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iKi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平台设计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开设的时间比较短,发展还不够完善。上好信息技术课,关键是要从备课入手,备课是教师将教学观念转化为实践的第一步。笔者以大连市8所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协作备课需求分析,在此基础上,以WiKi开源思想为基础,结合个性反思和小组协作双重优势,笔者构建了IT—WIKI协作备课平台,用以支持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平台设计;WiKi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6-0078-03
  
   一、WiKi与教师备课
  Wiki一词源于夏威夷语“wee kee wee kee”,意思是“快点快点”。如今Wiki已发展成为Web2.0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之一,体现了主题开放、地位平等、知识共享、任务协作等理念。Wiki(维基)是指参与互联网信息编辑,完善网络内容,以共同协作为手段的一种辅助互联网创建、积累完善和知识重构的Web应用模式。Wiki创始人德·坎宁安设计出了开源理念的服务系统,开发出了面向社会群体协作的支持工具。
  利用Wiki进行协作备课,是集Wiki相对完善的开放性、易于编辑的实用性和成员之间的协作性等多种优势的有机组合,协助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在线协作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有三大优势:其一是Wiki的开放性、平等性和互动性可以避免基层教师惧怕权威,便于教师提出不同看法;其二是淡化教师之间的竞争心理,为教师共同协作、共同进步提供技术支持;其三是虚拟身份交流,没有后顾之忧,有助于集中多位教师的思想和经验,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基于Wiki在中学信息技术应用的优势构想,我们对一线教师备课需求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现状调研
  笔者以抽查的方式,对大连市8所中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备课现状进行了调查,参与调查的教师有56人,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协作备课需求进行调查。其中问卷调查包括以下维度:网络备课的需求程度、备课任务协作分工需求程度、备课中上传下载教案需求程度、个性化反思需求、备课时听取别人意见的需求等。调查结果如表所示。
  如表所示,有84.6%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网络备课,78.6%需要协作分工备课,67.5%需要上传下载教案,75.2%需要个性化反思,80.3%需要在备课过程中听取别人意见。数据表明,一线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对网络备课、协作分工和听取别人意见有较高的需求。同时在访谈中我们还了解到,教师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主观原因是碍于面子,客观原因是区域内学校之间相距较远、校际沟通困难等。本在线协作备课平台考虑到现实问题和教师的心理,采用同校为组、异校组间协作的形式构建在线备课平台。
  三、IT—WIKI协作备课平台开发
  IT—WIKI(信息技术维基)协作备课平台,是为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实施网络协作备课开发的专用平台,是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要求,构建的理论备课与上机备课一体、针对信息技术教学特点的在线备课平台。考虑到课前备课和课中应用、理论和上机课实时用的特点,IT—WIKI协作备课平台分为四大模块:在线编辑、个性空间、小组协作和信息管理,各模块的主要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1.在线编辑模块
  在线编辑框是创建教案的基础,集成了强大的文本、图形、图像等编辑功能,可以实现内容的添加、删除、修改等基本操作,同时省去了教师之间传看教案的过程,在成功保存后,其他教师可以即时看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添加标签(Tag)是WiKi特有的一种管理信息的方式,是在教案内容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主题词,应用Tag技术可以将新建的教案与相关主题的教案建立起内在联系,增加同一主题下的内容聚合程度,便于信息技术教师整理、分类和查找;修改备注主要用以记录教师在编辑教案过程中出现的新想法,或是对相关内容进行解释。此外,备注也是在教案修改过程中,为便于接受不同教师的观点,吸纳有用的意见而设置的功能。备注是信息技术教师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时也是互帮互助的一种体现;IT—WIKI协作备课系统可以对每次修改的教案原稿进行保存,日后教师备课可以随时调用不同版本的教案进行查看、修改或添加新备注,以此形式支持不同备课阶段的教师交流,为教师不断反思提供材料支持。
  2.个性空间模块
  个性空间为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个性备课和反思的空间。个人资料主要是信息技术教师个人信息,包括个人特征资料、个人爱好等;反思是备课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驱动力,有反思才知不足,对备课方向的把握才会更准确,在协作中听取他人提出的意见后所做的反思记录,是教师相互发展和提高的见证;我的好友主要用于管理基于不同主题而参与备课的小组成员名单,教师按不同主题进行分类,便于根据需要查找协作小组。同时也可以主动加入其他小组,其中按兴趣和需要加入小组是最好的选择;RSS订阅功能是教师从平台外部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途径,为信息技术教学目标的拓展提供信息来源,把外部信息和内部协作过程有机结合起来,共同实现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个性化备课。
  3.小组协作模块
  小组协作是信息技术教师备课协作小组的共用空间,小组之间的协作和讨论构成了IT—WIKI协作备课系统的核心。公共资源作为小组备课的共有资源,基于整体规划实现了资源系统整合,是小组协作备课的重要标志;小组成员以列表的形式出现在平台中,便于随时组织“备课对对碰”、“备课沙龙”和时时讨论等活动,实现了备课中的时时交互;协作管理对协作过程中保存的各种资料进行管理,对其进行分类汇总,以主题相关的形式归档,便于日后查阅;信息推送是IT—WIKI协作备课系统的一大特色,根据归档后的文件,可以实现相关备课内容主动推送,为相关主题备课教师提供信息,实现信息的动态可重复利用。
  4.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平台中所有信息进行不同维度的分类,对资源进行管理整合,提高信息检索的时效性。章节分类是按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分类,针对不同版本的教材章节组织信息,实现知识点的内在关联,为细化检索提供支点;标签分类采用受众的分管模式,教师对某一标签的资源使用率高,相关标签自动占有较高的权重或靠前排列,这是为迎合不同教师协作要求而设定的功能;小组分类可以清晰地查看小组间的备课情况,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跨小组参加任务,同时也是实时了解小组动态信息的一种途径;词条的创建是教师备课的主要成果,即教案的雏形,各词条均有其相应的主题,教师备课的切入点不同,形成的教案各异,体现了教师主体思想的定位,是资源个性整合的形式之一。
  
