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中探究与操作的重要性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ifefover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科学活动是幼儿所喜爱的,大自然中的事物是幼儿感兴趣想探索的,正确的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动手操作,从而寻找答案,是幼儿期科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是教师能力的体现。
  【关键词】感知 观察 发现 探究 好奇心 操作
  一、在自然环境中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大自然就是最好的科学教育基地。偶发性科学活动就是在自然环境中幼儿通过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激发的有兴趣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兴趣的有效手段。自然中的花花草草,树木泥土,各种昆虫小动物,无一不是幼儿喜爱和感兴趣的。幼儿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我每天利用午饭后的散步时间,带领幼儿看看春天的樱花有几个花瓣,找找夏天的知了躲在哪里?秋天草地的蚂蚱有什么伪装?下雨了蚯蚓为什么爬出来?雨后找到了什么样的小蜗牛等等。这些都带给孩子们意外的惊喜。通过种植园地小朋友观察了植物的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有了植物一生过程的初步了解。通过给小兔,小鸡,小乌龟喂食了解了动物的习性特征。在偶发性科学活动中,教师要不失时机的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感知是为,不断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深入研究下去。孩子們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放松的主动探究,杜威曾经这样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每一名幼儿都有一双明锐的善于观察的眼睛,越是不知道的禁止触摸的东西越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和求知欲。小小一块种植园地一年四季都给了幼儿不同的惊喜和快乐。当孩子满怀期盼的问“为什么”时老师要耐心引导启发幼儿去探索自己发现秘密和答案,而不要急于把已有科学知识和成人的研究结果告知幼儿。要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创造宽松自由的探索环境,帮助幼儿鼓励幼儿主动探索操作。
  二、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把孩子提出的重要问题一起想办法解决
  单纯的说教不能满足幼儿的需求。在集体教育活动中,我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符合孩子的科学认知活动,同时又增加了一些在自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集体来研究。比如今年夏天雨水很多,我园靠北墙的一排杨树下里爬出很多又长又大的蚯蚓,这在城市里是不多见的。小朋友早上来了看到都很惊奇,有的很害怕。我就把院子的蚯蚓带回教室,指导幼儿观察蚯蚓的外形特征,同时从网上收集一些蚯蚓的知识,和孩子一起学习。孩子们观察时候不断提出:蚯蚓怎么没有眼睛?怎么没有腿?怎么没有嘴巴?怎么分不清头在哪里?各种各样奇怪的问题充满了他们的大脑。通过集体活动我们一起学习了蚯蚓这种独特的无脊椎动物,摸了蚯蚓的刚毛,知道了软体动物是怎样爬行的,了解了蚯蚓的再生本领等。科学课程是对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通过科学活动启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主动观察、探索、发现,使得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丰富幼儿对自然对社会对科学的知识,增强幼儿的科学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充分发挥教室内环境布置的作用
  孩子是坐不住的,喜欢这里摸摸那里看看,幼儿园的环境布置中,一部分我做成幼儿美术作品展示墙,还有一块我保留作为孩子的操作墙,在墙上用磁铁把一个个材料吸在上面,让幼儿能够操作起来。如立体拼图。幼儿通过操作拼出一个大象,一架飞机,地图等,触摸墙通过不同的自然材料瓜子壳,开心果壳。核桃壳,豆子,大米,贝壳,沙子等等材料粘成一大块触摸墙给孩子一个不一样的触觉效果,在孩子触摸中发现大自然的秘密,了解自然材料的不同属性。同时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四、区角活动材料丰富多彩,提供幼儿操作的空间
  幼儿科学探索仅靠集体教学活动是不够的,还应该充分发挥科学区角的作用。在科学发现角中我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的主题,给孩子们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和科学小实验材料如:有关声音的摇铃,小鼓,蒙氏听觉筒,自制电话等,有关光和颜色的万花筒,配色水,彩色塑料板,有关静电的塑料梳子,吸管,纸屑,毛线,布条,有关磁力的磁铁,指南针,铁圈,钉子,环形针,有关力学的跷跷板,风车,试验水浮力的各种材料。在材料操作中孩子可以自由操作,探索。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可以给予适当的语言提示,培养幼儿自己动手寻求答案的能力。在美工区也投入适当的材料让幼儿自制科学小玩具。
  五、延伸活动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和孩子互动共同找寻答案
  幼儿积极的探索和操作,有时候提出来的问题我也不会解答,或者有的问题比较深入,我想让孩子们自己找寻答案。现在科技发达家家都有电脑。我就把问题抛给家长和孩子,让孩子带着问题回家问爸爸妈妈。通过家长带动孩子上网找寻答案,动手操作,不但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同时又给家长和孩子创造了一个科学试验互动的机会,让亲子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并把找到的答案记录下来,第二天带到班里和小朋友交流分享,增加了幼儿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全方位的锻炼。
