉重的东西上来了,你们听是不是这样:1——2——3——4——5——6——7——1 用缓慢速度演奏低音音阶。教师:一位同学高高兴兴地从楼下轻快跳跃的上来,你们听 1 2 3 4 5 6 7 1。对不对?得到同学们肯定的回答。通过这一教学,使学生对音阶的上下行音响表象与上下楼的视觉表象联系起来了,加深了学生对音阶的了解,诱发了音乐形象的初步理解。同时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情趣,并进行了纪律和安全教育。
  2.2、音乐教材的形象性
  小学音乐教材以艺术作品为主体,适应小学生的音乐心里,要开启学生对作品的联想、想象,达到视觉和听觉的相互转换,产生审美通感的最佳心理,就必须深入挖掘、掌握教材中的形象性内容。课堂上教师利用乐器结合教材内容演奏一些描写动物活及其声音的特性音调,让学生感受,可以启发学生的审美联想。并得到课堂上的丰富的活动锻炼,如:这是杜鹃鸟的叫声,最高的叫声为小杜鹃,中间的为年轻的杜鹃,最低的为老杜鹃。还可以根据声音的高、低、大、小,理解成杜鹃所在的位置的远近。音乐教学中选择形象鲜明易懂的音乐作品,能够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作品中的音乐形象及音乐表现手段。培养音乐素质和艺术修养其最佳途径是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作品所表达的直观的情感色彩。
  三、课堂应是“情感化”的课堂
  1.1、爱上音乐课——---因为音乐教师很可亲
  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美的化身,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老师应该是爱的使者。这种美和爱,单纯如学生,却最能体会。音乐老师可以不漂亮,但一定要活泼大方,音乐老师不一定热情奔放,一个赞许的眼神就能让学生久久陶醉。尤其是刚进入小學阶段的学生,老师关爱的眼神,真诚的话语,都能打动学生,拉近师生的距离。
  2.2、爱上音乐课——---因为音乐课堂很“自由”"自由"
  黑格尔说 :“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艺术教育是自由地,协调地,在艺术教育过程中 , 施教者和受教者专著于对艺术品的关照,暂时放弃个人的私欲,也超越了规范和技法,完全处于精神的自由状态。对于小学生,这种精神的自由很大程度地受身心自由的影响。一言一行都受牵制,又何来艺术体验时的精神愉悦?所以我的做法是“悠着点”。欣赏音乐时学生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手舞足蹈甚至离开座位,且慢呵斥他的随意,不妨以赞许的眼神欣赏他的表演,待他心满意足后自会上座位。
  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如果通过九年义务教育连个音乐兴趣都没有在学生心中建立起来,那就不能不说我们的音乐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是失败了。对于小学初始阶段而言,如果不能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初始的学习兴趣,甚至连原有的兴趣都丧失了的话,音乐老是难辞其咎的。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之初就把培养兴趣放在首位。让音乐课成为孩子们的最爱,是引领孩子进入音乐殿堂的良好开端。
  总之,通过“生活化、自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音乐课堂教学,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了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了学生囚禁的情感,使新课标下的音乐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发展的崭新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曹 理、何 工 著《音乐学习与教育心理》
  2.郁文武、谢嘉幸 著《音乐教育与教学法》
其他文献
在教学中英语诗歌最利于幼儿英语的学习,它的词句简短,结构单纯,内容具体生动,有着优美的旋律,节奏感强,是最适宜幼儿歌唱吟诵的。在幼儿园里中外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都是宝贵的多元文化教育的资源,而很多英语传统诗歌与节日相辅相成,它能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也能帮助幼儿感受和理解国内外多元文化的异同。  一、英语传统诗歌增兴趣,帮助幼儿了解身边节日,感受多元文化。  (一)实物法,感受节日生活文化。
期刊
我是初中政治教师 ,从教36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有30年了。在从事班主任工作中,深深的感觉到了管理人的工作是复杂而繁重的,也是意义重大的。我知道,我今天管理的学生,明天他们将走上祖国的各行各业,成为祖国的建设者,当中也会有许许多多要成为祖国建设的管理人。因此,在他们求学的大好年华里,必须教给他们管理方法,提高他们的管理能力,只有这样,交给社会的学生才是合格的人才。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
期刊
解决问题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和方法,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行,关注过程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背后的想法,以此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那么,把题做对不再是教学的唯一目标,除了会做,需要我们关注的可能还有很多。下面是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出现的两种倾向:  一、学生解决问题的两种倾向  (一)相信计算,不相信数数  数起源于数,数数也是学习
期刊
孔子说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里的“愤、悱”状态,就是认知过程中的困惑的表现。有意识的制造这种困惑能激发学生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在正式讲授教学内容之前,提出与教材有关的一些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是制造这种困惑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创设问题情境”。“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从而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
期刊
【摘要】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而创立的一种自主活动形式。幼儿园必须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地利用集体、小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促使儿童在合作交往中探索发现,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然而,实际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选择与设计往往无法促进儿童发展的目标,材料的浪费、搁浅现象比较突出。本文试通过分析儿童发展的特点与规律,探寻合理设计区域材料的方法与策略,以促进区域活动材料的有效利用。  【关
期刊
“作文难,难作文”,一直以来,学生写作犯愁、老师教学犯难的现象屡见不鲜。“作文写不好,关键原因有两个:一是思维打不开;二是句子写不美。 在写作时,学生到底该如何寻找素材、增添文采?而教师又该怎样让教学变得更有趣、更有效…… 提到写作文,许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叹:“孩子上学最怕写作文,只要写作文总是能拖就拖,实在拖不过,就东拼西凑了事。”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自身特点看,学生习
期刊
中国素称“诗的国度”,诗歌在中国社会发展和变化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古诗,是祖国灿烂的语言文化遗产。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相当的分量。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更好地体味古诗中语言文字的优美、精炼及其诗情画意,需要一定的技巧。  一、一、指導学生“读”出诗的韵味  朗读是一门艺术。它具有很强的表现力、感染力。古诗节奏明快,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学古诗时,指导学生把
期刊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一方面观察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行过程性评价;一方面设计包含本课重点知识的课后小测验进行结果性评价。  六、教学特色分析:  特色1:“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的数学化的学习方法贯穿教学始终。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是高中数学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
期刊
一、前言  思想品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教育,是体育课的重要任务,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若能有意识地融入思想品质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运动的技巧和技能,而且还能发展学生智力、陶冶高尚情操、锻炼坚强意志,培养集体荣誉感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但是,体育的思想品质教育功能往往被忽视,重智育而轻体育,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应当引起
期刊
一、“LOHAS”特色班集体创建的基本追求  “LOHAS”是英语lifestyle of health and sustainability 的縮写,意为以健康及自给自足的形态过生活,强调“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体验式学习理论专家大卫.科尔博认为,任何学习应该从体验开始,进而发表看法,然后进行反思,再总结形成理论,最后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当中。  “班级开心菜园”的选择与创建,意在通过实践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