  四、IT—WIKI教师协作备课行为分析
  鉴于教师个性与协作的双重需求,IT—WIKI协作备课平台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点,即:在个性空间中反思,在共同空间中协作。信息技术教师协作备课过程行为路径如图2所示。
   IT—WIKI协作备课平台着重解决个性反思与小组协作之间的协调问题,个性与小组同属于备课过程的两个不同层面,教师协作备课过程中采用多人创建、共同修改、分层次检索技术,构建教师创建、协作修改、评议反思多重功能的教师备课路径。
  1.个性空间
  创建新的教案是备课的第一步,来自于教师备课内容的要求是教师对学习者起点的定位,也是教师个性备课活动的外在显示。以组内接受任务为基础,经过教师搜集资料,整合后的教案代表的是个人的观点、看法和组织形式,这种未接受其他教师意见的,我们称为“一维整合”,是教师个性的展示,又是深层加工的基础。
  2.小组协作
  IT—WIKI协作备课平台中协作分工形式,对整体内容进行任务分配,每一位教师根据任务确定自己的角色,同一教师可以是一项任务的组织者,但也可以以参与者身份出现在另一任务中,组内邀请有兴趣的教师参与备课,同时又积极参加组间的活动,其宗旨在于发挥协作的整体功能。观摩评议是一种集体智慧汇总的过程,通过组内、组间交叉评议,共同修改教案,在不断修改反思的基础上形成“再度加工”,直至形成成品教案。
  
  结束语
  中学信息技术备课是开启成功教学的关键所在,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教师备课需求,从个性空间和协作小组的视角组织协作备课,同时结合了维基主题开放、知识共享、任务协作的理念,构建了IT—WIKI协作备课平台,打破了传统的“单打独斗”的备课形式,无论是从备课效率上、教案修改程度上,还是教案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为教师开展网络协作备课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汤代禄等.互联网的变革——Web2.0理念与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师范教育司.技术课程标准研修(信息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Janice Skowron著,陈超,郝海霞译. 教师备课指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4]教育部:中小学信息化建设[EB/OL].http://www.moe.edu.cn/edo
其他文献
汉语中常用带“红”字的短语,翻译成英语可不一定用“red”。例如:红糖brown/black sugar红茶black tea红榜honor roll红豆love pea红运good luck红眼病green-eyed红润的脸色
一、任务情境真实(Real situation)任务型教学就是创造真实的语言活动情境,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
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适时恰当地给学生取英文名,能够培养学生关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意识,拓宽其文化视野。巧妙地利用英文名,在课堂上营造宽松、和
20多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给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同样,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也产生了积极影响,能为学生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图文声像、人机交互、立即反馈、动态演示等多媒体的特殊功能,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选择、交流、探究、思
穿木屐,着汉服,跪孔孟,拜先贤……近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诵读国学经典、汉服秀表演、现代私塾等现象层出不穷。近日,河南一中学的举措又一次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校方不仅要求学生向孔
期刊
高校食堂是高校后勤工作的重要部分,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活品质和身心健康.此文从理解供给侧改革出发,结合“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食堂的研究,探讨
摘 要:本文经过对甘南州所属7县1市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校园网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甘南州教育城域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甘南州教育城域网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教育城域网;发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TP39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6-0073-03    一、甘南州教育城域网介绍  甘南州教育城域网是通过宽带骨干网连接州教育局内部网和校园网的传输网络,它以网络
考研成绩专业第一、北大“演讲十佳”、办过高校巡回演讲、写了两本书、在知名律师事务所实习的经历、上过多档电视节目……按照大多数人的人生设定标准,尽管2014年全国有727
期刊
比尔·罗格斯是世界著名的职业投资商。他靠投资基金和债券发了财,可在46岁时突然心血来潮,想动用积蓄去投资邮票。没人看好他的决定,从事邮票交易多年的好友雪夫甚至直言不讳地说:“如果你打算用炒股的办法炒邮票,必将血本无归!”但罗格斯不以为然,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很快,他发现那些稀缺的珍邮能大幅增值,赚取高额利润。  于是,罗格斯信心满满地来到了美国加州的一个邮市。刚进入市场,他立刻被一枚1898年的邮
期刊
摘 要: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教育的均衡与公平关系到千家万户,乃至整个民族、国家的兴衰成败,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备加关注的焦点。运用信息化的手段有助于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本文以区域均衡发展为突破口,结合佛山市禅城区的实际情况,浅析信息技术手段在教育均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关键词:教育均衡;教育公平;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