  我们的任务是教育孩子,遵循幼儿发展规律,了解幼儿发展需求,给孩子宽松自由、快乐的学习环境,引导帮助孩子学习正确的方法,探索发现科学的秘密,保持一颗好奇心,同时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是对幼儿科学课程的正确指导方式。通过上述各项活动,幼儿和教师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人们常用“园丁”、“蜡烛”来形容教师的伟大。做一名教师,就应该具备园丁的敬业精神,更应该具有蜡烛燃烧自己而照亮别人的牺牲精神,而作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名班主任,它的要求就更高了。因为,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所以,我认为班主任工作是一项既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  【关键词】提升 合格 敬业  一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各种多媒体编著软件制作的课件的缺点的显露及多媒体课件发展的要求的提高,Flash在制作课件和课件素材领域呈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素材的合理使用结合Flash的强大功能及制作过程中的优化,将能帮助我们创作出小巧、画面精美,特效绚丽的优秀的教学课件。本文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的制取》课件的过程和实现方法。首先主要介绍制作该课件的目的和意义,设计该课件的技术和指导思想,并对
期刊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中蚂蚁分工、合作搬运馅饼的内容,词汇丰富:雄赳赳、气昂昂:气喘吁吁。(重点) 2、能仔细观察图片,用较连贯的语言大胆讲述蚂蚁发现馅饼后的活动。(难点);; 3、懂得团结合作的重要,明白团结力量大的道理。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蚂蚁,了解有关蚂蚁的知识:感知蚂蚁的生活习性、分工特点等; 2、故事PPT、故事录音、《蚂蚁搬豆》音乐; 3、抓拍幼儿生活
期刊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知道“怎么样的什么、怎么样地干什么、干得怎么样”三种固定搭配;2、掌握“的、地、得”的区别与联系;3、运用小儿歌“动前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 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5-7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的字的意义;2.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正确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3.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1000以
期刊
教学目标:1、过聆听《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体会音乐热烈奔放的情绪,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2、通过肢体、律动表演、感受音乐的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了解带再现的三段体结构;3、让学生了解匈牙利舞曲在速度、力度上的特点;引导他们初步分辨三部曲式音乐结构;体会速度、力度、节奏、音区等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作用。  教学重点:通过带领学生欣赏乐曲,使他们感受热烈奔放的音乐情绪,并能记
期刊
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我先从学生已经掌握的九九乘法表里一位数乘一位数着手,然后我又在每个一位数的因数前加了一个数,就变成了我们正在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内容。学生们的情绪高涨,而不是原来的束手无策、愁眉不展了,他们表现的欲望变得特别强烈,都争先恐后地想把自己的做法展示给其他同学。在这里我真正尝到了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的快乐。 在平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抱怨:我都讲了无数遍了,学生们
期刊
活动目标:1、通过小鼹鼠搬家的故事线索,了解并知道地底下生长的几种不同植物的名字;2、尝试大胆地在集体面前讲述自己的观察与想象;3、在有趣的情境故事引导下,感受浓浓的说话氛围。  活动准备:1、PPT课件;实物:红薯、花生、萝卜、胡萝卜、百合、生姜、土豆、山药等地下植物;2、长形纸箱一个(装饰成地洞)。  活动过程:  一、听一听:小鼹鼠搬家的原因  师:先来认识一下故事里可爱的小动物。(第一张幻
期刊
【内容摘要】对每一个儿童来说,除了家庭之外,幼儿园生活给予他的一种规范无疑是他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历程。实际上对每一个儿童来说,在幼儿园里面各种活动、各个环节、甚至某种意义上一日活动的各种习得的规范对他将来的发展和当下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更为重要的。现就各种活动以及生活环节中儿童的学习以及教师的知道是有很重要的重要性做出探讨。幼儿的一日的生活包含了幼儿在幼儿园所发生的一切活动的构成,主要有四大类活动
期刊
一、背景  家庭是一个孩子成长的摇篮,孩子生活在好的家庭里,能促使他形成优秀的品质,良好的个性。如果一个家庭由于一些因素而导致父母离异,对孩子心灵会造成很大创伤,甚至会使一些孩子很自卑、孤僻、神经质。我班有一个叫王宇宁的女孩子就是这样,她的父母离异,她跟着妈妈生活。在她的脸上很少看到笑容,灰心丧气的,爱发脾气、烦躁,不愿与别人玩耍,谁要是不故意碰到她或者是说了她几句,她更是不分青红皂白对人一顿乱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